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视剧的剧情以中世纪的英国伦敦为时代背景。虽是演绎一群妓女和老鸨之间斗智斗勇的故事,但无不折射出彼一时代的风土人情、风俗观念、尤其是司法参与其中的冷幽默。
从剧中可以看出,作为当地的法官的权力其实是很大的。法官可以在有任何合理怀疑的情况下羁押当地任何一位居民,包括剧中的贵族之一法伦大人。但同时又让人看到,法官在表面上可以对旁人生杀予夺,但这其实是建立在充分的证据之上的,如果没有充分证据证明某个人犯了罪,法官也不得不将其释放而不得徇私枉法,这是明面上的最高原则。另一方面我们又看到,剧中人物为了获得敌对方的犯罪证据无不是想尽各种办法包括贿赂法官。在一些情况下,法官也确实可以被贿赂,这是当时英国特殊的时代背景所致,也是法官作为一个普通肉身的人所可能会犯的错误。因此,剧中颇富戏剧性的一幕是,一群人终于找到了当地最大规模妓院的老鸨奎格利夫人的犯罪证据后火急火燎的向亨特法官告诉,法官带着手下去捉拿奎格利夫人,进屋之后却看到首席大法官多兹正在奎格利的床上,于是转身出屋。众人问:抓到人了吗?亨特法官无奈的表示,“首席大法官正在奎格利的两腿之间呢!”
虽然有种种好人不得善终、坏人不遭恶报的桥段,但剧末也还是让我们看到了作为遵循自然法的日不落帝国还是选择站在了正义的一边。比如,虽然亨特法官在得知作为清教徒的女友出身并不干净时选择了退婚,但在面对因为首席大法官被收买而判处威尔斯绞刑时,在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还是选择“枉法”放她一条生路而改为流放。而亨特法官这样做的代价是,一旦被上级知道,他自己就面临被绞死的处罚。
从该剧中我们可以窥见另一不同于东方社会的观念,那就是相对开放的男女观。与东方尤其是古老中国那种男女大妨的观念不同,这里的人们对失足妇女抱有普遍的包容与同情,这种包容与同情建立在对人性的认识及艰难生存的体验之上,而不是建立在某一套学说或理论之上。当然,这并不是说剧中的人们以开放的男女关系为风尚。而是说,人们对待性,更多的是从人之大欲和生存与尊严的角度去理解它,这有赖于导演高明的拿捏手法。我想这也是那一时代的社会风貌的还原。剧中绝不是鼓吹妓女高尚,但让一个清白女子沦落风尘绝对是一种可耻的犯罪行为。因为这是作为奎格利的儿子—一位无能的好色之徒也无法接受的事实。
英剧吧好像1763年的伦敦正处于经济蓬勃发展的阶段,但与此同时,伦敦城里近五分之一的女性需要透过卖淫来维系生存。当时的女性如果想要获得优渥的经济待遇,要么嫁一个好老公,要么就是成为妓女。这个城市的妓院被玛格丽特·威尔斯(Margaret Wells)和莉迪亚·奎格利(Lydia Quigley)这样的残酷女商人们所把持。而一本名为《考文特花园哈利品花谱》的手册会对当时的妓女进行点评,而在电视剧的首集里,一些妓女也会阅读这本手册并发表看法。
但是为了弘扬新道德,宗教狂热份子们要求关闭妓院,而警察们则在狂热下野蛮地攻击妓女。
玛格丽特·威尔斯决心将自己的妓院搬迁到苏豪区(Soho)的希腊街(Greek Street),以服务那里的贵族阶级并进而获得更好的收益。但是她的行动因为宗教分子的冲击而失败,为了100英镑的罚款,她不得不拍卖了她二女儿露西(Lucy)的初夜权,就像她曾经在大女儿夏洛特(Charlotte)12岁时拍卖了她的初夜权一样。夏洛特是糊涂爵士乔治·霍华德(Sir George Howard)的情人,而霍华德希望和夏洛特签署一份协议,使夏洛特成为自己的“拥有者”。
玛格丽特搬迁自己妓院前往希腊街的举动遭到了莉迪亚·奎格利的反对,莉迪亚和玛格丽特一样曾经都是妓女。和玛格丽特的低等妓院不同,莉迪亚在黄金广场经营着一家高档妓院,专为法官和高级警官等上流社会人士服务。为了破坏玛格丽特的计划,她写了一封举报黑函给某位宗教狂热分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