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 boot + Mybatis plus + Redis实现二级缓存

Spring boot + Mybatis plus + Redis实现二级缓存,第1张

 1.1   通过application.yml配置redis的连接信息,springboot默认redis用的lecttuce客户端,如果想用jedis的话,只需要在pom.xml中引入redis的时候排除在lecttuce,然后再导入jedis的jar包就好了,

1.2 打开mybatis plus的二级缓存,为true的时候是开氏饥启的,false是关闭碰昌二级缓存

1.3 编写缓存类继承Cache类,实现Cache中的方法

1.4 早*.xml中加上<cache>标签,type写你所编写二级缓存类的路歼吵返径

mybatis篇

一级缓存的作用域是Sqlsession级别的,也就是说不同的Sqlsession是不会走一级缓存的,那么如果需要跨Sqlsession的缓存,就需要使用到二级缓存了。

二级缓存的话默认是关闭的,所以需要我们开启,开启的方式官网也有介绍,需要在mybatis-config.xml核心配置文件中开启二级缓存功能,并且我们mapper.xml中也需要加入<cache/>标签,二者缺一不可,后面我们看源码就能知道为啥这两个缺一不可。

先来看个例子

执行结果很姿迅带意外,为什么二级缓存的功能都开启了,结果sql还是执行了2次,并没有走缓存,其实,二级缓存还有一个要注意的点那就是必须要提交事务二级缓存才会保存记录,因为已经是跨SqlSession共享缓存了,所以事务必须要提交,否则会读取到因混滚导致的错误数据。

有个地方需要注意,二级缓存的Sqlsession中的Executor实际上是CachingExecutor

我们知道getMapper最终的执昌没行都会走到MapperProxy类中的invoker方法,具体就来分析这个类。

最后来到了重点的地方

CacheKey我们可以认为他就是每个方法对应的一个唯一标识符。

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为什么之前两者必须要配置,cacheEnable开启了才会用CachingExecutor包装一下BaseExecutor,而<cache/>标签只有配置了才会走缓存的逻辑

这里的tcm

到这,我们就差不多揭开了二级缓存的秘密,重要的还是<cache/>这个标签,因为它的存在就对应着每个mapper.xml中的一个具体Cache类,而这个类在每个mapper.xml中又是同一个,所以最终的值是放入了Cache类中,key为CacheKey,value就是sql执行的结果。

至于为什么需要事务提交才能命中二级缓存,我们看下put方迹芦法就知道

这里的putObject并没有真正的把值存入Cache中,而是存入了待提交的Map中,所以再来看下commit做了什么

具体看tcm.commit()

而这里可以看到此处会遍历所有的TransactionCache并执行commit方法

真相就出来了,会遍历待提交的Map然后把里面的值都存入Cache中,所以后面的查询就能直接从Cache中拿到值了。

总结

二级缓存先会把Sqlsession中的Executor包装成包装成CacheingExecutor,所有的sql都会经过这个类,而该类通过mapper.xml中配置的唯一<cache/>标签生成的Cache类存放每个方法执行的结果

1、一级缓存

MyBatis 默认开启了一级缓存,一级缓存是在SqlSession 层面进行缓存的。即,同一个SqlSession ,多次调用同一个Mapper和同一个方法的同一个参数,只会进行一次数据库查询,然后把数据缓存到缓冲中,以后直接先从缓存中取出数据,不会直接去查数据库。

但是不同的SqlSession对象,因为不用的SqlSession都是相互隔离的,所以相同的Mapper、参数和方法,他还是会再次发送到SQL到数据库去执行,返回结果。

2、二级缓存

为了克服这个问题,需要开启二级缓存,是的缓存zaiSqlSessionFactory层面给各个SqlSession 对象共享。默认二级缓存是不开启的,需要手动进行配置。

<cache/>

如果这样配置的话,很多其他的配置就会被默认进行,如:

映射文件所有的select 语句会被缓存

映射文件的所有的insert、update和delete语句会刷新缓存

缓存会使用默认的Least Recently Used(LRU,最近最少使用原则)的算法来回收缓存空间

根据时间表,比如No Flush Interval,(CNFI,没有刷新间隔),缓存不会以任何时间顺序来刷新

缓存会存储列表集合或对象(无论查询方法返回什么)的1024个引用

缓存会被视为是read/write(可读/可写)的缓存,意味着对象检索不是共享的,而且可以很安全的被调用者修改,不干扰其他调用者或县城所作的潜在修改

可以在开启二级缓存时候,手动配置一些属性

<cache eviction="LRU" flushInterval="100000" size="1024" readOnly="true"/>

各个属性意义如下:

eviction:缓存回收策略

- LRU:最少使用原则,移配缺前除最长时间不使用的对象

- FIFO:先进先出原则,按照对象进入缓存顺序进行回收

- SOFT:软引用,移除基于垃圾回收器状态和软引用规培清则的对象

- WEAK:弱引用,更积极的移除移除基于垃圾回收器状态和弱引用规则的对象

flushInterval:刷新时间间隔,单位为毫秒,这里配置的100毫秒。如果不配置,那么只有在进行数据库修改 *** 作才会被动刷新缓存区

size:引用额数目,代表缓存最多可以存储的对象个数

readOnly:是否只读,如果为true,则所有相同的sql语句返回的是同一个对象扮稿(有助于提高性能,但并发 *** 作同一条数据时,可能不安全),如果设置为false,则相同的sql,后面访问的是cache的clone副本。

可以在Mapper的具体方法下设置对二级缓存的访问意愿:

useCache配置

如果一条语句每次都需要最新的数据,就意味着每次都需要从数据库中查询数据,可以把这个属性设置为false,如:

 <select id="selectAll" resultMap="BaseResultMap" useCache="false">

刷新缓存(就是清空缓存)

二级缓存默认会在insert、update、delete *** 作后刷新缓存,可以手动配置不更新缓存,如下:

 <update id="updateById" parameterType="User" flushCache="false" />

3、自定义缓存

自定义缓存对象,该对象必须实现 org.apache.ibatis.cache.Cache 接口

每次查询数据库前,MyBatis都会先在缓存中查找是否有该缓存对象。只有当调用了commit() 方法,MyBatis才会往缓存中写入数据,数据记录的键为 数字编号+Mapper名+方法名+SQL语句+参数 格式,值为返回的对象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1197678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0
下一篇 2023-05-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