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ix 6.0最新历史数据库怎么做

ifix 6.0最新历史数据库怎么做,第1张

步骤如下:

定义每个采集组的参数(节点、采集速度、相位、控制标签、状态和标签);采集速度越快,则数据越准确,数据容量越大。iFIX定义的有效数据采集周期为:1s、2s、10s、20s、30s、1m、2m、10m、20m、30m(s:秒,m:分钟)。iFIX推荐的最小采集周期为10秒,默认值是30秒。

定义每个历史数据文件存储的时间长度(以小时为单位,如4小时、8小时、24 小时)。

在SCU中启动历史采集程序htc.exe,指定文件存放位置。运行iFIX,开始采集数据,并把数据保存在历史数据文件中。

计算历史数据需要占用的磁盘空间容量的公式如下:

文件占用字节数 = (3500×A) + ((8×B)×C)

A _ 采集组的个数;

B _ 每个采集组包含的平均采集点数;

C _ 所有采集组将数据写入文件的次数(所有采集组每个标签点采集并写入文件的数据记录条数)

1、在历史定义里面添加你需要保存的数据标签,并保存。

2、在任务控制里面选择HTC,点启动,输入命令“insert”。

这样IFIX自带的历史数据库就可以写入数据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119461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9
下一篇 2023-05-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