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的关键是改成了俱乐部制的,而俱乐部这个概念其实是从欧洲来的,并不是我们的原创,可能看到这里,又有小伙伴要感叹,毕竟中国最擅长模仿,哈哈哈,我也这么认为。
要介绍国外的足球俱乐部,先得要知道俱乐部是怎么样的,俱乐部大多数都是会员制,会员通过缴纳会费,民主来选举出管理层,还需要拟定规章制度,还有一点,会员活动的范围大都是封闭的,仅对会员开放,其他人就可望而不可及啦
关于他们的运作方式,简单介绍一下,职业体育俱乐部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种,欧洲绝大多数职业足球俱乐部均属非营利性。这是因为他们大多是从业余足球俱乐部中分化而来,而且其职业只是暂时并非永久的,一旦球队从职业联赛降入业余联赛,则其身份也就自动地从职业俱乐部降为业余俱乐部。
这类俱乐部都拥有成千上万的会员,会员会费是俱乐部的主要财源之一,有时占俱乐部收入的一半以上,因此俱乐部的性质是不能轻易放弃,否则经济上的损失就太大。
这些俱乐部一般都采用“一部两制”的变通方法,其主体部分和其它业余体育俱乐部一样,实行业余原则,按业余的机制运营;而同时按照市场机制来经营职业足球队,这种经营也不是为了赢利,而是维持生存。
俱乐部里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建议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实地考察一下,毕竟数据也只是一部分是真相。
西甲的会员制是以向会员募集会费的手段筹集维持俱乐部生存及发展的所需资金,说白了就是“球队花钱,会员埋单”。会员制对于拥有诸多会员的豪门俱乐部来说可以募集到很多会费,但是随着联赛市场化商业化的发展趋势,西班牙不少俱乐部的财务状况都在逐年恶化,对于这些中小俱乐部来说,实行会员制有很大的经济风险,会使俱乐部逐渐面临倒闭崩溃的局面。因此为了解救职业足球俱乐部经济即将崩盘的命运,也为了让它们日后可以更健康地发展,根据西班牙政府的规定,在1992年6月30日这一天,西班牙大小职业足球俱乐部都必须要改组成为责任有限体育公司,变成有一定注册资本的经济实体。从而使俱乐部在财政层面上真正的自我约束;让俱乐部的管理运作更显透明。改组工作完成之后,绝大部分西班牙职业俱乐部的归属权,也完成了从会员到股东的交接,大股东全面掌控了俱乐部。而俱乐部的性质,也从单纯的非盈利体育组织,演变成为以体育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为股东们创造利润的经济工具。 目前仍然实行会员制的仅有皇家马德里、巴塞罗那和奥萨苏纳三家西甲俱乐部(以及降级的毕尔巴鄂)。由于财务报表良好,皇马、巴塞罗那、毕尔巴鄂以及奥萨苏纳四家俱乐部并未在当年被列进必须公司化的俱乐部名单。因此,他们也就成为了现今仅有的四家没有“有限责任体育公司”名号的纯正会员制俱乐部。 现如今西甲俱乐部制度种类繁多,列举几种比较普遍的西甲俱乐部制度: 纯粹会员制: 皇家马德里和巴塞罗那实行,他们是西甲球队的特例。这两家俱乐部历史悠久,影响力极大,早期都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为使每个会员都有一种荣誉感,他们在历史上从不曾被某集团或私人所垄断,俱乐部的主人是全体会员。不管是卡尔德隆、拉波尔塔当主席,还是弗洛伦蒂诺、加斯帕特执政,他们都不占任何特别股份,只是为俱乐部效力。会员交纳会费后,就开始拥有会员权利,可以在4年一次的主席大选中投票。 有限股份制: 西甲俱乐部普遍采用的俱乐部制度,即大股东当权。这其中分两种:以巴伦西亚为代表的俱乐部,其3个最大股东罗伊格、奥蒂和科尔特斯股份都不超过50%,几个大股东在竞选主席期间必须以高价收购其他股东股份,以保证其他股东股份不超过50%,从而避免出现某一权利绝对控股一统天下,成为新的独裁者的局面。3个人各自占有不超过50%的股份,至少能使选举产生的主席多少代表点民主。从理论说,奥蒂的方针是可行的,只不过每隔4年,瓦伦西亚总得为竞选主席而大闹一阵。另一种情况恰好相反,以马德里竞技和皇家贝蒂斯最有代表性,已故前马竞主席希尔在任时因占有马竞89%的股份,名正言顺地成为主席。他们没有竞选主席的烦恼。尽管每隔2年,希尔会向会员做一次经济汇报总结,但那不过是官面文章,只占俱乐部总股份百分之零点几的会员,从来也不会有当家作主的感觉。 主席雇佣制: 以皇家马洛卡为代表(以前瓦拉杜利德也是如此)。大股东投资,邀请一人担任主席管理,每年上缴利润。15年前,西班牙足球俱乐部完成了公司化改制,目前西甲仅有4家俱乐部属会员制由于财务报表良好,皇马,巴萨,毕尔巴鄂以及奥萨苏纳四家俱乐部并未在当年被列进必须公司化的俱乐部名单。因此,他们也就成为了现今西甲中仅有的4家没有“有限责任体育公司”名号的纯正会员制俱乐部。
15年前,西班牙足球俱乐部完成了公司化改制,目前西甲仅有4家俱乐部属会员制。
这不是一个像巨星转会那样吸引万千球迷眼球的震撼故事,但这段往事却彻底改变了西班牙职业足球日后的生存状态。1992年6月30日,西班牙大小职业足球俱乐部迎来了公司化改组的最后大限。那天过后,西班牙职业足球俱乐部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如今,时间已整整过去了15年。
在俱乐部公司化政策推行前,西班牙不少俱乐部的财务状况都在逐年恶化。当时,西班牙俱乐部普遍采用会员制,以向会员募集会费的手段筹集维持俱乐部生存及发展的所需资金。由于会员制俱乐部具有“球队花钱,会员埋单”这样的天然特点,俱乐部领导很难在财政问题上绷紧“量入为出”这根弦。到上世纪 80年代后期,负债累累成为了众多西班牙俱乐部的共同的特征。而在其中,西甲俱乐部的负债额更是到了动辄就数亿,甚至数十亿比塞塔的可怕地步(1欧元约合 166.386比塞塔)。
为了解救职业足球俱乐部经济即将崩盘的命运,也为了让它们日后可以更加健康地发展,西班牙政府于1990年颁布特别法令。依据该法令,国家先替俱乐部结清债务,而后者将在12年内将这笔钱偿还给财政部。与此同时,俱乐部必须要改组成为责任有限体育公司,变成有一定注册资本的经济实体。此前俱乐部所欠的债务越多,其需要的注册资本额也就越高。改组工作必须要在1992年6月30日时完成,否则等待俱乐部的将是立即被强行降入丙级或干脆解散的惩罚。西班牙政府出台这样的法令,就是希望足球俱乐部在成为公司后可以实现在财政层面上真正的自我约束;让俱乐部的管理运作更显透明。
为了筹集到注册资本,俱乐部纷纷选择了出售未来股份的方式开始融资,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采取了“三步走”的策略,即在1992年4月和5月时,向会员兜售未来股份,6月时面向球迷销售股份。
这一环节的完成,让此前古典的会员制俱乐部被赋予了全新的含义。购买股份后,俱乐部会员和普通球迷的身份由此上升为股东(尽管是小股东);而在购股过程中,由于俱乐部负债金额普遍巨大,小股东贡献资金又十分有限的缘故,自然会出现某位大亨斥巨资吃进众多股份,成为大股东。改组完毕后,大股东合乎情理地进入俱乐部董事会,成为有限责任体育公司的实际掌门人。
改组工作完成后,绝大部分西班牙职业俱乐部的归属权,也完成了从会员到股东的交接,大股东全面掌握了俱乐部。而俱乐部的性质,也从单纯的非盈利体育组织,演变成为以体育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为股东们创造利润的经济工具。由于财务报表良好,皇马,巴萨,毕尔巴鄂以及奥萨苏纳四家俱乐部并未在当年被列进必须公司化的俱乐部名单。因此,他们也就成为了现今西甲中仅有的4家没有“有限责任体育公司”名号的纯正会员制俱乐部。
从单纯的俱乐部到有限责任体育公司的转变,对西班牙足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最为显著的功效,是拯救了即将跌进破产深渊的西班牙职业足球。改组为公司之前,西班牙职业足球虽然竞技水平颇高,但俱乐部背后的经济状况却糟糕的暗无天日。由于债务关系错综复杂,一旦某家球队被债务拖垮,这张倒掉的多米诺骨牌完全可以将整个西班牙的职业足球推进万劫不复的经济危机。
改组之后,由于自己进行了股份投资的缘故,不想让钱白白打水漂,而且也要对其他股东负责的俱乐部高层,真正开始审慎地面对球队财政。这让西班牙职业足球的经济环境有了起死回生的变化。根据德勤会计事务所最近发布的分析报告,当前西甲俱乐部财政状况普遍健康,有限责任体育公司的短,中,长期债务都在可控范围内。
当然,俱乐部公司花的这15年光阴里也不全是积极的消息。俱乐部为某位大股东控制后,虽然为引进现代化的管理制度提供了可能,但也将俱乐部的命运与这位大老板的个人能力紧紧捆绑在了一起。如果遇到明主,俱乐部的发展自然是快马加鞭;但如果碰到昏君呢?不敢说希尔和洛佩拉家族平庸,但是他们成为马竞和贝蒂斯的最大股东后,前者依然从“西甲第三豪门”的位置上跌落,后者则始终无法摆脱动荡却是不争的事实。
公司化15年以来,政府也并未像所期待的那样,看到真正透明的俱乐部管理。如今,在球员买卖,处理俱乐部资产,修建新体育城等管理事务上,西班牙俱乐部依旧对外界讳莫如深。在欧洲足球圈内,人们将是否在股票市场上上市作为某俱乐部是否真正透明的一个评判标志。但至今为止,还没有一家西班牙俱乐部到股市上走一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