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NUS历史

解密NUS历史,第1张

解密NUS历史

新加坡国立大学(NUS)是新加坡领先的世界级大学。是东亚AACSB认证、东亚EQUIS认证、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Universitas 21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协会成员。其在工程、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享有世界声誉。

新加坡国立大学前身是1905年成立的海峡殖民地和马来亚联邦政府医学院;1912年,学校更名为爱德华七世医学院。1928年,莱佛士学院成立。1949年,爱德华七世医学院和莱佛士学院合并为马来亚大学。1955年,南洋大学由新加坡华人社团组织创办。1962年,新加坡马来亚大学的校园成为新加坡大学。1980年,新加坡大学和南洋大学合并,校名命名为新加坡国立大学。

根据该校2015年4月的官网介绍,该校有三个校区:肯特岗、武吉马志和欧南公园。有16个学院,包括一个音乐学院;现有教职工2374人,学生37972人,其中本科生27975人,研究生9997人。

历史的发展

前驱历史

爱德华七世医学院

爱德华七世医学院[2]1823年,斯坦福·莱佛士爵士会见了著名汉学家、传教士马礼逊博士,讨论在新加坡建立一所高等学府,设有科学、艺术和伦理三个系,招收各种族学生。

1903年,华裔立法委员陈若金带领数名华社代表,与新加坡各族群代表会签。他写信给新加坡总督约翰·安德松爵士,呼吁新加坡政府建立一所医学院。

1905年,新加坡、马来西亚和东南亚华人社团筹集8.7万元,其中陈若金捐赠1.2万元,帮助建立海峡殖民地和联邦马来邦政府医学院。医学院第一次招生23人,上课地点设在四排浦一家老年妇女精神病院。

1912年,爱德华七世国王纪念基金向海峡殖民地医学院和马来亚联邦政府捐款12.48万元,设立生理学教授基金。为了纪念这次捐赠,该医学院于同年更名为“爱德华七世国王医学院”。马来西亚种植者协会也捐款1629元设立贝利奖学金,纪念已故的W·W·贝利。白利纪念基金每年还收到雪兰莪州高地和低地橡胶公司和双溪路橡胶园的800元捐款。生理学教授基金会任命J.A .坎贝尔博士为首任教授,任期从1913年到1921年。

1916年,英国医学教育协会正式承认了爱德华七世医学院颁发的行医执照。同年,马来联邦政府投资建造了72名男生的马来联邦宿舍。

1920年,爱德华七世医学院更名为“爱德华七世国王医学院”。其学术地位升级为大学,提供医学专业培训,并增聘解剖学、内科、助产学、妇科、临床外科和外科学教授。

1925年,爱德华七世医学院接受了洛克斐勒基金会35万元人民币的捐赠,用以增聘细菌学、生物化学和生物学的教授。

1926年,医学院的新大楼在欧南路建成,并由总督劳伦斯·吉勒马爵士主持开幕仪式。

1929年,医学院牙科系招收了第一批学生,并在爱德华七世医学院开设了公立诊所。

1934年,医学院被国际联盟承认,并被选为疟疾国际课程学习中心。

1942年,二战日军占领期间,爱德华七世医学院被日本政府接管,成为日军司令部和日军血清研究单位所在地。

1945年,日军投降,英军返回新加坡,医学生呼吁英国政府重开医学院。

1946年,爱德华七世医学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重新开放,授予的牙科手术学位被英国医学委员会承认。

1948年,莱佛士学院的本杰明·希尔斯博士被任命为医学院妇产科主任。1971年,他成为新加坡第二任总统。

莱佛士学院

莱佛士学院[3]1918年,莱佛士开埠一百周年之际,成立了以海峡殖民地助理国务卿乔治·麦克斯韦爵士为首的百年委员会,成员包括当地社区领袖。委员会建议建立一所以新加坡的创始人斯坦福·莱佛士爵士命名的学院,作为一种纪念,也作为未来大学的开端。

1919年,以英国殖民政府学术促进部H·W·菲尔斯通为首的工作委员会提交了一份报告,建议成立一所名为莱佛士学院的高等教育机构。

1922年,建立莱佛士学院的法令正式通过,英国殖民政府举办全帝国建筑设计大赛,邀请建筑师为新学院提交设计方案。

1928年,莱佛士学院招收了第一批43名学生。

1929年,莱佛士学院由海峡殖民地总督兼马来联邦高级专员克里福爵士正式揭幕。海峡和马来联邦州政府均拨款,民间华人社团和欧洲社团分别捐款54万元和426563元。其中,华商领袖黄、、均以个人名义捐款15万元、12万元、10万元,玛拿西·迈耶爵士也捐款15万元。理查德·温斯泰特被任命为莱佛士学院的首任院长。该学院开设有英语、历史、经济、地理、教育、物理、化学和数学系的文凭课程。

1934年,英国殖民政府实行新政策,海峡殖民地公务员部每年录取两名莱佛士学院优秀毕业生担任行政职务。

1938年,莱佛士学院开设了为期一年的教育学研究生课程,使教育系的入选毕业生有了深造的机会。

1940年,莱佛士学院聘请了第一位本地讲师林泰博。

1941年,二战爆发,莱佛士学院被殖民政府的医疗服务机构征收,作为疗养院和医疗辅助服务的急救站。

1946年,二战结束,莱佛士学院重新开放,W·戴尔被任命为院长。

马来亚大学

马来亚大学[4]1940年,在英国驻东南亚高级专员马尔科姆·麦克唐纳(Malcolm MacDonald)的倡议下,英国政府通过了《殖民地发展与福利法案》,支持殖民地加快发展项目。伯明翰大学校长雷蒙德·普里斯特利博士应邀访问马来亚,并建议在这里建立一所大学。

1946年,爱德华七世医学院第一届毕业生陈淑男博士和医学院校友会呼吁英国军管政府尽快建立大学。

1947年,以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院长亚历山大·卡尔·桑德斯爵士为首的一个委员会开始研究在新加坡建立一所大学的可行性。

1948年,卡尔-桑德斯委员会的报告发表,建议建立一所可以授予学士学位的全方位综合性大学。

1949年,马来亚大学成立,英国驻东南亚高级专员麦克唐纳任名誉校长,爱德华七世医学院院长G V .艾伦博士任校长。马来亚大学主任陈镇川资助了大学权杖的制作,该权杖是由英国银器珠宝商马平和韦伯设计的。

1953年,新图书馆大楼竣工。马来亚联邦政府和新加坡殖民政府成立了一个联合委员会,审查马来西亚大学医学教育的未来发展。

1954年,新加坡马来亚大学被兵学院授予纹章。检讨马来亚大学未来发展联合委员会提出建议,主张放弃迁往新山的计划,分别在新加坡和吉隆坡选择合适的地点,在吉隆坡设立农业系、工程系和艺术学院。医学教育审查委员会建议进一步扩大医学院。马来亚大学协会的成立是为了更好地代表和促进马来西亚毕业生的权利和利益。

1957年,伯明翰大学校长R·S·艾特肯(R . S . Aitken)被任命领导一个五人顾问委员会,全面审查马来亚大学的组织结构、行政管理、财务和扩展。马来亚大学在吉隆坡开课,为马来亚联邦成立马来亚大学吉隆坡分校做准备。

1959年,马来亚大学新章程生效,马来亚大学更名为“新加坡马来亚大学”。马来亚大学印度研究系、马来研究系、地理系、工程系迁至吉隆坡。

1961年,新加坡大学条例取代了马来亚大学条例。

南洋大学

1955年,新马华人社团捐资成立南洋大学。

新加坡大学

1962年,马来亚大学两个分校分道扬镳,成为两所独立的大学。新加坡分校更名为新加坡大学,拿督李光前被任命为新大学的首任名誉校长。第一任主席是斯里尼瓦森博士。

1963年,新加坡政府和新加坡大学联合成立了一个七人委员会,探讨在新加坡大学设立科技学院或应用科学学院的可行性。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合作下,东南亚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办了第一届国际研讨会,主题是“亚洲的领导和权威”,由李光耀总理主持开幕。

1964年,新加坡大学和新加坡理工学院接受科伦坡计划专家的建议,将新加坡理工学院发展成为一所先进的科技机构,下设工程学院、会计学院和建筑学院。毕业时被授予新加坡大学学士学位。

1966年,新大学宣布将作出特别安排,向新加坡理工学院建筑、会计和工程课程的毕业生授予新的大学学位。校外学习项目正式升级为校外学习部。

1967年,新大学录取了第一批获得马来语高等学校证书的马来学生。为响应四大语种一视同仁的教育方针,新大扩充了中文及汉学研究系和马来社会文化研究系,重新开设了印度研究课程。以糖王黄忠汉命名的“黄忠汉堂”名称扩建,更名为“黄忠汉楼”。

1968年,世界卫生组织选择新加坡作为其亚洲区域免疫学培训和研究中心,该中心设在新大学医学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向新加坡大学提交了一份1.5亿元人民币的改制方案,其中列举了新加坡大学为适应新加坡上世纪70年代的经济需要而不得不采取的改制措施,包括迁址校园、设立工程学院、将新加坡理工学院的所有学士课程转移到新加坡大学等。医学研究生院已改为独立机构,不再隶属于医学院。

1969年,新加坡大学校长兼校长尤索夫·伊萨被新加坡大学授予文学博士。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柬埔寨、老挝、越南八个亚洲国家联合成立了区域高等教育与发展学院,学院设在新大。

1970年,新大学副校长Reginald Quahe主持了临床医学系肾脏病系的开学典礼。这个新部门治疗肾病患者,这是新加坡抗击肾病的一大突破。

1971年,每年5月开学的新学年改为7月,学年分为三个学期和两个学期,让所有新生完成部分国民服役。

1972年,世界银行向新加坡提供了2850万元的贷款,用于新的扩建和搬迁。主持由邵仁枚妇产科成立的人类生育科的开幕仪式。该科室设在世界卫生组织指定的人类生殖十大临床研究中心之一的竹角医院。

1973年,新大学和南大学成立了联合招生委员会,以协调两所大学的招生事务,促进双边关系。

1975年,新加坡国会通过了《新加坡大学修正案》。

1976年,建筑与建筑学院从Lady Hill校区迁至Kent Hill校区,这是第一个在项目第一阶段入驻新校区的学院。

1978年,新大学武吉提马校区成为南方大学和新大学的联合校区,以帮助南方大学转型为以英语为主的大学。

1980年,新加坡政府颁布《新加坡国立大学法》,批准新加坡大学和南洋大学合并为新加坡国立大学。陈庆炎博士被任命为新加坡国立大学的首任校长。

开创性的努力

1980年,新加坡政府公布《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将新加坡大学与南洋大学合并,成立新加坡国立大学(简称国大)。时任教育部长的陈庆炎博士被任命为新加坡国立大学的首任校长。肯特邮政宿舍和莱佛士宿舍开业。

1981年,新加坡国立大学与IBM合作成立了系统科学研究所。

1982年,新加坡国立大学综合了新加坡大学和南洋大学校徽的特点,设计并推出了新的盾形纹章。

1988年,妇产科利用“微插入精子转移”技术,完成了世界首例显微注射妊娠成功病例。这项技术可以帮助精子非常少的男性解决不育问题。

1989年,新加坡国立大学与新加坡科学园内两台超级计算机中的一台连接起来。

1991年,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光纤网络NUSNET于4月11日正式开通。NUSNET采用了亚太地区最广泛的先进校园网络,通过互联网与全球约3000个教育研究机构连接。

1992年,采用双向视听通信网络技术,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之间举办远程讲座,开创了这一地区高校的先河。

1994年,系统科学研究院被选为日本真实世界计算组织的合作伙伴。

1996年7月,新加坡国立大学推出了人才发展计划。

1997年,国大举行了首届教职员工颁奖典礼,颁发了“杰出教学奖”、“杰出研究员奖”、“教职员工成就奖”三大类奖项,分别表彰教职员工在教学、科研和服务方面的杰出表现。

1998年,启动了“试点准备计划”,帮助大学生为在非英语欧洲国家的交换实习做准备。与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合作建立了一个图像处理和应用联合实验室。该实验室是双方在RD合作计划下开展的项目,位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医学应用中视频数据和3D图像的索引和检索。

1999年,新加坡-麻省理工学院联盟于7月推出了第一个全日制研究生课程和研究计划,提供的学位包括先进材料理学硕士、工程系统高性能计算理学硕士、工程硕士和哲学博士。

2001年,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博学计划启动。这一计划从各学院,如文学院、社会科学院、商学院、计算机学院、设计与环境学院、工程学院和科学学院中挑选出最优秀的天才学生,为他们提供一个能激发他们求知欲和最大限度发挥他们潜力的环境,使他们能专心学习。

2002年,国大宣布了新的愿景和使命:国大将秉承“发展知识、鼓励创新、教育学生、培养人才、服务国家、回报社会”的使命,实现“成为全球知识企业之一,使教育、科研、创业协调发展”的愿景;为了在知识进步和快速创新的全球经济中更好地迎接新挑战和抓住新机遇。

2004年,新加坡国立大学在智利举行的年度校长会议上再次当选为环太平洋大学联盟(APRU)主席,并将继续领导由36所顶尖研究型大学组成的联盟,新任期两年。

2005年,中国与亚洲、澳洲、欧洲和美国的九所顶尖研究型大学签署协议,成立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IARU。

2006年,国大与上海复旦大学、高丽大学合作成立了“上海、首尔、新加坡大学联盟”(简称“S3大学联盟”)。

2008年1月31日,大学城奠基仪式在前沃伦高尔夫球场举行,李显龙总理亲自主持。与EADS欧洲宇航防务和航天公司签署了合同研究框架协议。

2009年,国大校长陈柱全教授宣布了国大的新愿景和使命:国大将秉承“立足亚洲,放眼世界,影响未来”的世界一流大学愿景,立志成为一所公认的足以影响亚洲未来走向的权威大学。

2010年,国大开设了在中国的第一个研究院——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

2012年,新加坡国立大学和淡马锡基金会联合推出了TF-NUS大学管理领导力项目。

留学360股上市留学机构,连续八年蝉联常春藤大满贯。公司已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爱尔兰、瑞士、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30多个国家的800多家教育机构签约,协议覆盖3000多所海外大学、中小学。“10”人留学世界名校,至少“8”人选择360留学;360名校留学,行业领先!留学360,教育部认证的权威留学机构,专注互联网留学9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20732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22
下一篇 2022-07-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