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步帮你实现价值百万的个人品牌-1
个人品牌营销第二步:建立品牌符号识别体系,锐化个人价值标签。
当你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就要开始给自己贴标签了。这就像是每一种产品都要给自己贴上它独特的标签一样,这也是品牌理论中重要的“ 语言钉子 ”的部分。
你一定要找出可以描述你的标签,其实在心理学上来讲,当一个人被一个词语贴上标签时,公众就会形成对他的固化印象,同时,这个人也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行为和这个标签描述的相一致。因此, 为了防止别人给我们贴上一个他们自认为的标签,还不如我们提前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为自己贴上你想要的标签。
那么到底怎么找到个人的标签?我觉得可以选3个能够代表你的标签,分别是 现实标签、能力标签、理想标签 。
首先是现实标签,也叫职业标签或者专业标签 。当然设置这个标签要有些技巧,要挖掘职业中的闪光点,一定要放大你的背景背书。举例说,“人力资源经理”的标签,肯定不如“上市公司人力资源经理”或者“华为人力资源经理”更能吸引别人的注意力。这就像是宝洁公司出品了众多的产品,每一款产品在宣传的时候最后都会加上“宝洁出品”这四个字,就是为了 强调母品牌的背书效果。所以,如果你有很好的平台,一定不要忘记用它来增加你的背书。
其次是能力标签,这个标签是为了让你的职业更有说服力。 在设置能力标签的时候,有两种方法, 一是击中消费者心智法,二是聚焦法。 如果我们在为自己设置标签的时候也能首先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那么他一定会对你这个标签印象深刻。这个也像我们为产品或者一个企业找卖点时候设置的方法。拿大家都熟悉的淘宝来说,马云说淘宝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樊登读书会倡导“全民阅读”,都是以切入消费者心智来设置自己的标签。
那么反思到我们个人,如果你将自己的能力标签“大数据管理”改成“为数家客户实现大数据变现”,或者你的能力是“文案”能否改成“文案优化升级”,是不是会更好? 让自己的能力描述从目标受众出发,提炼其中的卖点,让目标受众更受益,这一招在求职面试时绝对好用。 所以,当面试官问你有哪些能力之时,一定要把自己的能力与给企业带来的效益相关联。
设置能力标签的第二种方法是聚焦法, 也就是说,在你的能力方面一定要造成你自己的差异化,从小众,从圈层打开你的市场。比如说,你是做“零售业大数据管理”的,那么就一定先把自己锁定在“零售业”,如果能够与“新零售”挂上边,那就更好了。这与我们为企业做品牌定位,品牌传播策划时是异曲同工的。也就是说, 你要为你的一款产品找到更精准的目标受众,通过他们再来打开整个市场路径。
最后是理想标签,这个也是你的人生目标及远景。 如果你能主动为自己打上“一年读书800本”,或者“最会生活的美食家”,那么你的言行、你的日常也将会不断向这个标签靠拢看齐,新认识你的朋友也会依靠这个标签来认识你。
个人标签就是你的品牌设计中的“语言钉子”的部分,除了“语音钉”,“视觉锤”也是品牌设计中至关重要的部分。 如果对“视觉锤”不太懂,可以阅读那本著名的《视觉锤》,樊登读书也曾经推荐过。对于普通人来说,首先要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要用外型打造你的超级符号。就像杨澜曾经说过,“没有人有义务通过你毫不在意的邋遢外表来发现你优质的内在。”
个人品牌营销第三步:找准平台持续传播。 如今已经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对于大大小小的品牌商已经把品牌传播的主战场从传统媒体转到了新媒体、自媒体。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更是应该注意如何将自己的品牌在互联网时代进行持续有效的传播了。
我觉得可以按照如下几步来进行设计,这也是我曾经在公关公司为一些KOL,或者公司创始人设置的个人品牌传播路线。 1.链接行业内的高人、名人,通过访谈及互换资源,借势传播。2.参加行业论坛,进行演讲和分享。3.出书,不管现在的出版业变动有多大,仍然需要靠纸媒来提升影响力。4.创建自媒体平台,发出自己的声音,在喜马拉雅等平台发声,链接普通受众。 以上四点是针对于想要快速出名的网红,或者是已经有自己的创业公司的老板。然而,他们中的一些人在写文章或者发声的时候,都是有幕后推手帮忙的。我之前所在的团队也曾经为一些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最后通过我们的策划变成了具有个人IP的大网红。当然,他们的微信公众号的文章也都是我们帮他写的,出版的畅销书也是我们与出版商联系帮助出版的,他们只要提供里面的照片就好。
那么对于我们普通人想要实现品牌传播有哪些方式呢?针对以上的方法,我觉得可以更改成更接地气的形式。 1.先找到公司的大咖,可以请他变成你的职业导师,再找到公司外部,行业上的、或者是高校的导师,请他们来推荐你,增加你的信用背书。2.参加公司演讲、让领导看见你。3.不断的输出内容,写作、演讲、分享,选好平台。 如今有那么多免费的平台都可以帮我们先试手,比如、豆瓣、喜马拉雅、千聊、荔枝,还有知乎、在行、在行一点等等。当然这样的平台太多,最重要的还是要你本人肚子里有货,还有坚持长期的坚持。
例如像我这种,虽然道理、方法论都懂很多,但是也没有成为KOL的原因,就是输出量不够,而且也是才开始意识到个人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因此还远谈不到“坚持”的那一步。
此外, 还有一点重要的建议。 对于输出的内容,一定要有一致性及不断的重复。 用户的特性是善于遗忘,而且也很难记住太多东西。 关于这一点,著名广告人叶茂中深谙其中的道理。他每一次为客户设计的广告,最大特点就是不断的重复。虽然他的广告也广受诟病,但是人们确实是记住了他的产品,为产品带来了很好的销量。我研究了一下一些超级网红的文章,他们的文章都是言简易懂,而且很多中心思想都是在不停地重复、重复。只有通过这种不断的刺激、重复,才能让我们深刻的记住他们的人,还有他们说的“金句”。
个人品牌营销第四步:实现品牌价值转化,实现利他利己的双赢。 想要达到品牌的价值转化的前题条件是你的品牌很有内容。如果仅仅是上面我提到的那种“假网红”,他迟早会被甲方、被粉丝发现,那么最终的结局也只能说昙花一现,或者无法再在江湖上混了。
因此,要持续不断地学习、刻意练习,才能有真正的内容输出。 要向内求己,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框架;向外求教,通过别人的眼睛来发现事物基本规律,迈出现有的圈子,以空杯的心态获取真知洞见。
以上是我根据自己曾为企业或者产品做品牌策划时总结出来的部分经验,以此类推到个人品牌建设上。但是因为我自己还没有践行,距离我自己的个人品牌打造也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因此对于个人品牌价值转化上,我并没有十足的发言权。
我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开始践行摸索,希望通过今年一年的努力,到明年的这个时候,我的文章会更有说服力。
在标签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的今天,如何利用这些技术为品牌创造醉大化价值,是大多数品牌商关心的问题。但通过调查不难发现,作为商品标签,标签设计尤为重要。我们在确定包装策略时,需要对技术本身有更深刻的审视,才能有效的利用新技术,创造出杰出的包装和标签设计作品。1、消费者专注的信任度通过标签品牌信息来提醒,洁净程度通过标签品质来体现,香型通过标签的色彩来体现等。2、产品通常可以通过按人群、功能、便捷度等角度来细分。标签技术运用与设计可尽量采用哑光材质与柔和色调以体现安全感与品质感。3、强调过犹不及,掟位在什么档次和价格的产品,需要采用与之相对应的标签材质及工艺。包装不只是包装,标签设计的重要性它既涉及到产品的掟位与营销,又顾及到品牌的形象与资产化,在这个标签盛世的今天。质量是产品的保障,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如果包装起不到有效的保护作用,比如在运输仓储过程中出现破损、划伤,或因跌落造成产品破碎等现象,都被视为包装对产品的保护不够另外,在当下渠道份额日益增高的电商领域,对包装的产品保护性能要求更高,在更长更复杂的物流链条上,确保商品到达消费者手中完好无损将给包装带来更大挑战。
在品牌公司里的包装认证流程中,功能认证被视为极其重要的一环。产品在打样阶段的各种功能(如跌落、振动、摩擦等)测试,都必须通过认证,同时不少企业将模拟实际运输的试验也纳入了包装功能认证的范围里,试验的范围从小规模试验到中型试验再到大型试验和最后的大生产阶段,乃至生产后的渠道跟踪,如商超、大型仓库、电商物流仓库等。所以说,对产品的保护是包装的首要任务。
关于品牌营销的误区误区之一:做品牌就是做销量
在很多企业营销主管的营销计划中,常常一味强调销售量的提升,把产品销量作为企业追求的最大目标。他们大都有一个“共识”:做销量就是做品牌,只要销量上来了,品牌自然会得到提升。这是非常错误的观点。
片面追求销量的结果往往导致对品牌其他要素(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品牌联想等)的建设视而不见。哈药集团凭借铺天盖地的广告倾泄,赢得了销售额的增长,据称哈药的广告投入每增加一倍,销售额便要翻一番。但是,哈药在公众中的品牌形象如何呢?从盖中盖“捐赠”希望工程事件和大大小小的报刊质疑文章中,我们不难得出结论。
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可以肯定地说,哈药如果继续目前的策略,而不尽快加强对其短边的建设——美誉度、忠诚度的提升以及品牌联想的建设,木桶的水将会慢慢地枯竭。
为了扩大销量经常进行促销,我们认为是对品牌的贬值。经常性的促销会给人价格不真实的感觉,消费者更愿意等到促销时才去购买你的产品,一些忠诚的消费者也会因为感到“受欺骗”离你而去。
广告应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销量的增长,二是品牌形象的提升和品牌资产的积累。如果只是满足了其中一个目的,都不能说是成功的广告。纵观一些成功品牌,他们不仅注重销量,更注重建立一个永续经营的品牌,可口可乐、海尔、美的等从来都是既要眼前利益,更要长远利益既要销量,更要品牌积累。也只有这样的品牌才可以纵横驰骋、长盛不衰。
误区之二:做品牌就是做名牌
很多企业认为,名牌就是品牌,甚至将名牌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最高目标而对于品牌,一直处于“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阶段。那么,名牌和品牌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呢?
首先,名牌仅仅是一个高知名度的品牌名,品牌包括很多内容,知名度仅仅是品牌的一个方面。品牌(brand)一词来源于古挪威文字brandr,意思是“烙印”,它非常形象地表达出了品牌的含义——“如何在消费者心中留下烙印?”品牌是一个综合、复杂的概念,它是商标、名称、包装、价格、历史、声誉、符号、广告风格的无形总和。品牌相对名牌,具有更深层次的内涵和价值。
其次,从创建的过程来讲,名牌可以通过高额广告费造就,只要不断叫卖就可以形成而要建立一个品牌,则是一个复杂而浩大的工程,包括品牌的整体战略规划、视觉形象设计、核心理念确定、品牌符号运用、品牌场景设计、广告调性等一系列工作。而且,品牌建设并不是一个短期工程,需要品牌管理者常年累月、战战兢兢的小心经营,每一次产品推广,每一次广告运作,无不凝聚着品牌管理者的心血和汗水。
一个名牌或许一次广告运动就可以诞生,而一个强势品牌的树立,却要经过漫长岁月的考验。可口可乐经历了100多年的风雨洗礼,柯达、万宝路、强生、雀巢等强势品牌的造就也非一朝一夕之功,其鲜明的品牌个性、强大的品牌资产绝非短期行为所能成就。那些片面追求短期效益与知名度、忽视产品品质等完整的品牌建设的企业,往往不堪一击。
最后,从各自发挥的作用来讲,品牌比名牌的力量更强大、时间更持久、效果更明显。单纯的知名度除能在短期内促进销售外,并不能对产品的长期利益做出更多的贡献。人们更换品牌越来越多地取决于精神感受。真正的品牌,被赋予一种象征意义,能够向消费者传递一种生活方式,强势品牌最终可以影响人们的生活态度和观点,从而为企业带来长久的效益。而国内许多所谓的“名牌”,一味地追求高知名度和曝光率,最终却未能获得品牌所应该具有的附加价值!
所幸,国内许多拥有“名牌”的企业已经意识到建设品牌的重要性。上海家化从一个以产品销售为重心的企业,成功地转变为一个以品牌经营为主要经营理念的企业,使一个亏损的“名牌”—六神,一跃成为沐浴液市场的第二品牌,不仅实现了销售目标,而且成功更新了原有“名牌”老化、保守的形象,创造了一个“名牌”再生的神话!
“名牌”一词的出现,是在我国特定市场环境下产生的特定名词,是一种俗称,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是不准确、不科学的,更不应成为企业发展和追求的目标。企业只有及时转变认知上的错误,树立正确规范的“品牌经营”观念,竭尽全力把自己打造为强势品牌,才能长盛不衰、永立市场不败之林!
误区之三:商标等于品牌
品牌与商标是极易混淆的一对概念,一部分企业错误地认为产品进行商标注册后就成了品牌。事实上,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一、商标是品牌的一部分
商标是品牌中的标志和名称部分,便于消费者识别。但品牌的内涵远不止于此,品牌不仅仅是一个易于区分的名称和符号,更是一个综合的象征,需要赋予其形象、个性、生命。品牌标志和品牌名的设计只是建立品牌的第一道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但要真正成为品牌,还要着手品牌个性、品牌认同、品牌定位、品牌传播、品牌管理等各方面的内容完善。这样,消费者对品牌的认识,才会由形式到内容、从感性到理性、从浅层到深入,从而完成由未知到理解、购买的转变,形成顾客忠诚。
二、商标是一种法律概念,而品牌是市场概念
商标的法律作用主要表现在:
1.通过商标专用权的确立、转让、争议、仲裁等法律程序,保护商标所有者的合法权益
2.促使生产经营者保证商品质量,维护商标信誉。
品牌的市场作用主要表现在:
(1).品牌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一份无形契约,是对消费者的一种保证,有品牌与无品牌的产品相比,消费者更多地信赖有品牌的产品。
(2).品牌是消费者选择商品的依据,消费者曾经在一棵品牌树上摘到一颗甜果子,他就有信心相信另一颗果子也是甜的。这种消费经验的积累与运用,无论对消费者还是企业都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3).品牌是规避单纯价格竞争的一种手段,因为品牌的特有附加价值,消费者可以多一点额外的付出。
(4).品牌是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保证,每一个新产品的推出,都可以借助原品牌增加价值。
(5).品牌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有利于促进产品销售,树立企业形象。
三、商标掌握在企业手中,而品牌是属于消费者的
当消费者不再重视你的品牌,品牌就一无所值了。品牌价值不同于银行的存款,它只是存在于消费者的头脑中,假若品牌出现危机,消费者对品牌的信心下降,那么品牌价值就会减少。
误区之四:品牌是靠广告打出来的
目前,国内许多企业都认为:只要加大广告投入,进行铺天盖地的媒体轰炸,就可以促进产品销售,树立一个品牌!那么,品牌真是广告打出来的吗?
品牌知名度可以在短期内达到,而品牌联想却是品牌建设的一项长期工程,是在品牌长期的运动中建立的资产作为保持品牌稳定销售的主要指标——品牌忠诚度,更不是短期广告所能达成的,除了完善的品牌规划设计和持续优良的产品品质获得顾客满意度外,更有品牌长期一致的传播在消费者心中建立的价差效应(与其他品牌比较,顾客愿意做出多大程度的额外付出)同时,消费者对品牌品质的肯定更是广告所无法做到的,它不仅需要品质恒定如一,更有对品牌在发展过程中提出的创新要求。所以,创建一个品牌,何止广告那么简单!
误区之五:做产品就是做品牌
戴手表:戴时间?戴款式?戴品牌?
一块普通的手表只要几十元、几百元,而一块劳力士或雷达可以高达几千元甚至几万元。这10倍的价格差异仅仅是产品间的差距吗?
不。产品与产品之间的质量、材料、款式的确有差异,但这种物理差异不可能有10倍、100倍之多,劳力士、雷达的价值主要在于品牌而不是产品。品牌不仅仅意味着产品(质量、性能、款式)的优秀,心理消费才是真正的重点。同时品牌是身份的象征,在十几年前有一块表就是一种荣耀,那是产品力时代,而现在是品牌力时代,仅仅产品优秀远远不够。大街上几十元、几百元的手表很少有人问津,而价值千金的名表却成了许多人强烈的渴望与追求。因为劳力士、雷达是体验自我价值,体现优越感的绝佳道具。
同样的产品,贴不贴品牌标签,对消费者而言意义完全不一样。产品竞争与品牌竞争完全是两个不同层面的竞争,正如坐奔驰的人与坐夏利的人是两个层面的人一样,在很多“半被动消费”中,物的享受反而是其次,品牌带给他的意义远远大过产品本身。消费者更愿意购买有品牌的产品和服务,并愿意付出更多的代价。品牌让产品升华,品牌做得越久积累越多,产品则不然。
有了产品,有了市场,并不意味着有了强势品牌。
如果品牌领先其他竞争对手的原因是产品属性,那么将来这个品牌一定会被别的品牌所赶超。
误区之六:做广告创意就是做品牌
一般陷入这个误区的企业都对品牌的概念知之甚少,对怎样创建品牌也是一知半解,他们认为:好的广告创意就能树立起品牌。这就陷入了一个为创意而创意的误区,这样的观念是十分危险的。
一、脱离了市场背景和企业的实际情况
一个好的广告创意,应该建立在一个正确的策略基础之上,如目标市场、品牌状况、竞争品牌、产品特点、目标人群、品牌定位、广告目的、诉求重点等等,遵循这一策略发展而成的创意才是正确、有效的,任何为创意而创意、脱离策略的“好创意”,除了拿去获奖,对品牌是不能做出有效贡献的。最近一个摩托车的电视广告,仅仅为了能和航空母舰搭上钩,生硬地做出了一版关于航空母舰和摩托车的广告,其品牌优点、品牌定位毫无体现,整个广告让人不知所云,甚至连品牌名都没有让人记住,这样的“好创意”怎能塑造出品牌?
二、忽略了营销其他环节的配合
品牌营销中的每一块“木板”,只有环环相扣、紧密配合,才能使品牌营销发挥最大作用,仅仅依靠广告创意这块木板,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建设和配合,最终只会事倍功半,使“桶中的水”越来越少,品牌的创建便会成为“水中月”般的梦幻!
三、没有考虑产品的创新、品质的提升
许多企业认为只要不断推出好创意,品牌形象就会越来越完整,越来越丰满,品牌就可以永远被消费者接受,但他们往往忽略了对产品的创新、品质的提升,即使销量下滑,他们也会认为是广告没有创意,而没有想到他们的产品已经对消费者失去了吸引力。宝洁公司就将创新作为企业最重要的经营理念,它在全球拥有2500项专利,树立了一个又一个日化用品业的里程碑,从而使创新也成为品牌认同的重要部分!
那么如何创建鲜明的品牌认同,并且让广告创意对品牌做出有效的投资呢?
首先,应进行策略性的品牌分析,包括顾客分析、竞争者分析和自我品牌分析。在这里应当注意,是品牌分析,而非市场分析。品牌分析涉及品牌形象、品牌策略、品牌遗产、企业组织价值、品牌力等关于品牌方面的内容,和市场分析有很大的区别。
其次,在品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完整的品牌认同系统,包括基本认同和延伸认同,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创建:产品、企业、性格、符号。虽然这是四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是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利用这些不同的层面,建立更清晰、更丰富、更与众不同的品牌认同。
然后,根据认同中能提供比较利益的点进行品牌定位,并针对某个目标群进行积极的传播。在这一过程中,作为最后传播表现的广告创意地位的确举足轻重,但是,也必须在正确的策略之下进行,而非无的放矢、“为创意而创意”。当然,在品牌广告执行之后,应当随时进行效果追踪。
广告创意,作为策略的重要部分,能使你的品牌发出耀眼的光芒,但如果过分迷信广告创意的威力,必将使你的品牌成为一个无法成长的幼童,迷失在市场的潮流中!
误区之七:曲解品牌概念
客观地说现在的企业已经越来越重视品牌,但品牌这个经常被企业挂在嘴边的词,事实上没有几个人真正理解它的内涵。品牌中的很多原则可以帮助企业成功得更快更持久,它们是品牌力量的源泉。
品牌是消费者与产品有关的全部体验。品牌不是产品,产品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品牌的定位也不是宣传产品,关键是发掘出具体产品的理念。
品牌也不是企业,企业是投资者,是品牌的经营者。真正面向消费者、接触消费者的是品牌。一个企业可以做立意完全不同的产品,可以把两个完全不同的产品做成两个不同的品牌,也可以把两个同类产品做成不同的品牌。一个品牌兼容产品必须遵循品牌的核心价值,任何违背品牌精神的延伸或运作,都会伤害品牌形象,削弱品牌资产。
品牌建设的第一个基本工作是明确品牌的核心价值。
品牌的核心价值特指可以兼容多个产品的理念,如如旁氏:绝对不会对我们说谎,如果有任何东西能使我们更美丽,旁氏就会将它制造出来核心价值可以刻画产品的价值,也可以刻画消费者本身,还可以刻画品牌与消费者的互动关系,如捷豹:捷豹不屑模仿,正如其车主一样,捷豹与其他汽车的不同不在于其外形和制造工艺,这种不同在于灵魂、情感和不步后尘。
品牌建设的第二个基本工作是理清品牌的角色关系。
主品牌:代表消费者从购买中得到的主要期待,主品牌所代表的价值正是影响购买决定和使用经验的主要核心,副品牌:一个品牌用以区分在品牌系统中产品线的某个部分。
背书品牌:向消费者再次确定,这些产品一定会带来所承诺的功能优点,因为这个品牌背后的公司是一个实质的、成功的组织,这个组织只可能生产优秀的产品,如宝洁。品牌背书者:与背书品牌一样是一种担保,不同的是背书品牌是企业,是品牌,而品牌背书者则是人,可以是企业家如微软的比尔·盖茨,也可以是形象代言人如耐克的乔丹。
品牌建设的第三个基本工作就是重视品牌认同的设计。
驱动品牌资产最终实现是消费者对品牌的印象和看法,但消费者对品牌的考量是多方面的。品牌塑造中,重要的不仅仅是你对消费者怎么说,更重要的是你为消费者真正准备了什么。品牌认同就是对品牌细致入微的设定,包括产品、企业、个性、符号等全方位的品牌内容。品牌认同经传播后,被消费者所认知的.品牌印象的总结就是品牌形象。说得白一点,品牌形象是指“消费者怎么看你”,品牌认同则是指“你期待别人怎么看你“。在这里,如果说品牌认同是企业设定的“内因”,那么品牌形象则是消费者自然而然得到的“结果”。
误区之八:品牌形象朝令夕改
品牌形象是指消费者怎样看待你的品牌,它反映的是当前品牌给人的感觉。
坚持统一的品牌形象是一些国际品牌走向成功的不二法门。坐拥百年辉煌的可口可乐,上百年来一直强调它是“美味的、欢乐的”,从未改变。从1886年到现在,可口可乐用过的代表性广告语达100多条,如:美味又清新、享受一杯欢乐饮品、好味道的象征、可口可乐好时光、永远的可口可乐等等,从未偏离过既定轨道,从而树立起鲜明的强势品牌形象。万宝路也一样,50年来一直坚持乡村牛仔形象力士一直坚持用国际影星做形象代言人,诠释其“美丽”承诺,达70年之久。
牛仔服装的著名品牌Lee曾因中途改变其形象而陷入困境。Lee最初的广告语是:最贴身的牛仔。应该说,它在宣传“领导潮流、高品味、最漂亮”的牛仔服市场中拥有了自己独特的个性。但广告播出后很短的时间,便遭到了中间商特别是零售商的反对,他们自恃更了解消费者心理,认为消费者要购买的是时装,应宣传产品的时尚和品味,而Lee避开时尚宣传贴身,太理性和陈旧。Lee接受了这一意见,改变了策略,两年后,Lee陷入困境。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Lee重新回到了原来的定位:最贴身的牛仔。经过持续不断的宣传一直到今天,Lee终于在强者林立的牛仔服装市场中树立起其“最贴身”的形象。
坚持品牌形象统一,应该将所有能势都往同一个方向努力,让每一个品牌行为都对品牌资产积累有所贡献,让点点滴滴的传播动作都成为品牌资产的积累和沉淀。
横向统一:一个时期内,产品、包装、传播、推广各营销环节、一系列品牌行为都围绕同一个主题展开。
纵向统一:1年、2年……10年、20年……坚持同一主题、同一风格,不同年代都坚持统一的表现。
误区之九:品牌缺乏整合规划
我国企业在品牌经营的过程中做过很多努力,但往往是想到什么就做什么,没有全面系统的品牌规划,只是一些片面的、补漏式的努力,哪儿有问题就往哪儿去,不断为问题而奔命。看上去没完没了,忙个不停,但最后仍然没有建成一个成功的品牌,因为他们片面的理解品牌,忙忙碌碌,做的只是品牌的一个方面、一个局部,或广告,或包装,或渠道,每个企业都强调自以为重要的环节,但很少有企业把品牌的各个方面都做到位。我国企业关于品牌的整合意识比较薄弱,品牌的努力只停留在某个方面。
但事实上品牌不是单一的某个方面,品牌是一个整合的概念。品牌不是A,不是B,不是C,不是D,品牌是所有因素的总和。所以仅产品好、包装好、概念好,或仅广告好、通路好,都不够。品牌是消费者认知中有关产品经验的总和:从产品性能、品质、包装、价格到销售环境,从产品陈列、售点广告、卖场气氛到销售说辞、服务态度、员工行为,从企业声望、媒介舆论、大众口碑到广告气质、设计风格,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都会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理解,从而影响其购买决策。因为消费者有太多的选择,一旦发现一点不足就有可能弃你而去。要成功得更快更久,你必须像所有成功的国际品牌一样重视品牌的全面建设,在每一个细节上都竭尽全力。
误区之十:调研可有可无
中国企业在品牌建设中常常忽视市场调研,不做调研就盲目推出新产品。为了寻找或验证一个想法,国际大公司习惯进行大规模的市场调研,中国企业则更多地倾向于拍脑袋做决定。“发财的点子明明摆在面前,为什么还要投入大量时间和金钱做调研?”他们总是怀疑为考证一句话而投入大量经费作几百页厚的研究报告是否值得?
脱离调研就是脱离市场,脱离消费者,没有市场调研的品牌建设就像空中楼阁,市场不稳定。这是中国企业的致命伤。
想当然地做中国市场,不要说中国品牌,即使国际品牌也一样会失手。红牛品牌就是没有把准中国人的心理,过高的价位令广大消费者望而却步,使其处境十分尴尬。如果红牛不是定位于饮料,情况也许完全不一样。杨森治头屑的采乐在国外只是一种洗发水,到了中国放到药店卖,一样销得很好,它的成功就在于对中国消费者心理的精确把握:药店更值得信赖。就这么简单,但这一切源自市场调研。
宝洁对调研的重视是出了名的,它每一个大动作都以调研为依据,每一个新产品上市几乎都是调研的结果。是宝洁没有成本意识吗?是宝洁没有眼光、没有决断力吗?不。宝洁如此在乎调研,是因为宝洁有过惨痛的教训,吃过“自以为是”的亏。
“安卡普林”是不伤胃的止痛剂,运用定时释放的新技术,可以在药剂溶化前通过胃部。这种止痛剂对频繁的使用者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必须每4小时服用一次。事实上大部分人只在疼痛时才服用止痛药而且希望立即见效。宝洁陶醉于产品的独到技术,忽视消费者的想法,跳过了正常的市场测试,直接进行大范围销售。结果一厢情愿的想法,让宝洁的“安卡普林”死得很惨。现在的宝洁非常注重测试,如果一个品牌无法在测试中获胜,就不允许上市。
企业最怕的就是动荡与失误,有时仅仅一次失败就足以拖跨一个企业,至少大伤元气。直接拿市场做实验,就是拿企业的生命做赌注,这是现代企业经营最忌讳的。企业运作犹如开车,安全第一,如果连命都搭上了,快又有什么意义?宝洁、杨森等国际品牌重视调研,是因为调研大大提高了品牌成功的安全系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