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中小银行转型两大看点:云计算、大数据

解析中小银行转型两大看点:云计算、大数据,第1张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城商行农商行的必要选择。根据IDC近期发布的《中国区域性银行数字化转型白皮书》显示,超九成区域性银行已经启动数字化转型工作,三成银行信息数据治理转型需求迫切,更有20%以上的银行希望借助政策鼓励,以 科技 实现弯道超车。

其中,大数据、移动互联、云计算三大新兴技术成为投入最高的领域,但囿于区域性银行的数据技术基础设施短板,与第三方 科技 服务企业合作拎包“上云”已成为愈来愈受银行欢迎的双赢模式。

据IDC今年上半年调研,在50家区域性银行样本中,超九成的样本已经启动数字化转型工作,具体来看,约66%的受访者表示所在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工作已经启动一年以上且有明确进展,约32%的受访者表示转型工作也已在一年内启动。

金融上云已成为行业共识,云计算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在部署和运维上的成本优势和更好的拓展性,同时符合行业大容量、高并发、快速变化的业务趋势。大多数银行在认识到云计算的推动力后,开始逐步将基础架构和应用程序迁移到云上。

其中,“上云”主要模式是和 科技 服务公司合作。以青岛银行为例,去年融联易云与青岛银行签署异地云数据中心建设项目,通过融联易云的云数据中心帮助青岛银行有效提升业务连续性,同时匹配其业务上云的 科技 战略,这是青岛银行开启数字化发展"上云"之路的重要一步。

新兴技术的不断应用催生了银行业产品和业务模式的变革,积极拥抱新技术、打造完备的信息 科技 体系、为业务提供敏捷可用的基础能力支撑,已经成为当下中国银行业的共识。对于区域性银行来说,除了传统的机房建设、服务器及网点终端设备采购、应用系统开发、日常运维等开支项外,IT投资正向更广泛的信息 科技 建设领域延伸,在云、大数据等技术应用研发和产品采购方面的投入逐年增加。

其中,数据资源作为生产要素,是数字经济时代银行转型的关键抓手。10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 “2020年金融街论坛年会”中指出,大数据是所有 科技 的支点,也是金融服务的基础,人工智能、云存储、分布式记账、电子商务等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持。

据IDC调研显示,区域性银行IT投资正向更广泛的信息 科技 建设领域延伸,尤其在大数据等新兴技术领域的投入逐年增加。

大数据也正在为银行业务发展带来更多可能。

基于大数据技术,很多银行目前已经在客户管理、精准营销、智能风控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应用成效。近日,融联易云与某银行达成数据合作,利用融联易云的大数据服务能力,助力该银行提升精准获客能力和风控识别能力,此次合作也将是提升双方市场竞争力、带动金融大数据发展的良好契机。

2020年在受疫情的影响下,银行数字化、线上化金融服务能力凸显,新技术应用逐步迎来爆发期。未来,如何深化数字化转型,如何找到更具个性的发展路径、如何找到创新突破点,将成为加入金融 科技 赛道的城商行农商行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融联易云也将充分发挥自身合规、中立的优势,借力集行业大成的技术和资源优势,赋能金融机构,构建金融 科技 生态圈。

智通 财经 APP观察到,2月9日,国内最大的智能通讯云服务商容联云(RAAS.US)正式在美股市场登陆。此次容联云IPO定价为16美元,高于其招股定价区间13-15美元,以此发行价计算,容联云此次IPO募资金额将达到3.2亿美元。

高于招股定价区间进行定价,充分地体现出市场对容联云的青睐,而这在公司挂牌后的股价上有突出具现。2月9日美股收盘,容联云收报每股48美元,较16美元发行价上涨200%,公司市值达到76.7亿美元。

经历了此前中概股的低谷后,美股投资者对容联云之所以还抱以热情,原因首先是明星对标企业Twilio在5年内股价上涨逾50倍,其次是投资者对通讯云市场发展前景较为看好。

通讯云时代的“赚钱机会”

“云时代”是目前 科技 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讯云作为云时代的一个应用场景,自然不会错过这一 历史 发展热潮。

据智通 财经 APP了解,通信云针对的主要是企业及政府级的市场,负责定制化的信息传输服务,通过将多方通信资源和互联网技术整合,变成定制化的短信、语音、视频、流量等服务能力。

通俗来说,通讯云企业从电信运营商手中购买电信资源,然后再为企业提供各种API接口和SDK模块,通过云调用的方式来为客户服务。目前手机中众多APP要求用户使用手机验证码登陆,便是该业务的具象体现之一。

通讯云主要包括CPaaS(云通信平台)、基于云的CC(联络中心)、基于云的UC&C(统一通信和协作)。

通讯云市场发展长期被低估。根据IDC统计数据,2017年全球CPaaS(云通信平台)市场规模仅约为20亿美元,按市场规模计,在一众云服务细分赛道中仅能排至后位。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场景开始运用通讯云服务以及Twilio在美股上市,这一细分赛道的发展潜力逐渐被挖掘。

相比于传统通讯方式需要经过专用交换机或PBX设备进行通信,并支付高额的基础架构和软硬件固定成本,通讯云作为一种“上云”的即开即用式IT解决方案,具备较高的灵活性及可扩展性。随着产业分工、协作的深化,通讯云符合企业级通讯手段变革的需求,赛道天花板由此打开。统计数据显示,2017-2022年间全球CPaaS市场规模复合增速将高达39%,市场规模将在2022年突破100亿美元。

不过比起预估的市场规模,真正引爆这一赛道的便是Twilio在美股上市。

美国云通讯服务商Twilio于2016年6月23日登陆纽交所,这家公司IPO时定价为15美元,当时对应市值仅为12亿美元,但截至美东时间2月9日收盘,Twilio市值已高达613亿美元。通讯云市场的迅速发展在这家公司的市值成长上得到具现。

容联云受到热捧与中国通讯云市场同样处在成长阶段并拥有庞大的市场空间不无关系。

智通 财经 APP了解到,中国云通信行业的市场规模已从2015年的163亿元增至2019年的35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1.7%,并预计将在2024年将突破1000亿元。

不难看到中国通讯云市场正在孕育形成一个千亿级蓝海市场,对于市场中的独角兽容联云而言,估值天花板将随着市场成长不断走高,华尔街自然不想错过这个赚钱的机会。

独角兽发展仍需继续筑基

但容联云是否能真正成长为与Twilio体量相近的“巨兽”,目前来看仍需打个问号。从招股书透露的数据及公司发展情况来看,容联云的发展仍需持续筑基。

从财务数据来看,收入端方面,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前9个月,容联云的收入分别为5.02亿元、6.50亿元和5.09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9.7%、19.4%。

但在利润端,亏损却是公司常态,报告期内公司净亏损分别为1.56亿元、1.84亿元和2.04亿元,在收入递增的情况下,公司净亏损却在同比进一步扩大。

造成公司亏损进一步扩大的原因在于成本及费用因素。

从成本端来看,由于行业发展特性,电信资源成本是公司成本项目中的最核心项目。数据显示,在报告期内电信资源成本分别占公司当期总收入成本的73.7%,76.4%,74.1%和73.1%。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国内电信行业发展的特殊情况。

而在国内,通信资源由三大运营商分配,作为服务中间商的通讯云企业在于运营商合作时难以获得议价权。所以电信资源成本一直占据公司总收入成本的7成以上,并且在容联云下游市场市占率获得显著提高前,这一成本情况或得不到本质改善,这也是公司毛利情况一直得不到改善的根本原因。

在费用端,研发费用和营销费用则成为造成公司净亏损扩大的直接原因。

不难看到,在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和营销费用占当期总营业费用的比例一直维持在35%和40%附近,并且营业费用整体在持续增长。其原因在于,云服务的研发需要持续投入,且公司还需要加大营销力度以求不断扩大市占率。

从客户角度来看,虽然截至2019年底,容联云的活跃客户数量达到1.02万,但相较之下Twilio的活跃客户则达到 17.9万。

不仅如此,从容联云的客户结构来看,截至2020年9月,容联云的活跃客户数量同比新增511家至12048家,其中大客户共有173家,占比1.4%,大客户对其收入的贡献占比高达76%。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报告期内,容联云的客户留存率呈现出了不断下降趋势,分别为135.7%、102.7%以及94.7%。这直接体现出公司和现有客户的强绑定关系正在下滑,间接说明市场竞争正在不断加大,而这正是造成公司营销费用日渐增长的主要原因。

定制化的SaaS服务虽然从业务属性来说能够加大客户的替换成本,但对于容联云这类的乙方而言,同时也变相加强了对大客户的依赖。正如公司在招股书风险因素中提到,虽然公司与大客户关系较为稳定,但“由于公司业务主要聚焦于大型企业,存在被要求大幅减价的可能。”

对比如今的Twilio,在扩大下游市占率坐拥近20万活跃客户后,公司对大客户的依存度已有显著下滑,公司客户结构良好推动经营日趋 健康 ,这便是其获得市场认可的关键原因,而容联云若想实现规模化效应还任重道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90442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