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米之父谁

中国玉米之父谁,第1张

中国玉米杂交之父———吴绍骙

吴老面前,谁敢称父?!

吴绍骙一生卓有建树,为发展我国玉米育种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他摘去了中国玉米育种落后的帽子,翻开了中国玉米育种的最新一页。他首倡玉米品种杂交;首倡利自优良单交种下代的种子继续混合播种以制成综合品种;首倡异地培育,从北种南繁到南种北育;在国内最早肯定单交种在生产上的可能性。他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绿色革命的发展,是学者之驱,人之楷模,被誉为中国农业学术界泰斗,玉米研究领域的奠基人之一。他是驰名中外的育种专家,农业教育家;是中国著名的玉米专家,中国玉米育种事业的开拓者;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杂交玉米之父。

紧接着,新华社、电视台、报纸杂志都以大量篇幅报道农民育种家李登海培育玉米杂交种为国家做贡献的先进事迹。媒体称李登海为“杂交玉米之父”,无疑增加国人对他的崇敬,但业界人士认为媒体缺知的宣传有失偏颇,也是对李登海名誉的伤害。农业科技界的人都知道,最初把杂种优势成功应用于玉米并配制杂交种,是在上个世纪初期。1908年,伊斯特、沙尔遵循摩尔根遗传学原理,研究发现了玉米杂交优势,又经若干年,琼斯解决杂交玉米制种难题,又经过若干年,华莱士创建先锋种子公司并使杂交玉米应用于生产,后人尊称他们为“杂交玉米之父”,这个光荣的称号代表的是一个科学家集体(见《为杂交玉米做出贡献的人》一书)。再说中国,由于20世纪50年代科学界批判摩尔根遗传学,直到80年代农业生产上才开始大面积推广玉米杂交种。我们把过去几十年获得国家发明一等奖和科技进步一等奖的人和玉米杂交种排个序:李竞雄(中单2号)、景奉文(自330及丹玉6号)、郭日跻(沈单7号)、吴纪昌(丹玉13)、黄旱四(集体)、许启凤(农大108)、李登海(掖单13)、堵存

最初把杂交优势成功地应用于玉米并配制杂交种,是在20世纪初期。1908年,伊斯特、沙尔遵循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学原理,研究发现了玉米的杂交优势;经过若干年,琼斯解决杂交玉米的制种难题;又经过若干年,华莱士创建了先锋种子公司并使杂交玉米种子产业化。后人尊称他们为“杂交玉米之父”。这个荣誉称号代表的是一个科学家集体。

2012年9月1日《晚间新闻》报道“十八大”农民代表、农民育种家李登海事迹。我很熟悉他而且敬重他。他培育的玉米杂交种掖单13,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但报道称他为“杂交玉米之父”,这是记者的科学缺知。

再说中国。把过去几十年因培育玉米杂交种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人按获奖时间排个顺序:景奉文(自330)、李竞雄(中单2号)、吴纪昌(丹玉13)、姜惟廉(沈单7号)、集体(黄早四)、许启凤(农大108)、李登海(掖单13)、堵纯信(郑单958)、程相文(浚单20)。他们培育的杂交种都为中国玉米生产做出了重大贡献。若按种植面积来说,郑单958年种植最大面积超过7 000万亩,若按种植时间来说,中单2号连续20年经久不衰,直到2006年全国种植面积还有200多万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aji/58242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3
下一篇 2023-02-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