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误国”的具体意思是什么啊?

“书生误国”的具体意思是什么啊?,第1张

书生误国”的意思是指没有实战经验,仅仅纸上谈兵,靠书卷气是治理不好国家的。

就是说读死书,只会纸上谈兵,认死理,不懂变通,圣人的话永远都对。一般用来讽刺读书人空谈大道理,耽误国家。通常与“文人乱政”相提并论。

“书生误国”通常表示读书人信奉书本教条,却不能在实际中很好的运用,从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严重与当前实际脱节,起到了完全相反的作用。

扩展资料

典故

纸上谈兵的赵括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

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做,自以为天下无敌。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则罢;如果用他为将,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

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来犯,赵军在长平坚持抗敌。那时赵奢已经去世,而上将军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

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消息。

赵王果然上当受骗并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而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从而导致赵国元气大伤,不敢再与秦相对抗。

不是所有的书生都误国,会误国的是以下三种书生:

一、笔下有万言,胸中无一策。

长平之战中的赵括,如果考兵法知识,没准他能高中第一,绝对是读书的一把好手,实打实的高材生。

赵括打完长平之战之后,给我们贡献了一个成语“纸上谈兵”。

赵孝成王,自从中了范睢的反间计之后,长平之战就已经是必败的结局了,因为他用了赵奢的儿子赵括,赵括一到任,先就改了廉颇的坚守策略,主动进攻,接着中了白起诈败,按照兵书上写的“乘胜追击”一直追到秦军的军营,接着试图攻破军营,延误了时间,在他攻营的时候,白起已经断了他的后路。

接着就是赵军主力被断粮46天,赵括多次强行突围失败后被射杀,赵军无将无粮,要投降,白起拒不受降,白起命秦军活埋了赵国的降军,只留下年幼的二百多名回国报信。

四十五万人,死于赵括的纸上谈兵,岂非书生误国!!!

二、愚忠且孤勇。

从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国的概念开始在读书人的心中扎下了根,于是人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品格就包括忠君爱国,其在封建社会其实是一个概念,就是你要爱你的皇帝陛下,你爱他,你就是爱国了也就是忠君了,当忠孝不能两全的时候,亲情是什么友情是什么?

于是可能就造就了很多:我不怕死,来啊!有本事杀了我!让我名垂青史啊!

虽然屡获美名,但我觉得这不值得宣传,什么读书人的种子!读书人的种子难道不应该学学王阳明吗?大丈夫能屈能伸,做点儿实事儿才算本事,一伸腿两眼一闭死的固然的气节,能怎样呢?何况你还连累了一千三百多人跟着你白白送了性命。

而且他也属实是天真,他在建文帝削藩的相关事情件,出的每一个主意都堪称馊主意的典范,幼稚的反间计和愚蠢的安抚之策包括不自量力的南京守城之计,真的无法吐槽。

三、当小心眼儿的书生他拥有了权利。

小心眼儿的人都不会很聪明,他们看不以五步之外的东西,并且把一步之内的得失给你算的明明白白!

比如黄子澄!

他提的削藩是没有错的,但是方法错了,普通人都知道擒贼先擒王,黄子澄居然要先挑软柿子捏,你这不是杀鸡儆猴,这是要逼朱棣反,而原因无非就是文人相轻,齐泰要做的,我就要表示一下反对!优秀啊!

接着建文帝好容易有了三个好人质,齐泰说:皇上,扣下来啊,这是个好牌!黄子澄OS:唉,他支持的我一定要反对一下。于是马上说:还是放了吧,如果我扣下来的话,朱棣就知道我们要搞他了,不能打草惊蛇啊!

建文帝觉得他说的有道理,我觉得原因可能也简单,读书人说话可能格外好听。

朱棣刀都磨好了,居然还担心打草惊蛇···,蛇都要化龙了啊,兄弟!

接着他做了人生中最瞎的决定:他向建文帝推荐了堪称大明第一草包的李景隆。他推荐李景隆的时候齐泰也是拼命反对的。

我觉得齐泰挺冤的,因为一说靖难,大家就会提三个人,黄子澄,齐泰和李景隆,我不是给齐泰洗地,我觉得他跟那两位比,他算个带着脑子的。

后面的事儿,我们就人尽皆知了。

我觉得建文帝真的挺惨的,他输的也不算冤,搁谁用了这么一波人,他都赢不了!

历史上关于书生误国的例子还是比较多的。

1.我要谈到了第1个人,你们应该都比较熟悉,他就是我们小学时候课本上经常谈到的,纸上谈兵的主人公赵括。赵括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能够饱读经书,就连他的父亲赵奢都难不倒他。所以他自幼的时候就非常的自信,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又读了很多的兵书,明白了很多的,关于战争的道理。但是最终还是因为他缺乏真实的作战经验,所以最后赵国惨败。所以赵括虽然能够饱读那些战争的书籍,但是最终还是因为没有真正的作战经验,就让他去带领千军万马打仗。现实和理想中的状态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这可以说,是书生误国的一个很经典的例子。

2.朱熹。一提到朱熹的时候,肯定很多的人认为,怎么可能是朱熹呢?朱熹作为我们唐宋时期十分结杰出传播我们儒家文化的大学问的人,怎么会成为祸国殃民的书生呢?虽然朱熹为儒家学说在我们中国的传承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是就是因为如此,儒家学说在宋朝如此的盛行,导致儒家并不能十分的切合当时宋朝的国情,导致整个国家的人都病怏怏的,软绵绵的,不能够有人及时站出来帮助宋朝解决亡国的危机。所以就是因为朱熹在不确定的时间创造了不恰当的理论学说,使得今后的文人,被儒家思想完全的禁锢,没有能够开发出新的思想导致后来的知识分子缺乏自己的思考平生就知道死读书。

总的来说书生误国的例子应该还是比较多的,因为在历朝历代,很多的那些奸臣都是高级的知识分子,但是他们并没有用他们的知识来帮助国家变得更加的富强,而是利用自己掌握的文化,去骗取皇上的信任来满足自己的一己私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aji/57956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1-31
下一篇 2023-01-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