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配送在中国的前景

物流配送在中国的前景,第1张

物流配送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大公报] 2000/09/01(07:20:33)

一、发展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

经过二十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目前已初步具备发展物流管理和配送技术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

1、市场供求关系已发生重大变化,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为企业加强科学管理、发展物流管理和配送技术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条件。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国经济保持了多年的持续快速增长态势和商品市场的供应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打破了长期以来商品供不应求的市场格局,初步形成了供求平衡或供过於求的买方市场格局。

2、企业改革日益深化,为物流管理和配送技术发展培育了必要的微观基础。推进企业改革,着力培育市场主体是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主要进展体现在对国有企业放权让利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面,使国有企业从计划的执行者逐步转变成为市场主体。到目前为止,全国三十多万家国有企业中绝大多数实现了市场化经营,承担国家计划的企业只有一万多家。一万四千多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中,三分一以上实行了公司化改造,国有小企业完成改组、改制的已达百分之五十至百分之七十。

3、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商品物流技术的进步为中国物流和配送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充分的技术基础。现代化物流管理和配送技术中大量使用着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商品物流技术,这些技术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日趋完善。目前已有相当多的物流和配送技术开始进入中国并在企业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例如条形码技术、计算机支持的信息管理技术、EDI、MRP等。

4、政府对物流和配送的政策支持。为大力促进流通体制改革和流通现代化的进程,为促进连锁经营等组织形式的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对商品物流和配送采取了积极鼓励和支持的政策。国务院有关领导同志多次强调配送中心对发展连锁经营至关重要。原国内贸易部在《全国连锁经营发展规划》中,重点提出了发展配送中心的政策措施。在我国流通领域对外开放政策中,鼓励国外资本投资於物流和配送设施。目前,国内物流和配送服务已有较快的发展,物流配送已经成为许多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二、影响和制约物流配送发展的主要问题

1、中国企业对物流和配送缺乏正确和充足的认识。

虽然对物流和配送的研究早在八十年代就已经开始,学术界和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物流和配送有较多的了解和认识,但就全社会而言,对物流和配送的认识还非常模糊,特别是企业。

2、物流和配送方面的人才短缺是物流和配送发展的巨大障碍。

从国外物流和配送的发展经验来看,企业要求物流和配送方面的从业人员应当具有一定的物流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在外国,物流和配送的教育和培训非常发达,形成了比较合理的物流和配送人才的教育培训系统,在相当多的大学和学院中设置了物流管理专业,并广泛地为工商管理各专业的学生开设物流课程,部分商业院校还设置了物流方向的研究生课程和学位教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研究生教育系统。值得注意的是,职业教育是培养物流和配送人才的最重要和经济的方式。许多国家的物流从业人员必须接受职业教育,获得从业资格后,才能从事物流和配送方面工作。相比较而言,我国在物流和配送方面的教育还非常落后,在高等院校中设物流专业和课程的仅有十所左右,仅占中国全部高等院校的百分之一;研究生层次教育刚刚开始起步;博士生方面的教育远未开始;职业教育更加贫乏,通过委托培训方式培训员工的企业也不多见。据北京一家专门为外国企业服务的猎头公司介绍,一些外国公司或其所属合资企业的物流经理的需求近年来开始增加,北京市场上基本符合企业要求的物流经理人选非常少。3、物流和配送发展所需的制度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深化改革。

物流与配送发展所需的制度和环境,也就是企业开展正常经营活动的制度环境或市场环境,主要是指融资制度、产权转让制度、人才使用制度、市场准入或退出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这些制度方面的改革,目前还远远不能适应企业经营的需要,也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企业在改善自身物流效率时,必然要涉及到各种物流资源在企业内部和企业与市场之间的重新配置。而由於上述制度改革尚未到位,企业根据经济合理原则对物流资源的再配置就会受到阻碍。因此,进一步深化制度改革,是当前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也是物流和配送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发展的前景与展望

目前中国经济已初步具备了发展物流与配送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从长远来看,在不断推进改革的条件下,中国物流与配送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新阶段,其前景十分可观。从近期来看,物流和配送发展还会受到上述问题的制约,难以迅速发展,但也不排除在一些产业领域中的发展机遇,主要是:第一,在外国投资企业中,发展物流和配送的市场需求仍将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第二,在市场竞争中规模逐步扩大的优势企业,发展物流和配送的市场需求开始萌生;第三,以中小型零售企业为服务对象的社会化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正在快速发展的连锁商业企业内部的物流配送事业开始起步并进入规范发展阶段。

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上世纪 80年代中期 ,现代连锁经营模式已成为当今社会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我国加入WTO及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连锁经营企业的发展更加迅速 ,物流配送越来越受到连锁零售企业的重视 ,它是连锁零售企业的重要基础 ,它的效率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流通的效率 ,因此物流配送也就自然成为连锁经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连锁零售业的物流配送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本文提出了在连锁零售业的物流配送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对策 ,借以改善它、 提高它 ,并朝新的方向发展。

连锁零售业物流配送模式供应链管理

一、 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的物流配送现状

连锁经营最早发源于美国 ,从 1859年创立至今已有 145年的历史。我国的连锁经营从 90年代初起步 ,由于政府的大力扶持和企业的积极开拓 ,现已初具规模。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 ,连锁经营必将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热点 ,我国将迎来连锁经营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目前连锁企业物流配送模式大致有三类:占了最大部分的是供应商自理物流另一类是借助第三方物流还有一类是自营物流。实践证明 ,连锁经营的发展离不开物流配送 ,合理的物流配送使连锁经营中的统一采购、 统一配货、 统一价格得以实现 ,能否建立高度专业化、 社会化的物流配送中心 ,关系到连锁经营的规模效益

能否充分发挥。

二、 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物流配送中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配送管理观念落后。

我国引进物流管理概念的时间不长 ,许多企业对物流配送的认识程度不深 ,国内商业企业普遍缺乏对物流在经营战略与战术层次的综合运作能力 ,体现在两种不同的倾向:其一是重前轻后其二是盲目跟进。所谓重前轻后 ,是指许多连锁零售企业不断追求规模扩张 ,只重视前台门店的扩张 ,忽视了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 ,从而导致了后台物流系统的构筑及管理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虽然前台店铺数量不断增长 ,企业总利润却在不断下降。所谓盲目跟进 ,是指目前一些大型连锁零售企业纷纷热衷于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体系。在“肥水不流外人田” 思想的支配下 ,一些在物流方面毫无擅长的连锁零售企业开始自办物流。零售企业自办物流 ,在仓储、 运输、 劳动力、 设备等方面的直接投入浩大 ,场地、 设备的运营、 保养费用以及商品周转占用资金等直接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由于零售企业主要业务集中于市场营销 ,对储运业务了解不多 ,加上市场的波动性 ,使各个企业分散的储运资源利用率不高 ,整体物流环节效率低下 ,进一步造成企业总体的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二)与供应商的合作机制失效。

我国零售企业和供应商的关系紧张 ,有效的合作机制在他们之间难以形成。

1.在利益方面。目前 ,我国零售企业的盈利模式大多处于第二阶段 — — — 向供应商要利润。零售企业往往无休止地追求自己单方面利益的最大化 ,忽视了与供应商风险共担 ,利益共享 ,争取“ 双赢 ” 的战略协作关系。一方面尽力压低进价一方面为了获利拼命积压上游供应商的利润空间 ,向供应商索取名目繁多的各种费用 ,包括进场费、 促销费、 广告费、 通道费等 ,并采取拖延货款、 压占供应商流通资金等违规做法。双方不是正和博弈的双赢关系 ,而是“ 你死我活 ” 的针锋相对。

2.在诚信方面。由于相关法规制定的不健全、 市场监管力度不够等多方面原因,我国零售企业和供应商之间在诚信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 华榕超市事件 ” 就是一个典型案例,曾两次进入“ 中国连锁商业企业百强” 的华榕超市是当年福建最大的连锁商业企业。然而,在 2001年末,华榕超市却出现了高达5, 500多万元的净债务,其中欠供应商债务达 4, 200万元,濒临破产。面对这一形势,供应商们警觉起来,很快一些地区便相继发生供应商逼债、 砸碎商场玻璃门窗的事件,接下来,加盟华榕的多家超市相继关门,最终导致了 2002年华榕超市的倒闭。这一事件反映了零售企业对供应商的诚信的重要性。

(三)统一配送效率不高。

目前我国零售业的统一配送效率不高,不少零售业的仓库和车辆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车辆空载率普遍较高,商品的在库周转期过长。据有关机构对内地16家比较成功的连锁企业的调查表明,没有一个企业的配送中心对各分店经营的所有商品实行 100%的统一配送,最好的也只达到 80%~90%。而且,我国零售企业的配送规模普遍较小,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营的绝大多数配送中心也未达到经济配送的规模,其中约 60%的人员和设施处于闲置状态。

(四)信息共享程度较低。

零售企业与供应商以及零售企

业内各部门的信息共享非常重要 ,我国的现状却令人担忧。许多零售企业把已经掌握的信息作为私有财产 ,不与供应商共享 ,使得供应商无法获得零售企业的库存和销售信息 ,导致商品成本提高 ,零售企业的商品竞争力也就降低了。

三、 我国连锁零售企业改善物流配送的有效对策

(一)提高对物流管理的认识。

现阶段 ,我国企业必须重新树立物流观念 ,充分认识到物流对于企业的战略地位。首先 ,企业要加强物流的地位 ,将其真正摆到企业“第三利润源 ” 的位置上加以对待。其次 ,要充分树立服务的观念 ,树立客户需求至上的理念 ,处理好企业物流与用户的关系。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两者的沟通和协调 ,通过利润分享、 市场开拓和信息传递等手段 ,使两者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二是构建企业物流与用户的信息网络设施 ,达到点与面的合理结合 ,提高供应链之间网络化性能 ,保证企业物流与用户之间信息畅通 ,加快对市场的反应速度。三是增加企业物流基础设施的合理投入 ,进而降低物流成本。四是要加强对物流新知识、 新技术的学习 ,了解物流管理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重视物流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二)加强与供应商的战略合作。

为了提高物流效率,连锁企业物流管理已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而是延伸至整个供应链,通过和链上伙伴的战略合作,提高自己的物流管理水平。在建立新型的物流供应链战略合作方面采用的典型方法有两种: ECR (Efficient Consumer Res ponse)也就是效率型消费者对应, ECR作为一个供应链管理系统需要把市场营销、 物流管理、信息技术和组织革新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以实现其目标,即实现低成本的流通、 基础关联设施的建设、 消除组织间的隔阂及协调合作以满足消费者需要QR (Quick Res ponse)也就是快速反应,它是指通过零售商和生产厂家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利用 ED I等信息技术,进行销售时点以及订货补充等经营信息的交换,用多频度、 小数量配送方式连续补充商品,用来实现销售额增长、 客户服务的最佳化以及库存量、 商品缺货、 商品风险和减价最小化的目标的一个物流管理系统模式。

(三 )确定合适的物流配送模式。

物流配送是连锁零售企业物流管理中关键的环节 ,如今流行的配送模式有自营配送、共同配送和第三方物流。三种配送模式各有特色 ,连锁零售企业应从物流对企业成功的关键性和自身经营物流能力等角度 ,决定企业采用何种模式 ,是自营物流还是利用供应商或借助于第三方的社会物流 ,或者某些环节使用企业自营物流 ,另一些环节采用其他物流模式 ,所有这些并无定式 ,关键是要符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

(四 )提高企业物流信息化水平。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高新技术改变了传统的物流作业模式 ,拓展了以时间和空间为基本条件的物流运作范畴 ,为现代物流的实现提供了基础 ,在提高零售企业物流信息化水平的过程中 ,应当把握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1.实用性原则。应用信息技术并非越新越复杂越好 ,而应以实用为首要原则。我国零售企业应量力而行 ,因为信息技术的投入使用意味着企业高额资金的支出 ,伴随着巨大的财务风险 ,产生很强的流通资金约束力 ,还要占据一定的设施、 设备、 专业人员对其容纳、 对接及日常运行进行看管维护。所以 ,我国零售企业一定要选用跟自身匹配的信息技术。

2.循序渐进原则。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基础 ,是零售企业物流配送系统的核心之一。由于我国的零售企业和广大消费者所处的环境差异较大 ,因此零售企业物流配送系统的信息化不能追求单一模式。应根据我国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针对不同的用户环境 ,采取高、 中、 低级 (宽带、 无线、 拨号、 电话、 传真 )的多种信息化手段和技术逐步实现物流配送的信息化。因此 ,对零售企业来说 ,要对信息技术进行不断的改造和升级 ,并保持持续的投入。

3.兼容性原则。在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处于初级阶段 ,尽管一些零售企业已经进行了程度不同的信息化建设 ,但由于系统建设受“ 大而全 ” 方案指导思想的制约 ,使一些信息系统在企业内部实现了信息共享 ,但对外还较为封闭 ,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 ,在 Internet日益普及的时代 ,这样的信息化系统在物流配送过程中将会出现互联互通困难 ,从而造成信息不通畅 ,影响配送业务的进行。因此 ,实现物流信息化一定要注意企业内各部门间的兼容性以及与供应商的信息系统的兼容性 ,否则信息化的优势将无法发挥。

四、 对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物流配送的展望

我国连锁零售业的发展时间不长 ,但已逐步成为商业零售业的一支主力军 ,物流配送在连锁零售业的应用也显得十分重要 ,连锁零售业的物流配送发展体现为:

(一)零售企业的配送中心将增加或加强冷冻生鲜食品的配送功能。

随着零售市场的竞争加剧 ,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快速食品、 生鲜半成品和冷冻食品的需求增加 ,大型零售企业设立食品加工中心和配送中心是物流配送的一个趋势。例如 ,肉类、 蛋类、 菜类、 牛奶、 面包等专门经营这些新鲜食品的物流配送企业 ,将伴随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这些商品质量的要求 ,形成集物流、 常温仓储、 冷藏、 包装、 流通加工、 配送为一体的多功能物流中心。

(二)连锁企业引入第三方物流。

在日本 ,大约有 30%的连锁企业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社会化的专业配送企业。随着全社会专业物流企业的兴起和成熟 ,我国连锁零售业的物流配送工作交给专业物流企业 ,这将会成为连锁企业的一种选择。

(三 )物流信息系统的构造。

连锁企业物流有关的信息系统包括企业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以及与供应商进行数据交换系统 ( ED I )或电子订货系统 ( EOS)。目前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系统在 90年代后期已经相对比较成熟 ,连锁企业基本上应用了包括覆盖进销存的管理信息系统 ,甚至一些企业为提高管理的水平 ,还引入了商业分析智能管理以及与供应商进行数据共享的供应链管理系统。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和推广,零售企业特别是连锁企业出现了网上数据传送和订货的应用 ,利用互联网与物流配送中心、 上游供应商共享商品的销售、库存信息,在电子订货、商品验收、退货、促销、变价、结算、付款等环节提供协同支持。

总之 ,连锁企业的快速发展 ,大大提高了流通渠道终端的组织化程度 ,它必然要求整个供应链 ,包括物流配送环节也要提高组织化和规模以适应其快速发展 ,这样也给物流企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1 .钱廷仙.连锁零售企业配送模式的选择 [ J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2

2 .徐兆军.我国连锁零售业物流管理模式的探讨 [ J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 2006, 3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90262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