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ual Studio 2008 可扩展性开发(三):AddIn运行机制解析(上)

Visual Studio 2008 可扩展性开发(三):AddIn运行机制解析(上),第1张

前言

上一篇随笔Macro和Add-In初探介绍了如何开发两者的HelloWorld程序。没错,宏确实简单易行。不过在某些情况下,比如在商业软件中,宏在性能和知识产权方面可能会带来麻烦,此时那把更好的锤子是Add-In。

在初探一文中,我介绍了如何使用Add-In向导来开发第一个Add-In。VS是一款很棒的开发工具,它的各种向导(以及其它模板、可视化工具等)做得非常好,不过我发现这一强大之处到头来反而给人诟病。其中一种说法是,这些方便的工具让初学者入门容易,并惯坏了他们,以致于想登堂入室就难得多了。客观地说,这不是VS的错,VS没有阻止你去了解这些工具的背后所在。这些工具会生成大量代码,我们需要主动去了解它们,《程序员修炼之道》中曾提到:

Don't Use Wizard Code You Don't Understand

很明显,作者不是说不能使用向导,而是说要在了解向导的前提下使用它。尤其是你写的代码要跟向导生成的代码混在一起的时候,这些代码终究要变成你的代码,而Add-In的开发正是如此!所以我们必须得先了解Add-In向导做了些什么。

Add-In向导在收集信息

Add-In向导共有六步,每一步我们都可以输入一定的信息,告诉VS如何设置。这可以看作是向导收集信息的过程,这些信息包括:

  • 编程语言:可以选择C#、VB.NET、VC,如果是手工编写Add-In,就没这个限制了
  • 宿主环境:Add-In可同时运行在不同版本的VS IDE和/或Macro IDE内
  • 名称和描述
  • 菜单命令:VS据此生成一些代码,在Tools菜单中添加一个新的菜单项
  • 命令行运行支持:这样的Add-In说明它不会呈现需要用户介入的UI,如模式对话框
  • 启动时加载:VS可以在启动时自动加载Add-In
  • About对话框:可以将Add-In的信息显示在About对话框中

信息收集完毕后,VS会生成一个新的Add-In项目。

Add-In项目

Add-In项目是一个类库项目(可以参考初探一文中做的例子),仅此而已。该项目包含了“Connect.cs”文件,它定义了Connect类,还有一个配置文件FirstAddin.AddIn。

打开Connect.cs,我们仔细分析一下。Connect类实现了两个接口,一是IDTExtensibility2,该接口用于在Add-In和IDE之间进行通信;二是IDTCommandTarget,如果选择了向导中的UI选项,就需要实现它。

IDTExtensibility2包含5个方法:

  • OnConnection:在加载Add-In时调用
  • OnStartupComplete:在Add-In随着VS的启动完成加载后调用
  • OnAddInsUpdate:在VS加载或卸载Add-In时调用
  • OnBeginShutdown:在VS关闭时调用
  • OnDisconnection:在卸载Add-In时调用

在文件顶部可以看到引用了若干个命名空间,对于Add-In开发来说最重要的是其中三个:Extensibility、EnvDTE和EnvDTE80。Extensibility定义了IDTExtensibility2使用的类型;后面两个命名空间则定义了自动化对象模型(Automation Object Model,以下简称AOM)中的类型。

回到前面的5个方法,最重要的一个是OnConnection,VS在加载Add-In时调用它,通过第一个参数application将AOM的根对象传入,向导产生的代码将该对象的引用保存_applicationObject中;同时通过第三个参数addInInst将当前Add-In所对应的AddIn对象传入,保存在_addInInstance中。再往下看,这些代码将向Tools菜单添加一个菜单命令(如果你在向导中选中该选项的话),其中包括如下代码:

C# Code
if(connectMode == ext_ConnectMode.ext_cm_UISetup)
{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20868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22
下一篇 2022-07-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