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9日至30日,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访华。这是默克尔就任德国总理后第八次访华,标志着中德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和水平。近日,德国推出《德国高等教育报告2020》,对中国学生赴德留学有很大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据留学360欧洲部统计,德国是全球第三大留学目的国,也是非英语国家最大的留学生接收国。73%的德国留学生选择留在德国,是因为德国高等教育的良好口碑。
淘汰率高,必须控制生源质量
德国的大学挤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2013-2014年冬季学期,德国有8.62万名国际学生,占比16.9%。本学年共有218,848名国际学生在德国各大学就读,占8.4%。作为德国高校最大的国际学生群体,28381名中国学生占在德学生总数的13%,远超第二大生源国俄罗斯(5.1%)。
但是,数量的辉煌不等于质量的辉煌。近日,由德国学术基金会联盟和麦肯锡公司联合推出的《德国高等教育报告2020》为德国的留学生教育敲响了警钟:59%的留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3.21万人),明显低于德国学生的毕业率(72%);在已毕业的留学生中,44%定居德国,来自非欧盟成员国的留学生定居率更低(23.2%)。与德国大学生相比,留学生的高淘汰率主要发生在本科阶段。
报告建议,高校应牢牢控制生源质量,开发一套标准化的招生测试工具或推广现有的标准化学习能力测验(TestAS)。标准化学习能力测试每年举行三次,面向来自非欧盟国家的国际学生。在中国大陆,申请去德国留学的学生,如果没有在国内大学完成六个学期的学习,必须参加考试,考试将由德国驻华大使馆的审计部(APS)进行检查。
定居率低,必须建立好客文化。
德国高等教育体系培养一名外国毕业生需要花费5.95万欧元,比本土毕业生高出38%。同时,德国高等教育体系向德国人才市场提供的一个外国毕业生(13.42万欧元)的公共财政投入是国内大学毕业生(4.55万欧元)的3倍。
尽管投资高,但无论留学生毕业后是否选择定居,德国都是赢家。选择定居显然有利于税收和消费,而回国发展的留学生可以在德国和世界之间搭建一座经济、政治、文化的桥梁。
德国高等教育虽然已经成为重要的移民工具,但需要纳入德国各级政府的移民战略,并与人才政策挂钩。报道称,联邦政府可以采取项目驱动的竞争性或奖励性财政支持,鼓励高校以高质量的教学和辅导吸引国际学生,最终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并定居。
鉴于只有一半的留学生(49%)在校园里与德国人有过深入接触,在生活中就更少了(24%),德国大学校长联席会议主席席普勒建议,大学不仅要保证留学生具备必要的学术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注意培养他们对德国的感情。德国2013年发布的《德国大学国际化战略》提出要打造好客文化。事实上,只有建立好客的文化,培养热爱德国的感情,德国政府才能重塑自己的留学大国形象——将入学人数和毕业人数从2013年的16.9%和7.4%提高到2020年的20%和11%。为营造好客文化,德国外交部实施了留学生奖学金和咨询奖励计划(STIBET),每年投资750万欧元。虽然项目很贵,但面对留学生的快速增长,这是杯水车薪。
人才紧缺,需要疏通信息渠道。
根据对230家具有代表性的德国企业的问卷调查,其中56%的企业在就业方面完全可以依靠德国毕业生,一半的企业渴望国际学生,66%的企业未来将渴望国际学生。65%的受访企业认为,政府在制定留学生教育计划时,还必须考虑到人才市场的需求。
尽管如此,留学生毕业后在德国就业仍然困难重重,很难在德国人才市场立足。主要问题是信息不对称和缺乏人脉,以及留学生德语能力不足。因此,报告建议高校将生活适应和职业规划融入海外留学生教育中,通过实习或写论文与企业建立联系,疏通就业信息渠道。
留学生在德国要实现高质量就业,入学前一定要选好学校和专业。学校和专业的选择关系到职业发展前景和薪资水平。德国社会学家哈特曼通过分析德国100家最大企业的529名董事的教育历史发现,几乎所有德国经济领袖都是在公立大学完成学业的(只有一人毕业于私立大学),企业精英分布广泛。这归功于德国公立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
值得中国学生注意的是,德国MBA毕业生很少能获得最高职位。所以,如果你想在毕业后尽快获得一份高薪的工作,就要慎重选择专业。在德国毕业生中,工程、科学和医学专业的毕业生收入最高。法科学生并不逊色,但毕业成绩至关重要。德国的信息技术专业人才非常缺乏,所以这个职业本身就可以提供很大的就业便利。而且这个行业有75%的企业认为自己的人才需求依赖于海外留学生。当然,博士学历在所有专业中都有就业优势。相比之下,文科生对起薪的期望值不要太高。语言文化专业毕业生平均起薪约33000欧元。但是,归根结底,兴趣才是选择留学专业的首要标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