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其林兄弟的天才营销:不想当厨子的司机不是好吃货

米其林兄弟的天才营销:不想当厨子的司机不是好吃货,第1张

最近孙红雷和张艺兴这对“红兴CP”搭档的《好先生》正在热播中,颜王孙漂亮饰演一个“只要不死就不会停止作死”的米其林三星餐厅主厨陆远,小绵羊张艺兴则是一个缠着陆远的一心想学厨艺却资质平平的小徒弟。

放心,本文不是来剧透的,而是来说一说米其林三星餐厅,它真的这么牛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可以这么说,米其林星级餐厅的认证,既可以将餐厅捧上天,也可以令他们名声扫地。据统计,增加一颗星,可以为餐厅增加30%的客源;失去一颗星,则会减少30%!

一提到米其林,你是不是想到了那个白胖的轮胎先生?谐音还是重名?不用怀疑,他们就是同一家公司!轮胎和餐厅似乎八竿子打不着,为什么一个轮胎制造商竟然莫名其妙地成为了餐饮业的权威鉴定机构?让我们从头说起。

米其林公司诞生于一个法国的偏僻小镇莱蒙费朗,创始人米其林兄弟(哥哥安德烈·米其林是个工程师,弟弟爱德华·米其林是个小有名气的素描大师)接手了母亲家族濒临破产的企业,开始了开挂式的道路。

▲左:安德烈·米其林 右:爱德华·米其林

兄弟两做的第一件事是革新产品,发明出了可拆卸的自行车轮胎,但如何推广新产品呢?他们选择了自行车比赛!1891年,自行车运动员夏尔·泰隆骑着一辆装备了米其林可拆卸轮胎的自行车,骑行了1196公里,历时71小时37分钟赢得了第一届“巴黎-布雷斯特-巴黎自行车竞赛”的冠军。因为换胎容易,领先了第二名7小时40分钟。米其林轮胎因此名声大噪,一年卖出了一万多套。之后,米其林开始自己组织自行车赛,在比赛前,爱德华·米其林偷偷在赛道中撒下了钉子,以此来显示米其林轮胎可以更加便捷地拆换。尽管这事儿干的挺缺德,但米其林轮胎的优势确实显露无疑。

尝到自行车轮胎带来的甜头的米其林兄弟,并没有满足,而是迅速把目光转向了当时富人们的玩具——汽车,要知道,1894年整个法国充其量只有几百辆汽车,他们却几乎将所有的盈利都投入到了汽车轮胎的研发中,这看起来更像是一次赌博,但足以看出米其林兄弟的远见!汽车轮胎研发出来之后,他们也沿袭了赛事推广的老方法,但受限于当时汽车的数量,销售情况并不理想。

为了提高汽车的需求量,当然就要鼓励大家远行,说服大家远处有更吸引人的好吃好玩的地方。米其林的逻辑很简单,为了提高轮胎的需求量,首先就要提高汽车的需求量。为此,米其林编纂了第一本《米其林指南》,内容包括旅行小秘诀、加油站位置、地图和更换轮胎的说明书等,可以放入车内,便于携带。在1900年,全法国有大约3000人拥有汽车,而米其林却印刷了35000份,免费赠送。这似乎是米其林兄弟的另一次赌博,结果是大受欢迎,发行量不断加大。

直到1920年的某一天,安德烈-米其林在一个轮胎销售商那里发现,几本《米其林指南》竟然被用来垫工作台!米其林兄弟决定不再免费发放这些小册子,因为“人们只会尊重他们掏钱购买的东西”。有价出售的《米其林指南》内容就丰富多了,里面开始包含分门别类的宾馆和餐馆。

接着,米其林兄弟发现人们对于餐馆的指南特别感兴趣,于是又雇佣了一批匿名调查者,去光顾各大餐厅,并给出评价,米其林餐馆评级就这么应运而生。

《米其林指南》现有70名专职的美食侦探,他们的身份对外是保密的,惟一出名的是他们传统与苛刻的共性。以餐厅评星为例,从一进门开始,就施展起眼观六路的本领:装修品位怎样、餐具的质量怎样、侍者的态度是不卑不亢,还是过分热情?甚至服务的姿态都被他们看在眼里,其后才是针对烹饪和装盘技巧的一系列评判。每个美食侦探平均每年对餐馆作240个品餐,130个住宿检查,大约完成800个左右的参观检查。对于有星级的餐馆或酒店的光顾会更频繁些,如果有必要,他们会在一年内对同一家餐馆进行12次品餐。

按国外米其林三星餐厅的价格定位,人均消费在3000~4000元人民币。即使是米其林一星,在欧美的餐饮界也已经是很高的荣耀。

就这样,一个不按套路出牌的营销策略,使一家轮胎制造商以美食家的身份被世人铭记了。

米其林兄弟的创新不仅如此,他们还出版公路地图。最早的米其林商业地图诞生于1910年,1913年米其林已经绘制出了法国全境的公路地图。这些地图不仅为米其林带来了收入,也是一种宣传手段。在二战期间,米其林地图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很多国家采购或复制米其林地图,而在1944年的诺曼底登陆时,米其林也为盟军提供了大量地图。

米其林的成功首先取决于环境,公司发展初期,法国正经历着第三共和国阶段。第三共和国(1870-1940)虽然从未能长期执政,但它却正是法国第一个相对长久且稳定的共和国,也为创业者提供了有利的社会政治条件。

其次,米其林兄弟独到的眼光和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把控,从最初的刹车块,到自行车轮胎,再到汽车轮胎,不断创新而且力求做到最好,远远领先于竞争对手。

最后,当然是天才的营销方式,从消费链的来推动营销,有远见,并且胆气过人!

俗话说凡事无绝对,米其林作为国际知名餐饮品牌,能够发展至今依然得到认可,充分说明品牌公信力是客观存在的,但并非所有的上榜餐厅都能够做到实至名归,近段时间以来曝光的花钱上榜的负面新闻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虽然爆料的可信度不得而知,但无风不起浪这句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因此对于米其林所公布的上榜餐厅,作为消费者还是要恪守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的心态理性对待,毕竟去餐厅就餐花的是自己的钱。

 不可否认,米其林在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都有着无可比拟的口碑,业内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也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我们国内的餐饮市场上,如果按照米其林的标准对餐厅进行评比,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还是有失公允的,毕竟中西方餐饮文化还是存在明显差异的,即便评审团队会充分考虑到这些细节,在实际 *** 作过程中也难免有失偏颇。

从个人角度来说,餐厅文化往往很难做到让所有人都认可,尤其是中式餐厅都是各有特色的,如果按照统一的标准加以评论,往往会让很多传统特色消失殆尽,因此对于米其林的上榜餐厅就应该提出一定的质疑,要知道并不是高端大气的餐厅就是值得肯定的,全国各地的餐饮美食数不胜数,即便不在米其林的上榜餐厅名单中也不会失去消费者的信赖和眷顾。

总而言之,如今的米其林上榜餐厅已经成为了营销策略或者手段,作为消费者完全没有必要迷信这样的所谓榜单,只要自己喜欢并且适合个人口味,就是值得去尝试的餐厅,何况很多人就是喜欢原生态气息的餐饮氛围,所以说此次米其林在北京公布的上榜餐厅,对于国内消费者来说已经在公信力上有所下降,相信这也会成为未来餐饮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法国有一家专给餐厅做权威鉴定的历史悠久的机构:“米其林”。说起米其林餐厅,想必大家脑海里立马会浮现出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图片,比如精致的餐具、创意的摆盘、用料讲究的食材、厨艺高超的星级厨师,还有低调奢华高品质的用餐环境等。在大家的认知里,仿佛“米其林星级”就是“高档美食餐厅”的代名词。就是这样一个火遍全球的美食餐厅,到了中国,为什么偏偏就火不起来了呢?究其原因,我觉得主要是以下这四点。

第一点:华而不实,分量太少

米其林餐厅每一道美食摆盘都十分精美,无论是餐具或是食材造型,整体都体现出优美的风韵,更像是一份巧夺天工的艺术品,但是话说回来,毕竟是放在餐桌上的美食,最终目的是要吃得,光看有什么用呢,分量太少了,不够吃啊。

第二点:价格昂贵

米其林餐厅还有个特点就是贵,这是因为为了每天都给客人带来稳定出品的优质菜式,他们要不惜成本地准备最为新鲜的食材,甚至连调味里,也不顾成本地追求极致,比如米其林餐厅用40只蚝浓缩出蚝油来调味,就是为了提取到绝佳的口感,从而让食客获得相当震撼的口感体验,可以说做到极致了,这样一来就增加了成本,所以价格昂贵。中国人一向讲究朴素,对这些过于昂贵的菜式并不感冒。

第三点:性价比低

在中国,美食简直不要太多,中国本身就是一个美食大国,自身的圈子强硬,美食老字号都很多,在这些背景下,法国的米其林餐厅和中国美食圈相比,资质就显得低了,消费者花两百元到三百元去餐厅吃饭,都能吃到和米其林差不多体验感的美食了。在中国的餐厅,吃得又好,又饱,服务还好,何乐而不为呢?

第四点:不适合中国人

中国人喜欢吃美食,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特别喜欢聚会的时候享用美食,因为中国人比较好客,这样就少不了请客,还有做生意的人也会选择去餐厅请客,自然是要把客人的体验感放在第一位,对于吃的要求就得是好吃,且能吃饱,中国人请客总怕别人吃不饱,饭桌上总是一个劲儿地劝人多吃,筷子别停下来,对方吃得越欢,请客的这个人心里越觉得没白来,这就是中国人好客的性情。而反观米其林餐厅,由于餐厅过于优雅,饭菜过于讲究,每一道菜往往只有一小口而已,吃了这道菜再等下一道菜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这就让食客吃着干着急,也让请客的人面子挂不住,所以不适合中国人,吃不惯。

综上所诉,这四点原因能够很好地解释为什么火爆全球的米其林餐厅,在中国却并不受欢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90754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