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B业务爆发的时代,“京东云自营”能否深入人心?
文|李北辰
今天,即使是最保守的“卢德派”也难以辩驳,技术正日益成为整个商业世界最重要的变量。尤其是在对新技术趋势最为敏感的中国,不同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需求似乎更加迫切。
日前,埃森哲发布了2019年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最新研究。结果如你所料:“在众多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的外部因素中,受访企业最关注的是技术与业务的融合。”
中国企业对新技术的向往,源于过去几年中国铺天盖地的数字经济。几乎被视为“新经济”代名词的数字经济,对中国宏观经济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去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3万亿元,占GDP的34.8%。根据IDC对亚太地区的调查,到2021年,基于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数字产品和服务将贡献中国GDP总量的65%,数字化转型将为2021年中国GDP的年增长贡献1%,价值约为7160亿美元。
当然,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需要技术提供商的赋能。
以云计算为例,作为整个数字经济的底层逻辑,云计算技术将成为未来互联网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可喜的是,在云计算大规模爆发前的黎明阶段,云计算的竞争态势远未形成令人沮丧的“固化现象”,后发力量正在释放新的活力。比如,一个有力的证据是,在IDC发布的最新一季《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跟踪(2019年第一季度)》中,京东云跻身公有云IaaS市场前10,与去年相比,京东云同比营收增长高达+557%,远超74%左右的市场平均水平,这也让外界再次看到了京东云加速的后发优势。
这种快速增长的一个潜在驱动力是整天安静运行、不断无声眨眼的数据中心。他们上一次被媒体聚光灯覆盖是在京东云举办的华东数据中心开放日上。
据我所知,这次开放日吸引了很多专业人士的关注,尤其是开发者。但在我这样敏感的人眼里,我总觉得如果说蒸汽机车代表了19世纪工业时代的机械之美,那么隐藏在城市角落里的庞大数据中心无疑代表了21世纪信息时代的技术之美。
它们就像海底巨大冰山的底座,每个能看到它们的人都是发现了数字时代奥秘的幸运儿。
让我们以京东云华东数据中心为“入口”,一起潜入这座冰山。
1
公开资料显示,华东数据中心是京东云首个自建数据中心,总投资35亿元。整个园区相当于19个足球场大小,是京东云骨干网络节点的核心数据中心之一。可为30万台服务器提供安装运行能力,存储容量不低于32EB,计算能力不低于每秒128petaflops。简单来说,不仅仅是京东象征性的出口。COM的技术能力,也是IDC在中国项目建设的标志性模式。
这个标志性的模型由四个相同规模的云数据中心模块和一个综合楼组成。一号模块于2016年初投入运营,现有业务包括京东云、JD.COM商城、京东数码分公司、宿迁市政府、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重要客户。
那么,这个数据中心的技术特点是什么?
事实上,在一篇几千字的文章中,很难描述数据中心的所有优势。如果我只能提炼一个关键词,我会选择:模块化。
好吧,如果你读过凯文·凯利的《失控》或者马特·里德利的《自下而上》,你一定知道“分块成长”在这个世界上的重要性。所谓模块化,就是在制造一个复杂系统的时候,要把大系统拆分成几个子系统(单独封装的模块),每个子系统又有自己的子系统——就像人体一样,细胞组成组织,组织组成器官,器官组成人体。这些“模块”和“层次”有共同的 *** 作规则,也有各自的独立性。
而这种模块化的创新现在也应用到了技术领域。京东云华东数据中心采用了全模块设计,这种设计的一个优点是可以应对复杂多变的业务需求,满足不同客户的定制化需求。比如一号舱内部的数据室和配电室也是由相同的小模块组成,可以根据使用需求灵活安排和调整模块内容。单个数据中心模块的建筑面积超过60000平方米,机柜总数为1138个,分别布置在10个模块机房、4个标准模块(4KW)、3个高密度模块(8kW)、2个网络传输机房、1个微模块(12W)机房,可始终存储超过45000台标准服务器。
模块化设计除了效率高,还可以避免局部误差对整个系统的干扰。比如数据中心的模块机房,采用冷热过道隔离的设计,最大程度保证冷热风空不串联,减少能耗损失。地板下的高度为1.2m,从而建立了一个冷水池。冷空气从冷过道出来,冷却服务器,带走服务器的热量,然后通过上风向出风口进入空调节室,再经过精密。
事实上,像这样的技术细节在整个数据中心都有考虑。如前所述,你很难在很短的空间内,把这里能释放的潜力都用尽。总而言之,华东数据中心正在多个维度上实践质量保证,如安全性、可靠性、网络连接性、无忧运维等。数据还显示,数据中心可实现99.99%的高可靠性保障、99.9%的网络连通、灵活开放的定制服务,实现7x24无忧运维。
好吧,站在市场公平的一面,只要你用真诚回应,客户就会用信任回报——宿迁数据中心对数据资产的精心呵护,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京东云的快速成长。
当然,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京东云在精心打磨自己最长板的同时,也在不断与其他科技巨头的最长板嫁接,以最快的速度形成合力,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其中,京东云华东数据中心的服务器搭载定制的第二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在计算能力和安全性方面进行了全面优化,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多的性能扩展,满足业务应用的灵活需求。
此外,定制的处理器还可以支持英特尔奥腾数据中心永久内存(AEP)。多核高频设计满足了京东云高性能计算、大内存配置、高网络吞吐量的需求,提高了服务器灵活可扩展的部署能力,及时响应用户并发访问的激增,显著提升其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更加高效稳定的业务支撑。
可以看到,京东云在为客户提供云服务的同时,也在持续深度优化底层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围绕云计算环境下的计算、存储、AI、网络等重要维度,京东云与英特尔完成了深度合作研发,并进一步完成了对用户的技术赋能。
2
当然,我一直觉得技术最快落地是检验技术可靠性的唯一标准。事实上,华东数据中心自投入使用三年以来,已经在京东云上承载了大量业务:比如零售的部分业务、公有云对外卖资源、京东云私有化产品JDstackservice、京东云Ding等都部署在华东数据中心。
更可喜的是,今年7月,京东云智能数据中心电商平台上线,这是国内首个面向IDC的电商平台,价格透明,购买方便。
众所周知,IDC机房一直被称为“互联网的心脏”。2018年,这颗心在中国风起云涌。去年,中国IDC业务市场总规模达到1228亿元,同比增长29.8%。可以预见,随着AI、5G、物联网等技术的成熟,IDC的应用场景必将进一步拓展,未来几年IDC业务将持续上升。
然而,回到最真实的业务场景,许多企业在购买IT基础资源时仍然会面临IDC市场信息分散、交付流程复杂、服务质量不稳定等问题。京东云智能数据中心电商平台致力于传统IDC行业线下商业模式的线上运营,依托京东。COM的电商基因和公有云技术能力,为IDC行业赋能。通过搭建智能IDC电商平台和IDC联盟,为IDC资源和服务提供标准的一体化网购平台,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便捷的一站式IDC解决方案。
事实上,除了IDC电商平台,如今的京东云已经可以为不同客户提供全栈、全渠道、全场景、全生态的服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京东云注册用户超过62万,合作伙伴超过2500家,其中华东数据中心已经拥有宿迁市政府、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重要客户。
更重要的是,在全国范围内,京东云公有云已经完成了4个区域、10个可用区域(华北北京、华东上海、华东宿迁、华南广州)的整体布局,在全国各地有数十个IDC设施。未来,京东云将继续布局和建设自有数据中心,满足合作伙伴数据中心转型的多维度需求。
另外,顺便说一句,如果你是技术专家,你会兴奋地发现,京东云未来的城市数据中心不仅能满足客户传统的IDC需求,还能满足边缘计算的资源分布和邻近性。以城市节点作为边缘计算的载体,可以实现云计算和边缘计算的协同互补。
事实上,作为确定的未来,边缘计算的步伐正在加快。根据Gartner的预测,到2025年,75%的企业生成数据将在数据中心或云之外创建和处理;另有40%的大型企业将在2021年纳入边缘计算原理(2017年这一比例为1%);与此同时,到2021年,物联网和更具沉浸感的交互式用户界面将推动30%的大型企业创建或使用边缘位置。
不难发现,除了深耕当下,京东云也在布局未来。
标签
事实上,早在几年前,业界就已经达成共识:中国科技企业的新战场将转移到ToB末期,“未来十年将迎来toB业务爆发的时代”。
但今天,通过京东云华东数据中心的一瞥,我想重温另一句话:“新经济始于技术,终于信任”。
这是凯文·凯利多年前在新经济时代做出的经典判断,如今正日益应验——尤其是在云服务领域,其与生俱来的“敏感”基因,注定了这是一个与“信任”相关的行业。可以看到,京东云正在通过在每一个细节上保证客户的质量,一次又一次地巩固这种信任关系。
嗯,就像过去十年一样,“京东自营”的价值认证。COM”已经深入C端用户的心中。未来十年,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渡过难关的时候,JD.COM也希望将“京东云自营”的品质认证扎根在更多客户的心中。
让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简介:李北辰,独立作家,国内数十家媒体的专栏作家,曾供职于《南方周末》、《华夏时报》、《财经》等媒体。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