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偶然性倾销的案例及图片

我国偶然性倾销的案例及图片,第1张

中美水产第一案 2004年2月17日(美国当地时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建议对原产于中国等6个国家的冷冻和罐装暖水虾征收高额反倾销税。消息传出,在我国水产业,特别是虾产业中引起了强烈震动,使我虾产品出口严重受阻。2004年4月,我国渔业大省——浙江虾产品对美出口全面停止。2004年3~6月,我国虾产品主产区——广东虾产品对美国出口仅为1010吨,降幅达85.9%。此4个月出口量比前2个月下降37.6%。2004年,我国向美出口海产虾6.61万吨,同比下降18.84%;金额3.386亿美元,同比下降 23.78%。而2004年美国虾产品进口量在50万吨的水平,我国虾产品占有率为13.2%。自2004年下半年开始,我国几乎失去了美国虾产品市场。这是我国进入世贸组织后,在国际贸易中遭受的第一起有关水产品的反倾销调查。当尘埃落定之后,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此案,为今后的水产品国际贸易提供借鉴。 一、 案例回放 2002年1月,以佛罗里达半岛沿海地区为代表的美国南部阿拉巴马、佛罗里达、佐治亚、德克萨斯、路易斯安那、密西西比、北卡罗莱纳、南卡罗莱纳8个州养虾业,47家企业组成“南方虾业联盟”,以本国虾产业利益受到进口虾威胁为由,商议对原产于泰国、中国、越南和部分南美国家在内的16个国家的进口对虾提起反倾销立案调查诉讼申请,并聘请律师搜集证据。2002年春季,由于异常低温,导致墨西哥湾野生对虾捕获量减少,过少的捕获量意味着赚钱的机会较少,使美国南方虾类产业长期以来面临的生产下滑问题突显出来。根据美国《1921年反倾销法》的规定,在确定由于进口到美国的外国产品以低于或将要低于美国的价格,或者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销售,造成美国某一产业可能受到损害或该行业的建立受到阻碍时,财政部长可以发布裁决公告。如果购买价格或出口商销售价格低于外国市场价格(在不存在可比市场价格时,低于生产成本),就应该对出口商征收相当于这些差额的特殊反倾销税。 2002年7月,美国对虾加工商也加入到“南方虾业联盟”,该联盟的企业总数达到217家,使涉案产品的范围从原料虾扩大至对虾加工品。2000年,由西弗吉尼亚联邦参议员罗伯特·伯德提出并获通过的《伯德修正案》允许将关税收入补贴给最先提出倾销诉讼的美国企业。2001~2003年,美国向提起倾销诉讼的美国企业补贴了8亿美元。有关业界人士预计,在本次虾反倾销案中,即使仅对目前50%的六国进口虾数量征收15%的反倾销税,关税总额也将达到1.8亿美元。按此计算,参与和积极支持本次反倾销诉讼案的217家捕虾业者,每家可从征收的反倾销税中平均分得82.9万美元的补偿金。这就是美国企业积极申诉的重要原因。 2003年8月8日,美国“南方虾业联盟”决定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申请对进口虾进行调查,对以中国为首,包括巴西、泰国、委内瑞拉等12个对虾出口国提起反倾销诉讼。2003年,美国联邦政府以救灾款(disaster assistance)的名义资助国内捕虾业者3500万美元。 2003年12月31日,美国“南方虾业联盟”,正式致函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要求对亚洲和拉美几个国家的冷冻和罐装暖水虾征收25.76%~63.68%的反倾销税,称“由于外国虾养殖业者的不公平竞争,美国捕虾者和虾加工者已经不能维持基本的生产,正处于全行业亏损的境地”。该联盟提供的数字显示,2000~2002年,由于进口虾急剧增长,导致美国虾加工企业大量裁员,两年间虾捕捞产值从12.5亿美元降至5.6亿美元,下降了50%以上。在墨西哥湾沿岸的一些港口,捕捞虾的港口交货价约为3.3美元/磅,比两年前低了近50%。路易斯安那州政府将35万美元的联邦资金拨付给参与提出反倾销诉求的虾捕捞企业用以支付律师费用,该州的一些官员公开力劝虾捕捞业者向联邦政府申请《伯德修正案》资金。 2004年1月4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发布公告,启动对原产于中国、巴西、厄瓜多尔、印度、泰国和越南的冷冻和罐装暖水虾的产业损害调查程序。涉案产品海关编码为03061300、16052010。2004年1月21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举行听证会,听取支持征税方和反对征税方为时1小时的陈述。 2004年2月17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初裁认定,原产于巴西、中国、泰国、印度、越南、厄瓜多尔的冷冻和罐装暖水虾损害了美国以海洋捕捞为主的虾产业,建议对上述国家的虾产品征收高额反倾销税。2004年7月6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对原产于中国和越南的冷冻和罐装暖水虾作出反倾销初裁:除中国湛江国联水产品有限公司外,中国暖水虾生产商和出口商的倾销幅度为7.67%~112.81%;越南暖水虾生产商和出口商的倾销幅度为12.11%~93.13%。7月同期,美国国家海洋渔业服务署以宣传野生捕捞虾的营销费用的名义资助“南方虾业联盟”400万美元。 2005年1月6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原产于巴西、中国、厄瓜多尔、印度、泰国和越南的冷冻和罐装暖水虾作出产业损害终裁:原产于上述六国的冷冻暖水虾对美国国内产业造成了实质性损害;原产于中国、泰国和越南的罐装暖水虾没有对美国国内产业造成损害;原产于巴西、厄瓜多尔和印度的罐装暖水虾属于微量。 2005年1月26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修改此前作出的对原产于中国、巴西、厄瓜多尔、印度、泰国和越南的冷冻和罐装暖水虾的反倾销终裁结果并发布反倾销征税令。美国商务部在修订后的裁决中没有将罐装暖水虾包含在征税范围之内。其中,我国应诉企业中获得单独税率的企业为39家,占总数的73.58%,比初裁增加了18家;未获得单独税率的企业14家,占总数的26.41%。获得单独税率的企业平均税率为53.68%。平均税率与初裁变化不大。湛江国联水产品有限公司的单独税率被重新确定为0.0676%。我国53家应诉企业中,广东25家、浙江18家、山东2家、海南2家、上海2家、河南1家、香港1家、辽宁1家。应诉企业占我国对虾出口企业总数的51%。也就是说,有49%的企业没有应诉,而较长期地放弃了美国虾产品市场。 2005年4月21日,美国商务部反倾销执行办公室公布了非市场经济国家反倾销单独税率申请模板和所需证明文件。美国商务部认定,中国、越南、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多瓦、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为非市场经济国家。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出口商只有在法律和事实上提供充足的证据说明出口活动不受政府控制,才可以获得单独的倾销幅度。 政府在事实上未对出口活动进行控制通常取决于以下4个因素:(1)每个出口商是否未在政府的控制下、未经政府授权单独制定出口价格;(2)每个出口商是否根据销售情况独立作出有关利润分配和融资的决定;(3)每个出口商是否有权进行谈判、签署合同和其他协议;(4)每个出口商是否在确定管理层方面享有自主权。在进行上述检验后,应诉企业可以申请单独税率。实际上,正是由于我国被美国认为是非市场经济国家,在虾产品反倾销案中,所受到的伤害也最大。 2005年4月25日,美国商务部法律顾问Theodore Kassinger同来访的印度商务部领导人Elangovan和Menon会谈之后,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决定重新考虑对印度和泰国这两个受到海啸侵害的国家执行反倾销税。 案件至此已经全部明朗。在被调查的6个国家中,印度和泰国这两个养虾大国很可能将被终止调查。巴西和厄瓜多尔的绝大多数企业仍然可以向美国出口冷冻虾。越南有4家企业可以向美国出口对虾。中国有1家企业可以向美国出口对虾。美国对中国和越南基本关闭了虾市场的大门。中国是本次案件所受影响最严重的国家。 2005年,美国近40亿美元的对虾消费市场,将更多地被上述6国中的泰国和厄瓜多尔填补。原因在于,泰国对虾始终在美国市场占有率第一,而又可能被终止调查。厄瓜多尔近水楼台,生产及运输成本最低,且税率最低。当然还有许多没有受到反倾销调查的国家,如印尼、孟加拉国、墨西哥、马达加斯加、委内瑞拉、阿根廷、智利、加拿大、洪都拉斯、圭亚那等近40个国家。有报道称,墨西哥能够躲过此劫原因在于,他们为美国南方虾业联盟提供了130万美元的诉讼费用。 受到本次案件影响,我国将损失2亿美元/年的产品价值——“产品贡献额”。即,产品所需设备的折旧、利息、管理费、劳动力工资、利润和税收等。我国一些大型对虾加工企业已经停产,更多的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很多企业开始转产。由于对虾龙头企业数量剧减,一大批对虾养殖户也开始转产。很长一段时间,从我国南方到北方的南美白虾养殖热、加工热、出口热被就此节制。但是,由此带来了更为严重的问题:我国由此而出现的剩余劳动力、剩余水面、剩余生产力又都投入到已经明显过剩的罗非鱼的养殖、加工和出口之中。当水产品出口中的第一品牌对虾出口受阻后,紧接着我们又用自己的手把罗非鱼(很多华人称之为吴郭鱼)推向反倾销的风口浪尖。

企业营销危机的应对策略分析

企业营销危机不但影响企业经济发展和运行的正常秩序,而且阻碍了企业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甚至威胁到企业的生存。下面是我分享的一些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1 企业营销危机的内涵特征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变化莫测,企业危机随时都可能发生,营销危机属于企业营销活动中的一种突发性和偶然性的事件。企业营销危机是指企业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所处内外环境的突变,或营销管理的异常,使企业产品的销售或服务陷入极度困难的状态。企业营销危机实质上是一种不良形态的企业营销状况,属于一种长期性不良弊端形成的渐进式的积累过程。研究营销危机就是让企业能趋利避害,将危机中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并准确地把握机会,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在企业营销过程中,营销危机具有以下特性。

1.1 普遍性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不断变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企业危机是难以避免的,企业随时可能发生危机。营销危机作为企业危机的一种,其发生也是具有普遍性。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营销危机。

1.2 突发性

一般情况下企业营销危机的爆发时间稍纵即逝、极其有限,具有突发性。这种突发性特征给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带来相当严重的混乱和损失。企业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和不同寻常的方式及时处理,把影响和损失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

1.3 双重性

企业的营销危机虽然严重阻碍了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营销危机带来的积极作用。企业在处理危机的过程中,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获得由发展带来的转机,变不利为有利,开创出营销活动的新局面。

1.4 未知性

企业的营销危机是一种客观存在且具有必然性的事件。但具体到某一特定的企业时,营销危机的发生又存在着未知性和不确定性,这就促使了营销危机的发生与否、发生的具体时间、爆发的方式、造成损害的大小,都是事前无法确定的。

2 导致企业营销危机形成的原因

客观地说,造成企业营销危机的原因很多,而且相对复杂,综合分析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营销观念陈旧落后

营销观念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发展与更新,企业营销观念是导致企业营销危机深层次的原因。当前一些企业不能紧跟时代的脚步,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营销观念,许多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的营销观念很陈旧落后的,仍然停留在产品观念和推销观念阶段,尚未树立市场营销和社会营销的科学营销观念,这种落后的营销观念造成营销危机发生率的增加。

2.2 营销战略和策略不当或失误

企业营销是社会经济系统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与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企业的营销战略和决策必须与社会的发展协调统一。企业如果在营销战略的制定、市场调研、市场分析、产品研制、产品销售及服务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偏差或失误,都会导致企业陷入营销危机,使企业的产品滞销,产品出现质量问题,企业的财务和成本出现危机,许多顾客进行投诉,渠道商倒戈等不良现象。

2.3 营销管理不善

企业营销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企业营销的各个方面。在企业营销管理中管理者和员工的职业素养直接影响企业营销的效果,当前企业营销管理中普遍存在员工不讲职业道德、职业素质低下、企业凝聚力不强、员工忠诚度不高、跳槽现象频繁、企业绩效下滑等现象,严重影响企业的营销活动正常运行,破坏企业的形象,导致企业陷入营销危机。

2.4 营销危机的意识淡薄

当前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造成企业内外发展环境的复杂多变,企业科学的.营销防范策略是保障企业营销管理正常运行的前提。当前,企业员工对于营销危机的防范意识不强,尤其是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沉迷于当前的好形势,缺乏危机感。企业的营销防范意识与控制措施十分不到位,一旦遇到内外环境的突变、营销管理异常或其他突发性事件,营销危机便随之发生,使企业产品的销售或服务陷入困境,令人防范不及。

3 企业营销危机的应对策略

企业营销危机发生时,企业要采取相应的营销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给企业造成的不良影响,保障企业的持续发展。

3.1 诚信策略

面对营销危机时企业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企业在第一时间向公众表示诚信,表达企业要解决问题的诚意与决心,与公众的接触过程中也必须保持十足的诚意和诚恳的态度,始终保持头脑高度清醒,把眼光放长远,着眼于整个市场和企业的整体形象,不要拘泥于眼前的小利益。同时 企业要敢于承担营销危机的责任,始终把消费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积极诚实的态度取得公众的谅解,为化解营销危机赢得充足的时间,从而共同探索有利于双方的解决办法,赢得企业良好的形象和生存发展的机会。

3.2 公关策略

沟通是化解营销危机的重要手段,通过有效的沟通方式,企业能及时全面地获取公众对营销危机和有关企业的真实想法,正确评估营销危机造成的影响,这为企业解决营销危机奠定了基础。当企业发生营销危机时应当以最快的速度向有关公众进行情况说明及提出处理意见,消除或减轻已经造成的负面影响,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当企业处在危机的恢复期时,面对营销危机造成的不良影响,一定要立足长远,及时采取科学的公关措施,尽快恢复企业或品牌形象,主动恢复社会和公众对企业的信任。 3.3 转移性策略

企业通过采取有效措施,限制危机因素对企业营销的不利影响,正确判断营销危机的起因,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营销管理,改善生产技术,限期提升产品质量,重新塑造新品牌。同时,企业通过对产品用途、市场和资源采取转移性策略,以保存企业实力,集中企业优势资源,寻求新的具有竞争力的优势项目,从而化解特定范围内的营销危机。通过转移策略,企业可以对市场重新定位,将企业的资源转移到生产的其他行业或部门,使产品转入一个安全领域。

3.4 缩减性策略

企业陷入营销危机时,在充分考虑企业抵御危机能力的基础上,缩减企业某些领域的营销范围和规模,将受到危机影响或严重威胁的产品暂时停产、停销或减产,尽可能保存企业的技术实力,重点维持几个能继续赢利的产品项目,尽可能保存企业的优势实力,逐渐进行资本积累,集中优势重拳出击,准备东山再起。这样既可以避免损失不必要的财力、物力、人力,也可以通过收缩,合理调整和配置资源,使企业进入新的具有竞争力的领域。

3.5 创新策略

创新策略是企业充分利用营销危机带来的机会,以积极主动的态度,以崭新的理念和角度所采取的一种创造性的方法。企业要不断地挖掘产品的新卖点,从根本上消除企业因技术落后、市场竞争激烈、产品落后造成的营销危机。同时,企业可针对产品市场的销售状况,通过改变产品外观、增加产品的新功能和新用途等销售方式,消除企业的营销危机。因此不断地对产品的品种、营销理念、管理和方式等进行创新才是解决营销危机的根本方法。

4 结 论

总之,当前经济全球化格局的初步形成,加剧了市场经济环境的开放性和竞争激烈形势。营销危机将导致企业形象严重破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威胁,营销活动无法正常运转。正确分析和探求应对和化解营销危机的有效策略,是保障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71259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1
下一篇 2023-04-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