宏观环境:汽车相关厂商逐渐增多,竞争大,汽车在大幅度增多,会有一定的饱和度。
微观环境:汽车多了的话,加重了污染、交通拥挤,国家会出台相关政策法规限制汽车的增长。
人口环境。指一个国家和地区(企业目标市场)的人口数量、人口质量、家庭结构、人口年龄分布及地域分布等因素的现状及其变化趋势。
自然环境与汽车使用环境。自然环境是指影响社会生产的自然因素,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汽车使用环境是指影响汽车使用的各种客观因素,一般包括气候、地理、车用燃油、道路交通、城市建设等因素。
科技环境。指一个国家和地区整体科技水平的现状及其变化。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对一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经济环境。包括能够影响顾客购买力和消费方式的经济因素。包括消费者现实居民收入、商品价格、居民储蓄及消费者的支出模式等。政策与法律环境。指能够影响汽车企业市场营销的相关政策、法律及制订它们的权力组织。社会文化环境。指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的传统文化(如风俗习惯、伦理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等)。
扩展资料客观性
汽车市场营销环境是影响与制约汽车企业营销活动的客观存在的因素,它是不以企业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如消费者消费收入、消费结构的变化等是客观存在的经济环境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汽车消费,但这些变化并不是汽车企业可以主导的。
差异性
汽车市场营销环境的差异性不仅表现在不同企业受不同环境的影响,而且同样一种环境因素的变化对不同汽车企业的影响也不同。因此,汽车企业为适应营销环境的变化所采取的营销策略也各不相同。如汽油价格的上升对于生产大排量的汽车企业而言是不利的因素,而对于生产经济型、小排量的汽车企业而言又是个机会。
中国汽车市场营销现状分析(一)我国的汽车产业,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从解放初引进苏联技术到改革开放后引进欧美生产线,从八十年代初大量依赖进口到九十年末国产车成为市场主流,前后经历了五十多年的时间。1999年年底,我国汽车生产能力超过250万辆,汽车产量从1980年22万辆快速增长到1999年的183.2万辆,居世界第9位,到2005年我国全年汽车产量累计570.77万辆。与汽车产量快速提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汽车市场营销的相对滞后。在长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汽车作为特殊物资,销售被国家控制,销售渠道单一,基本不存在事实意义上的营销,直接造成了我国汽车市场营销发展的先天不足。一、我国汽车市场营销发展历程在1994年以前,汽车作为国家重要的“一类物资”之一,与钢材、粮食等一起,按国家的既定计划进行生产、调拨规格和数量完全由国家来定;中汽贸、中汽销两个主要的汽车销售渠道也完全由政府控制,汽车生产和消费在严格的数字约束下进行;当时政府官员对来年汽车产销量的‘预测’发言总是及其准确,因为产销量是早就在规划定好的,根本不是由市场决定。所以,这个阶段根本谈不上营销。在1984、1985年间,国家实行计划、市场双轨制,允许企业超产部分汽车自销。此时,‘中间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