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品牌如何在国内做市场营销

国外品牌如何在国内做市场营销,第1张

以一个大的营销概念来理解,自己在国内和国外企业都有过经历,分享一下看法。国外品牌和国内品牌的营销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有以下几点1、你所经营的产品,提供服务的领域,是怎么样的一个市场环境,这里包括这一领域的政策,行业的趋势,社会的发展方向,以此来明确,你所经营的产品和品牌,在中国有足够大的上升空间。为什么我要第一条提到这个,因为经历过,有很知名的外企,错误的判断的中国的行业发展阶段,将十几二十年前的产品和技术,拿来中国销售,不论他的产品如何领先,但是行业,社会背景,已没有需求,空忙一场。这是一切经营,市场营销等等基础。2、你的竞争位置,一定要舍得花时间,投入,把你的竞争对手调查清楚,非常清晰的对标,从产品,价格,渠道,营销,服务,价值链等等全方位的对标,目的是发现你在竞争中的优势3、以上两个是基础,接下来,建立以你的优势为核心的战略竞争定位,我理解的竞争优势,或是核心竞争力,就是必须有两点之一,一是不可复制性,不管是你的品质,技术,还是其他的什么,二是资源稀缺性,举个例子,火车上的盒饭味道一般,但是他同样可以有很好的效销路和高定价,因为他掌握了渠道的稀缺性。4、明确你的产品是为谁服务的,也就是细分,这决定了你的目标客户,价格定位,服务定位等等。不晓得你的产品是什么,如果是2C的,那么细分往往从消费者角度开始,常见的比如地域,年龄,性别,收入,等等。如果是2B的,那么细分就要从行业用户开始,比如某一个行业的等等,以此去覆盖上下游的价值链。如果等到最后费劲口舌的需要销售人员去讲,我觉得那已经失败了。5、如果上面都清晰了,那么到具体的执行营销层面,就简单得多了,举个例子,如果你的产品是快消品,目标客户是刚毕业的年轻大学生。他们的标签是什么呢?比如,没钱,租房,单身,个性,冒险等等。那么就要考虑你营销的精准度,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品牌层,你的品牌如何代表了年轻人的特质。这几年比较流行的某白酒品牌,就直接应了一些年轻人的价值观,用一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文案来吸引年轻消费者,只是他缺少核心竞争力,缺乏不可复制性,和资源稀缺性。政策层,这里指的是销售政策,你如何激发你的经销商,让他们去提高你的销售比例,如何绑定你的经销商,这是销售政策层面的。终端层,如果说品牌层是空战,政策层是陆战,那么终端就是巷战。面对消费者,对手,这里太多细节,不能一一细说,比如2C的产品,店面的位置,终端的摆放,促销员的话术等等。6、与国内品牌的经营相比,国外品牌有其优势也尤其劣势。优势是,如果在欧美日已有成功案例,可以直接搬过来用,这是大环境,这些地区的品牌某种程度上还是有一些居高临下的优势。劣势是,很多外企,只把中国市场当做一个销售区域,很难真正的扎根经营下去,中外之间存在巨大的文化,社会差异性。战略方向,产品企划,如果不能深入的当地化。很多品牌会水土不服。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目前,各电商巨头纷纷入局跨境电商业务。区别于传统意义的海淘代购,目前国内跨境电商正规军在经营模式、平台运作及货物配送方面更加规范化。按照运营模式可划分为跨境C2C、第三方B2C、自营B2C、自营B2C+第三方B2C以及垂直自营五类,目前进口跨境电商们大部分采取海外直邮与保税进口两种模式,仅交纳行邮税。据了解,目前运营有进口业务的电商有:天猫国际、京东全球购、亚马逊海外购、网易考拉海购、洋码头、聚美优品的聚美极速免税店、唯品会全球特卖、蜜芽宝贝(更名为蜜牙)、1号店的1号海购、中粮我买网、寺库网、蜜淘、顺丰海淘等。那么,这些知名的电商们又是如何推广营销进口业务及产品的呢?

一、如何吸引和获得更多潜在客户?

聚美优品、唯品会、蜜牙宝贝等主营有进口业务的电商们偏好利用SEO、我是李建甫

更多行业资讯欢迎微聊:llichen1029网络广告等推广营销,利用抵用券、专享红包等吸引用户注册或下载APP,然后通过电子邮件地址、电话号码注册,绑定用户成为注册会员。唯品会提供给用户多种注册选择方式,利用邮件和短信为营销做铺垫。

二、进口关税在降,还继续价格战?

对于购买海外商品,价格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价格战”也是进口跨境电商们营销的主要战术。可喜的是,国务院批准对部分日用消费品开展降低进口关税试点:6月1日起,以暂定税率方式降低护肤品、西装、短统靴、纸尿裤等产品的进口关税,平均降幅超过50%。其中,西装、毛皮服装等的进口关税将由14%-23%降低到7%-10%,短统靴、运动鞋等的进口关税由22%-24%降低到12%,纸尿裤的进口关税由7.5%降低到2%,护肤品的进口关税由5%降低到2%,共计14类商品进口关税税率大幅下调。这对于消费者和进口跨境电商们来说,是一利好消息,但是根据我国海关部门规定,货物通关进口过程中,除了关税外,还需要以商品的不同类别代征增值税、消费税等税种。所以,单纯依靠“价格”变动调整来带动营销销售可能依然势微。

三、EDM案例:亚马逊海外购VS京东全球购

1.“亚马逊海外购”商店是亚马逊为方便中国消费者而特别推出“海外购” 更多行业资讯欢迎微聊:llichen1029中文海外购物服务,包括服饰、鞋靴、母婴、美妆、玩具、个护健康、户外及运动、电子、家居、厨具等品类国际选品,涵盖热销品牌,其称在售商品均100%来自美国亚马逊,在对顾客的营销诉求点上标榜:纯正海外购、实时国际价、跨境及时到、客服本地化,充分利用了其全球商品采购及配送网络优势。

2.京东全球购自营旗舰店推出特色“国家馆”,让用户可以根据全球区域国家喜好挑选产品。把正品保证、全球直供、售后无忧、总有新奇,作为打动客户的营销诉求点。

3.亚马逊VS京东:日常价格促销推广邮件

亚马逊具有完善的全球电子邮件营销体系,在国内和国外都非常注重邮件营销,其邮件营销涉及日常促销推广、售后服务、顾客消费体验改善等客户销售过程,并且基于客户、数据、渠道之间的大数据营销应用也使其走在了精准个性化营销的前沿。

京东一直向用户发送产品、促销优惠以及服务的电子邮件,经过多年营销积累,也开始尝试根据用户的购物、浏览习惯向用户个性化推荐可能感兴趣的商品邮件,并通过在电子邮件中提供高价值商品为用户营造惊喜,以提升邮件营销用户体验,让电子邮件成为与用户长期沟通的渠道。

4.亚马逊VS京东:巧妙创意专题邮件

对于邮件营销的创意包装是考验营销人员功力的最好证明,在日常邮件营销中,如何围绕产品服务,利用节日、文化、热点突发事件等资源因素巧借力、妙整合,创建激发用户需求、吸引用户眼球的电子邮件,可以为电子邮件时不时带来一些井喷的效果,成为全年营销中的亮点。亚马逊的全球尖货TOP榜专题邮件、京东的情人节定制鲜花专题邮件,都是很好创意思路。

四、进口跨境电商,营销机遇在哪里?

2014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4.2万亿,同比增长33.3%,到2016年我国跨境电商将达6.5万亿,占进出口交易总额的25%。艾瑞咨询预测,2017年进口跨境电商规模将达到1.3万亿,未来3年复合年均增速为35%。国内市场对海外商品的需求高涨,让处于起步阶段的进口跨境电商市场成为蓝海。6月底,杭州市公布了“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并亮出“制度创新清单”,惠及跨境电商企业及普通消费者。阿里巴巴、京东、洋码头等249家企业,被确定为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首批试点企业。

海尔国际化的步伐最早可以追溯到1991年,只不过海尔当时采取的策略是大量向海外出口产品,达到提高海尔知名度的目的。并且采用的是“先难后易”的战略,即首先进入欧美等在国际经济舞台上份量重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取得名牌地位后,再以高屋建瓴之势进入发展中国家。当海尔产品在当地的销量达到当地建厂的盈亏平衡点时,则开始在当地建立工厂。所以从1998年开始,海尔开始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

海尔国际化所采取的策略是在美国、德国等经济发达国家当地建厂,绝大部分管理人员和工人都招用当地人,并提出了 “三位一体”和“三融一创” 的本土化策略。同时,海尔还直接在全球各地推出“海尔(Haier)”统一的自有品牌,这也是海尔集团在实施国际化战略一开始就确定下来的目标。这样既实现了海尔创世界级名牌的目标,又有效规避了反倾销、技术壁垒等风险和麻烦。

海尔这种国际化的思路,拿张瑞敏的话说,就是“首先要让当地消费者认识有这么一个品牌,然后再进一步通过质量、产品创新、当地设厂,让他们认知海尔,了解到我们产品的内涵” 。目前的海尔,在全球已拥有设计中心18个,贸易中心56个,工业园10个,海外工厂及制造基地22个,营销网点58800个,服务网点11976个,职工总数约30000人,其中海外员工达3000人。海尔集团正在逐步建立起国际化企业的发展框架。

海尔的国际化在国人看来,似乎是一帆风顺:从1998年开始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以来的短短几年时间里,海尔在全球已拥有设计中心18个,贸易中心56个,工业园10个,海外工厂及制造基地22个,营销网点58800个,服务网点11976个。然而这些数字并不能说明海尔的国际化就没有遇到风险和困难。在2002年和2003年,由《中国税务》杂志社独家发布年度中国纳税百强排行榜上,号称营业额全国最大(2003年达806亿元)的海尔无论百强还是十强都榜上无名。从这点可看出:海尔每年的净收入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多。美国《商业周刊》专稿也曾指出:“海尔在国际上的现金流一定是负数,他们必须从中国的母公司抽调资金,但他们一定损失了市场份额”。

事实上,海尔国际化几年以来,其实施“国际化即本土化”的国际经营思路过程中付出了高额的成本。虽然“海尔”品牌在国际化上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其当地设计、当地制造、当地销售的“三位一体”战略实施得并不顺利。海尔在国外的公司,除了少数几个管理人员由国内派驻外,其余全部在当地聘用,而发达国家工人的工资往往是国内的几倍甚至十几倍。特别是在处理加班问题上,虽然国外员工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加班,但是国外大都要求严格按照本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支付加班报酬,并且很多员工本身并不愿舍弃休息时间去加班,因此这不但给海尔带来很大的资金压力,而且也带来了管理上的难题。

此外,与竞争对手相比,海尔还缺乏强劲的研发能力、设计能力、经销与服务网络。同时海尔在海外市场很大程度上只是小规格品种获得了成功,大多数的产品并没有如愿以偿,甚至没有中国出口的数量大、品种多,而利润也大多数来自国内生产的在国内和国外销售的产品。目前海尔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找到像样的经理人,因为海尔能支付的薪资远不如竞争对手。海尔既没有品牌,又没有可打造品牌的雄厚资金,这种高成本运作模式能持续多长时间尚无定论。所以,海尔国际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等待海尔去解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860028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8
下一篇 2023-04-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