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随着英特尔十代桌面处理器的发布,雷神随即涤故更新,推出了全新的产品,为大家带来了第三代911黑武士游戏台式机,相较于第二代黑武士不仅在配置上进行了升级,在外观方面也进行了大幅的改变,延续了产品高性价比这一特点的同时,别出心裁的设计语言让人眼前一亮,可以说第三代黑武士绝对是目前市面上最具竞争力的新品之一,感兴趣的朋友不要错过了。
雷神911黑武士第三代水冷台式机
•全新设计的外观
第三代的911黑武士采用全塔侧透式机箱设计,整体以黑色和银灰色为主。前面板使用到了全新的满天星中网设置结构,保证通风量的同时颇具视觉冲击力。雷神的LOGO矗立在整个前面板的中上部分,并充当开机按钮,LOGO上面布有灯带,开机时散发出蓝光。
正面的雷神LOGO
前面板两侧和底部的灯带一直贯穿至机箱顶部的最后端,灯带开机时亮起,与正面的LOGO遥相呼应。灯带的设计受到了著名的“莫比乌斯带”的启发,搭配上“满天星”中网,给这台主机增添了几分科技感及神秘感,正如产品预热时官方发布的海报上描述的那样,磅礴星空,在你眼前。
莫比乌斯灯环
•机箱设计4大亮点
除了全新的外观,机箱上还有我认为独具匠心的4大亮点,让我们一一来看。
1、QI无线充电
在机箱顶部很显眼的地方有一个类似太阳的图案,这便是QI无线充电面板所在的位置,可以直接给支持无线充电的手机、耳机、鼠标充电。
雷神在机箱之中融入了一台电脑外的功能,这是大胆且创新的,其实仔细思考一下,对于一台机箱,无论是厚重的全塔机箱还是小型机箱,除去主要功能的位置,还是有很大地方留白的,在这些区域之中我们可以有很多想象的空间。诸厂商在机箱上普及了侧透面板,加入了RGB元素,外壳颜色也更加多元化,外观确实变得越来越炫酷,但是在功能方面着实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这次在第三代911黑武士上,雷神做出了改变,在机箱上面加入了无线充电这种实用向的功能,方便玩家们的日常应用。
相信在不久之后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实用性功能加入到机箱之上,让我们也期待一下在911黑武士接下来的几代产品之中,雷神还会为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惊喜吧。
QI无线充电面板
手机放到上面即可充电 反应迅速
2、CPU一键超频
在机箱的顶部,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很不起眼的三角形按钮,这就是CPU超频按钮,不需要特地进入bios调节,在可预见的高负荷即将来临之时,直接按下即可获得CPU性能的提升。
接口最右边便为一键超频按钮
3、隐藏式多功能提手
机箱顶部偏后方的位置是一个隐藏式的提手,这部分与机箱融为一体,它不仅可以在搬运机箱中充当提手,在电脑使用过程中还可以为机箱上方增加气流量,增强散热。
隐藏式提手
4、机箱底部中空设计
众所周知,机箱的底部是整个机箱的散热死角,由于空间狭小,非常容易堆积热气影响整机性能。第三代911黑武士机箱底部的设计官方称之为“雪橇底座”,即底部除了两边的支架外,中间完全镂空,为这个散热死角带来更多的空间,增大气流量。
“雪橇底座”
在接口方面,机箱顶部拥有两个USB3.1接口,1个USB2.0接口,一组3.5mm耳机麦克风接口和一个TYPE-C接口。
机箱的背部,主板上带有1个PS/2接口、1个USB3.2 GEN2的TYPE-C接口和TYPE-A接口、4个USB3.2接口、一个RJ-45网线接口以及3个音频插孔。视频接口方面,显卡上带有一个DVI接口、一个DP接口以及一个HDMI接口。接口丰富,扩展性出色,完全能够满足玩家们的需求。
机箱背部接口
•水冷规格升级
无水冷不游戏便是黑武士这个系列面世以来的Slogan,第三代黑武士自然延续了这个理念,并且得到了加强,在上两代产品中,雷神为黑武士的CPU散热配备了一个120mm的冷排,散热效果已然非常出众。而在这代黑武士中,冷排的尺寸升级到了240mm,并且冷排风扇的位置布置在了机箱前部,机箱内部的利用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更使得机箱内部的整体风道愈加合理。
240mm冷排
除了水冷得到了升级外,内存条也穿上了发光的马甲,升级到了大家都非常喜欢的RGB内存条,散热效果更好的同时提升了“光污染”。另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在主板下方的M.2固态上也特地加强了散热。
加强了散热的固态硬盘
•性能强劲,游刃有余
作为一台电脑,硬件配置自然才是重中之重,我拿到的这台机器搭载了英特尔全新第十代酷睿i7-10700K处理器、RTX 2060光线追踪显卡、2*8GB内存、Z490主板、2TB机械硬盘+512GB固态硬盘存储以及600W的电源。
在处理器方面,这颗i7-10700K处理器由全新的CometLake-S架构打造,8核心16线程,基准频率3.8GHZ,单核睿频最高课达5.1Ghz,TDP125W。搭配这颗强劲处理器的是一块Z490全规格主板,玩家日后可以进行配置的扩展或通过超频获得更加强大的性能。
CPU基本信息
CINEBENCH R15得分情况
上一页12 下一页 阅读全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