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内容之前想说的一些话:
关注小马宋老师,因为罗辑思维,当然你若要问我具体是什么原因,文章推荐还是其他,自然是不记得了;他的微信推文,也是跟罗辑思维一样,总是积攒很久,虽然红色标记很多,但是一直关注,然后借着上下班出行的时间,细心却又相当粗略的阅读完所有。为什么说粗略,因为在拥挤的地铁里阅读时,无暇背写笔记和所想,阅读成效不大。所以当知道小马宋老师,要来深圳开分享会的时候,开心不已。
得知消息的时候,他还未在公众号进行分享会的推文。说来恰巧,好久未打开微信公众号的我,那天鬼使神差般准备看看,如此一眼便看到公号底部的菜单栏-深圳分享会。
秒速和朋友一起下单,不过其实对于此次的分享会有少许的失望。
以下为小马宋老师分享会的内容笔记,共享学习。(若需要ppt或录音视频等,留言)
主题:2016年小马宋的所见所闻。
内容介绍:聊什么?——小马宋2016年的个人思考
1、被大多数人忽略的营销常识
2、广告投放的复利法则
3、如何让产品设计自带营销能力
4、互动讨论
笔记内容:
• 为什么要来听小马宋的分享会?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不论这场分享会是否值得,但是你的购买理由是什么?
• 你能说出2016年10个热点营销吗?
不要指望事件营销?本就属于小概率事件,所以将品牌和产品爆红的原因不要过分指望事件营销。而且靠营销起家的公司微乎其微,产品才是公司生存的本钱。
•据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有70000000万个注册公司,广告公司有30698个
• 仔细想想依靠营销取得最终成功的没有几个,追求引爆热点,是因为我们太懒了。世界上永远没有一蹴而就的事情。
• 我们产品很好,就是不太擅长做营销
经常会听到这句话,但是我本人不认同这句话。产品好,消费者认为好的产品才是好产品。消费者购买你的产品,不一定是因为产品好,只是在当时场景下,消费者赋予了你的产品一个购买理由
• 提问,产品好的定义究竟是什么?有没有认真想过,消费者为什么会购买你的东西?我们的衣服要不要做到经久耐用?
• 内在视角
不要陷入内在视角,不要以为自己是乔布斯,已经被证实,要学会果断放弃。
• 营销的误解
我们总以为营销就是传播,就是作广告+公关。
• 越听越糊涂的营销理论
推荐一本书《营销管理》,我们看书的时候不能总抱着自己的成见去看一本书,得到的还是原来的观点,没办法吸收想要的知识。
• 4P 营销方法
第一个P: 产品(product)
产品是营销的基础 ,不成功的商业模式是不会成功的,产品的改变才是让客户产生购买理由的真正原因。
举例:
1》乐纯酸奶营销方法? 用户评价,产品经验。好吃,健康,逼格高 创始人 刘丹妮
2》一撕得 纸箱公司
3》小米插排 等距离usb插口
4》微店、有赞。
第二个P: 价格(price)
为什么价格是营销?价格既是战略也是营销的工具,定价影响了消费者对于产品的感知;并不是价格越低越好,对于生活必需品而言消费者期望低价格,但对于高档耐用品而言的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价格更高的,即使两者成本相同,购买者心理也会觉得贵才是好的。
还有就是边际成本和价格歧视也应该纳入考虑范围,如第二份半价和优惠券,这样既能获得利润,也给了消费者选择的自由,从而扩大了消费群体。为什么麦当劳长期用优惠券而不是打折?因为打折对用户来说是二次伤害,客户心里会有落差感,从而可能不会再二次购买。但是优惠券不一样,大家不会产生价格歧视,同样消费者付出了选择成本和时间成本
定价的基本:原料成本+设计生产人工成本+广告成本+渠道成本
第三个P : 渠道(place)
创意有时候是营销的敌人,熟悉容易带来好感和消费者粘性的,语言比文字更有传播性,更好的渠道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同时具有更高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好的产品激发消费者的分享欲望,让其在消费产品的同时获得意料之外的享受和服务,这样在消费者个人的熟人社区里也能占据新的渠道,举例:背景的表妹餐馆;不同的销售渠道对产品有不同的要求,不不能跟风随大流,要针对不同特性的渠道来对自己的产品进行相对应的包装;渠道对软件的推广也极其重要,如搜狗输入法借助番茄花园进行推广。
第四个P : 传播(promotion)
在市场消费习惯和方式改变的情况下,商家也要对自己产品的结构进行相对应的调整,可以找寻创造公关产品的机会获得关注和流量。西贝莜面村就是一个成功的转型者。
西贝莜面村,通过迎合市场需求更改场地大小和菜品数量、以及打造公关事件(走进联合国、情人节亲吻打折)、创建公关产品(舌尖上的中国,买断了纪录片中的面),从而成功转型。
另外一方面是调研,消费者往往不知道自己的真实需求,每个人都有美化自己的倾向,因此不要完全相信调研的结果;答案在现场,最好的方式是自己去现场观察消费的全过程
• 公号
在公号大肆横行的年代,你应该停下来思考一下:你是否真的需要一个公号?你的目标客户是什么?做了公号之后是否会起到实质的作用?
• 公关
最大的公关就是把产品做好
• 竞争
创业公司尤其是初期的创业者要把眼光放到更广阔的市场上,不要局限在一小块蛋糕,永远记住你往往不是被竞争对手打败的,而是被自己打败。
• 品牌
世界上不存在品牌忠诚,品牌只是产品和标签的结合。个人觉着品牌代表着市场对你产品特点的认可度,还是挺重要的
• 广告投放的复利法则
之前也说过,丽人丽妆的投放法则?
10万输出,如何10万广告能售卖12万的货
1》罗胖跨年演讲会最大的赞助商是谁?——其实真正是vivo和宝马,但是受益最大是阿迪达斯(衣服的品牌logo),阿迪达斯和耐克哪个设计好?往往回答是耐克,可是往往有人记住的阿迪达斯,因为有很好的视觉延伸。
延伸:由于我们的品牌知名度永远都不够,市场份额永远都不够,因此产品要自带传播能力,因为只有自己的产品才是唯一可以使用的免费渠道
2》产品自传播的几个阶段
购买阶段:货架思维,包括物理货架和虚拟货架。其中最关键的两点就是既降低发现成本,又给出购买理由
开箱阶段:社交货币,激发消费者分享传播的欲望(那些能够让他人羡慕、嫉妒、甚至觉得你是自己人的内容,都是社交货币)
使用过程:多看效应——强化分享,增加曝光度;使用中可以公开的产品,就是要不断的强化认知,要想法设法曝光,不仅从视觉而且要从听觉,产品的衍生体,所有的动作都是期待过程曝光
使用结果:口碑营销——给予用户使用完后的成就感。
其实分享会,很认证的准备了几个问题,想问小马宋老师,但是这场分享比较适合甲方爸爸。
后记:
来自公众号内容观看的问题,
1、写文案一定就要些搞笑的,您认可吗?
2、传统而直接,是三四线城市目前广告的现状。简单低级却能大行其道,而且大多数靠熟人经济,你如何看待二三线城市的广告营销现状?
3、深圳做营销的互联网公司很多,但是做的好的没有,您觉得不能比堪4a公司的最大原因,您觉得最大问题点是什么以及对现有创业互联网营销策划公司有什么建议?
分享完,回答小马宋老师分享前问的问题。
--借用小马宋老师今天所讲,给这场分享会一个购买理由,因为期待值,或者老师自身的个人魅力。给期待值打分,疑惑,小马宋老师说不能陷入内在视角,那他个人色彩极浓的营销观点,是否等同陷入内在视角,不过作为乙方的我来讲,4P原则受用致极,感谢小马宋。
参加这期营销学读书活动,读到《营销管理》就有吃大餐的感觉了,干货多,分量足,比较考验自己的消化和吸收能力。幸好前期储备了一些心理学、消费者行为学以及市场营销原理方面的知识,读这本书时还算撑得住,没有太多消化不良的反应。
像这种实 *** 性比较强的工具类书籍,光了解概念和原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把它们运用在工作和生活中才算是真正把知识内化成了能力。其实这本营销圣经最让我佩服的地方不是它的深度和广度,而是它的迭代能力。作为“保鲜期”很短的工具书,作者需要根据营销环境的变化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才能保持内容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时代变迁的速度总是超出常人的想象,如果把五十年前的第一版和现在的第十五版放在一起,有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两本书。曾经见过不少版本更新的书籍,都是在原书的基础上进行局部调整,增删一些内容。但科特勒走的却是“颠覆式创新”的路线,他的书从版面设计到内容编排就像刚“出炉”的新书一样,始终站在营销实践的最前沿来描述营销的基础性概念和解析各种品牌案例,与读者之间完全没有时空上的距离感。李敖生前曾经感叹自己“人书俱老”,但比他年纪还大的科特勒却让自己的书实现了“逆生长”,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一直持续迭代到现在,这种与时俱进的能力着实值得我们认真领悟和学习。
和《市场营销》相比,两本书的主要作者都是科特勒,在章节设置和内容编排上有不少相似的地方,每一章都包含了两个较长的品牌营销案例,而且配有讨论题和应用题,既强化了关键概念,又密切联系了营销实践。但《市场营销》的内容要稍微紧凑一些,重点突出,层次分明(不同颜色的标题),每一个章节的结束部分都列出了关键术语; 而《营销管理》的内容覆盖面广,涉及到的概念和引用的案例都比较多,还专门设置了“营销洞见”和“营销备忘”栏目提供深度概念和实践解说,每一个章节的结束部分都有“本章小结”栏目,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重点概念。这两本书的内容编排各有侧重,特别是在对某些相同的原理或者概念进行阐述的时候,表现得特别明显。当《市场营销》简单概括某个概念(原理)的时候,《营销管理》却对后者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阐述;或者当《市场营销》对某个概念(原理)讲解地较为深入透彻的时候,《营销管理》对后者只是粗略地提一下而已。比如制定营销战略中提及的SWOT分析,《市场营销》只是简单介绍了一下该分析原理(P57),而《营销管理》是从内(外)部环境的不同视角展开,并结合典型的品牌案例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P44-45)。又比如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市场营销》用了好几页的篇幅从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绿色”行动、“超越绿色”行动以及产品环保责任制等多个方面来阐述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问题,并列举了好几个知名品牌的案例进行辅助说明(P596-599);而《营销管理》只用了很少的篇幅来阐述企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P353)。这两本书各有侧重,互为补充,结合在一起看会得到更多的启发和收获。
在认知上的收获:
认知1:自有品牌产品与无牌商品应该区别开来。
出处:自有品牌是零售商或者批发商自己开发的品牌产品。无牌商品就是那些没有品牌、包装简陋、十分便宜的常见商品。(P509-510)
解读:以前在超市里看到那些廉价、没有品牌标识的产品时,我都误以为是超市自产自销的,把它们等同于自有品牌的产品。通过学习相关知识,我了解到自有品牌的产品,不仅价格优惠,而且质量比较好;无牌商品虽然价格非常便宜,但是质量标准较低。
认知2:要想马儿跑得快,马儿还得多吃草。
出处:没有任何体系能同时满足分销成本最小化和客户服务能力最大化。(P515)
解读:不少企业都爱标榜自己要实现零库存,通过整合物流体系使产品直达顾客,我还以为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看了科特勒对市场物流目标的分析后,我对零库存的发展前景就没有那么乐观了。提高物流效率和最小化物流成本在实际 *** 作中是很难同时做到的,很多市场物流成本都是相互交织、彼此制约的关系。当企业产品的库存量降到最低甚至零的时候,会导致产品脱销、订单延误、计划外生产以及高成本的货物快运。就算企业提前进行了销量预测,或者对不同产品予以区别对待来降低库存成本,但一遇到突发情况就会运转失灵,不及时补救的话,就得承担供应链瘫痪的后果。至于那些按照订单生产的零库存策略,要么是为了满足客户的特殊需求,要么是客户对效率要求不高。
认知3:负面口碑也是口碑。
出处:任何病毒营销或口碑运动最终是否能够取得成功都取决于消费者是否愿意与他人讨论有关信息。顾客评论有可能特别具有影响力。(P587)
解读:常言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负面信息在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和唤醒情绪方面的作用要大于正面信息。消费者喜欢转述负面口碑,将他们所听到的关于别人的负面消费体验传播出去。虽然负面口碑从表面上看对企业是不利的,但从传播的角度看却是有利的,只要企业擅长危机公关,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反而可以趁机提高知名度和扩大影响力。书上也指出,正面在线评论不如负面评论那么具有影响力或者价值。这种现象有点类似于逆营销形成的反d效应,越是被正规渠道禁止传播的东西,越能吸引更多人关注和购买。
认知4:销售额增长不一定表示销售代表的业绩好。
出处:每位顾客的平均销售额与毛利润的水平以及增长情况,在与公司的整体水平相比较时,数据变得更有意义。(P612)
解读:如果销售代表的某个业绩指标看起来很不错,比如产品的总销售额每年都在增长,并不一定表示他的业绩出色,还得留意其他指标的变动情况,像总毛利润就有可能是下降的,而且还低于公司的平均水平,说明该销售代表可能在不恰当的顾客身上浪费了太多时间,导致拜访成本增加,摊薄利润。
认知5:驱动营销新现实的核心力量。
出处:三大变革力量:科技、全球化和社会责任。(P13-15)
解读:科技创新给营销者带来新的市场和机会的同时,也带来挑战。不管是营销者还是顾客,都能通过网络获得强大的信息支持,并且顾客在营销活动中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对隐私保护之类的自身权益更加关注,营销者也需要培养更多的应对和回应能力。未来的全球化会不断促进国家和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在全球行业中经营的企业越来越普遍,它们早已习惯在全球市场中评价和确立自己的定位;随着经营风险的加大,它们在识别和判断竞争对手上会面临更大的困难。未来社会责任的范围会越来越宽,对企业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企业需要变被动为主动,做对顾客、企业和地球的未来都有利的事,实现共同的可持续发展。
认知6:制定营销计划应该从全方位营销的维度来考虑。
出处:全方位营销观念是对各种营销活动的广度和相互依赖性有清楚认识的情况下,对营销项目、过程和活动的开发、设计和执行。全方位营销观念认为在营销中,任何事情都很重要。(P20-24)
解读:从全方位营销的维度来制定营销计划,不仅需要明确公司如何建立和维护有利可图的顾客关系,以及形成连接企业内外部关系的营销网络(关系营销);而且需要在营销策略(整合策略)和财务预测(绩效营销)上,通过设计多样化的营销活动并整合营销项目来为消费者创造、传播和传递价值。在对营销计划进行财务风险分析时,针对每一个影响盈利能力的不确定变量(财务和非财务回报)作为检测营销效果的指标,使财务预测的结果更客观,更具有现实的指导性。
认知7:某个产品(服务)的品牌属性和品牌利益有可能是负相关的。
出处:在建立品牌定位时通常会碰到的困难是,构成共同点和差异点的许多属性和利益都是负相关的。消费者通常对属于负相关的两个属性或利益都想要得到最大。(P270-271)
解读:品牌属性是品牌的功能特性,品牌利益是品牌的价值所在。如果某品牌在功能特性上表现很好,比如价格实惠、外表好看,消费者反而会怀疑它的质量和实用性,滋生潜在的消极联想。营销人员为了实现品牌属性和利益的平衡,必须在这两个维度都表现良好,转变消费者的联想模式,变负相关为正相关。
认知8:产品差异化比服务差异化更有效。
出处:在一定程度上来说,顾客已经把服务看作十分类似甚至是相同的产品了,所以他们更多的是关注服务的价格,而不是服务提供者。(P387)
解读:产品差异化的方式包括形式、特色、性能、质量、耐用性、可靠性、可维修性、风格和定制化;而服务差异化的方式包括容易度、交货、安装、顾客培训、顾客咨询、维护与修理以及退货。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对产品的评判标准比较具象化,顾客很容易识别出某种产品与竞争对手产品之间的差异;而对服务的评判标准相对模糊抽象一些,顾客往往不是很在意某种服务与竞争对手的服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会认为不同提供者的服务都差不多。相比服务由谁来提供,他们更在乎价格是否合理。
认知9:内部销售人员的重要性。
出处:为了降低成本、减少对外部销售人员的时间需求并充分利用技术创新,许多公司扩大了内部销售团队的规模和职责。(P609)
解读:企业不仅需要外部销售人员,也需要内部销售人员。外部销售人员外出拜访顾客,花费较高,内部销售人员在公司通过电话、互联网、社交媒体互动或接待来访的潜在顾客等方式开展业务,花费较低。内部销售人员负责挖掘新客户,为外部销售人员提供信息支持,使他们有更多时间向主要客户推销和寻找潜在新客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