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图:也叫盒图,这种流程图将全部算法写在一个矩形框内,而且在框内还可以包含其它的从属于它的框。
PAD图:也叫问题分析图,用二维树形结构的图表示程序的控制流。
程序流程图:也叫程序框图,用统一规定的标准符号描述程序运行具体步骤的图形表示。
E-R图:也叫实体-联系图,用实体类型、属性和联系等方法,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
1、表示方式的不同:
N-S图:用矩形框,将全部算法写入;PAD图:用二维树形结构表示;
程序流程图:用统一规定的标准符号表示;E-R图:用实体类型、属性和联系等方法表示。
2、优点不同:
N-S图:功能域明确,一眼就可以看出来;PAD图:程序结构十分清晰;
程序流程图:对控制流程的描绘很直观;E-R图:表达能力强,易于理解。
3、缺点不同:
N-S图:不能任意转移控制;PAD图:不如流程图易于执行;
程序流程图:不易表示数据结构;E-R图:数据和应用分离,ER仅分析数据及其联系。
扩展资料
N-S图特点:
1)NS图形象直观,功能域明确,具有良好的可见度;
2)很容易确定局部和全局数据的作用域;
3)不可能任意转移控制;
4)很容易表示嵌套关系及模块的层次关系;
5)复杂度接近代码本身,修改需要重画整个图;
6)它强制设计人员按SP方法进行思考并描述他的设计方案,因为除了表示几种标准结构的符号之处,它不再提供其他描述手段,这就有效地保证了设计的质量,从而也保证了程序的质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N-S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PAD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程序流程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E-R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概念模型
1 新建一个目录 $appname
2 新建文件夹 Payload和文件iTunesArtwork (注意大小写,iTunesArtwork由图标文件改名得到)
3 包XXXapp文件夹内容放到Payload下,我一般连上真机,winscp下载 (/var/mobile/applications下)
4 修改XXXapp下的Infoplist,现在的Infoplist一般都是二进制文件了。可以用专门的工具(叫做pledit)修改。其实自己建一个文本格式的文件也能正常工作。格式见附录。
5 将$appname里的内容,用winrar压缩,选择zip格式,后缀名直接改为ipa即可。
6 可以用iTunes同步到真机了。注意真机必须做一下同步非appstore ipa的破解。
附:Infoplist格式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DOCTYPE plist PUBLIC “-//Apple//DTD PLIST 10//EN” “>
R和S都是手性分子的命名规则。
具体命名法如下:
当连接到中心碳原子上的a、b、c、d是不同基团时,分子是手性的。
假设分子中四个取代基按CIP顺序规则以a>b>c>d顺序排列,如果将最小d基团置于离观察者最远的位置,按a-b-c的先后顺序观察其他三个基团,观察到a→b→c是顺时针方向,则这个碳中心的构型被定义为R(拉丁文rectus);否则就认定为S(拉丁文sinister)。
如果将R-S系统命名比喻为驾驶汽车的方向盘就很形象,也就容易理解了。以这个规则来观察乳酸、丙氨酸、甘油醛,不难看出它们的绝对构型可认定如下:D型的甘油醛和乳酸为R构型,天然的氨基酸如丙氨酸则是S构型。
扩展资料:
手性分 子R/S构 型 的 命 名 方 法,由Cahn - In - gold -Prelong提出,故简称CIP法。因该法较D/L法具有显著的优点,故一经刊出,便很快得到广泛采用,并于1970年由IUPAC正式推荐使用。
用CIP法命名手性分子的R/S构型时,一般分两步进行,首先定出手性元素———手性中心,手性轴和手性面等———上所连四个基团的大小顺序,然后通过分子模型 ( 或想像) 所建立起来的三度空间的分子形象,根据CIP法的规则判定为R或S构型。
虽说用模型组建起分子后加以命名是件容易的事,但模型不可能常在手边; 若运用想像,又很容易出错,特别是对结构较复杂的化合物更是如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R-S系统命名法
假设r和s是两个变量,可以使用以下方法输出它们的内存地址:
```
print("r的内存地址为:", id(r))
print("s的内存地址为:", id(s))
```
其中,`id()`函数可以返回给定对象的内存地址。输出的结果通常是一个十六进制数字。
R/S构型标记法中根据较优基团进行判定,越优越大。
1,取代基或官能团的第一个原子,其原子序数大的为“较优基团” ;对于同位素,质量数大的为“较优基团”。
2,若多原子基团第一个原子相同,则比较与之相连的第二个原子,依此类推。
3,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的基团,则作为连有两个或三个相同原子的基团。
R-S系统命名法最初是由R、S、Cahn(伦敦化学会),ckIngold(伦敦大学学院)和VPrelog(苏黎世,瑞士联邦工学院)于1950年提出,1970年被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协会(IUPAC)所采用的。
扩展资料:
次序规则
1,原子:原子序数大的排在前面,同位素质量数大的优先。几种常见原子的优先次序为:I>Br>Cl>S>P>O>N>C>H。
2,饱和基团:如果第一个原子序数相同,则比较第二个原子的原子序数,依次类推。常见的烃基优先次序为:(CH3)3C->(CH3)2CH->CH3CH2->CH3-
3,不饱和基团:可看作是与两个或三个相同的原子相连,不饱和烃基的优先次序为:
-C≡CH>-CH=CH2>(CH3)2CH-。
4,若与双键碳原子相连的基团互为顺反异构时,Z型先于E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R-S系统命名法
、编程格式
对大部分初学者来说,数控手工编程的学习还是非常困难的。针对这种情况,下面是一套简单的手工编程思考模式并给出简单的编程格式。
1第一步:设定编程坐标系并标注
程序指令控制机床,要求机床按照预订的路线移动来达到加工的目的。所以,在见到零件图形的第一步,就是要将图形具体成各个点,刀具到达这些点便能加工出零件。为此,需设置一个工作坐标(也叫编程坐标),在图形上标出X、Y、Z坐标。
机床坐标系的选择有以下两点要注意:
(1)Z轴零点一般选择在工件的上表面。
(2)XY轴零件,若工件或毛坯为为对称件,可选择在对称中心(如图1所示);若为非对称工件,则选择在任意边角皆可,当然为了进刀方便,直角边最好。
图1
2第二步:确定加工关键点
关键点,也就是刀具必须移动到的点。对于简单图形图1来说,要铣削出图1的外形轮廓,刀具只需要在指令的控制下走出直线AB、BC、CD、EF、FA和圆弧DE即可,关键6个点就如图1所示的A、B、C、D、E、F。
这个步骤对大部分人来说非常简单,但是若出错,则没有正确编程的可能。
3第三步:确定各加工关键点的坐标
坐标是程序的基础,数控程序就是在指令中输入坐标来控制机床执行预订的动作。事实上,数控编程若坐标错误,则程序错。
4第四步:确定加工方向及顺序
加工方向决定了,加工顺序也已经决定。如图1所示,若选择AB方向加工,则顺序就是A-B-C-D-E-F-A,若选择AF方向加工,则顺序就是A-F-E-D-C-B-A。
选择加工方向及顺序与以下几个方面有直接关系。
(1)与所加工圆弧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有关。AB方向圆弧为逆时针,而AF方向则为顺时针。
(2)也与铣削方式选择顺铣还是逆铣有关。AB方向为逆铣,AF方向为顺铣。一般情况下,我们在精加工的时候选择顺铣,在粗加工时选择逆铣。
(3)与所选择刀具补偿方向有关。若从A点进刀,AB方向切入,则为右补偿,AF方向为左补偿。
(4)若加工方向及顺序不同,则程序不同。
5第五步:确定三个点
起刀点(M),切入点(N),切出点(S)。这三个点反映了编程所设定的切入和切出方式。一般加工中,刀具的切出或切入点应在沿零件轮廓的切线上,以保证工件轮廓光滑;退刀位置应选在零件不太重要的部位,并且使刀具沿零件的切线方向进刀、退刀,以避免产生刀痕。
如图2所示,选择AF方向,则三个点的布置如图所示。
图2
选择三个点的基本原则是:接近工件,但是未切入工件。考虑刀具的大小,需要足够的距离进行刀具补偿的建立,若距离太大,则影响加工效率。
一般情况下,可以以下值为参考。
(1)起刀点(M),在A点的基础上,XY轴皆往起刀方向移动3倍刀半径。以图2为准,用Ф20的立铣刀,则M点坐标可为(-800,-600)。
(2)切入点(
以上就是关于软件设计中,N-S图、PAD图、程序流程图、E-R图,这四种图分别表示什么意思,有什么区别全部的内容,包括:软件设计中,N-S图、PAD图、程序流程图、E-R图,这四种图分别表示什么意思,有什么区别、Mac10.6 *** 作系统下怎样将xcoder开发的程序打包为ipa安装到iphone OS3.13上(免证书真机联调)(还可加分)、R- S系统命名的具体 *** 作步骤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