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经营策略是什么

华为经营策略是什么,第1张

问题一:华为手机的销售模式 度过09年黄金期的华为终端公司,在09年在CDMA市场投放大量人员和资源。在全国市场获得19.8%的CDMA市场份额,海名仅在三星巨头之后,名列第二。各个城市的销售人员可谓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但随着市场的变化,国内三大运营商都没有将手机市场控制在手的意愿。运营商都在积极将各自的手机补贴开放向社会各大手机卖场、省包、地包和区域小连锁,以谋取更好的渠道做放号。特别是中国电信,地市不再统一上报需求在集团和营业厅、社会渠道销售。将以前完全封闭的CDMA市场向渠道开放,用补贴、利润激励着大部分经销商参与到CDMA渠道中。

前期CDMA封闭市场的模式华为如鱼得水。华为最为擅长就是公关核心人物,并通过这些运营商的核心人物在货源上就将其产品份额卡死,完全是设备 *** 作模式延续。华为在09年电信大力补贴发展低端CDMA用户的过程中取得丰厚的利润。但是整个电信市场转变以后,不再是一个两个核心人物可以决定华为的销量的时候。华为的销售模式出现瓶颈,在很多地市一线门店无法到货或者到货的是前期市场中的串货,销售受到严重影响。

个人认为华为手机的销售在问题:

1、长期关注与运营商转售市场,在价格体系上渠道利润分配上不合理。

现今的手机市场分成运营商转售市场和普通的社会渠道市场。在运营商转售市场(封闭)是几个核心人物决定销量的市场。在社会渠道销售则是多个因素决定销量的市场,如渠道利润、品牌、销售能力、宣传等。渠道利润在社会渠道首当其冲排在第一位,想让经销商提货,合理的利润是他一定会提出来的。而华为的C网产品利润在16%,普遍在在同类产品22%的之下,品牌影响力在天语、酷派等国产品牌之下。在同等条件下在社会渠道有一定品牌的天宇、酷派等产品是经销商的首先。简单对比如下:

品牌

利润

备注

三星

15%-17%

利润低,国际一线品牌,销售流速快。总体利润不弱,且可以拉动其他产品销售。

中兴

20%-25%

利润相对较高,经销商会优先考虑提货

华为

16%-18%

利润较低,品牌效应不高

酷派

20%-29%

利润较高,国内知名品牌,有核心双网双待技术

天语

20%-30%

利润较高,国内知名品牌,有较好的核心渠道

2、长期关注与运营商转售市场,无合作的核心经销渠道。

在一直关注运营商市场的华为,在渠道中合作伙伴几乎为0 。在整个市场转变的情况下,华为需要重新寻找合作经销商。需要重新规划合作渠道。短期内想完成这些 *** 作是不太可能的。

3、终端销售人员长期和运营商合作,基本失去和经销商谈判的能力和技巧。

长期和运营商合作,基本面对的都是国企管理人员,他们所关心的不是利润问题和经销商关心的事情是截然不同的。突然转变这种合作和沟通对象,需要一段时间的过度,且销售人员对本地的社会渠道市场不熟。无法快速达成与经销商的合作。

华为终端公司招聘的业务经理也有倾向于在手机社会渠道做个多年如天音、爱施德的业务,且对该区域有一定了解的作为首选。

4、促销手段单一

买手机送礼品是华为最为的 *** 作手法。而社会渠道的 *** 作手法店员奖励、店长奖励、积分兑奖、各种竞赛活动等等。可谓方式多样,而华为在此方面还需改善。

以上个人对华为终端运作方面的一些看法。姑妄之言,不胜恐慌,望专家指点,荣幸之极。...>>

问题二:华为采用的竞争战略是什么 5分 华为的追求是在电子信息领域实现顾客的梦想,并依靠点点滴滴、锲而不舍的艰苦追求,使我们的企业成为世界领先企业。华为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五百强企业,与其竞争战略息息相关:

一:国内通信制造企业决策机制大致有两种:一是企业领袖主导型,而是企业章程主导型。华为属于前者,对于在企业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它可以有效解决企业面临的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集中和整合企业的资源。

2、捕捉发展机会,企业的战略重点是由企业家对机会的感觉驱动的。

3、进行战略分析

4、解决战略矛盾。

5、生存和发展的问题。

二、只做通讯产品

在《华为基本法》中我们看到,无论是从华为的战略目标还是投资方面,只有一个核心的方面:使华为成为世界一流的设备供应商。“我们中短期的投资仍坚持产品投资为主,以期最大限度的集中资源,迅速增强公司的技术实力、市场地位和管理能力。我们在制定重大投资决策时,不一定追逐今天的高额利润,同时要关注有巨大潜力的新兴市场和新产品的成长机会。我们不从事任何分散公司资源和和高层管理精力的非相关多元化经营。”

在从成立至今的24年时间里,不管是当初的股票热潮还是房地产,华为除了通讯产品外,华为从来没有涉足过任何一个哪怕投资就有利可图的领域。这也是今天华为能够与思科、爱立信等电信巨头面对面竞争的重要因素。“没有一家企业可以做所有的时。即便是由足够的钱,它也不可能由足够的人才。它必须分轻轻重稳急。”无论是华为开始的资金的短缺,还是现在已经达到几百亿美元的销售收入。它都有效的实现的资源的整合和配置。

问题三:华为 靠什么盈利 tektalk/...age-1/

看看这个吧。

华为是电信运营商。华为是全球领先的电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基于客户需求持续创新,在电信网络、全球服务和终端三大领域都确立了端到端的领先地位。凭借在固定网络、移动网络和IP 数据通信领域的综合优势,华为已成为全IP融合时代的领导者。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4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问题四:从企业管理角度看,华为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仅供参考:

华为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产品主要涉及通信网络中的交换网络、传输网络、无线及有线固定接入网络和数据通信网络及无线终端产品,为世界各地通信运营商及专业网络拥有者提供硬件设备、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其中海外销售额115亿美元,并且是当年中国国内电子行业营利和纳税第一。

许多人都在学习华为,华为公司及其创始人任正非管理思想的书十分畅销,笔者见到不少企业界的朋友,包括老板和高层管理,都在认真阅读、撰写心得或组织讨论。更有不少人千里迢迢前往华为总部“朝圣”,现场体验华为的氛围和气质,思考、探究华为成长的奥秘。但是一些企业学不会甚至不愿学的恰恰是华为所遵循的管理普遍规律和原理。如果把眼光拉长,我们会发现:国内许多企业学习华为已经持续多年了。华为一有新故事,大家津津乐道;任正非每有新文章,必定广为流传。有关华为的培训课程,始终是企业培训市场上的热门产品。但令人奇怪的是:真正学到华为精髓的企业似乎并不多见。我总结一些关于华为管理的法则。

一、惠及广大员工的利益分享机制。大家都知道华为创始人持有的公司股份比例很小。华为大范围地吸纳员工入股,形成开放、共享的利益结构。华为坦率地承认,企业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组织成员共同的愿景、协同的愿望,以及组织的合力需以利益机制为基础。华为重视企业文化,但从不用虚头巴脑的“理念”来替代利益。

华为以“奋斗者”对企业的贡献和自身的人力资本为尺度,通过产权和利益分配制度的创新,使员工对企业发展产生真正的关切,让员工分享企业成长的收益;同时保持了高效、统一的治理结构。从效率角度看,形成了“高能力、高报酬、高绩效”之间的良性循环。华为的利益机制是部分民营企业难以企及的,一方面许多企业创始人和控制人缺乏与员工分享利益的胸怀和境界;另一方面,客观地说,许多企业领导人缺少基于能力、人格魅力的权威,只能以产权控制为依托保持在组织中的领导和权威地位。

二、坚定的战略导向。无论是业务领域的选择和转换,还是竞争策略的组合和展开、竞争优势的形成和扩大,以及竞争能力的积累和提升等,华为始终有清晰的认知、明确的方向和管理逻辑。尤其在我国企业界普遍存在机会主义的背景下,华为基于宗旨使命和长远目标的战略导向就显得更加难能可贵。华为的战略导向有三点值得我们注意。一是在对市场、行业、技术等形势、大局、趋向准确判断的基础上,思考并形成整体性、系统性战略框架;二是居安思危,进行动态的战略调整和变革;三是坚持不懈地建设能力体系和平台,打造企业长治久安的能力基石。具有“战略导向”理念和行为的关键在于强烈的使命意识―它是“战略导向”的前提和源泉,不竭的组织智慧和正确的战略思维方式。更为重要的,它是组织智慧生成的机制、程序和手段,这才是竞争能力的内核所在。

三、大规模企业的内部“组织化”。国外及国内均有管理学家认为,由于中国人的“国民性”和文化传统―“宁为鸡头,不为牛尾”的小生产式的自我中心倾向,以及对纵向权力关系的认同和追求,中国企业组织内部很难形成“大规模的合约”,只能分化为权责边界清晰的小型主体,它们以结果为导向独立运作。这种体制,虽有灵活、敏捷、快变的优点,但非常不利于构建统一的能力平台和发挥组织的协同效能,有可能导致企业内部的离心倾向和“诸侯化”局面。华为不迁就所谓的文化宿命,坚决倡导内部的合作,坚持客户导向的流程化管理,以复杂的矩阵式组织结构,将内部不同机构、不同职位以及不同人员,编织成一张整体性的、纵横......>>

问题五:华为的市场营销策略是什么,要写论文 化为前期主要是以网销的形式突破的,也就是推广模式,

问题六:华为的战略演变过程体现了哪些战略管理基本原理 华为已经成为了国产的一大神机之一了,好像是根据小米的饥饿营销的模式一样的,不过这种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行了

问题七:华为的管理原理是什么? 从效率角度看,形成了“高能力、高报酬、高绩效”之间的良性循环。 关键字 华为 任正非 OFweek光通讯网消息,很多人在学习华为,但一些企业“学不会”甚至“不愿学”的,恰恰是华为所遵循的管理普遍规律和原理。 最近,一本总结、分析华为公司及其创始人任正非管理思想的书《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十分畅销,笔者见到不少企业界的朋友,包括老板和高管,都在认真阅读、撰写心得或组织讨论。更有不少人千里迢迢前往华为总部“朝圣”,现场体验华为的氛围和气质,思考、探究华为成长的奥秘。 如果把眼光拉长,我们会发现:国内许多企业学习华为已经持续多年了。华为一有新故事,大家津津乐道;任正非每有新文章,必定广为流传。有关华为的培训课程,始终是企业培训市场上的热门产品。 但令人奇怪的是:真正学到华为精髓的企业似乎并不多见。有的企业家直言:华为,我们学不了、学不会。问题在于:华为的哪些方面和做法“学不会”?为什么“学不会”?套用一本管理畅销书的书名,笔者总结了许多企业“学不会”的若干华为经验。 第一,坚定的战略导向。无论是业务领域的选择和转换(做什么、不做什么),还是竞争策略的组合和展开、竞争优势的形成和扩大(如何做、如何赢),以及竞争能力的积累和提升(凭借什么成长)等,华为始终有清晰的认知、明确的方向和管理逻辑。尤其在我国企业界普遍存在机会主义的背景下,华为基于宗旨使命和长远目标的战略导向就显得更加难能可贵。 华为的战略导向有三点值得我们注意。一是在对市场、行业、技术等形势、大局、趋向准确判断的基础上,思考并形成整体性、系统性战略框架;二是居安思危,进行动态的战略调整和变革;三是坚持不懈地建设能力体系和平台,打造企业长治久安的能力基石。具有“战略导向”理念和行为的关键在于强烈的使命意识―它是“战略导向”的前提和源泉,不竭的组织智慧和正确的战略思维方式。更为重要的,它是组织智慧生成的机制、程序和手段,这才是竞争能力的内核所在。 第二,惠及广大员工的利益分享机制。众所周知,华为创始人持有的公司股份比例很小。华为大范围地吸纳员工入股,形成开放、共享的利益结构。华为坦率地承认,企业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组织成员共同的愿景、协同的愿望,以及组织的合力需以利益机制为基础。华为重视企业文化,但从不用虚头巴脑的“理念”来替代利益。 华为以“奋斗者”对企业的贡献和自身的人力资本为尺度,通过产权和利益分配制度的创新,使员工对企业发展产生真正的关切,让员工分享企业成长的收益;同时保持了高效、统一的治理结构。从效率角度看,形成了“高能力、高报酬、高绩效”之间的良性循环。1 2 3

问题八:华为营销策略国内外研究现状怎么写 写论文 study 放前面 、、

参考: Study on Huawei cellphone 's Marketing Position .

问题九:华为的战略演变过程体现了哪些战略管理目标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对社会生产、生活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对知识密集型企业来说,更是如此。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影响企业生产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知识的利用、价值转换、企业的竞争等,都依赖知识型工作者来实现。知识技术资本的重要性越来越高,而知识技术的作用很大程度上要通过知识型员工来实现,对于高科技企业来说更是如此。 作为知识载体的知识型员工,自身价值逐渐被认识并得到承认,此时成为企业中最为重要的资产,并且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知识型员工的创造力,从根本上决定了知识密集型企业的生存...

问题十:华为为什么走oppo的营销策略 1,线下众多渠道,解决了资金和库存压力。

2,现货发售,摸得见,看得着,也促进了销量。

3,控价。

以上仅供参考~

其中,客户关系相比其他的关系有一些特殊性,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客户关系是基于商业目的的协同关系。客户关系好不好,体现在商业目标是否能够达成。

第二,客户关系体现在支持度上。客户关系区别于普通的商业合同买卖,客户不会因为和你关系好,就与你签协议或者私下承诺把项目给你。

第三,客户关系是与客户构建基于商业目标的心灵契约。在客户关系拓展的过程中,客户也会追求信任度更高、更放松的沟通方式。

可以说,客户关系就是企业与客户之间基于商业目标构建的心灵契约。

为了构建好这个心灵契约,首先,我们要做到“有趣、有亲和力”;

其次,要“有用”,要带给客户有价值的东西;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要有诚信,一定要让客户觉得你值得信任。

前言:“精英销售” V S “流程型销售”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下“精英销售”模式和“流程型销售”模式。

1.“精英销售”模式

现在有些公司,特别是初创公司,采用“精英销售”模式与客户建立关系,往往会出现四个常见现象:

现象一:公司业绩过度依赖于销售精英,优质客户都被销售精英掌握,客户信息高度集中。一旦精英销售离开公司,就会严重影响公司业绩。

现象二:老板自己就是销售精英,客户关系牢牢掌握在老板手上。即使他想交出去,也难找到很合适的人,使得老板很疲惫。

作为“销售精英型”的老板,需要用80%的时间处理项目以及与客户会面,没有足够的时间静下心来做更重要的事。

并且很多老板自己本身就是销售出身,客户关系做得很好。但最后发现没培养出销售梯队,很多项目交不出去,即使勉强交出去也达不到预期效果。

现象三:客户只认个人品牌,不认公司品牌。因为所有承诺和承诺的兑现,都是由销售精英个人完成的,所以在客户眼里,只有个人品牌。

现象四:业务不连续或业绩不稳定,客户随销售人员的流动而流失。流失一个人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为没有很好的晋升通道,造成整个销售团队的流失。

华为公司的经营理念:

一、聚焦:新标识更加聚焦底部的核心,体现出华为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持续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的核心理念;

二、创新:新标识灵动活泼,更加具有时代感,表明华为将继续以积极进取的心态,持续围绕客户需求进行创新,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共同面对未来的机遇与挑战;

三、稳健:新标识饱满大方,表达了华为将更稳健地发展,更加国际化、职业化;

四、和谐:新标识在保持整体对称的同时,加入了光影元素,显得更为和谐,表明华为将坚持开放合作,构建和谐商业环境,实现自身的健康成长。

管理模式:自2001年起任正非都要为制定十大管理要点不管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如何的变化坚持均衡发展一直放在第一条,这一条从来没变,可以讲任正非的经营管理思想的核心就是均衡均衡,是其最高的经营管理哲学。任正非自称是一个有灰度的人,他认为介于黑与白之间的灰度是十分难掌握的。这就是领导与导师的水平。没有真正领会的人不可能有灰度的均衡,就是生产力的最有效形态。继续坚持均衡的发展思想,推进各项工作的改革和改良均衡就是生产力的最有效形态。通过持之有恒的改进,不断地增强组织活力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以及不断地提高人均效率。这是华为的管理模式。

商业周刊杂志评选出了全球十大最具影响力公司,中华为是中国唯一上榜企业。作为一个中国的非上市的民营的高科技的企业,隐含于华为现象成功背后的经营与管理哲学与理念,则值得中国企业和企业家思考。

华为在二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聚焦于功利,在商言商是任正非先生的经营管理理念与信条。基于企业基本的和朴素商业逻辑,在理性和智慧的思考基础上,构建企业的发展成长理念,并始终如一地敬畏坚守和执行,是任正非及其领导下的华为成功的基因和内在动力。

华为二十年的成长与发展之路,是建立在动态地实现功与利经营与管理的均衡基础之上的,通过持续不断的改进改良与改善,华为不断强化与提升经营管理能力,进而使企业走上了一条良性发展之路。华为的成功,也再次以中国式的案例说明均衡的管理是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2005年伴随着华为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华为重新梳理了自己的使命愿景和发展战略。其战略定位于:

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客户需求是华为发展的原动力;

质量好服务好运作成本低优先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客户竞争力和赢利能力;

持续管理变革实现高效的流程化运作确保端到端的优质交付;

与友商共同发展既是竞争对手也是合作伙伴共同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共享价值链的利益。

从上述战略不难看出华为的战略既关注经营第一条,又关注管理第二条,既关注企业外部第一条与第四条,同时也关注企业内部第二条与第三条,可以说基于其经营管理哲学的华为战略是一个充满了均衡的战略。

在经营模式方面,华为的宏观商业模式是客户化导向产品。发展路标是客户需求导向,把为客户提供完善和及时的服务作为公司存在的唯一价值和理由在。

管理模式方面,华为的微观商业模式就是流程化的组织建设。完成企业诸元素从端到端高质快捷有效的管理。

在内部核心价值观方面,相应地构建以高绩效为特征的企业文化。任正非总裁指出在这廿年的痛苦磨难中,我们终于确立了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的企业文化。它使公司慢慢走出了困境。同样不难看出华为所提倡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同样将内部价值导向艰苦奋斗与外部价值导向客户有机的和均衡地结合在一起。

97年以后,华为公司依据公司的现状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转换了战略的重点,强化内部的管理,通过引进世界一流企业的管理体系在管理上与一流企业接轨,通过管理的效率来促进经营效益的提高,对于华为公司来讲,强化管理推行为核心的管理变革就是补长管理的短木板。因为对华为来讲管理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强化管理的目的是,正如任总所言是变革破坏了过去的平衡,但破坏不是目的,必须要实现新的均衡并且努力实现不断的均衡,这种均衡就是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经营与管理的均衡。对于公司各部门项目团队及其主管讲,随着个人绩效承诺制度的实施,其已经不是单纯的职能部门或职能管理者,公司强化了其身上的经营职能,各部门的干部实际上已经转化为集管理职能和经营职能为一体的管理者。因此管理者面临着一个迫切的角色定位和角色转换问题,进而实现个人在经营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均衡。在经营职能上必须真正建立,内外部客户导向意识整肃内部流程,实现个人的绩效承诺,从而支持公司整体目标的实现。在管理职能上必须建立人均效率意识,通过强化内部管理开发人力资源潜力,构建良好的组织氛围,提高本部门的组织绩效和下属个人绩效,由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在个体层面实现个人能力与工作职责的动态均衡,在组织层面,实现部门经营目标与管理效率的动态均衡,在公司层面,实现功与利经营,与管理组织战略目标,与组织能力的动态平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72632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3
下一篇 2023-04-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