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代田法是指什么?

中国古代的代田法是指什么?,第1张

西汉赵过推行的一种适应北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由于在同一地块上作物种植的田垄隔年代换,所以称作代田法。

汉武帝刘彻末年,为了增加农业生产,任赵过为搜粟都尉。赵过把关中农民创造的代田法加以总结推广,即把耕地分治成(同畎,田间小沟)和垄,垄相间,刚宽一尺(汉一尺约当今0.694尺),深一尺,垄宽也是一尺。一亩定制宽六尺,适可容纳三三垄。种子播在刚底不受风吹,可以保墒,幼苗长在中,也能得到和保持较多的水分,生长健壮。在每次中耕锄草时,将垄上的土同草一起锄入中,培壅苗根,到了暑天,垄上的土削平,垄相齐,这就使作物的根能扎得深,既可耐旱,也可抗风,防止倒伏。第二年耕作时变更过来,以原来的为垄,原来的垄为,使同一地块的土地沿垄轮换利用,以恢复地力。

在代田法的推广过程中,赵过首先令离宫卒在离宫外墙内侧空地上试验,结果较常法耕种的土地每汉亩(大亩,约合0.69市亩)一般增产粟一石(大石,合今二市斗)以上,好的可增产二石。随后,赵过令大司农组织工巧奴大量制作改良农具——耦犁、耧犁,又令关中地区的郡守督所属县令长、三老、力田和里父老中懂农业技术的使用改良农具,学习代田法的耕作和养苗方法,以便推广。在推广过程中,发现有些农民因缺牛而无法趁雨水及时耕种,于是赵过又接受前平都令光的建议,令农民以换工或付工值的办法组织起来用人力挽犁。采用这样的办法,人多的组一天可耕三十亩,人少的一天也可耕十三亩,较旧法用耒耜翻地,效率大有提高,使更多的土地得到垦辟。后来代田法不仅行于三辅地区,也推广到河东、弘农、西北边郡乃至居延等地,都收到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产的效果。

“代田法”是古代封建制度下的一种土地制度。“代田法”在汉武帝时期被推行,汉文帝汉景帝延续了刘邦无为而治的国策,百姓得到了修养生息的机会,出现了大汉王朝第一个盛世景象文景之治,“民众大增,是以太仓有不食之粟,都内有朽贯之钱”,经济上有了本质的改变,但是中原王朝一直有一个心腹大患没有解决,北方的匈奴人一直在大汉王朝的边境线制造摩擦,和亲政策已经无法抑制他们内心的欲望。

汉武帝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王。他也不想在继续容忍匈奴人的胡作非为,他要和匈奴人新账旧账一起算,恩恩怨怨就在他的手里了解。汉武帝以霍去病、卫青作为大将军,多次派遣军队对匈奴人进行军事打击,匈奴人在一次次的失败中终于妥协,他们向大汉王朝低头认错,汉武帝终于解决了围绕汉朝多年的边患。但是汉武帝想得到的不仅仅是匈奴人的认可,他要得到天下人所有人的认可,武帝奉行的“武力扩张”的政策。 服从汉武帝统治的就是朋友,不服从的也不用多说,就是一句话打到你服为止。

在长达40余年的征战中大汉王朝铁骑踏遍了域、朝鲜、闽越、西南夷 各个地方。虽然得到了稳定外部环境,但是这些年战争民力被严重透支,大汉王朝回到解放前的水平,“代田法”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

汉武帝晚年也认识到自己过度使用武力的错误,所以他开始把国家工作重心重新回到发展经济。“代田法”是根据每个地方土地实际情况制定的耕地策略,能让农作物的产量得到质的提升,提高了粮食的产量,让百姓能够吃上饱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aji/58713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26
下一篇 2023-02-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