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从哪个皇帝开始实施内阁制

明朝从哪个皇帝开始实施内阁制,第1张

明朝从哪个皇帝开始实施内阁制 明朝内阁在整个大明起到什么作用?

公元1380年,朱元璋废宰相,从此六部只属于皇帝。

这是我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从此皇帝同时兼任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

但皇帝一个人毕竟忙不过来,于是从成祖开始,内阁便诞生了。

1,内阁与太监互相制衡内阁成员最初品级很低,仅供顾问,明中期以后入阁逐渐成为位极人臣的象征。

大明朝政,皇帝之下,内阁与太监相互制约。

内阁票拟,有建议权;太监替皇帝批红,决策权在皇帝。

内阁相当于秘书处,首辅即是秘书长。

2,阁臣与宰相不同入阁,有时也被称为“拜相”,但其实与宰相的权力相差甚远,也不是同一个机构。

宰相是政府首脑,可以独自开府,古代的“开府仪同三司”便是等同于宰辅的地位。

宰相统领六部,是六部的当然长官,又决策权。

内阁不同,阁臣与六部没有统属关系,其兼的各部尚书仅是虚职,不能过问六部事物。

内阁权力来源于皇帝,皇帝给多大的权力,内阁权力就有多大,太监的权力同样如此。

所以明朝虽然有太监专政,但皇帝如果不给太监权力,强如刘瑾、魏忠贤则只能拍屁股走人。

这是大明朝皇帝可以不上朝的关键。

3,大明内阁的作用内阁,辅佐皇帝掌控天下,这一点与宰相类似。

史称万历首辅张居正“赫然如真宰相”,既说明首辅不是宰相,又说明首辅可以无限接近宰相。

首辅想无限接近宰相之权,必须结交太监,强如张居正也必须如此。

没有太监的披红,内阁什么事也做不了。

内阁的设立,既满足了皇帝裁撤宰相的欲望,又实现了可控的辅政之臣。

自明朝开始,再无可以威胁皇权的宰相,一个没有军权,无法掌控六部的辅臣随时可以被撤换。

对于皇帝来说,内阁制真的是一个绝佳的设计。

我国从明朝开始,真正进入了君主专政阶段。

我认为有4点意义。

第一,明朝内阁制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政治制度。

通过明朝几代皇帝的努力,明朝曾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内阁政务体系,它在权力平衡方面堪称完善。

第二,明朝内阁部分限制了君权,使得国策制定实行存在部分民主科学性。

明代朝廷如果有大事,各部不能单独决定,而是由所有部门在皇帝面前公决,这叫做廷议。

廷议这种制度虽然决策采纳权完全在皇帝手中,但是这种讨论的方式有利于决策的科学性。

在皇帝怠政的时段,内阁和拥有披红权的内监掌握实权。

当然明超的太监也并非全都是魏忠贤似的大恶人,像是伟大的航海家郑和(成祖朝);舍命救小皇子的张敏(为保护太子朱祐樘,被万贵妃陷害吞金而亡。

宪宗朝);第三,内阁控制权的争夺,引发党派争夺,政治昏暗。

对于首辅一职的争夺是各大政治利益集团角逐的核心。

党派的政治斗争没有使朝政清廉,反而加剧了社会危机,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在稍微安定的时段,文官集团的勾心斗角也十分严重。

张居正正是使用了种种“小人手段”爬上首辅宝座的。

第四,明朝内阁制影响了西方的政治体制的改革,对其有借鉴作用。

明朝的内阁制被英国人学习,形成了后来的西方内阁制和首相制。

在中国明朝成化朝时期开始出现的内阁首辅,就是首相的雏形。

而在后来西方的启蒙运动时,伏尔泰等人也无不赞叹中国的政治制度的完美,虽然他们的赞美只是为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传播找个借口或“不恰当的例子”,但是,必须肯定的是,明朝内阁制的确影响了西方的政治体制改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2036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3
下一篇 2022-10-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