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黑皮玉?

什麼是黑皮玉?,第1张

黑皮玉器是我国石器时代的一种器型奇特的玉器,也是文博界和收藏界争论最大的一种玉器。有的专家断定这是一种臆造的玉器,根本没有收藏价值,更谈不上研究价值了。

当然,一些主流的专家根本不参于黑皮玉器的相关讨论,他们以局外人的态度避开黑皮玉器的相关讨论,在他们心底深处,是完全蔑视这种玉器的存在,他们往往会告诫他们的学生或者徒弟,参于这样的讨论本身就是变相承认它的存在。

也有一些谈不上什么专家的收藏者,他们或者出过几本书,或者在电视上亮过相,也就觉得有那么一点发言权,也一味地否定黑皮玉器的存在。

当然,也有一些收藏者认为黑皮玉器的存在是客观事实,它需要我们孜孜不倦地探寻它的出土地点,需要我们孜孜不倦地研究它的文化价值。这其中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有一个叫金喜镛的韩国人,就是其中一个最执着的收藏者。

让我们回顾一下,黑皮玉器的争论过程,这些形形色色的故事也许可以折射我国收藏界光怪离陆的心态。

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早期,在北京和上海的收藏市场上,出现了一种黑色的石雕。它的器型十分奇特,有动物、人和一些很难说清形状的几何器型,其中动物既有写实的形状,也有不知所云的物种;而人形器也是如此,写实和抽象并举,人兽共存于一体,器形之奇特,匪夷所思。它们大的有五六十厘米之高,尽一人之力只能勉强搬动;小的却可以在掌心把玩,也十分的沉甸甸。一开始,相当一部分收藏者,因其手感特重,把它当作天上掉下的陨铁。众所周知,陨铁的硬度是相当高的,是什么工具能把陨铁雕成各式各样的器型呢,想到我们的古人的玉器雕刻,这些收藏者也就不以为然了。不过,用磁石对这些黑色石器作过测试后,大家一致认为这不是铁性物质。不过这些石器的器型实在好玩,引起了许多收藏爱好者的兴趣,不少人开始把玩这种黑色的石器。那时的价格实在便宜,往往是作为其他古玩的配售品,售后赠送的物件。

这时,北京的柏岳先生、朱震先生,上海的钱益中先生、韩连国先生、陈逸民先生,以及其他收藏者都已经开始收藏这类黑色的石器,而其中收藏数量最多的当数北京的张一平先生和上海的沈钦石先生。除了这些国内的收藏者外,一个叫金喜镛的韩国人也对这种黑色的石器情有独钟,开始对这种黑色石器展开了追逐。

这些收藏者把这些黑色石器,或者佩在身上象玉器一样盘带,或者如雕塑一样作为摆件放在客厅中观赏。

如果他们一直这样玩下去,如果他们中的部分人不想刨根究底,就没有后面的许多故事。也不会引出一些是是非非,也不会有国家文物局的关注。收藏界也许会太平许多。

红山黑皮玉是国家一级文物。黑皮玉为前(泛)红山文明,距今约一万五千年(碳14测定)史前文物。相比一般古玉这些黑色器物,无法确认的是藏品品类,一袭黑衣裹体外,从没有发现两件完全一样的,似乎只有神秘两字可以解释一二,国家将其认定为一级文物。

沁色经过盘磨只会变色,而不会消失;而经过较长时间的盘玩,北京和上海的朋友们已经知道黑色的皮壳会掉色。这就更引起了他们的兴趣。掉色的黑色皮壳有可能是染上去的!?”我们在探讨黑皮玉器的表面黑色时,提供了多种说法,有受煤矿污染说,有火烧说,有锰结核说等等。不断的研究和探索会使我们越来越接近正确的答案。

关于黑皮玉器表面黑色的成因,比较接近正确答案的应该是:黑皮玉器的表面黑色应该是一种黑色的漆,不过不是普通的漆,而是一种在自然条件下天然生成的“岩漆”。

宁夏地矿局的工程师解答了这个谜。这是因为石头中的铁和锰在风化后裸露出表面,经过天然的作用成为一种黑色的“岩漆”,使得这一地区的一些石头表面都成了黑色。由于当地空气极端干燥,化学风化较为微弱。矿化水将岩石溶化为盐质粉末与溶盐沉积在岩石表面,形成暗红色至黑色的矿物薄膜,即荒漠岩漆,又称荒漠漆、沙漠漆。其主要成分为氧化铁、氧化锰和二氧化硅。暴露于地表的岩石和碎石,它们表面水分蒸发时将所溶解的矿物残留下来,并经过磨蚀,天长日久,形成了一层厚约1毫米、乌黑发亮的深褐色铁链化合物——荒漠岩漆,地表呈现黑色,被称为“黑戈壁”。风磨蚀掉较软的盐类,并把岩漆磨出光泽。岩漆形成的速度因地而异,通常需2000年左右。

由此可见,黑色的确是染上去的,不过不是人工染上去的,而是大自然的杰作,黑色不是沁,它会在长期的盘磨中剥落。

英国科学家佩里认为:沙漠岩漆还如同气温变化的记录仪。沙漠岩漆精细的分层结构可能准确地记录下了环境和有机物的变化,沙漠岩漆缓慢的形成过程意味着它们含藏着长达数千年甚至百万年的信息。

也就是说,在特殊的条件下,数千年的时间可以形成“岩漆”。这对我们研究黑皮玉器的年代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于岩漆的主流理论,即岩漆由生活在岩石中的微生物构成。岩漆应主要包含铁或锰,因为它们是细菌和海藻新陈代谢过程中十分常见的副产品。伦敦帝国理工大学古微生物学家兰德尔·佩里却不同意这个理论,他领导的国际研究小组动用了包括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和光谱仪在内的现代分析手段。国际研究小组新完成的研究却发现,沙漠岩漆的成分以硅土(silica)为主。硅土能从大气中飘落下来,或者从岩石本身“滤”出。在长久的历史中,硅土变成凝胶体状的物质,然后再硬化,最后形成岩漆。研究小组同时发现,如同琥珀能够“俘虏”古时昆虫那样,沙漠岩漆能够“捕获”生物指纹,包括氨基酸、DNA,甚至是那些曾经生活或粘附在岩石上的微生物。这些“锁”在沙漠岩漆中的生物指纹可以帮助人们研究地球上的古时生命。研究人员相信,如果能在火星上发现类似的岩漆,那么人类也许可以了解过去火星上的生物情况。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同位素地质化学家威拉德·摩尔表示,他还不能赞成沙漠岩漆不是由微生物组成的观点,因为岩漆中的确也含有大量的铁和锰。

不管这两种关于“岩漆”的形成理论有多少不同,这和我们关于黑皮玉器的皮壳研究都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在研究黑皮玉器的过程中的确发现了微生物的迹象,所谓黑皮玉器中的长毛现象就是这种迹象的最有力说明,我们在相关著作中已经探讨了这个问题。同时分析结果也证实了黑皮的成分中含有较多的锰和铁。黑皮玉器的发现地点,也是类似于宁夏石嘴山地区的寒冷沙漠地区。所以,这种在盘磨下会掉去黑色的玉器,应该是大自然的杰作,是天然形成的“岩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aji/58195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2
下一篇 2023-02-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