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畅销书是如何练成的?

百万畅销书是如何练成的?,第1张

写书是有套路的。

最近很多朋友请教我如何写书。

我想出一本育儿书,可以吗?

我想写一本整理的书,你看行吗?

我想写一本快速炒菜的书,应该很有市场吧?

有个编辑找我约书稿,但需要出6万的出版费,合理吗?

好吧,关于写书,我说一个最简单的流程。

1、阅读同类图书,确定写书的标准。市场有哪些同类图书,是谁写的?卖得好吗?(看评论数量和质量)?这本书卖点在哪里?我如果写,能超过吗?为什么能超过?

像育儿、整理、炒菜、健康养生类市场上书多如牛毛,要写过前辈,就得付出比前辈更大的努力,很多人积累不如前辈,书写出来,卖不掉的。

还有些人,看别人的书,说出这里不足那里不足,于是要自己写一本,但是真正看别人家的书,要问自己,他们为什么卖得好,而不是为什么写得不好。

别人家卖得好一定是做对了什么,拿到了什么好的牌,这些你看不出来,你觉得你写得好就应该也能大卖,你是不是太天真了?

2、确定选题

我这本书写给谁看?为什么这类人会看书?他们想看怎样的书?我的书切入点是?

人获取信息的方式很多,很多人宁可看今日头条也不看书的,你得确保你的图书有真实的读者群。

卖书不是假如中国成年人中有万分之一的人买我的书这种意淫游戏。

3、写出大纲

书准备分哪些章节,用什么逻辑顺内容?目录分哪些写作点,这些点为什么标题抓人?

如果你写不出吸引人的大纲,基本上也别指望书能吸引人。

4、写样节

写一节给大家看看体裁风格,文字风格,配图风格,有自媒体的丢到自媒体上,看看阅读量的反应,一般好文章放哪里都会是好文章。

当然书稿和微信公众号的文章还是不同,会更书面化,更系统化,但好的文风,观点,内容还是可以测试的。

有了大纲和样节,就可以找出版社编辑去评估,看看他们是否接纳。即便是《哈利·波特》的作者罗琳,稿子也被多家出版社拒绝过。

5、推广资源

你写书,能否包销一部分,或者消化掉一部分,有无人或渠道帮你们推广,是谁?会怎样推?

这个出版社很看重,为什么名人出书不要钱,就是因为他们自带推广流量。

如果你没有名气,新作者出书,出版社对你的书稿也不是特别有把握,那么就希望你自己包销一部分,这部分包销的费用就是你出版的成本,随出版社名气和纸张质量不同,大概在3万到8万之间。

把这些内容写成一个文档,就是你的图书选题策划书要点。

书也是一个产品,策划好了,写好了,才有运营的基础。

2

写书很难有回报的。

业内定义一本偏经管类的书,算是卖得不错的标准是一年发行3万册。

写书半年,出版周期半年,销售周期半年,3万册书稿费标准是定价的8%,定价算50元,你两年内税前稿费是12万,扣税后大概10万,月入平均4000元。

这就是一个很不错的回报了,绝大部分人,能卖到5000册就应该谢天谢地了。

那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要出书?

有人求学问流传,有人求名求包装,有人就是不懂,以为能出书就能火。

3

还是有人写书得到了回报,比如我。

书的回报其实分四种,先了解一下。

【1】稿费,这是我现在最不看重的,恰恰是普通人最看重的,我刚出书也在意这个。

【2】知名度,这个很重要,但前提是书真的好才有真知名度,否则也就是凑知名度。

【3】渠道,好书会让别人对你产生专业信赖,这比微信文章产生的信赖强多了,因为读者相对容易成为你后续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

【4】文化衍生物,这一般得是小说,可以改编成电视电影动漫动画,价值巨大,这种书才真正被看成是IP。

比如我写《说服力-让你的PPT会说话》三件套系列,销量很高,累积超过100万册,所以稿费也还不错,更重要的是打开了我在PPT领域的知名度,带动了我的内训和后来的在线课程销售,书成为了我重要的渠道。

但是我的书很难衍生出其它产品,比如开发一个Office软件,这个不太现实,更不可能变成电影电视,所以就回报而言,想象力空间还是有限的。

4

提高写书回报只有三个方法。

【1】提高写书速度和质量,从而节约投入成本。

别人写一本书1年,你只需要1个月,那么自然等于在同等写作质量下,你写书投入的时间回报率是别人的12倍。

所以写书也是一门技术活,多写,快写,在创作高峰期多写几本达到出版质量的书,就可以得到超出平均预期的回报。

但是很多人根本做不到一个月写出一本合格的书,他们的第一本书如果没有老司机指导,就写不出来,也不能达到出版标准。

【2】增加推书投入和时间,从而扩大书的知名度。

如果你确信你的书写得好,有市场,有潜力,比如能卖10万册。你又不是名人大咖,那你就得投入推广。

书的推广,其实本质是拼人脉拼体力,而不是拼资金。因为做书这个行业太穷了,回报也太低了,拼钱没有办法拼。

拼人脉主要是做三件事:【1】邀请名人大咖给你写书评

【2】邀请媒体杂志给你新书上推荐

【3】去参加北京上海两大书展做活动

这些事情,花钱也花不了多少钱,大家对写书人都宽容,很多人愿意写书评支持你,你解决最基本的投入就好,但是问题在于,为什么别人要帮你?这就看你平时的人品积累了。

拼体力主要也是做三件事:

【1】去各地新华书店做活动提高业绩,冲开卷排名

【2】发动一切资源去京东当当买书,冲网店排名,写好评(包括去豆瓣)

【3】去全国各地做线下读书会活动,冲群众口碑

这些事情,也花不了多少钱,关键要一个个约,一场场跑,不是熬夜就是赶路,身体不好,真拼不动。我当年第一本爆款书《说服力-让你的PPT会说话》,我就是这样跑下来的,8年前我体力比现在好太多,而且没有创业,学校工作也压力下,我现在要跑,就吃力多了。

花钱的事情也可以做,比如邀请读书自媒体给你新书做活动,一般都需要谈投入,广告费,赠书成本,邮寄成本,请兼职代劳成本,一样一样都要计算清楚。

一个简单计算公式就是,一场活动投入除以你的单本稿费,就算出来了,卖多少本书才能赚回投入,一般计算结果就是赔钱赚吆喝。

【3】写系列化的书,用新书推广资源带动老的图书。

这也是老套路,比如写小说的人,喜欢出系列,很多人买了第一本,觉得不错,就等着追看下一本,有些看到第二本,第三本觉得还不错的人,回头去买第一本,这样就互相导流,把整套书销量带起来了。

所以医学、健康,育儿图书很多都是系列化的,就是这个玩法。但是在专业书里面,写出成系列的,不容易。一是没有那么多干货可以写,凑数会伤口碑,二是很多人写书一开始就没有这样的规划,导致第一本书内容写完了,第二本写起来容易重复。所以管理类图书很多第一本书火了,作者就赶紧补一本《实 *** 篇》,就是一种弥补的方法。

我写OFFICE类图书就是这样的打法。

2013年我出《和秋叶一起学PPT》,并在下半年推出同名课程,我在书里面推荐网易云课堂上的同名课程,在网易云课堂的《和秋叶一起学PPT》课程里面推荐同名图书,这个打法已经比一般的系列化图书引流厉害了。

为什么呢?

因为一开始我就把图书和课程做整体化设计了,我总不能出一门课和一本书,内容和结构都大同小异吧,大家买了会骂娘的。我希望书是课程的补充,课程是书的深化,这才符合教学逻辑。

其次我这样的设计,就让书和课程互相导流,互为渠道,互相放大彼此的价值。

结果就是我们的PPT课程成为市场上第一门单价在169元,付费用户累积超过50000+的单品课程,我们的图书也成为市场上第一本单价在99元,购买读者在100000+的单品图书。

顺理成章,我们在《和秋叶一起学PPT》图书和课程火了以后,接着开发《和秋叶一起学Word》课程和图书。这个工作是在2015年正式完成的,现在我们的《和秋叶一起学Word》应该是市场上销量最好的Word单品图书。

为什么先写Word而不是需求量更大的Excel图书?

这就要回到第一个单元的思考,Excel图书多如牛毛,我们有什么卖点?我们有什么资源推广?

PPT图书,我们有品牌优势,有流量优势,有写作优势,等于一把好牌都在手里,我们要再拿不下市场第一,那是我们的问题。

但是如何把自己的专业优势扩大一点,横跨半步,覆盖到同类产品,就需要斟酌,我们选择Word,是因为这个品类竞品少,强手少,我们做系列化导流,主要还是依托PPT的势能给Word图书导流,顺便培养一批图书忠实用户,为Word在线课程导流。

从结果上看,我们完成得不错,现在《和秋叶一起学Word》图书销量破3万册,在线课程学员超1.5万人,双双又成为这个品类国内第一名。

到了2017年,我们的《和秋叶一起学Excel》在线课程学员早已破万,大家已经用脚投票承认我们不仅仅是PPT不错,Word不错,就是Excel课程,我们也是业内冠军,遥遥领先,那么推出配套《和秋叶一起学Excel》图书是势在必行。

但我们对Excel这本图书和Word图书期待完全不同,我们评估过,市场上Excel图书销量是超过PPT图书销量的,我们这本书的目标不是消化我们的存量用户购书需求,而是吸引新用户认可我们的图书,进而选择我们的在线课程。

所以不夸张的说,我们这本Excel图书查找了市场上全部单本讲Excel *** 作的图书,研究了他们的封面、标题、纸张、装帧、定价、渠道、内容、写作风格、排版优劣、互动设计、引流设计、参考资料,确信我们有能力写出一本重新定义Excel *** 作技巧的图书,来挑战目前市场上的前辈图书。

我们尊重对手的方式很简单,就是彻底研究你,然后来挑战你。

如果Excel图书开始成为爆款书,很显然就会和我们的PPT爆款书、Word爆款书互相导流,互相提升销量,带动整个事业盘子的提高。

这就是第三种策略,写系列书,互相导流,但这对作者的整体布局能力,对长线市场的耐心,对知识积累的厚度都有很高的要求,反而最难做到。

写完这篇文章,忍不住去京东看了一下新书评论,看到这样一条说法,感到很欣慰:

话说,畅销书怎么写,大部分人了解一下就好。真正的职场刚需不是要你写畅销书,而是真正精通OFFICE才对!所以我们的梦想就是——让秋叶OFFICE三件套成为每一位白领的案头书!

一、我从来没想到在个人价值观与工作之间寻找联系,今天知道了,也找到了。

我执着地热爱我的工作,以及我所在的公司,就像热爱自己一样。我努力维护公司的利益和荣誉,我不断学习提高自己,持续富有激情的工作,为的是让公司不断发展强大起来,让同事不断提高进步起来。所有这些,不会因为我换了一家公司而改变,因为这不仅是我职业理念的基础,更主要的是已经上升到一种主义,一种宗教的程度,是我价值观的根本。

在这样一种前提下,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价值观与工作之间会有什么样的联系,读了这本书,她告诉了我,我所认为的诚信、感恩、责任等价值观元素,就是原动力,是自己能够持续不断地行动的源泉。

二、书中提到了有很多的高效技巧,有一些是自己我已经或正在实施中的,恰好把其中的休会整理一下。

1、我曾不只一次以节约为借口,做了很多蠢事,原因就是没有考虑自己的时间价值。

曾经为了给单位节省维修复印机和饮水机的费用,我决定不请专业的维修工程师,而是自己亲自动手,那时我根本没想到自己的时间价值,所有的机会成本、比较优势等理论都抛到一边去了,整个心理被一种可笑地表现欲所笼罩,节约只是借口。大概过了一两年我意识到了自身时间价值的概念,改掉了这个坏习惯,并且向自己的同事宣传这种思想。我会告诉他,为什么你从客户那里座公交车而不是打车回公司,我表扬你的同时还要批评你,算一算你打车的费用和你坐公交多耗费那部分时间的工资成本就会明白。

2、我的电脑桌面常常是满满的,让人看了就眼花缭乱,是公司的一景,现在我的整个电脑文件都井井有条。

由于分管人事、行政、财务和市场四个职能方面,每天的电子文件非常多,为了防止忘记,我就把他们全部放在桌面上,好在打开电脑的时候就能看见,隔段时间桌面满了就COPY到一个文件夹,存在硬盘要目录下,取名叫桌面,再隔段时间再满就再COPY再新建文件夹,取名叫桌面2,直到有一天我发现都快存到桌面10啦。我发现自己想找个文件,只能用搜索,有时关键词记不准,很难迅速找到想要的文件。我下定决心整理自己的电脑文件,按不同的要素分类,现在每个文件在1分钟之内我都能找到。

3、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也曾和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那样,都对引不以为然,现在我不那么认为了,我自豪的是我现在坚持每天走路上下班,并且吃早餐。

多年来,自己的体重(身高1.70以上)一直在112-116斤之间徘徊,身体素质不好经常影响工作,尤其是在加班或酒后不能像很多同事一样很快恢复到工作状态,直到有一天我发现,自己与别人的竞争已经不完全是智力之间的竞争,更重要的是身体之间的竞争,因为他影响到了自己能力的发挥,就像电脑的硬件影响软件水平的发挥一样。我开始重视起来,首先想到的就是锻炼和饮食。开始是有意识的在业余时间去爬山、游泳,后来发现根本不能保证足够次数,于是我开始寻找一种能够保证次数的锻炼方式,那就是每天坚持走路上下班,单程2.3公里,用时27分钟。同时坚持每天吃早餐,三个月没有效果,六个月后效果开始显现,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坚持了16个月,体重上升到126斤,人也精神了很多,工作也更有力气啦。

4、我的办公桌面曾经很乱,现在很干净,而且就连“邻居”的办公桌面凌乱,我也不能容忍。

我在这家公司最早的职位是出纳,那时公司还小,还谈不上部门,基本上是我一个人做很多财务、行政方面的事,那时桌面很乱,也没觉得什么,有时甚至觉得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才有成就感。虽然也每隔一段时间就收拾一下,但大部分时间还是凌乱的。直到最近,我发现这种凌乱会严重影响我的心情,我要彻底改变这种现状。于是历经一次大扫除后,桌面清爽了很多,再摆上盆花,心情好极了,并且我注意天天维护,现在是天天常新。过段时间我发现,对面隔断里的8个桌面乱得实在优秀,实在影响我的心情,终于有一天,趁他们的部门经理不在,把他们说服了。现在我每天一抬头,看到的都是清爽。

5、生气是一种武器,可以伤人也可以伤害自己,就看控制在谁的手里。

我的情绪控制能力曾经非常差劲,经常在工作中,控制不住自己与别人吵起来,为此常常懊恼不已,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丰富,我终于在去年年底逐渐控制了自己的情绪。不仅如此,我对情绪控制还有了新的认识,我认为生气是一种武器,可以伤人也可以伤害自己,就看控制在谁的手里。生气不总是坏事,如果你能把自己的生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他可以成为你沟通的帮手,对方会认为已经触及到了你的底线,遂不再提更高的要求;相反,有些时候,如果我们能在有限范围内有效激怒对方,使对方乱了阵脚,没准会给我们可乘之机。

6、会议效率是最基本的职业效率,这个让我深恶痛绝的问题,现在只在本部门层面得到了解决。

如果我们把与会主体分为如下几个方面,分别是主持人、与会者、领导、记录人和旁听者的话,我们认为问题主要出在前三类人身。首先从主持人看,主持水平有待提高,他们对参会各主体的权限,以及议题、议程等没有明显的概念,最重要的是不会引导会议按既定主题前进。这一点我公司的很多主持人都做不到,尤其是当领导领导发言的时候,要么会把讨论当结论,要么当领导已经把话题扯得离题很远的时候不敢打断,这都是作为一名主持人最要不得的,是一种失职行为。其次就是与会者,他们严重缺乏倾听与讨论的能力,往往是没有什么想法,或者是抱着自己的想法不放,不能暂时放下自己的逻辑和自己的观点,走近别人的逻辑和别人的观点。对最常见的情景我的比喻是------多个人在一起,说的却是单口相声。接下来,我想说说领导者,领导事情多,时间紧,同时开会的机会最多,时间最长,也最容易不做会前准备,开会时无论是作为主持人、参会者还是旁听者都忍不住东拉西扯把自己所有即情想到的天花乱坠的想法全说出来,才能找到感觉,才觉得过隐。这恰恰是最具杀伤力的,也是最要不得的。目前对这种现象的宣战,还仅限于本部门层面,针对公司层的会议还需要我讲求策略的推进。看似一点小事,推进起来却不是那么简单。

提到会议效率问题,想起三个与职业紧密相关的效率问题,一是文字录入效率,二是沟通效率,三是读书效率。很多人谈到文字录入效率时,总安慰自己说,我们又不是专业的录入人员,只要够用就行了,殊不知这项伴随我们一生的技能,在一句“够用”的安慰下,有多少时间被浪费掉了。我知道最近几年已经几乎没有几个人,去背恶心人的五笔字根,学习五笔录入法了,但使用五笔录入真的很快,我曾经说开玩笑说世上有两种人的智商是有问题的,一是不会用五笔录入的,一是开车用自动档的。这时总有同事上来说,他用的是某某最新开发最新版的拼音录入,他觉得很快呀,不服咱比比,我总是好言相劝说,如果你打字的时候习惯于手掌离开键盘仅用手指接触键盘,我就跟你比,他说还有这事,我笑笑不做答。谈到沟通效率的问题,往往要提到倾听和表达的问题,恐怕没有几个人会承认自己这方面有问题,既是有也是对方的问题,因为对方要么是不放弃自己的观点,要么就是不接受我的观点等等。暂时放下自己的逻辑和观点,走进别人的逻辑和观点是多么难啊,其实这就是倾听的本质。用自己的逻辑表达自己的观点很容易,用别人的逻辑表达自己的观点却不那么简单,后者才是真正的表达。读书效率的问题,可能跟我们的教育经历有关系,整天为了考试而读书,却很少有机会想,为什么要读这本书,作者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为什么读这本书,好象是教委的事,至于读者想告诉我们什么,这个应该是有标准答案的。这种思想,这种读书的态度严重影响了我们读书的效率。试图用自己的脑子寻找自己读书的目的和作者写书的目的,可以提高我们读书的效率,这与本书作者推荐思维导图的良苦用心有异曲同工之妙。前几天我读了本书名叫《输赢》用了大约10小时,平均每2分钟读一页,每秒钟读10个字。而读本书的效率恰好是前者的一倍。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用自己了脑子去寻找了问题的答案。

7、做管理者不会授权,就像做出纳不会点钱,失去了最基本的执业能力。

相信每个管理者在成长初期,都有过自己理头苦干,不懂或不会授权的经历。我也不便外,也曾沉醉于自己做事的喜悦中无法自拔。但后来,我迅速扭转了这种局面,再后来我不遗余力地向别人讲我的经验,希望别人少走我走过的弯路。如果你把事交给别人,有几种可能,1别人做的比你好,2别人做的与你相当,3别人做的不如你,但可以接受,4别人做的不如你,但不可以忍受,5别人做的不如你,且不可以忍受。管理者需要做的事就是针对第5种情况采取措施,让它转为其它情况。如果公司付了管理者的工资而你却做员工的事,那公司可亏大了。管理者永远都是向上挤压空间,而不是向下挤压空间。为了让某些管理者从自己熟悉的基层事务中撤出来,我经常给他们讲的案例是,某总理在做副总理的时候就主管金融,结果自己当了正总理后,哪方面的工作都交得出去,唯独金融这块交不出去,因为觉得交给谁都不放心,都觉得不如自己。结果这位总结在职期间,一直亲自抓金融,稍有管理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是个明显的错误。

8、不会激励自己的人就是不会前进的人。

马克思说不会休息的人就是不会工作的人,我觉得不会激励自己的人就是不会前进的人。每个人在前进中都会疲惫,都会阶段性失去斗志,这是人之常情。最大的激励就是来自于阶段性的成果,因为他增加了人们对未来的期望。如果没有阶段性的成果怎么办,我的经验是寻找励志性的故事来激励自己,把别人今天的成功假想成自己明天的成功是我们大脑天生的本能,这样我们就可以重新士气风发的上路了。

9、大脑是用来思考的,不是用来定时的。

我曾经骄傲地告诉别人,我不知闹钟为何物。因为我的生物钟非常准,几十年来都是想几点起床就几点起,从来不用闹钟叫醒。这一观点最近也得到了修正,利用生物钟定时,必然影响睡眠质量。想到这点,我迅速反应到我不应该再刻意的用大脑记那么多的手机号,更不会把未来要办的事记在大脑里。我想到了借用闹钟、通讯录和记录事,我不会让这些小事来占用大脑更多的资源,我彻底弄明白了,大脑是用来思考的,不是用来定时的。

三、书中提到的技巧,有一些是自己急需改正的,提出来激励自己一下。

1、人无过顶之力,切忌不要过度承诺。

在我的老家有一句话叫人无过顶之力,意思是说双手把重物举过头顶容易失去控制也容易对身体造成伤害。我之所以想起这句话,是因为想起自己曾经有过度承诺的毛病,就像郭冬临演的小品中,那个给人排火车票的人一样,陷入助人为乐的“乐”中无法自拔。常对人承诺对自己很有难度的事,人家还以为自己完成的很轻松。这一点近来自己有所改进,但进步不大。

2、我经常在周末的例会上讲的出我本周做了什么,却讲不出下周计划做什么。

我可以以工作日记的形式记下我每天都干了什么,在什么时间干的,用了多少时间,感想是什么等等。但遗憾的是,我对下周要做什么却计划得非常不好,常常说不出来下周要干什么。

四、对本书的评价

1、对这本书的定义除了是一本关于时间管理的书外,还有两种属性------是一本营销的书,一本培训的书。

作者本身是搞培训业务的,在这个流行营销的时代,各种时髦的营销形式层出不穷,如博客营销、图书营销(这种名词系个人杜撰,无学术依据)等,作者的这本书,让我更容易与图书营销联系在一起,所以书中有些地方给人欲说还休的感觉就容易理解了。这本书源于作者自身工作期间的思考,后又在不断地培训中得到完善,整个内容和框架体系更适合在面对面的培训中使用,用于书面出版还是有一些培训手册的味道也再所难免。

2、整个书缺少图表的表达,不知疏忽还是有意。

能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的人首先胜出,能把自己的想法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书首先胜出,能把自己的想法用图表形式表达出来的人首先胜出。在麦肯锡的倡导下,上述观点几乎得到了所有公司尤其是咨询公司的信奉,流行用PPT演示后被发挥到了极致。作者在500强企业工作过,又从事咨询工作多年,这点想必不会不知道。但在本书中,作者对用图表的使用显得过于吝啬,实在让人难以理解,莫非也是出于营销的考虑,不便讲得过于详细。

3、对书中“企业压力管理”那一部分,觉得有点画蛇添足。

本书绝大多数的表述,都是站在职业人个体的角度,唯独在谈到压力管理的时候,讲完个体对压力的管理后,又安排了一部分篇幅,站在企业的角度讲企业如何进行压力管理,个人觉得与整体表述习惯不协调,稍显多余。

五、对作者的猜测

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心思缜密,善于对日常工作进行观察和总结的人。能够把日常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上升到理论,而且几乎都一一求证,很有学者风范,这一点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作者做到了,足以让人敬佩。另外,觉得作者是个很讲究务实的人,很少引用过多的大理论,这一点我很是喜欢。

还有一点,可能是个人风格的不同,对作者老用“手下的人”的字样来称呼手下人,我不是很喜欢,我更喜欢用我的同事来称呼。这种稍显等级文化的蛛丝马迹,不知是源自作者本人还是他多年所处的外企环境。

六、我对时间管理的最新认识。

上帝是公平的,给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不多不少也不会停止,所以说时间管理就是对自己的管理。这代表了我以前对时间管理认识的最高水平,读过本书后对时间管理有了更新的认识:

高效冠军管理系统,是一条知识工作者的流水线。工业经济时期,流水线上的产业工人可能以轻而易举地管理自己的手头工作,而管理者也可以毫不费力地管理产业工人。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工作者能不能像产业工人一样管理自己的手头工作,管理者能不能像管理产业工人一样管理知识工作者?答案是乐观的,如果你拥有一套自己的“高效冠军管理系统”的话。

不管怎么说,我要感谢作者,是他让我对时间管理有了新的认识。虽然自己以前对时间管理也有所了解,也做过关于时间管理、压力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课件,但这些认识是凌乱的、肤浅的,是作者让我对这些知识和技巧的认识更系统、更深刻。让我更加持续不断地、有效地使用这些时间管理技巧,为自己的职业能力的注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量。我要感谢我的同学杨小爱,是她向推荐了这本书,没有她的推荐我不可能在这么早读到这本书。她那种授人以渔的精神感染了我,我将把这精神传递下去,表达对她最大的敬意。

PPT素材|模板|精美商务计划书文件word模板一3    免费下载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5kJjzPZGZlyXL-GquGGTsQ

提取码: 58cf

幻灯片模板即已定义的幻灯片格式。PowerPoint和Word、Excel等应用软件一样,都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Office系列产品之一,主要用于设计制作广告宣传、产品演示的电子版幻灯片,制作的演示文稿可以通过计算机屏幕或者投影机播放;利用PowerPoint,不但可以创建演示文稿,还可以在互联网上召开面对面会议、远程会议或在Web上给观众展示演示文稿。随着办公自动化的普及,PowerPoint的应用越来越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73490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4
下一篇 2023-04-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