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玛丽女王大学(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简称QMUL或QM)以英国玛丽王后命名,又译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 世界百强名校,英国常春藤名校联盟“罗素大学集团”成员,英联邦大学联盟成员。立思辰留学360介绍说,伦敦玛丽女王大学是伦敦大学联合体中规模最大的学院之一,与伦敦大学的另外三个学院:伦敦大学学院,伦敦国王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并列为伦敦大学联盟的四大核心学院。同时也是伦敦大学联盟中唯一的校园式大学,大学的主校园坐落于伦敦东区的Mile End,其他3个校区皆位于市区中心地带。
学校现有学生近20000多人,包括来自100多个国家,超过7000多人的海外留学生,增进了学校的多元化色彩。学校拥有超过4000位的教职员工和240个以上的学位课程。在2016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位列全球98位,英国14位。
立思辰留学360介绍说,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的毕业生广受雇主青睐,被称为“学生就业能力和毕业生起薪最佳大学之一”(2014年《卫报》大学指南),《星期日泰晤士报》曾报道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的毕业生起薪排全英第8。在著名的校友中,包括6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其它各行业领袖。
历史沿革
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的历史可追溯到1785年建立的被誉为英格兰医学院之父的伦敦皇家医学院,并于1915年加入伦敦大学。
1885年,玛丽女王学院(Queen Mary College)建立。
1882年,斯特菲尔德学院(Westfield College)建立。
1915年,玛丽女王学院加入伦敦大学集团。
1989年,玛丽女王学院与斯特菲尔德学院合并组成玛丽女王和斯特菲尔德学院(Queen Mary and Westfield College)。
1995年,该学院兼并了两所著名的医学院,分别是建立于1843年的圣巴塞洛缪(St Bartholomew’s)医学院和建立于1785年的伦敦皇家医学院(London Hospital Medical College)。
2012年,退出1994大学集团,加入罗素大学集团。
2013年,玛丽女王和斯特菲尔德学院正式更名为伦敦玛丽女王大学(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
2014年,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开始颁发自己的学位证书,同时仍属于伦敦大学集团。
学校排名
英国排名
2008年,英国官方科研水平评估(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简称RAE)排名第13位;
2014年,英国官方发布的高等教育机构研究质量评定系统(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简称REF)排名第11位。
泰晤士报(TIMES)英国大学排名
世界排名
QS世界大学排名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
上海交大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专业排名
2016年TIMES英国大学专业排名,部分优势专业
2016年GUARDIAN英国大学专业排名,部分优势专业
2014年REF,部分专业排名
教学质量
伦敦玛丽女王大学是英国研究实力领先的大学之一,64%的院系被评为5星级或超5星级;被英国金融时报列为英国前20顶级研究型大学;同时教学质量也表现优异,80%的学科在全英教学质量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特别是人文、法律、社会科学等专业更是表现突出;同时,学校在计算机,移动通信,电子工程,经济及金融学领域也拥有强劲实力。
伦敦玛丽女王大学是最早提供计算机科学学位的大学之一,自此之后该系在此学科中一直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排名五颗星的电子工程系所提供的国际互联网计算机硕士、电子商务工程硕士等专业,一直以来其毕业生炙手可热,为各大公司所争抢;
在英国各大学材料系所中,该校的材料学系历史最为悠久,在最近的政府研究评估中被评为5星级。美零留学网英国部周睿老师介绍说,2011年由NUS发起的全国学生调查结果显示,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的材料专业排名英国第1,航天工程和机械工程分别位列第2和第5,整个工程材料学院位列全伦敦第1;
经济与金融学院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在 the Guardian University Guide 2015 评选中位居全英第4,伦敦第1,学生满意度98%。
组织构架
学校设有4大校园,20多个主学科,伦敦玛丽女王大学提供一系列的高等研究学位:博士(Phd),硕士(MA,MSc and LLM)以及学士课程,涵盖了工程、商务管理、化学、计算机、金融、经济、戏剧、电影、地理、历史、法律、医药、物理、政治等超过200多项专业课程。
玛丽皇后学院和西菲尔德学院都是在1989年接受的皇家宪章,随后又在1995年因合并巴特和伦敦医科及牙科学校、2008年因枢密院授予其颁发学位许可以及2010年7月的政府报告三度更改。
伦敦玛丽女王大学也是1993年慈善法令下的“豁免慈善”机构。自2010年6月起,英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成为其主管机构。
这三个系又可分为:
人文与社会科系(Faculty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商法研究中心(Centre for Commercial Law Studies)
法学部(Department of Law)
比较文学(Comparative Literature)
电影研究(Film Studies)
法语(French)
德语(German)
伊比利亚和拉丁美洲研究(Iberian and Latin American Studies)
语言学(Linguistics)
俄语(Russian)
英语部(Department of English)
戏剧部(Department of Drama)
商业管理学院(School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经济金融学院(Schoo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英语与戏剧学院(School of English and Drama)
语言、语言学及电影学院(School of Languages, Linguistics and Film)
地理学学院(School of Geography)
历史学学院(School of History)
法律学校(School of Law)
政治和国际关系学校(School of Politic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医科和牙科系(Faculty of Medicine and Dentistry)
巴特癌症研究所(Barts Cancer Institute)
(The Blizard Institute)
牙科研究所(Institute of Dentistry)
健康科学教育研究所(Institute of Health Sciences Education)
威廉哈威研究机构(William Harvey Research Institute)
沃尔福森预防医学研究所(Wolfson Institute of Preventive Medicine)
细胞中心(The Centre of the Cell)
巴特和伦敦医学及牙科学校(Barts and The London School of Medicine and Dentistry)
科学和工程学系(Facul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计算机中心(Computer Science)
电子工程学(Electronic Engineering)
生物及化学科学学院(School of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Sciences)
电子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学院(School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Science)
工程和材料学学院(School of Engineering and Materials Science)
生物医学材料学科间研究中心(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Centre in Biomedical Materials)
数学科学学院(School of Mathematical Sciences)
物理学和天文学学院(School of Physics and Astronomy)
心理学研究中心(Research Centre in Psychology)
地理优势
学校的各大校园距离伦敦市中心仅2公里左右,且有多条地铁线路经过,交通极其方便。立思辰留学360介绍说,作为伦敦大学众多学院中的一个,学生可以经常性的与其他学院的学生进行各种学术交流和往来,扩大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学校的麦尔安德(Mile End)校区位于历史悠久、文化多元化的东区(East End),这一地区处于伦敦老城(The City)和码头开发区(Docklands)这两大金融区之间。东区不仅有著名的街头集市和各具风味的餐厅,还有公园、运河边幽静的人行道以及现代化的美术馆等等。这里的学生将享受到学校社区的便利和伦敦所提供的无限机遇。
校园设施
过去15年中,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在新设施和资源上投入了2亿5千万英镑。学生还可以在伊丽莎白女王奥运公园使用世界级的体育设施——包括菲尔普斯打破金牌总数记录的游泳池。对学生会数几百万英镑的重建意味着,学生可以使用一个新的酒吧和夜总会,及一个健身中心。
立思辰留学360介绍说,学校新建的学生村于2005年赢得了房屋设计奖。学生村内有宿舍、商店、自动洗衣店、中央接待处和全天24小时的保安室。学校建议与咨询服务中心和校内保健中心为所有学生提供各种建议与帮助。海外新生可以享受学校的接机服务,还能参加学校举办的多项活动,以尽快适应在伦敦新学校的学习生活。该学院的学生还可以使用伦敦大学学生会设施。
且在校期间,有一流的师资进行学业辅导,并由专业的图书馆,医疗室,手术室,诊所等设施来帮助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美零留学网英国部周睿老师介绍说,学校周边有书店,超市,健身中心等进一步帮助学生休闲娱乐
图书馆及计算机资源
立思辰留学360介绍说,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的校园内矗立着一座曾经获得奖项且颇引人注目的现代化图书馆,这座图书馆可以同时容纳1000名读者,藏书60万册。此外,校内还建有医学与牙科专业图书馆。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的学生可以借阅伦敦大学图书馆内丰富的藏书。
在主校园内的计算机专用实验室内建立有大约800个工作站通过国际互联网与世界各地的计算机用户相联,学生均拥有自己的电子邮箱,设备尖端的计算机专用实验室建立大约800个工作站通过Internet与世界各地相联,学生会下设60多个体育与社交俱乐部,在海外许多国家设有活跃的校友会。
住宿及福利
学生可以选择住校,也可以坐30分钟地铁到南Woodford住宿。在伦敦大学各学院中,只有玛丽女王将教学、科研和住宿全部集中在了伦敦市中心的校园,现代化的膳食自理型房间有二千多个。宿舍位于校园内或校园附近,房间种类很多,有可容纳4到8个学生的小型寓所也有大很多的学生宿舍。美零留学网英国部周睿老师介绍说,学校保证向新入学第一年和毕业班的国际学生以及研究生提供宿舍。学校有个1亿英镑的投资发展计划,新建的学生村就是其中一部分,为学生提供了一千多个膳食自理型的房间。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的宿舍管理人员可以为学生提供有关住宿的建议、信息和进一步的帮助。单人间的房租从每周80英镑到160英镑不等,包括煤气费和电费。
学院为新生免费组织为其两天的迎新活动,并提供全面的保健和福利服务。每个学生均有一名辅导员负责对其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进行辅导。
合作交流
北京邮电大学
2004年7月,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北京邮电大学与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学士学位联合培养项目成功创立,项目开设电信领域市场发展急需的两个交叉学科专业:电信工程及管理、电子商务及法律。本项目是伦敦大学在中国大陆举办的第一个学士学位联合培养项目。立思辰留学360介绍说,2004年9月15日北京邮电大学国际学院正式成立,2004年已在全国招收计划内本科生122名。
巴黎伦敦大学研究院
立思辰留学360介绍说,由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和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合作。
南昌大学
南昌大学与伦敦玛丽女王大学联合建立的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学士学位培养项目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同时获得两所著名高校学位的机会:南昌大学临床医学学士学位,伦敦大学生物医学学士学位。
立思辰留学360介绍说,该联合培养项目是目前国内临床医学,生物医学领域最高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项目将由伦敦玛丽女王大学教师亲临南昌大学执教,采取英语授课,课程综合两国先进教学经验进行设置并由中英双方协力讲授。
共享师资
立思辰留学360介绍说,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和华威大学宣布新建“战略伙伴关系”,将在一些专业科系采取共用讲师的节省开支新办法。据悉,两所大学将首先在包括英语、历史和电脑科技等的本科教学中开始共用一样的讲师;其它学科今后也有可能将共有讲师。两个校方还表示,除了共用讲师外,他们也考虑在研究领域共享资源,以便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孔子学院
2015年10月23日,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孔子学院举行揭牌仪式。该孔院由伦敦玛丽女王大学与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合办,中方合作院校为上海财经大学。孔子学院的建立将加强学校在学术研究和汉语教学方面的合作,进一步推进学校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实现国际化人才培养,促进中英经济和文化交流繁荣发展。
申请信息
入学要求
英语要求(各专业具体要求不同,以学校官方信息为准)
一、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硕士预科:总分5.5分,各校不低于5.5分
本科课程:总分7.0,若总分6.5需要5周语言课,低于6.0则不预申请
研究生课程:总分7.0分,若总分6.5需要5周语言课,低于6.0则不预申请
二、理工学院
预科课程:总分5.0分,各项不低于5.0分
本科课程:总分6.0分
生物化学本科课程:总分6.5分
研究生课程:总分6.5分
三、医学牙科学院
本科课程:总分7.0分
医学-研究生课程:总分6.5分-7.0
牙科-本科课程:总分6.5分-7.5
学术要求
一、本科申请条件
立思辰留学360介绍说,高中毕业不能直接申请伦敦玛丽女王大学,需要就读一年预科课程,条件如下(满足任意一条就可以)
1.高中毕业,平均分为80分以上
2.高考成绩在590分以上
二、硕士申请条件(满足任意一条就可以)
1.本科毕业,211或者985大学,平均分为75分
2.本科毕业,双非毕业(前300名),平均分为80分
申请截止日期
本科:每年6月30日
研究生:额满为止
开学日期
本科:每年9月
研究生:每年9月
奖学金
凡成功申请了通信、计算机工程、网络计算机和电子商务类课程的本科生或研究生均可享受每年高达2,000英镑的奖学金。在本校就读MSC的学生,凡成绩优异者,可免学费续读PHD课程。
联合博士奖学金项目:立思辰留学360介绍说,伦敦玛丽女王大学一直以来和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保持着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通过伦敦玛丽女王大学与中国留学基金委联合博士生奖学金项目来该校深造的博士生的数量在所有英国大学中一直名列前茅。此项目为优秀的中国学生提供全额奖学金,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将免除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最长四年)全部学费并提供全部研究经费,留学基金委将提供留英期间的全部生活费生活费以及一次往返英国的机票。
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学生会
立思辰留学360介绍说,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学生会位于麦尔安德(Mile End) 校区一座专门修建的建筑物内。其中有商店、咖啡馆、酒吧,体育设施和学生会办公室。这是伦敦大学最活跃的一个学生会,已经成为学校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和学生生活的焦点。
进入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的学生将自动成为学生会的成员。在这所学院里,学生们还可以享受到以下服务:
信息点
学生及参观者的第一信息获得来源便是信息点。 学生可以租用体育设备、加入体 *** 队或申请旅行优惠卡。
学生代表
学生会是由学生组织管理、为学生服务的学生团体。在学期期间,学生会每月都会召开全体大会,所有的学生都被鼓励参加。在全体会议上,学生会将制定出学生保险政策。学校的皇家宪章将学生会认定为学生法人团体,学生代表将出席学院理事会和大多数的学院委员会。
学生支持
学生支持办公室位于布勒梅中心(Blomeley Centre),向学生提供关于各种学术问题的综合信息、支持和指导。计算机与因特网直接连接,供学生使用。
体育设施
学院不仅重视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还重视保持学生的身体健康。学院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体育运动设施,学生会有四个体育场地,其成员可以在这里进行各种体育活动,如足球、板球、曲棍球、无挡板篮球和划船等。麦尔安德校园内有一个多功能体育馆,里面有最新式的负荷训练器材、壁球场和一个体育馆。这里还定期举办健身训练、循环训练、举重训练和有氧运动等课程。
学生会还拥有体育俱乐部,可进行曲棍球、足球、橄榄球、拉拉队、飞盘、跆拳道、合气道等运动。
娱乐
该校学生会的60多个俱乐部和社团支持学生开展各项活动,其中很多内容是专为适应国际学生的需要。深受欢迎的活动包括一年一度的新生舞会、筹集慈善捐款的化妆游行周和夏日舞会。学生会还帮学生寻找带薪的或作志愿者的工作机会。
学生会更新了其娱乐设施,花费650000英镑重建了“服装酒吧”。这使得该酒吧成为全英国最受学生欢迎的娱乐场所。
俱乐部、协会和社团
学生会拥有约100个不同种类的俱乐部和社团,满足所有学生的多种兴趣。如果没有针对某一特殊爱好的俱乐部或社团,学生会提供创建新社团的自由。学生还有机会通过学生社团行动计划或志愿者计划等提高自己的技能。
伦敦大学联盟
虽然玛丽女王学院是一所自治性大学,学院学生还可以使用伦敦大学各种各样的教育和社会设施。包括拥有140万册藏书的参议院图书馆以及英国最活跃的校园团体——伦敦大学联盟。
全国学生联合会
全国学生联合会就学生关心的话题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活动,为学生提供向政府、政党和地方当局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 大学的学生将自动成为全国学生联合会的医院,并能获得在伦敦商店、剧院和电影院消费折扣的优惠。
伦敦玛丽女王大学校友会
立思辰留学360介绍说,伦敦玛丽女王大学校友会(Queen Mary and Westfield Alumni)是由以往的毕业生和学院友人组合的联合会。作为该校友联合会的成员,学生将始终属于这个特殊的集体。学生可以免费加入联合会,这样就能轻松地与学院和校友保持联系。学院的校友联合会已发展到很多国家。校友会杂志《院落》(Quad)和《老友动向》(Catch-Up)被免费送到英国和其它100多个国家的校友手中。该联合会还帮助以前的同学组织聚会,并通过在这些杂志上登载信息或帮他们转交信件来寻找往日的朋友。
伦敦玛丽女王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
伦敦玛丽女王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Queen Mary Chinese Students and Scholars Association)是注册于伦敦玛丽女王大学Student Union下的服务于Queen Mary学生和学者的自治性社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英使馆教育处指导下由伦敦玛丽女王大学中国留学生和海外学者创建的非政治性,非宗教性,非营利性的群众组织。
知名人士
著名教职员工
Edgar Andrews– Emeritus Professor of Materials (founded the Department of Materials at Queen Mary in 1967)
Rosemary A. Bailey– Professor of Statistics
Peter Cameron– Professor of Mathematics
Bernard Carr– maths and astronomy
Roger Cotterrell– Anniversary Professor of Legal Theory
Patrick Diamond– public policy
Toby Dodge– international politics
Graham Dorrington– aeronautical engineer, subject ofThe White Diamond
David Drewry–glaciologistandgeophysicist
Michael Duff– Professor of Theoretical Physics
William Ellison-Macartney– Governor of the People‘s Palace and Governor of Tasmania
Felipe Fernández-Armesto– Professor of Global Environmental History
Robin Ganellin– Professor of Medicinal Chemistry
Trisha Greenhalgh– Professor of Primary Health Care and Dean for Research Impact
George Hockham– visiting Professor, co-pioneer ofoptical fibresfor long distance communications systems
Michael Green– Theoretical Physicist
William Harvey– physician at Barts, discovery of circulation of blood
Eric Heinze– Professor of Law and Humanities
Peter Hennessy– Professor of Contemporary British History
Tristram Hunt– modern British historian
Julian Jackson– Professor of History
Lisa Jardine– Professor of Renaissance Studies
Jeremy Jennings– Professor of Political Theory
Colin Jones– Professor of History
Gwyn Jones– Professor of Physics
Peter Kalmus– Emeritus Professor of Physics
Annette Kuhn– Emeritus Professor of Film Studies
Peter Landin– Professor of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Vito Latora– Professor of Applied Mathematics (Complex Systems)
Sidney Lee– Professor of English
Shahn Majid– Professor of Mathematics
Frederick Barton Maurice– British General and Military Historian
Michael Mingos– chemistry (1971–1976)
Nicholas O’Shaughnessy– Professor of Marketing and Communication
James Parkinson–Parkinson‘s disease
Maurice Peston, Baron Peston– Professor of Economics
Lesley Rees– Emeritus Professor of Chemical Endocrinology
John Rentoul– contemporary British history
Harold Roper Robinson– Professor of Physics
Jacqueline Rose– Professor of English
Miri Rubin– Professor of Early Modern History
Charles Saumarez Smith– British art historian
Denise Sheer– Professor of Human Genetics
Quentin Skinner– Professor of the Humanities
Adrian Smith– Statistician and former Principal
Karen Vousden– Professor of Genetics
Robert Watson– Professor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Martin Weale– Professor of Economics
Lois Weaver– Professor of Contemporary Performance
Robert Winston, Baron Winston– Pioneer ofin vitro fertilisation
Sir Nicholas Wright– Professor of Investigative Medicine
Alec David Young– Professor of Aeronautical Engineering
著名校友
弗兰克·查普曼:BG集团首席执行官
乔治·西蒙斯:英国条形码系统发明者
L.G.亚历山大:前欧洲现代语言教育理事,《新概念英语》(New Concept English, NCE)的创始人
高锟:伦敦玛丽女王大学荣誉院士,“光纤之父”
Jay Sean:印度裔英籍创作歌手、饶舌歌手、节奏口技者和唱片制作人
皮特·多赫提:音乐人、作曲家、作家
萨拉·沃特斯:英国作家
比尔·奥莱利:美国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作家、专栏作家,以及政治评论家
露丝·鲍尔·贾华拉:英国作家
J.G.巴拉德:英国作家
詹姆斯·帕金森:英国医学研究者,研究震颤麻痹的先驱,此病被命名为“帕金森病”
萝玛拉·嘉瑞:著名演员
彼得·杰拉尔德·海恩:英国工党政治家
黄瀞亿:美食作家
迈克尔·莱昂斯:曾任英国广播公司董事长
彼得·卡鲁阿纳:曾任直布罗陀社会民主党领导人
阿拉斯代尔·麦金泰尔:哲学家
马严君玲:作家
Maged Shawky Sourial:非洲证券交易协会主席,埃及开罗和亚历山大证券交易所首席执行官
罗耶男爵夫人:英国上议院议长
诺贝尔奖得主
截至今日,在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的校友中,有6位诺贝尔奖得主。
罗纳德·罗斯,1902年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
埃德加·阿德里安,1932年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
亨利·哈利特·戴尔爵士,1936年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
约翰·范恩,1982年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
约瑟夫·罗特布拉特,1995年诺贝尔和平奖
彼得·曼斯菲尔德,2003年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