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RX 68006800 XT显卡怎么样 AMD RX 68006800 XT详细评测

AMD RX 68006800 XT显卡怎么样 AMD RX 68006800 XT详细评测,第1张

AMD RX 6800/6800 XT显卡怎么样 AMD RX 6800/6800 XT详细评测

大家都知道,AMD举行线上发布会,发布了RX 6800/6800 XT/6900 XT 共3款显卡。本次性能解禁的为RX 6800和RX 6800 XT两款显卡,两款产品的公版售价分别为4599元和5099元。

此次RX 6000系显卡的发布,对于AMD来说意义重大,它是若干年后AMD重返高端显卡市场的第一步。而让人们惊呼的也正是这次AMD终于在性能方面追上了老对手,而不是显卡一发布再谈性价比如何。当然性价比固然重要,但有了性能的保障之后,再谈性价比才更有底气。

RX 6800/RX 6800 XT

自RX 6000系显卡发布之后,A/N对比的声音就不绝于耳,首先从价格来看公版售价,RTX 3070为3899元,RTX 3080为5499元。RX 6800与RTX 3070几乎不在同一级别,最有可能遭遇的是RX 6800 XT与RTX 3080,他们的性能表现究竟如何,我们也会在下面的文章中详细测试。

RX 6800/RX 6800 XT侧面对比

目前AMD的旗舰级显卡RX 6900 XT将会在下个月解禁,公版定价7999元,性能方面我们还不得而知,不过按照AMD官方的PPT介绍,也将会是恐怖的存在。此次RX 6000系显卡究竟使用了什么黑科技让性能暴涨,一会儿我们将为大家一一解读。

01 RX 6800/RX 6800 XT外观展示

另外由于此次RX 6800和RX 6800 XT一同解禁,所以我们的评测也合二为一,首先我们先来看外观。

RX 6800 XT包装盒

RX 6800 XT包装盒

RX 6800 XT包装盒

在外包装上RX 6800 XT更为精致一些,采用磁吸式的礼盒设计,打开后盖子上写着“Welcome to the red team”,盒子里面还采用了双层嵌入式的设计,四边都有倾角,相当精致。

两款显卡正面无区别

显卡本身的外观上,RX 6800和RX 6800 XT几乎一模一样,采用3个9叶大风扇,长度为267mm宽度为120mm,可以更好地兼容现有机箱。显卡正面银黑配色,边框部位的黑色为磨砂材质。

RX 6800 XT的散热设计更厚

从侧面来看,两张卡的区别比较明显,RX 6800 XT因为加强散热设计明显更厚,相比RX 6800大约多0.5槽的厚度。

RX 6800 XT背板

显卡背部两个型号采用相同设计,整体为银色金属背板,表面采用了磨砂工艺,右下角有大写的R作为logo标识。

RX 6800/RX 6800 XT侧面对比

另一个小细节就是Radeon的logo设计,从图中看RX 6800 XT采用了透明加红色背光,而RX 6800是红色,不过两者都有背光,上机后的区别不大。两张显卡在侧面边框整体都有一圈红色条带装饰,颜色的饱和度相当高非常扎眼。

RX 6800和RX 6800 XT均采用了8+8pin的供电方案,不过RX 6800功耗为250W而RX 6800 XT的功耗为300W。

DP1.4*2+HDMI 2.1+Type-C

接口部分两张卡相同,为DP1.4*2+HDMI 2.1+Type-C的4接口设计,此次A/N两家全部将HDMI接口升级为2.1,这也意味着全面8K的时代即将来临,但就目前来讲8K游戏对于显卡的负担还是过大。

02 RDNA2架构浅析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RDNA2架构的设计,从GCN架构到RDNA架构,功耗比提升了50%,而从RDNA架构再到RDNA2架构的功耗比提升最高可达54%。新的RDNA2架构到底使用了什么黑科技?相信大家也都非常好奇。

在讲架构前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位传奇人物——David Wang王启尚先生。AMD在2011年发布的HD7970显卡,在当时拿下了很多“第一”:第一款采用28nm工艺制程的GPU图形芯片、第一款支持DX11.1显卡、第一款支持PCIe 3.0接口显卡,而这款显卡就是采用的GCN架构。虽然GCN在现在看起来比较落后,但在当时可是非常超前的先进架构,而开发这个架构的人就是王启尚先生。

在GCN架构大获成功之后他便功成身退由Raja接替,但此后我们也知道GCN架构缝缝补补使用了7年之久,在这期间与老对手的差距也逐渐显露。此时,王启尚再次接到AMD的邀请,救人于“危难之中”,发布会中公布的RDNA2架构正是由这位传奇人物主导研发,能否再次缔造当年GCN的辉煌,我们拭目以待。

不过从测试的结果来看,RDNA2架构的改进几乎把多年的差距一举追平,而这仅仅是采用该架构的第一代显卡,相信在未来的几年里,RDNA仍有巨大潜力可以发掘。好了关于架构的外传我们讲到这里,下面还是来看看此次RDNA2架构的革新之处有哪些。

RDNA2架构

首先在芯片面积上,上一代RDNA架构的Navi 10为251平方毫米,而Navi 21的芯片面积达到了536平方毫米,是上一代的113%倍,如此大的面积增长意味着什么?

在RDNA2架构中实现了CU(COMPUTE UNIT)数量翻倍,从上一代的40到RX 6800 XT中的80个CU,这是导致面积增长的最主要原因。但并不意味着RDNA2只是单纯的堆CU数量。

从发布会中我们也注意到,此次RX 6000系显卡普遍频率在2000MHz左右,RX 6900 XT的加速频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2250MHz,是上一代RX 5000系的1.3倍

DirectX Raytracing(DXR)

另外在每个CU中,RDNA2架构也是AMD首次加入光线追踪技术DirectX Raytracing(DXR)其中负责光线追踪的单元为Ray Accelerators(光线加速)。

Ray Accelerators(光线加速)

我们都知道要计算光线追踪,首先着色器发出光线追踪的请求,交给Ray Accelerators来处理,它将进行两种测试,分别为边界交叉测试(Box Intersection testing)和三角形交叉测试(Triangle Intersection testing)。基于BVH算法来判断,如果是方形,那么就返回缩小范围继续测试,如果是三角形,则反馈结果进行渲染,这期间每个时钟它们的运算比例为4:1。至于在游戏内实际的效果及帧数变化,我们会在后面为大家进行详细测试。

Infinity Cache

此次RX 6000系显卡仍然全系采用了GDDR6显存,显存位宽为256bit,但带宽是384bit GDDR6的2.17倍,同时功耗降低10%,这就是RDNA2架构的黑科技Infinity Cache。

Infinity Cache

Infinity Cache是AMD一项突破性的技术,可以说RX 6000系显卡能有如此性能,Infinity Cache功不可没。

Infinity Cache

在新的RX 6000系显卡中,均带有128MB的Infinity Cache,它改变了GPU数据的传输方式,作为一个巨大的带宽放大器,这种全局缓存技术允许快速访问数据,使显存带宽具有更高的效率。

Smart Access Memory

Smart Access Memory简称SAM,同样是作为AMD推出的一项黑科技,而且这项技术只有在3A平台上才能实现,也就是说在AMD的CPU、主板、显卡同时作用下,才有SAM加成,根据AMD的说法,在游戏中最高可以实现13%左右的帧数提升。

Smart Access Memory

不过要使用SAM也是有前提的,需要最新发布的Ryzen 5000系列CPU搭配RX 6000系列显卡来使用,并且还需要X500系列主板支持该功能(需主板厂商更新BIOS,用户不要自行 *** 作)。

这项技术其实是一种CPU直通显存的原理,传统CPU在处理数据时一次只能读取256MB显存,而SAM技术可以消除这种瓶颈,PCIe的带宽被完全利用,扩大数据通道,一次可读取全部显存,下面我们也会进行测试对比。

Rage Mode(狂暴模式)

Rage Mode

另外在AMD驱动中的超频预设中新增了Rage Mode(狂暴模式),选择该模式后显卡提升最多6%的TGP,或将所用显卡的TGP提升到最高上限。Rage Mode的提升效果会因显卡TGP、零件之间的变差和应用而异。如果是非公显卡,根据不同厂商之间的调教,提升效果也会有所区别。目前该模式仅在RX 6800 XT中存在,RX 6800尚不支持。

03 测试平台及参数介绍

本次的测试平台我们选择了Ryzen9 5950X的CPU,主板为微星MPG X570暗黑板,以及RX 6800/6800 XT。

上一页12 下一页 阅读全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13571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6-14
下一篇 2022-06-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