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00年是什么朝代?

公元前300年是什么朝代?,第1张

公元前300年,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在西方国家,公元前300年左右玛雅文化开始出现并发展,它继承了中美洲文化传统,发展了大型雕塑,如神庙等。在公元前300年左右,欧洲的王公贵族就把珍珠视为最高级的宝石,加以珍藏。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东周在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为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

公元前300的文化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上奉行侠义文化,“士为知己者死”和荆轲在易水旁留下“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千古绝唱。

战国时代养士之风风靡一时,养士著名的“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这些士挣脱了奴隶制的束缚,周游列国,奔走呼号,发表自己的见解,活跃了战国时代的学术空气。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公元前300年

公元前300年,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在西方国家,公元前300年左右玛雅文化开始出现并发展,它继承了中美洲文化传统,发展了大型雕塑,如神庙等。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东周在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被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

截至2019年,公元前300年距离今天2319年。

截至2019年,应是公元2019年,

公元前300年,是指在公元元年之前300年,

那么运用加法,公元前300年距离2019年,

300+2019=2319,即截至2019年,公元前300年距离今天2319年。

扩展资料:

关于时间的常识

1、一刻钟是15分钟

我国古代有十二时辰计时制、百刻计时制等计时方法。十二时辰制把一昼夜等分为12段,与十二地支相对,每个时辰又分为初和正。百刻记时制来源于沙漏或水漏,把一昼夜24小时等分100刻,每刻约合现在的14.4分钟。

而现在每刻15分钟始于康熙8年(1669年),因为当时皇宫中已使用西方的计时钟,康熙皇帝又善于接收外来文化,在经过4年的激烈争论后,最后把原来的一昼夜100刻改为96刻,这样每刻钟就成了15分钟,没有余数,省去了西方钟表时间与中国传统时间换算的麻烦。

清初1小时改为4刻后,其名称分别为:初刻、一刻、二刻和三刻,如3时20分,对应的表述为寅初一刻五分或三时一刻五分。这一名称和用法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后。

2、节气并非15天

24节气属于阳历,在阳历中非常固定,上半年为6日或21日,下半年为8日或23日。它的来源是把地球绕日公转一周的360度均分为24份,每一份所经过的角度为15度,只要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走过15度,就变更为下一个节气。

由于近日点(阳历12月前后)时地球公转较快,远日点(阳历6月前后)时公转较慢,所以节气的天数间隔并非固定的15天,有时14天,有时16天。

3、有“星期”无“礼拜”

礼拜是信奉基督教的信徒向教主耶稣的参拜致礼。据记载,耶稣复活日那一天正好是星期日,为纪念这一天,基督教就将星期日定为礼拜日。时间一长,人们就把星期日称作礼拜日,但那些不做礼拜的日子,是不能称为礼拜几的。

星期制在我国正式使用是清末(1905年),但其来源却是中外时间文化的殊途同归。

古人观天象计时间除了最明显的日、月二星外,还观测到太阳系中的另外五大行星,初步掌握了这七颗星出没时间及其运行规律,这七星按日、金星、水星、火星、木星、土星、月的顺序“轮流值日”,就形成了最为原始的星期制。由此顺序也可看出,一周的第一天应为星期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公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aji/57853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1-31
下一篇 2023-01-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