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笔记的技巧分为:信息录入、笔记编辑、搜索整理。
1、信息录入
使用快捷键新建笔记:新建笔记command+N、、新建快速笔记command+control+N、粘贴到印象笔记:command+control+V
使用SIRI新建笔记:在印象笔记创建一条名字叫做(笔记标题)的备忘录、在印象笔记新建一条备忘录、在印象笔记的(笔记标题)笔记里添加(新内容)、添加(待办事项)到印象笔记、新建一条印象笔记。
2、笔记编辑
笔记格式的原则:稳定简单可依赖,不要使用超过 1 种字体;不要使用超过 2 种字号;不要使用超过 2 种颜色;不要使用高亮作为标准格式。
大多数笔记,级别不应该超过 2 级,否则会显得过于复杂,反而影响阅读体验。
3、搜索整理
搜索能力的高低决定信息调取效率,理论上讲,信息的整理和加工时间不应该多于信息的搜索和使用时间,谨防陷入为了整理而整理的深渊。
葛文德大夫对清单,进行了这样的划分:简单问题的「执行清单」,确保明确步骤避免遗漏;复杂问题的「核查清单」,确保重要环节不被遗漏;极端复杂问题的「沟通清单」,确保问题和隐患能被及时发现。
使用方法如下:
笔记分类:
印象笔记被大家熟知的是他的笔记本层级:笔记本组→笔记本→笔记。这三级的结构,实际是为我们对笔记进行大类的细分提供了支持,看了一些大v的文章之后,我给我的印象笔记一共设定了以下5个笔记本组,分别是0.收件箱+1.正在处理+2.工作+3.科研+4.自我成长。
ps:不要问我为什么?0和1的两个文件夹是一定要的,至于2,3,4可以根据大家的需要灵活改动。
以后可能还会逐渐增加,但目前这5个笔记本组,已经能很好的满足需求了,接下来简单介绍下每个笔记本组下存放的内容。
一、笔记分类:收件箱+进行中+工作+科研+自我成长
(一)收件箱
性质:快速记录,一开始不需要考虑笔记应该放在哪里,直接扔进收件箱中就好。
放置内容:
1、所有的待办,想到的想法,想要学习的内容等都首先进入该笔记本,等待下一步的处理。
2、待办清单:承接1中所有没有经过处理后的待办事项等。
此外,在待办清单的部分,我还创建了一个工作待办清单和生活待办清单,但目前来看没有很大的用户,二者完全没有办法区分,后续考虑把二者整合下。
(二)正在处理笔记本
性质: 成块的,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整合信息内容,并有所产出的内容,会以各自的主题建立笔记本,进而集中处理。
放置内容:
1、从收件箱或自己的想法中初步整合的内容,包含参考资料,整理的资料等。
2、准备尝试的工作方法、软件等。
3、想要学习的方向内容等。
(三)工作
性质:按照自己经历的项目建立笔记本,记录与项目有关的核心事件;该文件夹下存放的都是经过阶段性总结后的需要存档的笔记。
放置内容
1、项目相关的资料,总结。
2、项目反思(定期复盘后的总结),建议有已经工作的小伙伴要定期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复盘,复盘的影响力,就像投资中的复利,时间越久,效益越大。
(四)科研
性质: 按照科研项目拆分,记录与科研过程有关的文献,工具等;该文件夹下存放的都是经过总结后,需要存档的笔记,未经确定的内容不存放在该文件夹下。
1、放置内容。
2、相关文献。
3、相关软件工具。
4、相关重要会议,事件记录。
5、相关成果。
6、总结反思(和工作中的总结一样,在科研过程中的总结和反思也很重要)。
(五)自我成长
性质:阶段性总结后的,存档笔记,记录关于个人成长方面的笔记。
放置内容:
1、思维模式方面的理解。
2、学习方法层面的总结。
3、与科研无关的技能学习总结。
4、badcase--记录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做的不好的事情。
问题日志--对某个方向/某本书有兴趣,提出一些疑问,然后按照解决疑问的路径去学习。
二、笔记本管理注意事项
1、笔记本命名技巧
笔记本前加数字前缀,可以让笔记本按照自己的顺序进行排序,同时这些顺序代表笔记本的优先级和重要程度。
笔记名称中添加关键词来细分笔记分类(暂时还没有用到)。
2、生活待办清单和工作待办清单。
3、加入快捷搜索,便于每天及时查看。
4、固定格式记录:什么事,什么人做,什么时间完成。
5、定期回顾,归档(暂定以周为单位进行回顾)至正在进行中,工作,科研或自我成长文件夹下。
三、标签体系
(一)建立标签体系的几个原则
1、标签尽量与笔记标题做区分。
2、标签重点是由这边笔记联想到什么,不是看到什么。
3、标签应遵循笔记的原则,建立多级分类。
(二)标签建立过程的几个注意事项
1、用“*****”来标识重要的资料----潜意识认为加*的就表示重要,*的个数表征重要程度。
2、用“#我的XX”标识自己原创且重要的笔记-----#代表自己的原创或写过内容的笔记。
3、用“@人名”标识相关的名人或达人---和人名相关的标签统统在人名前加@符号。
4、用“j解忧杂货店”来标识书籍-----在书名前加首字母,便于排序和管理。
5、用“年,月和月日”来标识时间。
我们有没有过遇到这样的情况呢?
电脑里的文件越放越乱,乱到似乎只能通过查找关键词,都不一定能把它找到。
手机里的照片,上千张,只要内存够,不断往里塞,前一段时间拍的证件照,想用,只能搜搜的往回翻,翻了半天,白翻,郁闷坏了。
打破这些的关键是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标题命名系统。那么下面欢喜老师的课程内容,也许会对你有用。
反正我自己受益匪浅,磨拳嚯嚯,准备好好的把自己的文件命名统一规范好,至少让印象笔记这个我的第二大脑,随时可以调取我需要的信息。
任何资料的整理都是将「人时地事+序列号+版本号」排列组合。
标题: 前缀:序列号.名称 | 备注
文档: 时_事_人_版本号
照片: 时间_地点_人名_序列号
上个图先感受下,希望自己的印象笔记也能如此。
以下是课程具体内容:
如何针对标题、文档、和照片建立一套视觉规范。
这种规范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人时地事+序列号+版本号。
人:人物
时:时间
地:地点
事:事件/故事/类别(阅读、写作、设计、演讲等)
序列号:编码排序(英文、数字)
版本号:迭代次数(v1.0 v2.0……)
任何资料的整理都是将「人时地事+序列号+版本号」排列组合。
我们尝试一下此规范应用到标题、文档和照片的管理中。
首先,对于标题,命名格式是「前缀:序列号.名称 | 备注」, 然后灵活执行这个标准,视觉统一性就建立起来了。
举个例子:
01a.《软资产-从知识资本到智力资本》| 3组重启
这是创作营知识库,欢喜老师按照这个标准的一个命名优化。
01a(序列号).《软资产-从知识资本到智力资本》(是名称,也就是事儿, 事的名称)| (树杠后面备注,谁写的,3组重启。)就是:序列号.事 | 人物 这三个要素的组合。
基本上所有标题都是按照这个标准来优化的。
你可能会问,这里怎么没有前缀呢?
因为这些都是卡片,所以如果加前缀,就是,卡片:01a.《软资产-从知识资本到智力资本》| 3组重启。
为什么这里不加前缀呢?
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卡片创作营,所以就把前缀去掉了,灵活应用。
但是其它的一般都会加前缀,比如课件、清单,书单,文章,这是不同的类别,作为前缀,方便排序。
第二,对于文档的管理, 也要有一个统一的格式。
比如:20201101(时间)_知识管理课程详情页(事件名称)_安妮(设计师名字)_V1.0(版本号) 。
也是按照「 时_事_人_版本号 」组合搭配,这个文档如果存储在电脑里,需要再电脑里建立一个「设计」文件夹,将所有的设计资料存储在设计文件夹里面。
如果你放到印象笔记里面,就可以和标题搭配使用,把设计分类作为前缀。比如:「设计:01.知识管理课程详情页」,打开标题就可以找到具体文档。
其它类型文档也是如此,先把文档的格式统一起来,然后再进行分类,管理起来就很方便 。
第三,对于照片管理, 我们也可以按照一个格式来优化。
时间_地点_人名_序列号
比如,一张照片,我们可以用:20200609(时间)_深圳世界之窗(地点)_欢喜(人名)_001(序列号),照片的命名就像小时候写难忘的一件事儿,老师一直强调, 时间、地点、人物三要素。
不论你有几千张照片,每一张照片按照这三点来优化,找起来就很方便。
一些常用的照片,我们可以进行一个分类,比如证件照(身份z、结婚证、驾驶证、毕业证等),形象照(用来更好展示自己的照片,有时间都可以拍一套)
不常用的照片,建立一个年份文件夹,把照片按照年份放进去。在一个周末悠闲的午后,窗外淅淅沥沥下了点小雨,一片枯黄的落叶随风而落,这时候最适合翻看这些照片。
所以这节课你只需要记住两点:
资料命名:人时地事+序列号+版本号
命名格式:「前缀:序号.名称 | 备注」
按照这两点来整理资料,你的资料将会焕然一新,井井有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