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变雪怎么解释?

水变雪怎么解释?,第1张

雪不是由水变成的,而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增加重量形成了雪。

雪:从混合云中降落到地面的雪花形态的固体水。由大量白色不透明的冰晶(雪晶)和其聚合物(雪团)组成的降水。雪是水在空中凝结再落下的自然现象,或指落下的雪;雪是水在固态的一种形式。雪只会在很冷的温度及温带气旋的影响下才会出现,因此亚热带地区和热带地区下雪的机会较微小。

雪(snow)是由大量白色不透明的冰晶(雪晶)和其聚合物(雪团)组成的降水。

水是地球上各种生灵存在的根本,水的变化和运动造就了我们今天的世界。在地球上,水是不断循环运动的,海洋和地面上的水受热蒸发到天空中,这些水汽又随着风运动到别的地方,当它们遇到冷空气,形成降水又重新回到地球表面。这种降水分为两种:一种是液态降水,这就是下雨;另一种是固态降水,这就是下雪或下冰雹等。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百度百科[引用时间2017-12-22]

在混合云中,由于冰水共存使冰晶不断凝华增大,成为雪花。当云下气温低于 0℃时,雪花可以一直落到地面而形成降雪。

雪形成条件

1、大气中需含有较冷的冰晶核。

2、充分的水汽。3.0℃(冰点)以下。如该冷空气相当强烈,并带着湿气,1℃至10℃的气温同样可以降雪。

3、气候区属中纬度至高纬度(即大约于南回归线以南/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的地方就会有降雪的机会,如果于低纬度地方中有些地势高于海拔2000米的中山或高原也有同样的机会。

4、海洋气流也能间接影响该区下雪的机会率,如果在高纬度地区一带有较多暖流支配,会减低该区下雪的机会(例如日本本州至九州一带)。

扩展资料

一、降雪等级标准

1、以24小时降水量为划分标准

其中,降水量0.1~2.4毫米为小雪,1.3~3.7毫米为小到中雪,2.5~4.9毫米为中雪,3.8~7.4毫米为中到大雪,达到5.0~9.9毫米为大雪,7.5~14.9毫米为大到暴雪,降水量达到或超过10毫米为暴雪。

2、以12小时降水量为划分标准

其中,降水量0.1~0.9毫米为小雪,0.5~1.9毫米为小到中雪,1.0~2.9毫米为中雪,2.0~4.4毫米为中到大雪,达到3.0~5.9毫米为大雪,4.5~7.4毫米为大到暴雪,降水量达到或超过10毫米为暴雪。

二、雪资源的利用

在工业方面,可以扩大低温雪库的贮雪量,用于生产设备的冷却。可以利用积雪的低温性,将雪库中贮存的雪,与输出的高温废水按比例混合,将积雪转化为融雪水,使其温度保持在零度左右,再次进行设备的冷却,如此循环往复。

农业上用积雪及其雪水的低温性,在春夏季节进行喜冷性作物和菌类的栽培;在水产养殖业上,利用融雪水的低温性进行鱼苗繁殖、特种溪栖性鱼类的养殖;在春季,融雪水可以补充地下水的水量,从而缓解春季的干旱情况。

应用雪的低温性,将雪水作为冷源,地热水或工业排放的温热水作为热源,将这两种能源接触,冷热交替,产生能量的流动,促使流管内的热工介质运动起来,驱动发动机发电。从而将热能转化为电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雪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气象局-降雪的形成条件及等级划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aji/57848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1-31
下一篇 2023-01-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