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家银行供应链金融全梳理:从五大商业银行到城市商业银行创新不断

13家银行供应链金融全梳理:从五大商业银行到城市商业银行创新不断,第1张

在传统展业模式中,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高度依赖于核心企业信用,并以线下模式为主,耗费人力精力的同时业务也面临难以上量的瓶颈。

在2012年的“钢贸大危机”中,诸多钢铁行业供应商采用货物多重抵质押的方式进行欺诈性融资,导致布局其中的银行不良率飙升,并自此对供应链金融心生怯意。

而如今市场的外部环境已悄然改变,近年来银行对金融 科技 力量越发重视,多家银行成立了直属金融 科技 公司,日渐成熟的智能仓储及监控、电子合同签章、区块链等新技术,亦被逐步应用到供应链金融业务中,过往银行在风控端的弱势正被不断抹平。

叠加国家对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政策端强力支持,以及国内中小企业应收账款极大的市场融资缺口,银行“重返供应链金融战场”势在必行。而以互联网线上化、区块链等技术为支撑的新展业模式,正成为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突围利器。

那么如今各家银行在供应链金融的布局上有何具体变化呢?智信据2018年各家银行发布的年报数据,对5家大型商业银行、4家代表性股份制银行、两家城商行以及电商系民营银行的展业概况进行了以下梳理:

工商银行

工商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新变化主要体现在其线上小微金融服务平台上,平台主要包含纯信用类的“经营快贷”、抵质押类的“网贷通”,以及“线上供应链融资”三大主要产品。工行还与平台方中企云链合作,创新了可流转多层级的核心数字化应收账款确认凭据,将核心企业信用进一步向供应链末端小微企业延伸。

仅2018年前9个月,工行便已累计为1300户上下游客户发放超过450亿元的线上供应链融资。截至2018年末,工行的小微企业贷款总额达321685亿元,同比增长181%,小微金融业务中心的布局亦达到258个,全面推动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落地。

▌农业银行

农业银行发力供应链金融首先体现在制度建设上,2018年农行总行建立了“普惠金融事业部+八大后台中心”的事业部架构,37家一级分行和重点二级分行均成立了普惠金融事业部,形成“三农+小微”双轮驱动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

在具体业务的推动上,农行主要通过发展“数据网贷”业务,向核心企业上下游小微客户提供全线上化融资服务。截至2018年末,农行已为众多核心企业的上下游小微企业发放贷款23万笔,总额达91亿元。而近期,农行也与平台方中企运云链合作推出了供应链新产品 “保理e融”,为核心企业上下游各层级供应商提供融资。

▌中国银行

凭借在国际贸易金融上的优势,中国银行早在2007年便推出了基于供应链融资的产品“融易达”,2009年成立供应链团队并正式发力供应链金融,在2009~2014年七年期间,其供应链金融业务发生额便从740亿元突破至1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8%。2011年底,中行通过“银企对接”将平台融资方的订单信息直连中行系统的方式,实现了首个在线供应链金融项目的落地,后续通过此种方式累计拓展了京东、苏宁等300多家企业,在线发放融资超百亿元。

中行2018年年报亦显示,其正在参与“区块链福费廷(Block Chain Forfeiting)交易平台”和“数字票据交易平台”的建设和投产,未来将继续以“电子化”+“全球化”的方向拓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截至2018年末,其普惠金融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304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26%。

▌建设银行

建设银行在2018年提出了普惠金融发展战略三年规划,并在组织建设方面实现了普惠金融事业部在一、二级分行的全覆盖,累计组建小企业中心达288家。

具体到业务层面,建行则是围绕企业采购、制造、销售直至最终用户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三流”的运作,设计研发了包括应收账款融资、金银仓、动产质押融资、订单融资、动产质押融资等十余个供应链融资产品。在业务受理中建行重点关注业务的真实交易背景,产品与企业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高度嵌入,以及需提供结构化、组合式的服务。截至2018年末,建行已累计向33万家企业发放了5385亿元的线上供应链融资,线上供应链合作平台达1184家。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631017亿元,较上年新增212515亿元。

▌交通银行

交通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主要通过“蕴通供应链”平台进行,并主要围绕 汽车 及其他各行业核心企业,通过与国内大型物流公司开展质押监管合作,并与保险公司开展信用保险合作的形式,交行先后推出了“快易贴”、“快易收”和“快易付”等产品,打造了“蕴通e链”的一系列供应链融资产品。

截至2018年末,交行累计拓展境内达标产业链网络超3000户,产业链金融系列产品融资余额超人民币110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2242%,交行的区块链技术已在 汽车 物联网金融领域落地应用,应收账款链业务亦正在快速推进。

▌平安银行

平安银行(原深发展银行)是国内最早涉足并提倡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商业银行,2002年,深发展银行成为国内首家系统性提出并推广供应链金融及贸易融资产品组合的银行,仅2005年,深发展银行“1+N”供应链金融模式就创造了2500亿元的授信额度,当年不良贷款率仅为057%。

在线上布局部分,针对产业链核心企业及其上游客户,2018年平安银行推出了供应链应收账款服务平台(SAS平台),提供线上应收账款的转让、融资、管理、结算等综合金融服务。SAS平台全面应用“平安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核心技术,对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实施智能核验和持续监测。截至2018年末,平安银行的SAS平台累计交易量已突破100亿元,为111家核心企业及其上游中小微企业提供服务。

▌浦发银行

浦发银行最早在2007年推出“企业供应链融资解决方案”,为核心企业提供信用服务、采购服务、存货周转、账款回收等融资支持。自2011年起,浦发银行致力于打造具有特色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并与中国移动、神龙 汽车 、中远物流等多家核心企业和物流公司合作,实现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整合。

在线上化的布局上,浦发银行围绕资产端核心企业的批量获客,落地了“京浦e账通”、 “京浦e商贷”等产品,并在线上供应链金融领域推出“政采e贷”和“票据池秒贷”等创新产品,以及云资金监管、e企行综合服务平台等产品。截至2018年末,浦发银行在供应链领域服务 科技 型企业客户超过313万户,推动 汽车 供应链20条,服务 汽车 行业上下游客户864户。

中信银行

中信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主要通过构建三大平台、四大增值链以及五大特色网络的方式推动。三大平台包括物流融资平台、同业合作平台及政府支持平台,四大增值链包括打造应收账款增值链、预付账款增值链、物流服务增值链、电子服务增值链,五大特色网络为 汽车 金融网络、钢铁金融网络、家电金融网络、电信金融网络及石化金融网路等。

中信银行也于2018年10月成功上线全流程线上供应链金融平台创新产品“信e链—应付流转融通”,将中信银行业务系统与核心企业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对接,借助标准化电子“付款凭证”的多级流转,向其上游N级供应商提供全流程、线上融资。2018年中信银行还推出了国内首个区块链福费廷交易系统,并发布“区块链+供应链”试点创新项目,截至2018年末,其链上发生的业务量超过100亿元。

▌浙商银行

供应链金融是浙商银行目前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浙商银行从2016年开始研究区块链技术应用,并于2017年8月率先投产基于区块链技术开发的应收款链平台。围绕供应链金融,浙商创新“池化”及“线上化”的融资业务模式,在三池(涌金票据池、涌金资产池、涌金出口池)的基础之上,继续围绕三大业务平台进行展业。

一是池化融资平台,其2018年签约客户达22290户,同比增长4358%,池内资产余额350679亿元,累计入池应收账款笔数1008万笔,入池金额约729亿元。具体产品“至臻贷”2018年签约客户1645户,同比增长2625%,融资余额50125亿元,同比增长4468%。

二是针对核心企业财务服务的易企银平台,2018年共落地易企银平台234个,较上年末增长17209%,平台累计融资3678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8528%。

三是应账款链平台,截至2018年末,浙商银行落地应账款链平台1410个,同比增长近12倍,累计签发金额122878亿元,同比增长近4倍。

▌上海银行

上海银行于2018年10月发布了“上行e链”在线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并于今年4月新成立了供应链金融部,将业务模式扩展并覆盖至核心企业采购、生产、销售等各环节,同时运用大数据开始构建企业的信用模型。

“上行e链”以在线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为核心,包涵3大类共15项产品,通过与核心企业共建平台共享数据,掌握所需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形成闭环管理。同时上海银行通过与江苏润和软件合作,引入区块链技术,实现核心企业信用的可拆分、可组合支付,从而将核心企业的信用延展到二级、三级、四级供应商。2018全年上海银行实现供应链金融贷款投放52487亿元,同比增长11722%,在2018年上海银行年会上,这一数据预期到2020年将提高至1000亿元。

▌北京银行

北京银行布局供应 “e商融”的交易市场综合服务方案,借助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信用,为平台交易商提供全流程金融服务,打造“供应链金融+资金存管”线上创新业务模式。在具体产品层面,推出了“京信链”的在线供应链产品,将核心企业信用延伸至上游多级供应商,实现应收账款债权的拆分与转让。截至2018年末,北京银行小微企业公司贷款余额为4256亿元,同比增长19%。

此外,其他电商系的民营银行如微众银行、苏宁银行、网商银行等亦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上有所布局。微众银行目前正基于区块链技术拓展供应链金融业务,除了自身拓展核心企业的方式,微众还提出了由微众提供基层技术,与城商行合作开展业务的“银银合作”模式。

苏宁银行则在2017年9月成功上线基于区块链的国内信用证信息传输系统(BCLC系统),并2018年9月开创了“物联网+区块链”的动产质押融资先河,基于某企业的煤炭存货苏宁银行给予了融资人动产质押的授信额度,并成功实现放款。同时,其区块链+物联网 汽车 库融平台,以及区块链+物联网3C商品监管平台也已提上发布日程。

随着各家银行在供应链金融业务展业的不断深入,这一业务将在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为展业方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金融 科技 技术的加成亦将持续推动市场业务模式的更新进化,并形成良性的业务生态循环。

元宇宙的内涵逐渐从社交向产业转移,这是物联网应把握的机遇。AIoT领域创造的很多元宇宙应用已经诞生,包括导航、智能楼宇、智慧城市等。对于物联网来说,元宇宙不仅有用,而是已经在用了。元宇宙的架构是七层,其中基础设施层包含物联网、5G、AI,它是进入元宇宙的钥匙”。在彭昭看来,物联网需要把握的并非社交元宇宙,而是产业元宇宙,物联网应通过虚拟反馈到现实,增强人们的生活便利性。
有业内人士进一步向记者解释,“相信元宇宙将对产业带来改进,但2022年元宇宙会不会对物联网带来新的变化,取决于咱们怎么定义元宇宙。目前业界还没有对元宇宙有统一定义,如果元宇宙是扎克伯格说的那种完全虚拟的世界,那明年技术应该进展不到那个地步;如果认为元宇宙是从虚拟回到现实并帮助现实改进的话,那一定会出现很多新的物联网应用”

单纯的物联网上市公司目前还不多,但是与物联网相关的公司有不少。下面的是我搜集的一些资料,给你看看。
1恒宝股份
2新大陆
3聚光科技:环境监测物联网先锋,
4东软载波:电力线载波龙头受益智能电网建设,
5盛路通信:移动宽带助力物联网公司起航,近看微波超预期,中看物联网布局
6安居宝:保障住房的推广和智能家居
7达华智能:实实在在的物联网应用,
8远望谷:毛利率恢复正常水准,物联网发展前景广阔
9东方电气:电源设备领袖
10大唐电信:金融IC卡推广和移动支付标准制定
11东信和平:金融IC卡
12厦门信达:自动识别芯片生产商

工商银行通过实施“1031”工程、信息化银行建设等工作,打造了同业领先的第四代核心银行系统,确立了信息 科技 领先优势。随着银行进入40时代,金融 科技 推动银行从生产资料、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三方面打破传统、变更生产经营模式,顺势数字化、智能化、开放化的时代特征,银行不断丰富服务渠道、完善产品供给、提升服务体验和效率,同时对企业级架构建设和信息系统转型提出了新要求。

为应对内外部形势变化、满足业务创新转型发展要求,工商银行于2015年启动IT架构转型工作。充分利用分布式、云计算等新技术,基于开放平台与主机有机结合的基础架构,构建面向未来业务发展,以开放性、高容量、易扩展、成本可控、安全稳定、便捷研发为特征的全新技术体系。在技术变革的外部驱动和转型发展的内生需求互相作用下,工商银行于2017年启动智慧银行生态系统(ECOS)工程,围绕“客户服务智慧普惠、金融生态开放互联、业务运营共享联动、创新研发高效灵活、业务 科技 融合共建”的智慧银行建设目标,通过整合构建企业级业务架构,强化产品创新顶层设计与跨产品线整合,将业务架构由内部企业级延展至跨界生态,在业务架构指导下,进一步深化IT架构转型,持续优化应用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安全架构,建立金融与 科技 高度融合的全新生态体系。

1构建服务化、松耦合应用架构。 同步ECOS工程建设,工商银行引入了业界领先的持续价值提升方法论,通过分析全行发展战略、业务发展前瞻性规划和业务现状问题,体系化地开展业务领域顶层设计,从流程、产品、实体等三个维度开展业务建模,整合构建覆盖63个业务领域、100多个业务组件、近4000个任务组件的企业级业务架构,并指导推动IT系统建设。通过从业务领域、业务组件、业务对象到IT应用、IT服务、数据对象的对接落地,围绕业务对象,以数据为中心聚合服务,形成了覆盖业务产品服务、业务和数据基础服务、技术基础服务的企业级服务体系,打造了分层解耦的应用架构。建立组件化研发机制,实现业务模型的高效传导,促进统一架构语境下从业务到IT的一致性承接。在支付结算、xyk等热点领域完成组件化落地, 提炼 了19000余个IT服务,日交易量逾40亿笔,提升了产品研发的市场响应速度。

2打造主机+开放平台双核心系统。 依托自主可控、体系完备的开放平台技术,逐步从传统的以主机为核心的应用布局向主机+开放平台双核心布局转型,初步建成具备承接主机业务下移能力的开放平台核心银行系统。在国内大型银行中,率先实现银行核心业务的完整闭环处理,截至2020年上半年,已有超过90%的应用部署在开放平台。在中资银行中,率先使用自主研发的开放平台境外核心业务系统,已在欧洲、亚太区域新设机构实际投产运营。随着双核心建设不断深化,工商银行在业务量快速增长态势下,整体保持主机资源零增长,2015~2020年累计实现主机资源压降65000MIPS以上。

3形成双轮驱动的开放金融生态。 工商银行建设以“嵌入场景、输出金融”为特征的API开放平台,与以“绿色部署、敏捷上线”为特征的金融生态云,组合形成全行互联网金融场景建设“双轮驱动”的体系化品牌。目前已对外开放9大类1800多项API服务,为8800多家合作方提供服务,成为银行同业中“合作伙伴最多、服务最全面”的开放平台。已推出教育云、物业云等17款金融生态云产品,累计推广G/B端客户超过3万个,C端客户929万。

1打造多模式、高性能数据交换体系。 工商银行综合运用流数据处理、数据复制、文件共享等技术,打造了多模式、高性能的企业级数据交换平台,面向全行提供实时、准实时、分钟级、小时级等多种时效的企业级数据交换服务,并在余额变动实时提醒、实时交易反欺诈、准实时存贷款偏离度计算等应用场景取得良好成效。

2率先建成自主可控的大数据服务云。 同业率先完成传统封闭式架构(TD、Extradata)向开放分布式架构(Hadoop、MPPDB)转型,建成金融行业集群规模最大、技术生态最全、供给能力最强的大数据服务云体系,软硬件投入仅为原有产品投入的30%。全数据整合后容量超过93PB,为171个总行应用、22个业务部门和52家境内外分行及子公司提供了高效、便捷、丰富的高质量数据服务。

3着力打造企业级数据中台。 按照ECOS工程总体布局,以共享、复用、创新为目标,通过数据资产沉淀、数据服务化、数据资产运营、数据产品输出等措施,打造高效、智慧、开放、共享的标准化数据服务。面向全行1万余名数据分析师提供一站式、全链路线上BI分析能力,支撑全面风险管理、xyk风控、智慧大脑等重点场景建设,加快推进客服、运营、产品和风控等领域的智慧赋能,提升各专业数据应用创新能力。

1打造一系列企业级新技术应用平台。 工商银行依托金融 科技 研究院体系化布局新技术,建成了云计算、分布式、API平台、大数据、流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生物识别、移动互联网十大技术平台,是工商银行技术领先优势的集中体现。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平台集成业界主流机器学习算法,提供便捷高效、全流程建模、自学习的AI全栈平台,赋能数据智能化应用,构建工行智慧大脑。物联网金融服务平台通过智能感知万物,获取海量物联数据,扩展银行金融服务边界,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提供安全可靠的智慧物联解决方案。区块链技术平台在资金管理、供应链金融等七大业务领域构建服务实体经济的区块链应用生态,机构用户超千家,个人用户超100万,拥有近百项专利,荣获多项业界大奖。生物识别平台提供人脸、指纹等生物特征管理、安全管控、服务调度等功能,具备多生物特征统一管控、统一服务的能力。

2建成自主可控、体系完备的云计算、分布式技术体系。 云计算平台具有开放性、高容量、易扩展、智能运维等特点,从传统手工为主的虚拟化架构,转变为快速供给、稳定可靠、资源集约、运维智能的新型云计算体系架构。截至2020年8月,工商银行已实现60000+节点、34000+容器的入云规模,具备万级容器集群自动供给能力,同等业务量下服务器虚拟资源利用率平均提升2~3倍,业务高峰期系统扩容时间由几十分钟缩至秒级,2019年荣获人民银行 科技 发展奖一等奖。分布式技术平台涵盖9大类分布式技术组件,在快捷支付、纪念币预约等150余个应用广泛运用,为IT架构从单体集中式架构向分布式服务化架构转型提供了技术基础。截至2020年8月,日均交易量超过50亿笔,并发支撑能力超过10万笔/秒,重点交易平均响应时间小于10ms,有效应对“双十一”秒杀等高频、大并发交易对IT架构稳定性、业务连续性的冲击。

落实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要求,完善安全体系建设,加强新技术领域的安全防护,随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物联网等金融 科技 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研究完善以数据为中心的安全方法论和保护体系,加强个人信息和隐私的保护,“融e行”第一批完成在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的认证备案。围绕ECOS工程建设,建立多因子身份认证体系,发展手机盾、云证书、指纹、人脸、声纹、指静脉、虹膜等多种认证及生物识别技术。建设企业级反欺诈平台,通过终端、账户、行为等多维度展开智能风控,有效拦截欺诈交易,提升开放银行防御和风险处置能力。

在新一轮 科技 革命与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 历史 交汇期,工商银行将 科技 创新作为第一发展动力,积极创新和引入金融 科技 前沿技术,在全行战略、企业架构的指引下,强化IT与业务的融合。通过金融 科技 赋能经营转型,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新生态,提高金融供给对实体经济的适配性和灵活性,为广大客户提供高价值服务,为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现代金融企业提供动能源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3294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6
下一篇 2023-07-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