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能再次战胜谷歌吗?

百度能再次战胜谷歌吗?,第1张

近日,谷歌将要重返中国市场的消息在圈内传得沸沸扬扬,连官媒人民日报海外版都发推特称,“欢迎谷歌重返中国大陆,但前提必须遵守中国法律法规”。作为与谷歌对标的国内搜索引擎兼AI科技巨头百度的创始人,李彦宏也抓紧时间蹭了一波热点,并放出豪言称百度有实力和信心与谷歌再PK一次并再赢一次。

诚然,如今的百度已不是八年前的百度,现在的谷歌也不再是过去的谷歌,互联网“战国双雄”之间的竞争早已从搜索引擎领域燃烧到了AI战场。虽然明面上谷歌是否会高调回归中国市场尚未可知,但不可否认的是,谷歌如今正以各种其他的方式悄悄潜入中国市场。面对在AI领域占据全球绝对霸权的谷歌,百度的“AI军”真的能招架得住吗?

以投资合作之名 谷歌AI正“无孔不入”

当然,谷歌拼命想来中国,自身发展的压力和焦虑是主要原因。一个无法绕过的话题是,它在欧盟等诸多区域市场遭遇了反垄断调查,虽然巨额罚款谈不上导致财务面压力沉重,但想再延续过去的路径已经相当困难,而这恰恰就是谷歌商业模式的危机反映。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国内人工智能应用及市场的快速兴起,包括苹果、亚马逊以及微软等世界各大科技巨头也在都陆续加码中国AI市场的布局,谷歌无法眼睁睁看着一块“肥肉”被竞争对手叼走。因此,纵使已阔别中国市场长达八九年,但谷歌“重返中国”的想法却从未改变,若不能“光明正大”地高调重返中国,谷歌也甘愿采用更多“投机取巧”的方式来渗透中国市场,最典型的就比如投资与合作。

在中国AI公司的投资方面,谷歌近些年动作频频。早在2015年10月,谷歌就投资了当时估值3亿美金的国内AI初创公司出门问问,投资金额达7500万美元,该公司主要从事人工智能语音交互技术及服务等相关业务,可延伸至车载、可穿戴及机器人交互等应用场景。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份,出门问问也正式发布了旗下首款可量产AI语音芯片“问芯”Mobvoi A1,据业内人士透露其中就有谷歌AI的技术加持;今年一月份,谷歌也与腾讯共同参投了国内晶泰科技的B轮1500万美元融资,布局AI医疗应用领域;此外,谷歌于今年618之际以5.5亿美金投资京东,可谓是近年该公司在中国本土投资中的最大手笔,其中主要就是看中了京东在AI物流以及AI商品推荐等诸多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方面的大规模布局。

另一方面,谷歌也为“重返中国”战略设立了革命根据地,并陆续与国内多家AI厂商开展深度合作。去年12月,谷歌在北京成立了AI中国研发中心,谷歌AI首席科学家李飞飞表示将与中国本土AI研发力量展开合作,共同致力于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而近日,谷歌也正在与腾讯、浪潮及其他中国公司在AI云服务领域展开合作,加强谷歌在中国本土AI大数据及云计算市场的布局,向中国提供Google Drive和Google Docs等服务,这无疑将为谷歌大规模搜集中国本土的AI云数据奠定坚实基础,未来可能会将数据逐步导入到谷歌各类AI技术及产品中,全面赋能谷歌AI产品线。

效仿谷歌模式“多线”布局 百度AI发展迅猛

的确,在AI技术的落地上,百度近几年的成就有目共睹。2017年4月19日,百度就正式对外宣布了Apollo计划,向全球自动驾驶技术厂商开放环境感知、路径规划、车辆控制、车载 *** 作系统等功能的代码及能力,并提供完整的开发测试工具,全面降低自动驾驶汽车的研发门槛。如今Apollo平台已更新到了3.0版本,开放了超过22万行代码,超过1万名开发者推荐使用Apollo的开放代码,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可量产。目前,百度Apollo生态联盟的合作伙伴也已达到了119家,其中包括博世、德系三巨头以及戴姆勒等全球顶级车厂及TIer 1厂商。

另一方面,在AI智能语音交互领域,百度也于去年7月份发布了DureOS开放平台,包括智能设备开放平台和技能开放平台,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各大行业对于智能语音对话技术的应用门槛。据最新数据显示,当前DuerOS的生态合作伙伴已超过200家,搭载DuerOS的智能设备量在五月份已经超过9000万,月活跃设备量已经超过2500万,其在6月份语音唤醒率也已超过4亿次。

此外,在近年来大热的AI芯片领域,百度也没落下。今年7月4日,在第二届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百度对外公布了旗下首款云端全功能芯片“昆仑”,其中包含训练芯片昆仑818-300,推理芯片昆仑818-100。据百度宣称,芯片可高效地同时满足训练和推断的需求,除了常用深度学习算法等云端需求,还能适配诸如自然语言处理,大规模语音识别,自动驾驶,大规模推荐等具体终端场景的计算需求,算力能够达到100+瓦特功耗下提供260Tops的计算性能,且在同等性能下成本降低10倍,充分满足AI应用领域的需求。

多条硬件产线直接竞争 百度AI或难以招架

但事实上,无论是自动驾驶、语音交互平台抑或是AI芯片技术领域,想要真正与谷歌“一较高下”,百度未免还“嫩”了点。首先,自动驾驶领域,谷歌是当之无愧的“武林至尊”,旗下Waymo已深耕自动驾驶领域长达八九年之久,最核心的激光雷达也已能实现自研自产。时至今日,Waymo车队的总测试里程已超过1287万公里,车辆的自动驾驶水平也已突破真正意义上的L4级,目前旗下数千辆Chrysler Pacifica无人车以及成千上万数量未知的自动小型货车已经在美国各地实现了规模化运营,未来还将陆续将Pacifica车队扩展至6.2万台左右,这与百度仅停留在几百台下线且小规模车队的测试水平可谓天壤之别。

其次,谷歌在语音助手这条路上,其实也已经走了很久。最早的Google Now作为谷歌语音助手的最初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Google Now 2012年最早出现在安卓4.1和Nexus手机上,随后又推出了面向移动设备信息快速检索服务的“Now On Tap”以及“Now cards”。2016年之后,Google Assistant就开始逐步取代Google Now,相应的功能也被替换,“Now cards”被“Feed”取代,“Now on Tap”被“Screen Search”所取代,目前也已更新了好几代。同年,Google Home也问世,与Google Assistant一起依托谷歌系产品的庞大的用户量级开始快速发展,并实现在Pixel系列手机、Google Home(目前已占据全球第二智能音箱市场份额)等诸多谷歌系智能硬件及软件领域的大规模应用,而百度的Dure OS目前才刚刚起步,用户量以及硬件普及数量都还未形成规模,自然更不用谈用户体验与谷歌相差多少了。

最后,也就是备受关注的AI“芯”了。作为业界最早的一款专用AI芯片,谷歌TPU自发布之初就被业界描述为“秒杀英伟达GPU的绝对杀手锏”。如今,其实际算力能够达到100 PFLOPS。而在实用性方面,最富盛名的要数AlphaGo在国际围棋项目上上演的“人机大战”,TPU正是AlphaGo背后的功臣,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就将AlphaGo训练成以绝对的优势击败国际围棋冠军的顶级高手,其训练及推理能力可想而知。如今,谷歌TPU已更新至第三代TPU3.0,算力上pod总处理能力是第二代的8倍,单芯片的处理能力则为TPU2的2倍,仅仅一年的时间实现如此高水平的迭代实属业内罕见。而今,谷歌也正式向第三方开放了TPU云服务,在AI专用芯片技术迭代及生态构建等方面已越走越远。

由此可见,对于AI领域“初出茅庐”的百度来说,AI整体的竞争实力与谷歌还相去甚远,若谷歌重返中国,编者认为以目前的百度很有可能是招架不住的。当然,相比谷歌而言,百度AI也拥有自身的优势,比如更懂中国国情,在对中文语音及语义理解、国内交通及本土自动驾驶演进路线等方面拥有更深的理解,除此百度也拥有更多本土的用户数据资源,这些都可以当做是其与巨头谷歌竞争的关键筹码。眼下,百度该如何将AI技术快速推进和落地到更多的应用场景中,让自身AI能力在业界更具说服力才是突破自身发展局限的关键所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26337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11
下一篇 2022-08-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