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计算机东院与西院区别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计算机东院与西院区别,第1张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拥有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点1个,包含网络与信息系统、图形图像处理、智能检测与自动控制等3个研究方向,林业信息工程硕士点1个,包含林业遥感信息工程、林业物联网工程、林业信息智能决策与应用、林业信息系统集成与应用等4个研究方向;拥有“农业信息化”农业推广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1个,设有农、林业智能信息系统、计算机通信、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软件技术、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信息调查统计与信息管理、数字农林业技术、信息检测与控制等9个研究方向;拥有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等6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本科生1900余人,硕士研究生95人,毕业生就业率达96%以上

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有园艺技术、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林业技术、园林技术、经济林培育与利用、森林和草原资源保护、森林生态旅游与康养、林业信息技术应用、生态保护技术、风景园林设计、建设工程监理、智能控制技术等专业,以下是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招生专业名单汇总,供大家参考。
1、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设置 序号 学校名称 层次 专业名称 1 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专科 园艺技术 2 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专科 绿色食品生产技术 3 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专科 林业技术 4 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专科 园林技术 5 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专科 经济林培育与利用 6 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专科 森林和草原资源保护 7 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专科 森林生态旅游与康养 8 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专科 林业信息技术应用 9 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专科 生态保护技术 10 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专科 风景园林设计 11 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专科 建设工程监理 12 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专科 智能控制技术 13 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专科 智能机器人技术 14 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专科 无人机应用技术 15 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专科 物联网应用技术 16 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专科 计算机应用技术 17 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专科 计算机网络技术 18 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专科 数字媒体技术 19 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专科 信息安全技术应用 20 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专科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21 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专科 动漫制作技术 22 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专科 密码技术应用 23 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专科 健康大数据管理与服务 24 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专科 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 25 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专科 资产评估与管理 26 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专科 大数据与会计 27 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专科 市场营销 28 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专科 电子商务 29 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专科 现代物流管理 30 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专科 旅游管理 31 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专科 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 32 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专科 茶艺与茶文化 33 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专科 视觉传达设计 34 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专科 环境艺术设计 35 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专科 室内艺术设计 36 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专科 社会工作 37 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专科 人力资源管理
2、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简介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Anhu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Forestry),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是安徽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院前身是安徽省合肥林业学校,创建于1952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批大中专院校。2004年6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独立升格为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安徽省林业局,是我省唯一一所以培养生态文明建设高技能人才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院现坐落于合肥市大蜀山风景区,依山面湖,环境优美,交通便利,为安徽省花园式单位、省直文明单位,是理想的学习场所。
对电大中专/中专/技校/职校报考还有疑问,您可以点击2023年电大中专招生咨询(原广播电视大学):>院校专业:

北京林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 “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试点高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历史积淀深厚。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至 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农业科林学目。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北京农业大学森林系与河北农学院森林系合并,成立北京林学院。1956年,北京农业大学造园系和清华大学建筑系部分并入学校。1960年被列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1981年成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1985年更名为北京林业大学。1996年被国家列为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0年,由原国家林业局划归教育部直属管理。同年,经教育部批准试办研究生院。2001年获教育部和国家林业局共建支持。2004年正式成立研究生院。2005年获得本科自主选拔录取资格。2008年,成为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试点高校。2011年与其他10所行业特色高校参与组建北京高科大学联盟。2012年,牵头成立中国第一个林业协同创新中心——“林木资源高效培育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2016年,学校“林木分子设计育种高精尖创新中心”入选北京市第二批高精尖创新中心。2017年,首批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林学和风景园林学两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2019年,生态修复工程学、城乡人居生态环境学入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名单。2021年,成功获批雄安校区,成为首批入驻雄安的高校。2022年,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林学、风景园林学两个学科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办学特色鲜明。学校以生物学、生态学为基础,以林学、风景园林学、林业工程、草学和农林经济管理为特色,是农、理、工、管、经、文、法、哲、教、艺等多门类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长期以来,学校秉承 “知山知水,树木树人”校训,践行“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理念,为国家培养了20余万名高级专门人才和一批外国留学生,其中包括16名两院院士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科技专家和管理人才,他们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林草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学科实力强大。学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授权可自行审定教授任职资格的高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权一级学科内可自主设置博士、硕士二级学科及交叉学科的高校。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林学和风景园林学两个一级学科位居 A+档位。拥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含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学科(一级)、3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培育学科、2个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3个北京市重点学科(一级)(含重点培育学科)、4个北京市重点学科(二级)、1个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完备。学校现有 17个学院,65个本科专业及方向,2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7个专业学位授权点,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7个博士后流动站。在校生26458人,其中本科生13719人,研究生7513人,各类继续教育学生5226人。实施导师制、主辅修制,拥有国家理科基地、国家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梁希实验班、创新实验班、中外合作办学等多种拔尖创新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有18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8个省部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1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优秀奖1项),国家级教材建设奖优秀教材3种,全国教材建设奖先进个人1人,省部级教学成果奖51项,国家级一流课程12门,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12门。5篇博士学位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德国红点奖、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全国农林研究生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国家级竞赛中屡获佳绩。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在93%以上。,师资队伍力量雄厚。学校成立了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 46位相关学科领域的两院院士应邀担任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为学校改革发展和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共有教职工2098人,其中专任教师1386人,包括教授355人、副教授60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获国家级人才计划34人次,国家“973”首席科学家1人,“863”首席专家1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人,环保部“国家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青年拔尖人才”2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5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9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2人,“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1人,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2人,北京市高创人才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北京高校青年英才计划入选者50人,北京市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7人,国家及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0人次,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6人,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3支。教师获奖众多,其中有2人获全国创新争先奖,1人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1人获国际环境贡献奖,1人获Luc Hoffmann湿地科学与保护奖,3人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1人获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人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3人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人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称号,1人获北京市人民教师奖,30人获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5人获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奖,4人获全国林业和草原教学名师称号。,科学研究成果丰硕。学校现有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及野外站台共 84个。其中,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野外观测科学研究站1个、国家能源非粮生物质原料研发中心1个、林业生物质能源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2个、国家水土保持监测站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林业草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质检中心1个、国家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8个、北京实验室1个、北京市高精尖创新中心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8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长期科研基地3个,林草国家创新联盟24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协同创新中心2个。建校以来累计获得国家科技奖励58项,省部级科技奖励395项。“十二五”以来,学校获国家级科技奖励10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4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00余项,获全国性学会社会力量奖一等奖20余项,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重大科技计划课题,到账科研经费总计2559亿元。,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积极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主动对接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建设等重大战略,率先在全国成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院;为 “三北”工程、“天保”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等国家重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作出重大贡献;风景园林学科完成实践设计项目遍布全国,其中,花港观鱼项目开创中国现代公园设计典范,西湖西进、珠三角绿道等项目引领全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全方位支持2019年北京世园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赛区景观规划与生态建设;深度参与第二轮青藏高原综合科考行动;为“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80余项,全面助力地方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深度参与福建、江西、贵州、海南四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技术服务青海国家公园示范省和西藏“美丽珠峰”建设,支持中原绿色崛起,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贡献北林智慧。全面助力内蒙古科右前旗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连续2年获得中央单位定点扶贫考核“好”等级,实现脱贫摘帽迈向乡村振兴。,绿色文化不断传承创新。获批全国高校唯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传统插花;编纂全国林业领域最重大文化工程《中华大典·林业典》;在全国率先发布《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报告》(绿皮书);深度参与《中国林业百科全书》编纂;师生原创话剧《梁希》在社会各界广受好评,绿色长征、生态文明博士生讲师团等绿色活动品牌享誉全国,为弘扬绿色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学校主办的2个英文学术期刊《森林生态系统(英文)》《鸟类学研究(英文)》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梯队期刊”建设项目,成为展现学校学术水平与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平台。,国际合作和开放办学广泛推进。与海外 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90余所高水平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科教合作;积极推动国际学术交流,牵头建立亚太地区林业教育协调机制,引进十余名世界顶尖学术大师来校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连续17年承办商务部援外培训,累计培训发展中国家林业官员近600人次;与联合国粮农组织、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组织等国际组织签署战略协议;与法国农业科学院共同组建“中法欧亚森林入侵生物联合实验室”;每年举办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研讨会、培训班;承办科技部各类外国专家项目,引进大批海外专家学者开展线上线下交流;派出大量教职员工赴外进行学术科研合作,执行国际科技合作项目40余项。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联合举办木材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美国、法国等国高校开展多个联合培养项目。获批教育部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基地,通过各类留学项目选派优秀学子赴外学习深造,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先后加入“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全球挑战大学联盟”“中国——中东欧高校联盟”,为服务国家外交战略,加快实现国际化发展,开展全方位国际合作搭建高层次平台。积极开展与港澳台地区的交流与合作,与港澳台地区多所高校建立伙伴关系,开展了一系列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学术人文交流活动。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商务部援外学历项目奖学金、北京市政府奖学金、北京市“一带一路”专项奖学金、亚太森林组织奖学金以及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项目院校,目前学校独立设置国际学院,成立林业院校首个以“留学生”为主体的非洲地区校友会。配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落实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府间合作协议,2021年共有来自75个国家的334名留学生在校学习,其中学历生比例占97%以上。,学校总占地面积 13176亩,其中,校本部占地面积696亩,实验林场占地面积12480亩。图书馆建筑面积23400平方米,藏书19692万册,电子文献48900GB,数据库69种。建成了“万兆骨干、千兆到桌面”的数字校园网络。,目前,学校正以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为宗旨,按照学校第十一次党员代表大会提出的新时代 “三步走”战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构建“一校两区”新发展格局,为建设扎根中国大地的世界一流林业大学而努力奋斗。

其他信息:

北京林业大学于2011年设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方向)专业, 7年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方向)专业共培养学生近200人。从2015级学生开始,实行按计算机类招生,第3学期分流培养模式。对应硕士点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对应博士点为林业信息工程。

北京林业大学新增物联网工程专业详见网页链接

中林信达长春怎么样?答案如下:挺好的。
中林信达(北京)科技信息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源于林业、服务林业、专注于林业的高新技术企业。中林信达以保护森林资源,以奉献绿色生命为己任,以服务于林业信息化服务、建设现代林业为宗旨;以追求科技创新、卓越管理为目标;和谐创业,着力建设优秀企业文化,汇聚高新技术力量,开发一流的技术产品,提供一流的技术支持。中林信达(北京)科技信息有限责任公司对林业有较深的认知和了解,具有很深的林业行业背景,作为林业信息化建设规划的参与者和项目的建设者正着力研发、推广林业经济运行指挥系统、森林防火监控系统和林业林木电子标签等林业信息化主要应用系统,均在国内外处于先进地位,并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公司秉承“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能力”的“惜才重能”用人原则,为人才引进创造宽松的环境,为人才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诚邀有识之士、有智之士加盟!公司“源于林业、立足林业、服务林业”,专注于为林业提供信息化产品与服务。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林业行业信息化相关产品研发、解决方案研究、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工程设计施工、物联网技术研发等相关业务。公司是高端专业视频监控平台及专业监控设备、专业通讯设备提供商。目前拥有专利权和著作权30多项,在图像识别、机械设计等领域的研发能力已达到水平。公司自主研发的“森林眼”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高度集成尖端信息技术,具备巡航周期短、图像识别高、定位精度准、数据实时传输、监控全天候等特点,填补了专业应用领域多项空白。其中,“森林眼”的长半径监测和图像识别算法,已达到水平。“森林眼”的出现,有效地提高了森林资源保护特别是森林防火的监控能力,成功推动现代林业管理逐步迈向智能化、精细化和高效化。自公司成立以来,中林信达一直都在为“保护生态资源”努力践行,公司以“成长为行业内具影响力的资源监管一体化方案提供商”为愿景目标,将智慧的理念和科技的力量融入林业及相关领域,不断超越,为人类的生态文明创造价值,成就行业典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28808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8
下一篇 2023-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