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客户端分别发送了两个数据包D1和D2给服务端,由于服务端一次读取到字节数是不确定的,故可能存在以下四种情况:
服务端分两次读取到了两个独立的数据包,分别是D1和D2,没有粘包和拆包
服务端一次接受到了两个数据包,D1和D2粘合在一起,称之为TCP粘包
服务端分两次读取到了数据包,第一次读取到了完整的D1包和D2包的部分内容,第二次读取到了D2包的剩余内容,这称之为TCP拆包
服务端分两次读取到了数据包,第一次读取到了D1包的部分内容D1_1,第二次读取到了D1包的剩余部分内容D1_2和完整的D2包。
特别要注意的是,如果TCP的接受滑窗非常小,而数据包D1和D2比较大,很有可能会发生第五种情况,即服务端分多次才能将D1和D2包完全接受,期间发生多次拆包。
在网络通信的过程中,每次可以发送的数据包大小是受多种因素限制的,如 MTU 传输单元大小、MSS 最大分段大小、滑动窗口等。如果一次传输的网络包数据大小超过传输单元大小,那么我们的数据可能会拆分为多个数据包发送出去。如果每次请求的网络包数据都很小,一共请求了 10000 次,TCP 并不会分别发送 10000 次。因为 TCP 采用的 Nagle 算法对此作出了优化。
MTU(Maxitum Transmission Unit) 是链路层一次最大传输数据的大小。MTU 一般来说大小为 1500 byte。MSS(Maximum Segement Size) 是指 TCP 最大报文段长度,它是传输层一次发送最大数据的大小。如下图所示,MTU 和 MSS 一般的计算关系为:MSS = MTU - IP 首部 - TCP首部,如果 MSS + TCP 首部 + IP 首部 >MTU,那么数据包将会被拆分为多个发送。这就是拆包现象。
滑动窗口是 TCP 传输层用于流量控制的一种有效措施,也被称为通告窗口。滑动窗口是数据接收方设置的窗口大小,随后接收方会把窗口大小告诉发送方,以此限制发送方每次发送数据的大小,从而达到流量控制的目的。这样数据发送方不需要每发送一组数据就阻塞等待接收方确认,允许发送方同时发送多个数据分组,每次发送的数据都会被限制在窗口大小内。由此可见,滑动窗口可以大幅度提升网络吞吐量。
现在来看一下滑动窗口是如何造成粘包、拆包的?
粘包:假设发送方的每256 bytes表示一个完整的报文,接收方由于数据处理不及时,这256个字节的数据都会被缓存到SO_RCVBUF(接收缓存区)中。如果接收方的SO_RCVBUF中缓存了多个报文,那么对于接收方而言,这就是粘包。
拆包:考虑另外一种情况,假设接收方的窗口只剩了128,意味着发送方最多还可以发送128字节,而由于发送方的数据大小是256字节,因此只能发送前128字节,等到接收方ack后,才能发送剩余字节。这就造成了拆包。
TCP/IP协议中,无论发送多少数据,总是要在数据(DATA)前面加上协议头(TCP Header+IP Header),同时,对方接收到数据,也需要发送ACK表示确认。
即使从键盘输入的一个字符,占用一个字节,可能在传输上造成41字节的包,其中包括1字节的有用信息和40字节的首部数据。这种情况转变成了4000%的消耗,这样的情况对于重负载的网络来是无法接受的。
为了尽可能的利用网络带宽,TCP总是希望尽可能的发送足够大的数据。(一个连接会设置MSS参数,因此,TCP/IP希望每次都能够以MSS尺寸的数据块来发送数据)。
Nagle算法就是为了尽可能发送大块数据,避免网络中充斥着许多小数据块。
Nagle算法的基本定义是任意时刻,最多只能有一个未被确认的小段。 所谓“小段”,指的是小于MSS尺寸的数据块,所谓“未被确认”,是指一个数据块发送出去后,没有收到对方发送的ACK确认该数据已收到。
Nagle算法的规则:
由于底层的TCP无法理解上层的业务数据,所以在底层是无法保证数据包不被拆分和重组的,这个问题只能通过上层的应用协议栈设计来解决,根据业界的主流协议的解决方案,可以归纳如下:
消息定长法使用非常简单,但是缺点也非常明显,无法很好设定固定长度的值,如果长度太大会造成字节浪费,长度太小又会影响消息传输,所以在一般情况下消息定长法不会被采用。
由于在发送报文时尾部需要添加特定分隔符,所以对于分隔符的选择一定要避免和消息体中字符相同,以免冲突。否则可能出现错误的消息拆分。比较推荐的做法是将消息进行编码,例如 base64 编码,然后可以选择 64 个编码字符之外的字符作为特定分隔符。特定分隔符法在消息协议足够简单的场景下比较高效,例如大名鼎鼎的 Redis 在通信过程中采用的就是换行分隔符。
消息长度 + 消息内容的使用方式非常灵活,且不会存在消息定长法和特定分隔符法的明显缺陷。当然在消息头中不仅只限于存放消息的长度,而且可以自定义其他必要的扩展字段,例如消息版本、算法类型等。
代码:public class EchoClient {
private final static int readerIdleTimeSeconds = 40//读 *** 作空闲30秒
private final static int writerIdleTimeSeconds = 50//写 *** 作空闲60秒
private final static int allIdleTimeSeconds = 100//读写全部空闲100秒
public void connect(int port, String host) throws Exception {
// 配置客户端NIO线程组
EventLoopGroup group = new NioEventLoopGroup()
try {
Bootstrap b = new Bootstrap()
b.group(group).channel(NioSocketChannel.class)
.option(ChannelOption.TCP_NODELAY, true)
.handler(new ChannelInitializer<SocketChannel>() {
@Override
public void initChannel(SocketChannel ch)
throws Exception {
ByteBuf delimiter = Unpooled.copiedBuffer("$_".getBytes())
ch.pipeline().addLast("idleStateHandler", new IdleStateHandler(readerIdleTimeSeconds, writerIdleTimeSeconds,allIdleTimeSeconds))
ch.pipeline().addLast( new DelimiterBasedFrameDecoder(1024, delimiter))
ch.pipeline().addLast(new StringDecoder())
ch.pipeline().addLast(new EchoClientHandler())
}
})
// 发起异步连接 *** 作
ChannelFuture f = b.connect(host, port).sync()
// 当代客户端链路关闭
f.channel().closeFuture().sync()
} finally {
// 优雅退出,释放NIO线程组
group.shutdownGracefully()
}
}
/**
* @param args
* @throws Except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int port = 8080
if (args != null &&args.length >0) {
try {
port = Integer.valueOf(args[0])
} catch (NumberFormatException e) {
// 采用默认值
}
}
new EchoClient().connect(port, "127.0.0.1")
}
}
在netty的客户端中添加:
ch.pipeline().addLast("idleStateHandler", new IdleStateHandler(readerIdleTimeSeconds, writerIdleTimeSeconds,allIdleTimeSeconds))
这个处理器,它的作用就是用来检测客户端的读取超时的,该类的第一个参数是指定读 *** 作空闲秒数,第二个参数是指定写 *** 作的空闲秒数,第三个参数是指
定读写空闲秒数,当有 *** 作 *** 作超出指定空闲秒数时,便会触发UserEventTriggered事件。所以我们只需要在自己的handler中截获该事
件,然后发起相应的 *** 作即可(比如说发起ping *** 作)。以下是我们自定义的handler中的代码:
public class EchoClientHandler extends ChannelHandlerAdapter {
private int counter
static final String ECHO_REQ = "Hi, Lilinfeng. Welcome to Netty.$_"
public EchoClientHandler() {
}
@Override
public void channelActive(ChannelHandlerContext ctx) {
for (int i = 0i <10i++) {
ctx.writeAndFlush(Unpooled.copiedBuffer(ECHO_REQ.getBytes()))
}
}
@Override
public void channelRead(ChannelHandlerContext ctx, Object msg) throws Exception {
System.out.println("This is " + ++counter + " times receive server : [" + msg + "]")
}
@Override
public void channelReadComplete(ChannelHandlerContext ctx) throws Exception {
ctx.flush()
}
@Override
public void exceptionCaught(ChannelHandlerContext ctx, Throwable cause) {
cause.printStackTrace()
ctx.close()
}
@Override
public void userEventTriggered(ChannelHandlerContext ctx, Object evt) throws Exception {
if (IdleStateEvent.class.isAssignableFrom(evt.getClass())) {
IdleStateEvent event = (IdleStateEvent) evt
if (event.state() == IdleState.READER_IDLE)
System.out.println("read idle")
else if (event.state() == IdleState.WRITER_IDLE)
System.out.println("write idle")
else if (event.state() == IdleState.ALL_IDLE)
System.out.println("all idle")
}
}
很有可能,我程序编码是utf-8,通过电脑cmd终端telnet 之后发,服务器端一直收不到请求。终端不是utf-8编码。在同一个程序中用netty 客户端发,netty服务器可以收到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