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大家都在谈论社群营销,但具体如何进行 *** 作,如何做才能起到以小搏大的效果呢?对许多创业者来说还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下面,我们就通过分享一些成功的社群营销案例,来共同学习如何进行社群营销。
罗辑思维
据说罗辑思维估值上亿,而其最大的价值,就是构建了一个顶级的微信社群。而罗辑思维是如何构建社群的呢?主要有三步:
一、选人。罗辑思维的用户主要是85后“爱读书的人”,这群人有共同的价值观、爱好,热爱知识类产品;视频是罗振宇建立社群的入口和名片。通过视频的大范围传播,持有与他相同价值观的人才能够在微信上聚集,参加各种互动;会员加入要交钱,分200元和1200元,确保会员能真正付出行动。
二、培养习惯。培养共同的习惯,可以进一步固化会员“自己人效应”。比如,罗辑思维固定每天早上大概6点20发送语音消息,培养用户阅读习惯。
三、加强线下互动。线下的互动更能激发人与人之间的联合,罗辑思维就曾举办过不少线下活动,比如“爱与抱抱”、“霸王餐”、众筹卖月饼、柳桃的推广等活动。借这些项目,社群里的人可以对外销售商品,从中得到回报。
有内容互动也有精神上的价值输出,最后还养成了用户的付费模式,逻辑思维将社群做得风生水起,可圈可点,为很多内容平台提供了很好的转型方向。
小米的快速崛起,绝对离不开其社群营销。其在社群营销上的做法,主要包括:
其一,聚集粉丝。小米主要通过三个方式聚集粉丝:利用微博获取新用户;利用论坛维护用户活跃度;利用微信做客服。
其二,增强参与感。比如说,开发MIUI时,让米粉参与其中,提出建议和要求,由工程师改进。这极大地增强了用户的主人翁感。
其三,增加自我认同感。小米通过爆米花论坛、米粉节、同城会等活动,让用户固化“我是主角”的感受。
其四,全民客服。小米从领导到员工都是客服,都与粉丝持续对话,以时刻解决问题。
小米的模式并不能算完全意义上社群,但其早期用户深度参与互动,以及线下活动运营的方式,也可称得上初创建立社群模式的教科书。
星巴克
星巴克对社群营销的 *** 作,可谓炉火纯青。在Twitter、Instagram、Google+、Facebook等平台上,都可以看到星巴克的踪影。星巴克的社群营销玩法包括:
一、借助Facebook和Twitter推广新产品。星巴克曾经为了促销黄金烘培豆咖啡,而推出FacebookAPP,顾客可以从中了解新品资讯、优惠福利等。而在Twitter上,星巴克也展开了宣传,并通过文章引流。
二、运用贴合热点的广告和主题标签。如美国曾遭遇Nemo大风雪,星巴克当时在Twitter上推出了在寒冬中握着热咖啡的广告并且利用#Nemo和#blizzard等标签,贴合顾客的生活。
三、与Foursquare合作慈善活动。星巴克曾与Foursquare合作,推出抗艾滋慈善活动,顾客到星巴克消费,并在Foursquare上打卡,星巴克就会捐出1美元。
未来营销的趋势依然是社群营销,我们要认清这是一个信息过载、传播过度的时代,只有摒弃烦躁粗暴的营销模式,抓住社群本质内涵,才能把社群经济发挥到极致。
当时利用社群工具建立员工离职社群,各种社群,离职员工社群,互联网浪潮又一宝藏。社群延续了员工友情,扩展员工人脉,传扬雇主文化和品牌影响。南极圈、百老汇、旧金山……这些离职社群,做的是情怀,同时发挥人脉价值,挖掘潜在资源,让离职人员再次成为新宝藏,是社群很成功的地方。社群营销的方法和技巧如下:
1、要有主题。主题:这个群是做什么的,建立这个群的目的是什么,如果要建立一个群主题很重要,要让大家明白自己建立这个社群是干什么的。
并且让大家知道进来这个群在这个群呆着会获得什么,能够得到什么,原来这个群是有福利的,是能够长见识的,原来还有那么多后期好玩的东西可以涨姿势,自然而然不会那么轻易的退群,设置好群昵称,设置好群公告。
2、要有明确的群规,做好角色扮演,做好群公告。一个群想长久的发展下去就必须做好群规,有了群规要严格但是不失关爱之心去执行下去,不能让粉丝觉得这是个没有规矩没有管理的社群。
角色扮演(假设美肤福利群)、群主(福利君)、分享知识(美肤达人)、执行群规(行刑官)、回答问题(小美老师)等等。有了这些职位的明确角色扮演者所要做的事,同时也是责任到人,有条理的去运营社群的基础保障。
其他技巧:
1、要有互动。每周五会有大咖授课,每天不定时群内发放体验券,每月设有主题活动等等,总之要有互动,没有互动,没有了粉丝粘度前面搞得再好,群内是没有发广告的也没有扯皮的,但是慢慢也会变成死群。
时机成熟的时候可以组织线下活动会更好的增加粉丝的粘度,同时扩大了品牌的宣传力度。
2、不能单单是微信群于此同时我们可以创建专属的QQ群和贴吧实现引流,新鲜血液的注入,同时也是一个信息长久的储存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