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芦沟桥?

什么是芦沟桥?,第1张

什么是芦沟桥?

[拼音]:Lugou Qiao

[外文]:Lugou Bridge

亦称卢沟桥,位于中国北京城西南13公里,宛平县城西门外,跨永定河(金代称卢沟河)的联拱石桥。

这座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成于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金代,卢沟河是出入京都的南北交通要津,也是军事要地,因而建卢沟桥。桥全长212.2米,计入两端桥堍共长约266.5米。全桥有11孔,各孔的净跨径和矢高均不相等,采用边孔小、中孔逐渐增大的韵律设计,形成了优美的桥型。据近年实测,各孔净跨径如表:




各孔矢跨比约 1/3.5至 1/3.7,拱圈轴线为单心圆弧,拱圈宽 8.4米,拱圈厚度除东起第一、二孔为0.5米外,其余各孔为0.88~1.00米。全桥有十个墩,其宽度为5.3米至7.25米不等。每墩上游迎水面砌成分水尖,其尖头部装有一根三角形铁柱,用以加强。基础为木桩基。原桥面行车道宽7.6米,用石料铺砌,桥面两侧筑有石栏,石栏柱北侧有140个,南侧有141个,石栏柱间距约1.8~2.0米,柱高1.40米,各柱头上刻有石狮,雕饰工巧,姿态各异,或蹲、或伏,或大抚小,或小抱大,头数众多,有“数之辄不尽”之说。据详查记录,石狮共有485头。石柱间嵌石栏板,高85厘米,桥两端各有华表、御碑亭、碑刻等,桥东端北侧御碑亭的石碑上刻有清乾隆题字“卢沟晓月”。

芦沟桥于元、明两代曾经修缮,据记载:清康熙年间水溢、桥圮,东北十二丈重修,即今东起第一、第二两孔是重修的,其余各孔是金代原建。

芦沟桥建成至今已790多年,主拱圈石料已有风化剥落和灰缝残缺的现象,东起第五、第六孔尤为严重。拱上填料原为散体,经多年洪水淹没,局部冲淘,多有空洞。但这座桥仍有较大的承载能力。1975年曾进行承载力的试验,采用轴距为1.5米的15个轴的挂车,进行分级加载,每级均往返运行,最终加载至429吨,实测跨中瞬时最大挠度值在第五孔、第六孔分别为0.52毫米和0.49毫米,相当跨径的1/25000,全桥各孔均变形甚微,受力处于d性阶段。1976年春,安全通过了载运特大型货物的总重量为 400吨的平板车。现今芦沟桥仍具有较大的承载能力。

芦沟桥久已闻名中外。如意大利人马可·波罗著《马可·波罗行纪》一书,对这座桥有较详细的记载。1937年7月7日的七七事变在此发生,又称芦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大举进攻中国本部的开始,从此持续八年之久的抗日战争开始了,芦沟桥因此成为有历史意义的纪念性建筑物。(见彩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63525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6
下一篇 2022-1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