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与无印结缘是在高中的时候,当时购入的第一个无印的产品是一支中性笔,当时对于这个品牌的印象就是毫无印象,在文具店选购的时候,只是因为它的外包装相比其他五颜六色的笔来说,实在是太简约了,而我一直都是喜欢简单的设计,所以毫不犹豫下意识选择了无印的笔,只是没想到,这恰恰就是无印最大的特点——无品牌。
知道后来我才知道这支笔的牌子是无印良品,随后我又去查找了它们家其他的商品,发现它们家的设计都是一贯的极简风,很戳我的风格,于是就自然而然成为了一名无印粉。
没想到上了大学选择了广告学,让我更有兴趣与必要来认识无印良品这个品牌,在查找了众多关于无印的书籍之后,选择了这本由无印员工增田明子所著的《无印良品式的营销》。
二、无印的营销
世界上有两种商业,一种叫品牌商,一种叫MUJI。没有特点成为了无印良品最大的特点,没有品牌成为了最大的品牌资本,这一切看似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但是这样佛系的营销思维却是经过千锤百炼和精心打造的。
日本是一个崇尚极简、禅宗的国家,在这样的国家文化里造就了MUJI。一流的企业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卖技术,四流企业做产品,而MUJI就是一个定标准的企业,它们不做品牌,它们更胜一筹,MUJI是一个情怀型服务商,也就是“商业宗教”,它们是自己的顾客能够“信奉”它们对于生活的解读、对于生活的阐释,使顾客接受它们MUJI式的生活态度,这就是MUJI定标准。何为MUJI?从来不是消费者给予它们定义,而是它们为自己定义。超级IP其实就是一种商业宗教,MUJI是它们是一个提供生活方式解决方案的服务商,它卖的不是产品,而是两点:一是情怀,二是体验。
而MUJI真正能融入顾客的所有生活中是因为它们设计上的留白,因为“空”所以自由,MUJI为消费者创造大量留白,这样消费者亲自参与商品的制作不仅可以了解、体验、感受MUJI的高自由度,也可以通过添加自己的想法,让一件商品得以完善,也就是所谓的“协同创意”。
一流的企业创造的标准分为两种:一种叫行业生产型标准(比如规定商品规格、电源接口等),另一种叫客户决策性标准(就是在消费者没做决策前,就让他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渗入生活)。MUJI在全球化经营的进程中,已经在一定程度代表了“日本文化”。
无印良品的反常规营销模式,与消费社会背道而驰。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MUJI 就已经开始了自己的用户运营了。
三、对本书的看法
全书详细阐释了MUJI 的运营理念:没有品牌也是品牌、没有标签也是一种标签,没有特点也是一种特点、没有设计也是一种设计。从根本上来说,大道至简,大道归一。无论是无品牌标识、集大成的玻璃容器、这样“就”好的中庸研发、极简主义设计、受众定位,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整个经营过程遵循了营销学、心理学、社会学、人文学等众多科学规律。
本书没有深奥的理论知识,适合我们专业在繁忙的课内时间之外的消遣,以及热爱MUJI品牌的忠实顾客阅读,值得推荐。
日本知名杂货品牌无印良品在我国连续出现了十一次降价之后,销售情况仍不见好转,似乎,无印良品在我国消费市场正在处于被抛弃的边缘,这一个之前在国内曾经占有不少份额的日用杂货品牌是怎么到了今天这个地步,一开始,无印良品又是怎么在国内市场“崛起”的呢?
一方面,日本知名杂货品牌无印良品曾经在我国消费市场有着很突出的位置,很长一段时间,这个在日本国内平平无奇的牌子,跨国发展却能取得不错反响,是有不少原因。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无印良品一开始在国内的品牌营销到位,宣扬自己品牌是主打简约风格,实用廉价,这些产品的定位恰到好处地拿捏到了消费者的心理,成功地打进了国内市场。无印良品宣传的“无品牌标识”和“设计简单”,很快地收割了一波文青消费者。但是现在那些对此于偏好的文青消费者,已然转向其他类型的消费,这样的风格已经不能再次收割下一批消费者。
另一方面,无印良品在进入我国消费市场的时候,其他的同类型产品还没有发展起来,对其影响、冲击并不大,在没有主要竞品的市场中,很长一段时间内,无印良品都是消费者的“宠儿”,直到其他类似品牌迅速发展。市场变化,带来的不确定因素,让无印良品在经历了十一次降价之后还是无法扭转劣势,其实,说到底,就是市场变化了,但是无印良品还是一成不变。
纵观无印良品可以在我国国内崛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品牌定位找准消费者群体,营销到位,再加上当时并没有很多能与其竞争的商品。
之所以降价11次都挽救不了无印良品的颓势,是因为现在大众对这个品牌的热衷度在逐渐降低,滤镜也慢慢消失了。无印良品原来在国内的销售状况一直很好,在同类的日式品牌里销量和热度一直都是比较高的。无印良品一直走的是高端精致的格调,其品牌的商品大多数定价都是非常高的。以同类产品为例,在市场上同类产品的价格如果是5元的话,那么在无印良品里这类商品的价格可能就会卖到30元左右的价格。
也就是说无印良品的产品相对于同类型的产品来说,市场价高了6倍。再高的定价情况之下,之所以有消费者愿意买单,就是因为热衷于这样的日式品牌。在前些年日式品牌确实是非常火,像无印良品这样的大品牌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后可以说是妥妥的收割了一波这类日式品牌的狂热者。再加上对于这个品牌的滤镜,很多的消费者认为这个品牌的商品之所以卖的贵,是因为它值得这个价格。
而这个值得值得其实就是品牌它本身的定位,对于这类消费者来讲,他们认为品牌本身的定位就比较高,所以说这其中的商品价格卖的高自然也是很正常的。但是慢慢的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购物的时候开始关注于商品本身的价值,抵制品牌过度营销去赋予商品所不具备的虚构价值。
在消费者转变了购物心理之后,像无印良品这种商品定价过高的品牌自然就不会再受到大家的青睐了。再加上近些年大众对于日食品牌的好感度在慢慢的降低,所以说在面对无印良品这样的日式品牌的时候才不会像原来那样的狂热。基于这几个原因,无印良品才会出现如今的状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