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N | CDN缓存规则及优先级

CDN | CDN缓存规则及优先级,第1张

一条缓存规则,该规则表示html后缀的文件会缓存5分钟。

不管访问多少次,X-Cache 始终是 MISS,X-Swift-CacheTime 也一直为 0。

X-Cache 为 MISS,X-Swift-CacheTime 为 0,CDN不缓存。

X-Cache 为 MISS,X-Swift-CacheTime 为 0,CDN不缓存。

X-Cache 为 MISS,X-Swift-CacheTime 为 0,CDN不缓存。

试下能否正常被CDN缓存。

X-Cache 变成了 HIT,X-Swift-CacheTime 变成了 300,也就是CDN缓存5分钟。

缓存规则权重不同,有两条缓存规则,其中 /static/ 目录类型的权重最大,意味着优先级最高。

请求 /static/ 目录下 html 后缀的文件,看下匹配到哪条规则?

X-Swift-CacheTime: 120,这是匹配到了 /static/ 目录类型的规则。

缓存规则权重相同, html 文件后缀名的规则创建时间最早,正常情况应该是匹配到该条规则。

X-Swift-CacheTime: 300,确实匹配到了 html 文件后缀名规则。

CDN不要设置缓存规则,然后nginx配置内容如下,Cache-Control设置为60秒,Expires设置为120秒。

源站响应头部有 Cache-Control 、 Expires 、 Last-Modified 、 ETag ,测试看看哪个优先级最高。

X-Swift-CacheTime: 60,Cache-Control 的优先级高一些。

在nginx配置中将 add_header Cache-Control "max-age=60" 去掉再试试。

X-Swift-CacheTime: 120,缓存规则是用 Expires 的时间了。

去掉nginx配置中的 expires 120s。

X-Swift-CacheTime 会随着时间变化,这是因为缓存过期了,CDN重新去源站拉取,然后重新计算缓存过期时间。

ok,最后一步,将 Last-Modified 响应头部给干掉。

只有 Etag 响应头部,不管访问几次,依旧是 X-Swift-CacheTime: 10。

将4个响应头部都干掉,看下CDN是否会缓存。

多次测试始终是 X-Cache: MISS 和 X-Swift-CacheTime: 0,这说明如果这4个响应头部都没了,CDN是不缓存的。

CDN的全称是(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即内容分发网络。其目的是通过在现有的Internet中增加一层新的CACHE(缓存)层,将网站的内容发布到最接近用户的网络”边缘“的节点,使用户可以就近取得所需的内容,提高用户访问网站的响应速度。从技术上全面解决由于网络带宽小、用户访问量大、网点分布不均等原因,提高用户访问网站的响应速度。

简单的说,CDN的工作原理就是将您源站的资源缓存到位于全球各地的CDN节点上,用户请求资源时,就近返回节点上缓存的资源,而不需要每个用户的请求都回您的源站获取,避免网络拥塞、缓解源站压力,保证用户访问资源的速度和体验

CDN节点

CDN对网络的优化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解决服务器端的“第一公里”问题

缓解甚至消除了不同运营商之间互联的瓶颈造成的影响

减轻了各省的出口带宽压力

缓解了骨干网的压力

优化了网上热点内容的分布

二、CDN工作原理

传统访问过程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由上图可见,用户访问未使用CDN缓存网站的过程为:

1.用户输入访问的域名, *** 作系统向 LocalDns 查询域名的ip地址.

2.LocalDns向 ROOT DNS 查询域名的授权服务器(这里假设LocalDns缓存过期)

3.ROOT DNS将域名授权dns记录回应给 LocalDns

4.LocalDns得到域名的授权dns记录后,继续向域名授权dns查询域名的ip地址

5.域名授权dns 查询域名记录后,回应给 LocalDns

6.LocalDns 将得到的域名ip地址,回应给 用户端

7.用户得到域名ip地址后,访问站点服务器

8.站点服务器应答请求,将内容返回给客户端.

CDN访问过程

CDN访问过程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了解到,使用了CDN缓存后的网站的访问过程变为:

1.用户输入访问的域名, *** 作系统向 LocalDns 查询域名的ip地址.

2.LocalDns向 ROOT DNS 查询域名的授权服务器(这里假设LocalDns缓存过期)

3.ROOT DNS将域名授权dns记录回应给 LocalDns

4.LocalDns得到域名的授权dns记录后,继续向域名授权dns查询域名的ip地址

5.域名授权dns 查询域名记录后(一般是CNAME),回应给 LocalDns

6.LocalDns 得到域名记录后,向智能调度DNS查询域名的ip地址

7.智能调度DNS 根据一定的算法和策略(比如静态拓扑,容量等),将最适合的CDN节点ip地址回应给 LocalDns

8.LocalDns 将得到的域名ip地址,回应给 用户端

9.用户得到域名ip地址后,访问站点服务器

10.CDN节点服务器应答请求,将内容返回给客户端.(缓存服务器一方面在本地进行保存,以备以后使用,二方面把获取的数据返回给客户端,完成数据服务过程)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为了实现对普通用户透明(使用缓存后用户客户端无需进行任何设置)访问,需要使用DNS(域名解析)来引导用户来访问Cache服务器,以实现透明的加速服务. 由于用户访问网站的第一步就是域名解析,所以通过修改dns来引导用户访问是最简单有效的方式.

CDN网络的组成要素

对于普通的Internet用户,每个CDN节点就相当于一个放置在它周围的网站服务器. 通过对dns的接管,用户的请求被透明地指向离他最近的节点,节点中CDN服务器会像网站的原始服务器一样,响应用户的请求. 由于它离用户更近,因而响应时间必然更快.

从上面图中 虚线圈起来的那块,就是CDN层,这层是位于 用户端 和 站点服务器 之间.

智能调度DNS(比如f5的3DNS)

智能调度DNS是CDN服务中的关键系统.当用户访问加入CDN服务的网站时,域名解析请求将最终由 “智能调度DNS”负责处理。它通过一组预先定义好的策略,将当时最接近用户的节点地址提供给用户,使用户可以得到快速的服务。同时它需要与分布在各地的CDN节点保持通信,跟踪各节点的健康状态、容量等信息,确保将用户的请求分配到就近可用的节点上.

缓存功能服务

负载均衡设备(如lvs,F5的BIG/IP)

内容Cache服务器(如squid)

共享存储

三、名词解释

CNAME记录(CNAME record)

CNAME即别名( Canonical Name );可以用来把一个域名解析到另一个域名,当 DNS 系统在查询 CNAME 左面的名称的时候,都会转向 CNAME 右面的名称再进行查询,一直追踪到最后的 PTR 或 A 名称,成功查询后才会做出回应,否则失败。

例如,你有一台服务器上存放了很多资料,你使用docs.example.com去访问这些资源,但又希望通过documents.example.com也能访问到这些资源,那么你就可以在您的DNS解析服务商添加一条CNAME记录,将documents.example.com指向docs.example.com,添加该条CNAME记录后,所有访问documents.example.com的请求都会被转到docs.example.com,获得相同的内容。

CNAME域名

接入CDN时,在CDN提供商控制台添加完加速域名后,您会得到一个CDN给您分配的CNAME域名, 您需要在您的DNS解析服务商添加CNAME记录,将自己的加速域名指向这个CNAME域名,这样该域名所有的请求才会都将转向CDN的节点,达到加速效果。

DNS

DNS即Domain Name System,是域名解析服务的意思。它在互联网的作用是:把域名转换成为网络可以识别的ip地址。人们习惯记忆域名,但机器间互相只认IP地址,域名与IP地址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它们之间的转换工作称为域名解析,域名解析需要由专门的域名解析服务器来完成,整个过程是自动进行的。比如:上网时输入的www.baidu.com会自动转换成为220.181.112.143。

常见的DNS解析服务商有:阿里云解析,万网解析,DNSPod,新网解析,Route53(AWS),Dyn,Cloudflare等。

回源host

回源host:回源host决定回源请求访问到源站上的具体某个站点。

例子1:源站是域名源站为www.a.com,回源host为www.b.com,那么实际回源是请求到www.a.com解析到的IP,对应的主机上的站点www.b.com

例子2:源站是IP源站为1.1.1.1, 回源host为www.b.com,那么实际回源的是1.1.1.1对应的主机上的站点www.b.com

协议回源

指回源时使用的协议和客户端访问资源时的协议保持一致,即如果客户端使用 HTTPS 方式请求资源,当CDN节点上未缓存该资源时,节点会使用相同的 HTTPS 方式回源获取资源;同理如果客户端使用 HTTP 协议的请求,CDN节点回源时也使用HTTP协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117136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8
下一篇 2023-05-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