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是随着商业社会对会计信息披露程度要求越来越高而不断发展的。主要有:资产负债表(balance
sheet),损益表(income
statement),现金流量表(statement
of
cash
flow),财务报表注释,其他财务报告和会计界争论的第四财务报表。
1、资产负债表(balance
sheet):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时点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
资产负债表的雏形产生于古意大利,随着商业的发展,商贾们对商业融资的需求日益加强。高利贷放贷者出于对贷款本金安全性的考虑,开始关注商贾们的自有资产状况,资产负债表于是孕育而生;
2、损益表(Income
Statement)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生产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
随着近代商业竞争不断加剧,商业社会对企业的信息披露要求越来越高,静态的、局限于时点的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已无法满足信息披露的要求,人们日益关注的是企业持续生存能力,即企业的盈利能力,于是,期间报表——损益表开始走上历史舞台。
另一种观点认为,损益表出现的直接原因是近代税务体系发展的要求。
3、现金流量表(statement
of
cash
flow),是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财务状况变动表。
现金流量表的前身是资金表,最早出现于1862年的英国。1908年,威廉·莫斯·考尔在他撰写的会计教科书中,正式称该表为“来龙去脉表”,若干年后,称该表为“资金表”。
自20世纪70年代后,资金表成为西方国家企业对外必编的财务报表之一。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经济,国有企业的资金由财政部和银行管理,企业只需编制资产负债表及损益表。
1985年财政部颁布了《中外合资企业会计制度》及1992年1月1日起执行的《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合资企业和股份制试点企业必须编制“财务状况变动表”。
1992年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必须编制财务状况变动表或现金流量表。
1998年3月,财政部颁布了具体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规定以现金流量表代替财务状况变动表。
4、会计界关于第四财务报表的争论
第四财务报表争论的起因
巴林银行的倒闭
对冲基金的异军突起
东南亚金融危机
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的清盘
过度运用衍生工具将使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凸现,衍生工具巨大的杠杆效应极易将企业推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第四财务报表要求企业披露主要是三表之外的事项,包括:
披露企业面临的或有事项(担保、诉讼等)
企业所从事业务的详细介绍,并附上详尽的风险分析(例子:安然公司的破产)
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是否已提取充足的资本准备)
资产负债表的原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表的左边是资产类项目:
货币资金
短期投资
减: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短期投资净额
应收票据
应收股利
应收利息
应收帐款
坏帐准备
应收帐款净额
预付帐款
应收关联企业款
应收补贴款
其它应收款
存货
存货跌价准备
存货变现损失
存货净额
待摊费用
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
一年内到期长期债券投资
其它流动资产
内部往来
流动资产合计
长期股权投资
其中:合并差价
长期债权投资
长期投资合计
减: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长期投资净额
固定资产原价
减: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净值
工程物资
在建工程
固定资产清理
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
固定资产合计
无形资产
开办费
长期待摊费用
递延资产
其他长期资产
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合计
递延税款借项
资产总计
资产负债表右边的项目是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负债项目包括:
短期借款
应付票据
应付帐款
预收帐款
代销商品款
应付工资
应付福利费
应付股利
未交税金
其他未交款
其他应付款
预提费用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
其他流动负债
待扣税金
应付关联企业款
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
流动负债合计
长期借款
应付债券
长期应付款
住房周转金
其他长期负债
长期负债合计
递延税款贷项
递延收益
负债合计
企业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三个部分内容。
1、资产负债表
是企业财务报表中最为重要的一种,主要反映了企业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的财务状况,包括企业拥有所有资产、对外拥有欠款、以及企业拥有者权益。资产负债表可帮助企业管理层和投资人更加全面地了解企业财务情况,判断企业发展状况和趋势,做出更科学的决策。
资产负债表一般分为两部分:上半部分是资产,下半部分是负债和权益。资产部分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和其他资产;负债和权益部分则包括债务、长期负债,以及股东权益等。资产负债表通常用于检验企业经营状态,评估企业财务风险,以及预测未来财务变化。
2、利润表
是企业财务报表的一种,它主要展示了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的收入、成本及税金等方面的情况,从而计算出净利润。利润表可以帮助企业及时掌握自己在经营过程中的赢亏状况,为企业的调整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通常将利润表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总收入、总支出与净收入。总收入包括企业在一定时间内所有的收益,总支出则包括企业在同一期间所做出的所有支出,净收入则是总收入减去总支出后得到的盈利。
3、现金流量表
也是企业财务报表之一,它主要用于反映企业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的现金流动情况,即企业在这一期间内所获得的现金数量以及所支付的现金数量。现金流量表的作用是确保企业具有足够的资金来满足其经营和投资需求,并确定企业能否保持生产能力或扩大规模。
现金流量表一般被分成三类,分别是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经营活动包括企业日常经营所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则涉及到企业对资产的投资、折旧等,筹资活动则通常是企业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等方式捕获资金。
财务报表主要是三张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是以会计准则为规范编制的,向所有者、债权人、政府及其他有关各方及社会公众等外部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的会计报表。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或财务状况变动表、附表和附注。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主要部分,不包括董事报告、管理分析及财务情况说明书等列入财务报告或年度报告的资料。
财务报表的组成:
一套完整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或股东权益变动表)和财务报表附注。
1、资产负债表它反映企业资产、负债及资本的期未状况。长期偿债能力,短期偿债能力和利润分配能力等。
2、利润表(或称损益表)它反映本期企业收入、费用和应该记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的金额和结构情况。
3、现金流量表它反映企业现金流量的来龙去脉,当中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及筹资活动三部份。
4、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它反映本期企业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总量的增减变动情况还包括结构变动的情况,特别是要反映直接记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5、财务报表附注一般包括如下项目:企业的基本情况、财务报表编制基础、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及差错更正的说明和重要报表项目的说明。
对外报表
对外报表是企业必须定期编制、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投资者、财税部门、债权人等报送或按规定向社会公布的财务报表。这是一种主要的、定期的、规范化的财务报表。它要求有统一的报表格式、指标体系和编制时间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均属于对外报表。
内部报表
内部报表是企业根据其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而编制的,供其内部管理人员使用的财务报表。它不要求统一格式,没有统一指标体系,如成本报表属于内部报表。
编制要求
1、数字真实
财务报告中的各项数据必须真实可靠,如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这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
2、内容完整
财务报表应当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貌,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才能满足各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要。凡是国家要求提供的财务报表,各企业必须全部编制并报送,不得漏编和漏报。凡是国家统一要求披露的信息,都必须披露。
3、计算准确
日常的会计核算以及编制财务报表,涉及大量的数字计算,只有准确的计算,才能保证数字的真实可靠。这就要求编制财务报表必须以核对无误后的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为依据,不能使用估计或推算的数据,更不能以任何方式弄虚作假,玩数字游戏或隐瞒谎报。
4、报送及时
及时性是信息的重要特征,财务报表信息只有及时地传递给信息使用者,才能为使用者的决策提供依据。否则,即使是真实可靠和内容完整的财务报告,由于编制和报送不及时,对报告使用者来说,就大大降低了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
5、手续完备
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报表应加具封面、装订成册、加盖公章。财务报表封面上应当注明:企业名称、企业统一代码、组织形式、地址、报表所属年度或者月份、报出日期,并由企业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设置总会计师的企业,还应当由总会计师签名并盖章。
法律主观:
在一家公司或者企业中,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一、怎么制作财务报表
学习:在编制表格请,大家要先了解一下,三个表格应该包括那些内容,了解每个表格内各项目的对应的内容,并学会三个表格的会计等式或方法。
准备:每个月将公司的一切财务状况,包括收入、支出、纳税等等用表格记录下来,并在月末和年末将每个项目均合计一下,做成一个汇总表格,方便在制作财务报表时使用。这样就能做到帐项平衡,账账相符,以保证帐簿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资产负债表:下载或找好表格后,先在表头将公司名称和时间真好,根据前面准备好的项目汇总表,按照表格顺序依次填入,需要计算的,则根据会计等式将其计算好后,再填入表格即可。
利润表:填表方法和填资产负债表的方法一样,而且有的数据可在资产负债表找到,不用再次计数,只需将资产负债表上已经计算好的数据填入表格即可,在资产负债表上没有则另行填写或计数。
现金流量表:填表方法和填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的方法一样,而且有的数据可能根据填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的的数据来填写。
二、财务管理的注意事项
1、事前预算不力,事后分析不到位。很多企业管理者事前没有采集数据进行认真分析并编制预算,在事中执行过程中也没有对预算完成情况进行严格考核,事后评价和分析不到位也是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2、信息化程度不高,缺乏财务创新。在现代企业管理当中,很多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受网络技术的限制,采用较分散的管理模式,电子化程度不高,财务信息上下级之间无法共享,监管信息反馈滞后,工作效率低下,没有开发出能适应电子商务环境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3、财务架构不健全,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大部分企业财务机构的设置是中间层次多、效率低下;还有部分企业管理者在财务机构设置方面不够科学,有的甚至未设置专门的财务机构。
4、内控体系不完善,缺乏风险管理意识。部分企业财务运行不够规范,权责不到位,内部控制制度等基本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部分企业缺乏风险管理和控制机制。
5、费用管理不规范,资产管理散乱。在费用开支上,部分企业管理不严,未建立或未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在资产管理上,部分企业没有定期对资产进行盘点,资产实物与登记簿不符,实物管理和账务管理都有很多漏洞。
6、成本核算粗放,成本控制不严。有的企业成本核算十分粗放,将各种产品成本笼统汇总核算,不利于加强成本控制;有的企业管理者只注重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事前、事中控制能力较低,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以上就是怎么制作财务报表的方法以及财务报表注意事项。
2014年新准则下的合并财务报表是怎么样的
报告或合并报表的财务报表只是不同的情况,比如一个公司想要做自己的陈述,在近几年的财务报表已经发展得很好,那些谁B公司A公司将需要报告B的合并到A要想知道啊一个企业经营业绩的经营和财务状况,以B,所以就是这个意思
新企业会计准则在财务报表的格式和内容上体现了许多新理念、新变化,尤其在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和披露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由于新企业会计准则是在各类企业中分步实施的,2007年是新老会计准则共存过渡期的第一年。对于企业集团来说,合并财务报表是相容著各种不同会计政策的,这就要求广大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掌握新企业会计准则的主要特点。
新合并财务报表准则与老准则相比,一些财务指标所代表的含义己发生变化。如“净资产”、“净利润”,老准则所反映的是母公司拥有和所得部分,而新合并财务报表准则下表示集团所能控制的全部。拥有和控制是二者的最大区别。
掌握集团内企业执行的新旧会计政策及其差异
特别关注相同业务在不同会计政策下处理对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影响
对于已执行新准则的集团公司母公司而言,与旧准则相比其母公司的财务报表会显得非常“单薄”。主要是因为按新准则规定,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成本法下只要子公司不分配现金股利,其实现的利润无法反映到母公司财务报表上。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提高企业合并财务报表质量,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印发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的通知》(财会〔2014〕10号),对《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进行了修订,自2014年7月1日起在所有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范围内施行,鼓励在境外上市的企业提前执行。
财政部于2006年释出的合并财务报表准则同时废止。
本次合并财务报表准则的修订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一是强调以“控制”为基础确定合并范围,并在结合国内企业实务需求、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基础上,完善了“控制”的定义和具体判断原则;
二是将散见于企业会计准则解释、年报通知等档案中有关合并财务报表的条款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整合,以切实加强合并财务报表准则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新准则下如何合并财务报表其中,母公司是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子公司的企业;子公司是指被母公司控制的企业。 一、合并财务报表的理论 一般认为,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理论主要有三种,即母公司理论、实体理论和所有权理论。我国新会计准则采用的是实体理论(旧制度采用的是母公司理论)。 二、合并范围 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应当以控制为基础予以确定,母公司应当将其全部子公司,无论是小规模的子公司还是经营业务性质特殊的子公司,均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但是,有证据表明母公司不能控制被投资单位的除外。(这点与旧制度有很大不同) 控制标准的具体运用: (一)母公司直接或通过子公司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的表决权,表明母公司能够控制被投资单位,应当将该被投资单位认定为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有三种情况: 1 直接拥有半数以上:如A公司直接拥有B公司80%表决权。 2 间接拥有半数以上:如A公司直接拥有B公司80%表决权,B公司直接拥有C公司70%表决权,则A公司间接拥有C公司70%股份。但如果A直接拥有B公司不足50%表决权,B与C比例不变,则A间接拥有C的股份为零。 3 直接或间接合计拥有半数以上:如A公司直接拥有B公司90%表决权,B公司直接拥有C公司60%表决权,A直接拥有C公司30%表决权,则A合计持有C公司90%表决权。 (二)母公司拥有其半数以下的表决权的被投资单位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的情况 1.通过与被投资单位其他投资者之间的协议,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表决权。 2.根据公司章程或协议,有权决定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 3.有权任免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类似机构的多数成员。 4.在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类似机构占多数表决权。 (三)在确定能否控制被投资单位时,应当考虑企业和其他企业持有的被投资单位的当期可转换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当期可执行的认股权证等潜在表决权因素。 下列被投资单位不是母公司的子公司,不应当纳入母公司的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1 已宣告被清理整顿的原子公司 2 已宣告破产的原子公司 3 母公司不能控制的其他被投资单位 三、合并报表的编制 (一)调整:包括 1 对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 2 按权益法调整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 (二)抵消:合并财务报表的抵销有以下五种情况: 1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销; 2母公司对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持有对方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收益的抵销; 3内部债权与债务专案的抵销 点选这里 (1)内部债权债务专案本身的抵销 (2)内部投资收益(利息收入)和利息费用的抵销 (3)内部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的抵销 4内部商品销售业务的抵销 点选这里 (1)不考虑存货跌价准备情况下内部商品销售业务的抵销 (2)存货跌价准备的抵销 5内部固定资产交易的处理 点选这里 (1)未发生变卖或报废的内部交易固定资产的抵销 (2)发生变卖或报废情况下的内部交易固定资产的抵销
在2006年合并财务报表准则中还有合并价差吗?在会计学中,收购企业收购被购企业支付的价款中可以分成两大部分,即享有的被购企业净资产(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公允价值、以及支付价款超过或低于该公允价值而形成的商誉或者负商誉。其中,该公允价值由享有的被购企业净资产份额的帐面价值和相应的评估增值或者减值构成。因此,收购企业支付的价款 = 享有的净资产份额的帐面价值 ± 享有的净资产份额的评估增值或者减值 ± 商誉或负商誉。
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将上述公式中的后两个加减项不做区分。作为股权投资差额进行处理,相应的,在合并报表中,以“合并价差”列示。应当说,“合并价差”的经济内涵是不明确的、是含糊的,只是由于当时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暂时只能采用这一概念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2006年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改变了目前的这一做法,采用了国际会计准则的处理方法,即将股权投资差额或者合并价差按照构成内容性质不同区分为“享有的净资产份额的评估增值或者减值”和“商誉或负商誉”。前者随被购企业相应资产负债的流转而被摊销、结转等处理,后者视商誉正负值分别处理,正数商誉不摊销但应作减值测试,负商誉在收购时计入当期损益。
这样,在合并报表时,原“合并价差”中,相对应的资产评估增减值部分(摊销、结转后的剩余部分)计入相关合并资产负债中,对应的商誉部分(不包括负商誉)则单列为“商誉”。“合并价差”概念不复存在。
需要说明的是,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上述会计处理适用于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对于同一控制下的合并,采用另外不同的会计处理,这里不再叙述。
在哪有合并财务报表准则的知识?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2006)
财会[2006]3号
颁布时间:2006-2-15发文单位:财政部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列报,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 合并财务报表,是指反映母公司和其全部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
母公司,是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子公司的企业(或主体,下同)。
子公司,是指被母公司控制的企业。
第三条 合并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下列组成部分:
(一)合并资产负债表;
(二)合并利润表;
(三)合并现金流量表;
(四)合并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下同)变动表;
(五)附注。
第四条 母公司应当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第五条 外币财务报表折算,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
第二章 合并范围
第六条 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应当以控制为基础予以确定。
控制,是指一个企业能够决定另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据以从另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的权力。
第七条 母公司直接或通过子公司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的表决权,表明母公司能够控制被投资单位,应当将该被投资单位认定为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但是,有证据表明母公司不能控制被投资单位的除外。
第八条 母公司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或以下的表决权,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视为母公司能够控制被投资单位,应当将该被投资单位认定为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但是,有证据表明母公司不能控制被投资单位的除外:
(一)通过与被投资单位其他投资者之间的协议,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的表决权。
(二)根据公司章程或协议,有权决定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
(三)有权任免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类似机构的多数成员。
(四)在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类似机构占多数表决权。
第九条 在确定能否控制被投资单位时,应当考虑企业和其他企业持有的被投资单位的当期可转换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当期可执行的认股权证等潜在表决权因素。
第十条 母公司应当将其全部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第三章 合并程式
第十一条 合并财务报表应当以母公司和其子公司的财务报表为基础,根据其他有关资料,按照权益法调整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后,由母公司编制。
第十二条 母公司应当统一子公司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使子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与母公司保持一致。
子公司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与母公司不一致的,应当按照母公司的会计政策对子公司财务报表进行必要的调整;或者要求子公司按照母公司的会计政策另行编报财务报表。
第十三条 母公司应当统一子公司的会计期间,使子公司的会计期间与母公司保持一致。
子公司的会计期间与母公司不一致的,应当按照母公司的会计期间对子公司财务报表进行调整;或者要求子公司按照母公司的会计期间另行编报财务报表。
第十四条 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子公司除了应当向母公司提供财务报表外,还应当向母公司提供下列有关资料:
(一)采用的与母公司不一致的会计政策及其影响金额;
(二)与母公司不一致的会计期间的说明;
(三)与母公司、其他子公司之间发生的所有内部交易的相关资料;
(四)所有者权益变动的有关资料;
(五)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所需要的其他资料。
第一节 合并资产负债表
第十五条 合并资产负债表应当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为基础,在抵销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内部交易对合并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后,由母公司合并编制。
(一)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与母公司在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所享有的份额应当相互抵销,同时抵销相应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在购买日,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与母公司在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所享有的份额的差额,应当在商誉专案列示。商誉发生减值的,应当按照经减值测试后的金额列示。
各子公司之间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及子公司对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比照上述规定,将长期股权投资与其对应的子公司或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中所享有的份额相互抵销。
(二)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的债权与债务专案应当相互抵销,同时抵销应收款项的坏账准备和债券投资的减值准备。
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的债券投资与应付债券相互抵销后,产生的差额应当计入投资收益专案。
(三)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下同)或其他方式形成的存货、固定资产、工程物资、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所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应当抵销。
对存货、固定资产、工程物资、在建工程和无形资产等计提的跌价准备或减值准备与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相关的部分应当抵销。
(四)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其他内部交易对合并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应当抵销。
第十六条 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不属于母公司的份额,应当作为少数股东权益,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专案下以“少数股东权益”专案列示。
第十七条 母公司在报告期内因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增加的子公司,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时,应当调整合并资产负债表的期初数。
因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增加的子公司,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时,不应当调整合并资产负债表的期初数。
第十八条 母公司在报告期内处置子公司,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时,不应当调整合并资产负债表的期初数。
第二节 合并利润表
第十九条 合并利润表应当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利润表为基础,在抵销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内部交易对合并利润表的影响后,由母公司合并编制。
(一)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销售商品所产生的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应当抵销。
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销售商品,期末全部实现对外销售的,应当将购买方的营业成本与销售方的营业收入相互抵销。
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销售商品,期末未实现对外销售而形成存货、固定资产、工程物资、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资产的,在抵销销售商品的营业成本和营业收入的同时,应当将各项资产所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予以抵销。
(二)在对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销售商品形成的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所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进行抵销的同时,也应当对固定资产的折旧额或无形资产的摊销额与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相关的部分进行抵销。
(三)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持有对方债券所产生的投资收益,应当与其相对应的发行方利息费用相互抵销。
(四)母公司对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持有对方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收益应当抵销。
(五)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其他内部交易对合并利润表的影响应当抵销。
第二十条 子公司当期净损益中属于少数股东权益的份额,应当在合并利润表中净利润专案下以“少数股东损益”专案列示。
第二十一条 子公司少数股东分担的当期亏损超过了少数股东在该子公司期初所有者权益中所享有的份额,其余额应当分别下列情况进行处理:
(一)公司章程或协议规定少数股东有义务承担,并且少数股东有能力予以弥补的,该项余额应当冲减少数股东权益;
(二)公司章程或协议未规定少数股东有义务承担的,该项余额应当冲减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该子公司以后期间实现的利润,在弥补了由母公司所有者权益所承担的属于少数股东的损失之前,应当全部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
第二十二条 母公司在报告期内因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增加的子公司,应当将该子公司合并当期期初至报告期末的收入、费用、利润纳入合并利润表。
因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增加的子公司,应当将该子公司购买日至报告期末的收入、费用、利润纳入合并利润表。
第二十三条 母公司在报告期内处置子公司,应当将该子公司期初至处置日的收入、费用、利润纳入合并利润表。
第三节 合并现金流量表
第二十四条 合并现金流量表应当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的现金流量表为基础,在抵销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内部交易对合并现金流量表的影响后,由母公司合并编制。
本准则提及现金时,除非同时提及现金等价物,均包括现金和现金等价物。
第二十五条 编制合并现金流量表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当期以现金投资或收购股权增加的投资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应当抵销。
(二)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当期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应当与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相互抵销。
(三)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以现金结算债权与债务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应当抵销。
(四)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当期销售商品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应当抵销。
(五)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应当与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相互抵销。
(六)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当期发生的其他内部交易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应当抵销。
第二十六条 合并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可以根据合并资产负债表和合并利润表进行编制。
第二十七条 母公司在报告期内因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增加的子公司,应当将该子公司合并当期期初至报告期末的现金流量纳入合并现金流量表。
因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增加的子公司,应当将该子公司购买日至报告期末的现金流量纳入合并现金流量表。
第二十八条 母公司在报告期内处置子公司,应当将该子公司期初至处置日的现金流量纳入合并现金流量表。
第四节 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第二十九条 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应当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为基础,在抵销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内部交易对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影响后,由母公司合并编制。
(一)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与母公司在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所享有的份额相互抵销。
各子公司之间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及子公司对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比照上述规定,将长期股权投资与其对应的子公司或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中所享有的份额相互抵销。
(二)母公司对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持有对方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收益应当抵销。
(三)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其他内部交易对所有者权益变动的影响应当抵销。
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也可以根据合并资产负债表和合并利润表进行编制。
第三十条 有少数股东的,应当在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增加“少数股东权益”栏目,反映少数股东权益变动的情况。
第四章 披露
第三十一条 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下列资讯:
(一)子公司的清单,包括企业名称、注册地、业务性质、母公司的持股比例和表决权比例。
(二)母公司直接或通过子公司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表决权不足半数但能对其形成控制的原因。
(三)母公司直接或通过其他子公司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的表决权但未能对其形成控制的原因。
(四)子公司所采用的与母公司不一致的会计政策,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处理方法及其影响。
(五)子公司与母公司不一致的会计期间,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处理方法及其影响。
(六)本期增加子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的规定进行披露。
(七)本期不再纳入合并范围的原子公司,说明原子公司的名称、注册地、业务性质、母公司的持股比例和表决权比例,本期不再成为子公司的原因,其在处置日和上一会计期间资产负债表日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金额以及本期期初至处置日的收入、费用和利润的金额。
(八)子公司向母公司转移资金的能力受到严格限制的情况。
(九)需要在附注中说明的其他事项。
合并财务报表是什么呢?合并财务报表是指由母公司编制的,将母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作为一个会计主体,综合反映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报表。母公司是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子公司的企业;子公司是指被母公司控制的企业。母公司应当是依法登记,取得企业法人资格的控股企业。
指由母公司编制,将母子公司 形成的企业集团作为一个会计主体,通过调整和抵消耗关联交易,综合反映集团整体 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报表。
刚成立的公司做会计报表可按如下步骤:
准备工作是先买帐本、贴印花。买记帐凭证、记帐凭证皮买盒科目章,买盒本月合计、累计、承前面过次页等章。帐本至少要一本现金日记帐、一本银行存款日记帐、一本明细帐、一本总帐。
增值税可以零申报。
但所得税最好不要零申报,可以按实际发生报亏损。因为没有收入不等于没有费用。
报表的编制要从原始凭证制作成记帐凭证--记日记帐、明细帐、总帐,根据总帐的余额编制。这些步骤一个都不能省。
年报的报表税务局有规定:
地税要求季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年报:《现金流量表》。
做《现金流量表》方法书上有几种。比如做T字帐法。例如:先编〈试算平衡表〉即"科目汇总表"再结合〈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来做的。
如果之前已经零申报了。这次年报可以重新按实际报。
因为平时报的所得税是预缴数,可以有误差。年报要求一定要准确的数。
有了帐以后把以前所有的原始凭证中没有计费用的,都计为递延资产的开办费。在以后经营中摊消。
附:
记账凭证又称记账凭单,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事项的内容加以分类,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后所填制的会计凭证。它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
总账是一级财政中所有会计信息的总称,它包括了所有财政业务的关键业务数据和账务数据,每一笔业务在总账中都有总账凭证进行记载,每一个凭证的信息由业务发生时间、借方及贷方会计账户、各总账属性域、发生额、摘要等信息组成,总账是财政业务的最明细的结构化数据的集合。
现金日记账是用来逐日反映库存现金的收入、付出及结余情况的特种日记账。
季报是指每三个月结束后的经营情况报表。
损益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的经营成果及其分配情况的会计报表。
现金流量表是财务报表的三个基本报告之一,所表达的是在一固定期间(通常是每月或每季)内,一家机构的现金(包含银行存款)的增减变动情形。
试算平衡表是定期地加计分类账各账户的借贷方发生及余额的合计数,用以检查借贷方是否平衡暨账户记录有无错误的一种表式。
科目汇总表(亦称记账凭证汇总表、账户汇总表),是根据一定时期内所有的记账凭证定期加以汇总而重新编制的记账凭证,其目的是简化总分类账的登记手续。
原始凭证又称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或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的文字凭据。
递延资产,是指本身没有交换价值,不可转让,一经发生就已消耗,但能为企业创造未来收益,并能从未来收益的会计期间抵补的各项支出。
开办费指企业在企业批准筹建之日起,到开始生产、经营(包括试生产、试营业)之日止的期间(即筹建期间)发生的费用支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