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适应寄宿新生活

快速适应寄宿新生活,第1张

快速适应寄宿新生活

有的时候,有些家长因为一些无奈的原因,比如工作忙,不得不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所以家长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孩子沟通,让孩子明白父母为什么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对于刚开始寄宿学校的新生来说,除了新的学校和学习任务,还要适应寄宿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比如博文:北美:是否上寄宿学校由孩子自己决定。据说北美上寄宿学校的孩子不多,但是北美的孩子经常在暑假参加寄宿夏令营。为了让孩子适应寄宿夏令营的生活,北美的家长可以从几个方面帮助孩子,让孩子更快适应新的学校生活。

1.提前培养自理能力。

留学360说,在中国,很多家长从小就对孩子宠爱有加。孩子的衣服是父母洗的,饭是父母做的,导致孩子做家务的能力很低。有些孩子甚至不知道自己每天都要换衣服。一旦孩子离开父母开始寄宿,很多以前父母做的事情现在都要自己做了。他们不仅要负责自己的学习,还要学会每天按时去食堂,自己买菜和饭,自己铺床,自己收拾房间。所以,在孩子上寄宿学校之前,家长要提前开始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从洗澡、洗漱开始学会照顾自己的生活。

2.有安全感

孩子进了寄宿学校,老师每天除了完成固定的教学任务,还要面对班里三四十个学生。他们无法像父母一样细心地观察和照顾每一个孩子。所以家长一定要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注意自身安全。让他们知道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如何保护自己。

在北美的学校里经常会听到校园欺凌现象。玛西娅负责寄宿夏令营的时候,每10个参加寄宿夏令营的孩子,都会被指派一名辅导员带领他们活动,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然而,也有年龄较大的孩子欺负娇小诚实的孩子的情况。有一次,一个男生连续几天被室友的大孩子欺负,每天都被叫去收拾大孩子的衣服。而孩子因为害怕,不敢告诉别人。直到我们辅导员注意到,孩子才释然。

很多时候,孩子在寄宿学校被欺负,不想告诉父母或者老师。所以在孩子开始寄宿生活之前,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想象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自己的应对方法,让孩子明白被欺负不是自己的错。他们不应该满足于最好的结果,而应该为此而争论。如果自己解决不了,可以告诉老师或者家长。

3.解除孩子的思乡和乡愁。

刚上寄宿学校的孩子,尤其是小学生,经常会因为想家想父母而哭。当玛西娅负责第一年的寄宿夏令营时,镇上的兽医詹娜让她的两个儿子报名参加。当时,詹娜的大儿子11岁,小儿子10岁。寄宿营第一天,两兄弟想家,半夜睡不着,就收拾行李偷偷跑回家。幸好辅导员及时发现了他们的举动,阻止了孩子回家。那天晚上,辅导员拿出了她妈妈的一张纸条和一张全家福。重温带着2个孩子和妈妈在一起的时光,同意让他们给妈妈打电话说晚安。渐渐地孩子的情绪平静下来,愿意尝试在宿舍睡觉。

寄宿制孩子离家后会想家,会想家,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父母如果不想让寄宿生哭,就不要粗暴地责骂孩子。我们要慢慢安慰他们,让他们知道父母理解他们的感受,也理解他们的感受。

4.定期交流

每天/每周与家长和孩子约定一个固定的沟通时间。在孩子寄宿初期,家长可以预约每天给孩子打电话或发短信,了解孩子的生活和情绪。这样既能解决孩子思念父母的情绪,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让父母了解孩子的新生活。

另外,在和孩子沟通时,家长要注意避免每天和孩子打很多电话,或者给孩子发没完没了的短信。因为父母与孩子的频繁接触,不仅会激起孩子的思乡之情,还会扰乱孩子的生活,让孩子更难适应新的生活节奏。

如果孩子一天要给父母打很多次电话,很有可能是孩子还没有适应新学校的生活。家长要和学校老师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看看如何帮助孩子度过这个适应期。

当然,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电话沟通,有时候并不能完全了解孩子的生活。因为孩子在和父母通电话的时候,有时候很难完整的描述自己所有的心理变化。也有很多时候孩子报喜不报忧。学校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是自己解决的。因此,父母更有必要花时间与孩子进行推心置腹的交流。所以,当孩子周末或期末回家时,家长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与孩子交流,让孩子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发泄自己的不快,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和理解,体会到父母的亲情,建立起牢固而亲密的亲子关系。孩子不会因为长期寄宿而在心理上与父母分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29346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19
下一篇 2022-09-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