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女摄像侯波:毛泽东专职摄影师,与主席合影被要求站C位

开国大典女摄像侯波:毛泽东专职摄影师,与主席合影被要求站C位,第1张

开国大典女摄像侯波:毛泽东专职摄影师,与主席合影被要求站C位

新疆解放之后,一位叫库尔班的维族老人家,听闻是毛主席领导着共产党让我们翻身得解放,就一定要去北京见一面毛泽东,向他郑重道谢。

库尔班70多岁了,他在自己的包裹里面装上了亲手做的葡萄干和自家织的粗布,骑着小毛驴,打听到了北京所在的方向,就准备一个人上路。

村民们都笑他异想天开,告诉他北京是多么遥远,路是多么难走,但老人家一点都没有退缩的意思,发誓一定要见到毛主席。

图|毛泽东与库尔班亲切握手

县领导听闻之后也来劝他,库尔班直摇头:”北京就在地上,只要我的毛驴不倒下来,一直走下去,就一定能到达北京,我就想要亲眼见一见毛主席,我这辈子就心满意足了。”

新疆党政领导知道这件事之后,决定派飞机将老人家送到北京。

那天,库尔班和全国其他劳模们一起在中南海受到了毛泽东的亲切接见,毛泽东的专职摄影师侯波抓拍到了库尔班大叔和毛泽东亲切握手的照片。

这件事一晃就过去了30年。

当60多岁的侯波来到新疆叶城,猛然发现这里每户人家都挂着库尔班和毛泽东那张合影。

乡亲们听闻库尔班大叔的照片就是眼前这位女摄影师拍的,争先恐后地和侯波握手。他们都说,握着侯波的手,就像是握着毛泽东的手了。

图|侯波

作为一名摄影工作者,一生之中最大的幸福是什么?

记录历史,抓住精彩,唤醒回忆,得到人们的认同。

侯波是共和国第一代女摄影家,是毛泽东的第一位专职摄影师,也是任职时间最长的摄影师。她在毛泽东身边工作12年,为他拍了几千张照片,毛主席和库尔班大叔的照片只是其中非常普通的一张,却给这遥远而美丽的新疆,带来延续了30多年的温情。

侯波一直谦虚地觉得,能来到毛泽东身边工作,有机会以相机记录历史,是一个偶然,是”历史的错爱”。而她也真正做到了,从一个摄影师的角度,留下了毛泽东工作和生活之中的一幕幕难得一见的画面。

1936年,美国记者斯诺在陕北为毛泽东拍下了一张肖像,毛泽东头戴红军帽,站在窑洞前,脸上有着风吹日晒的沧桑,而他眼光睿智而深远,带着几分不服输的锐气,英姿勃发,和白区常年歪曲宣传的形象完全不同。

图|毛泽东穿红军服的标准照,埃德加•斯诺摄于1936年

1936年年底,斯诺带着在延安拍摄的照片回到了北平,召开了记者发布会,毛泽东的这张肖像当场被《时代》杂志的老板以2000美元的价格买下,刊登在了《时代》的生活副刊之上。

从此,毛泽东和中国的红色政权才开始渐渐被世界所认识。周恩来也意识到,照片等影像资料的宣传,可以让中国共产党在国内外建立起良好的形象,他开始筹划建立起自己的摄影师队伍。

1938年,14岁的侯波和诸多热血革命青年一样前往革命圣地延安,投身火热的革命事业之中。她原名为阎峰,因为保密需要,也为了不在意外发生时让家人受到牵连,她应组织的要求,改掉了原来的姓名。

侯波先后在延安上了7年的学,并且认识了她后来的丈夫徐肖冰。

徐肖冰从繁华的上海来,他曾在国民党的电影机构工作,跟着中国第一代电影导演吴印咸学会了拍摄电影和拍照片,和侯波相恋之后,徐肖冰将自己的所学传授给了侯波。

转眼到了1949年,正在北平电影制片厂工作的侯波突然接到了任务:前往香山协助徐肖冰完成毛泽东各种国事活动的摄影工作。

侯波从前见过毛泽东,但只能站在远处瞻仰着,这次在香山,是她第一次直接接触伟人,她心中紧张又兴奋。

图|毛泽东和女儿李讷,徐肖冰摄影

一天,毛泽东接见了苏联代表团,侯波、徐肖冰和新华社的记者为他们拍摄照片。在送走客人之后,侯波开始收拾机器准备离开,毛泽东走上前来,亲切地对他们说:”你们辛苦了,每次来我这里都是行色匆匆的,想要和你们说句话都没有机会。来来,今天不忙着走,大家坐下来认识一下。”

摄影师们天天都能看到毛主席,但难得能有交流的机会。

侯波从前听其他的同志们说,咱们毛主席怎样随和怎样亲切,今天毛泽东喊他们留下来拉家常,侯波原本紧张的心情放松许多,也觉得暖洋洋的。

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就认识徐肖冰了,他和徐肖冰寒暄了几句,徐肖冰向他介绍了侯波:”她也是从延安来的,我们是两**。”

毛泽东简单询问了侯波的家乡和在延安时期的学习经历,侯波是山西夏县人,毛泽东又顺着”山西”这一话题,说起了关云长,也回忆起了抗战时期的很多往事。

大家都知道毛泽东工作繁忙,平时难得休息,侯波和徐肖冰不想占用毛泽东太多的时间,过了一会儿便站起身和毛泽东告辞。

没想到毛泽东也站起身来,向大家提议:”来,我们大家照张合影吧!”

徐肖冰、侯波夫妇和毛泽东的合影

侯波和徐肖冰喜出望外,他们拍摄过很多珍贵的画面,但从没有站在镜头前和伟人一同合影。

徐肖冰和侯波夫妇一左一右站在毛泽东的身边,毛泽东却提出了意见:”不行不行,不能这样站,女同志是半边天,得站在中间。”毛泽东话说完,就和侯波换了个位置,和他们拍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

侯波当时所在的单位是北平电影制片厂,新政协筹备会召开之后,侯波一直在中南海忙碌,拍摄着筹备过程之中的重要场面。她白天在中南海,晚上回到单位,拍的照片无论是领导人的活动还是日常的照片,全都锁在一个保险箱之中。

侯波的摄影技术很好,办事谨慎仔细,这些都被毛泽东的机要秘书叶子龙和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看在眼里。拍照不是一件小事,这是给中央首长的活动留下一份档案,同时也关系到中央领导人的形象问题。组织上决定将侯波从电影制片厂调到中南海,专门负责为领导人拍照,当然,是以毛主席的活动为主。

侯波听后欣然同意,她成为了中共中央办公厅警卫局摄影科的科长,也是科室里的唯一一名工作人员。杨尚昆告诉侯波,以后渐渐调配人员,摄影科会壮大起来的。

在侯波为毛泽东拍摄的几千张照片之中,她最喜欢的就是《开国大典》了。

这张照片无论是从构图还是从光效上来说,都不是她最好的作品,但这是侯波最珍视的照片,她记录了一个开天辟地的瞬间。

开国大典这一天,侯波是少数被允许上天安门拍照的记者,那时候,她最好的相机是一架不能自动对焦、只能装12张底片的老式相机。

毛泽东和其他领导人们都站在离护栏不远的前廊上,因为走廊窄小,栏杆之前可以供记者走动的余地很少,相机举起来,领导人就近在咫尺,拍出来的效果容易失真。

图|《开国大典》,侯波摄影

侯波为了找到最佳的角度,拍到毛主席的正面,冒险卧在天安门城楼的琉璃瓦沿上,身体往外伸,看起来就要掉下去了。就在这时,有人在后面抓住了侯波的衣角,还在她身后鼓励着她:”你放心大胆地取景,我抓住你。”

毛泽东用浓重的湖南口音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毛泽东说完最后一个字,侯波抓拍下了这庄严的历史瞬间。

她心满意足地收起相机,转过身才发现抓住她的人是周恩来,她眼眶一下子就热了,感动得连连道谢。

过了一会儿,侯波又急匆匆换到另一个位置,当时毛泽东正在向天安门城楼下面的群众挥手,她依旧伸向护栏外,陈云站在她的身侧,主动伸出手来抓住了她的衣服,对她说:”我来帮你,你赶快拍。”

拍完这张照片之后,侯波向陈云道谢,陈云只是简单地说:”多注意,安全第一。”

图|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彭真、陈毅、邓小平正在聚精会神看一本古书,侯波摄影

和侯波一同拍摄的摄影师钱嗣杰,除了一起配合拍照之外,还要将这些照片尽快送给新华社。新华社上午就要摄影师们拍的”国庆第一卷”,要在中午之间就发出去。10点20分,钱嗣杰将胶卷用黑口袋包好,站在城楼上扔了下去,城下的记者们早就已经在等候着了,汽车也在不远处随时准备出发。到了中午,这些照片准时发往世界各地。

对在场的同志们来说,一生之中经历过的最伟大的盛况唯有开国大典。无论是领导人、工作人员、军人、学生……都能讲述一段开国大典和自己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既精彩又深情。

而侯波和开国大典的故事,就在这几张照片之中。无论多少年过去,无论在哪里,无论后来的人生经历了怎样的坎坷,在看到这张照片和自己的名字一同登出来的时候,她都是幸福的。

从1952年开始,毛泽东外出视察调研的时间和次数明显增加,侯波一直跟随着他,记录下了伟人和群众之间很多充满人间温情的瞬间。

图|毛泽东在北戴河海滨,侯波摄影

1953年,毛泽东为了农村合作化运动专程前往农村视察,以了解农村的真实情况。6月底,毛泽东来到了北京郊区的鱼池村,见一位农民张振正在菜园子里面拔草,就和他随意聊了起来。

张振招呼毛泽东去他们家坐一坐,毛泽东走进张家的小院,看他怀孕的妻子左右手都抱着个孩子,对张振开玩笑说:”你可真行,一边一个,中间还有一个。”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

村民们听说毛主席来了都赶了过来,围着毛泽东和他聊天。毛泽东问群众们的都是非常实际的问题,比如冬天烧不烧炕,睡得暖不暖和,孩子们上学没有,庄稼长得好不好,粮食够不够吃等等。

老实的张振诚实回答:”过去是吃野菜,现在有的吃了,不过还不太好,荒年的时候还是要挖一些野菜,吃一些菜团子。”

图|毛泽东向朱德授元帅军衔,侯波摄影

毛泽东听了之后点点头,充满信心地鼓励他:”不用急,生活会一天天好起来的。”

快到中午,乡亲们提出想要和毛泽东一起合影,毛泽东欣然同意,把侯波喊了过来。

侯波的这张照片上,乡亲们都在高兴地笑着,毛泽东自然随和地站在他们中间。

在返回中南海的路上,毛泽东一再嘱咐侯波,照片洗出来之后一定要给这些乡亲们寄过去,不要辜负他们的一片心。

侯波不停地点头,心里面也因为毛泽东对农民朋友们的关心感到暖暖的。他是多希望这些老百姓们能够早点过上好日子,希望农村的面貌能够多一些改变。

图|毛泽东和韶山中学的师生们,侯波摄影

1956年5月,毛泽东从广州开会经过长沙来到了武汉,他提出想要去长江里游泳。

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都知道,游泳是他老人家最喜欢的运动,他常说只要进到水里,脑子里什么东西都不用想了。

毛泽东在湘江、珠江、钱塘江、富春江都游过泳,这次他提出想要在武汉游泳,湖北省委书记王任重马上劝阻,说水流太过湍急,下面还有水兽。但毛泽东主意定下了,谁都劝阻不了。

毛泽东换上泳衣之后,在武汉长江大桥的桥墩处不慌不忙地下水,江水又急又猛,一下子就将毛泽东冲出了几百米远。

岸上的地方同志们都很害怕,跟着警卫员同志们在岸上追着。毛泽东却十分从容,一会儿蝶泳,一会儿蛙泳,一口气游了两个小时,游了30多公里。

侯波一直在旁边等着拍摄照片的最佳时机,她不敢下水,就跳上了一只准备给毛泽东休息用的小木船,老船工用最快的速度划着船桨,渐渐靠近毛主席。侯波站在船头,终于抓住了拍摄的最好机会,留下了《毛主席畅游长江》这张照片。

侯波为了给毛泽东抓拍一张好照片,爬过楼,上过木船,因为太过兢兢业业也闹出不少笑话。

毛泽东每次出门的时候,警卫员都会随身陪同,加上乡亲们的围观,侯波很难挤到前面找一个最好的位置,只能在人群之中钻来钻去找角度,狼狈的事情也常常会发生。

一次,毛泽东正在河南农村视察棉花生产的情况,当地干部们和群众们一层又一层将毛泽东围在中间,侯波连看都看不到,更别说是拍一张清晰的照片了。

侯波绕着人群找了一圈,看见了不远处堆积成山的棉花,她踩着囤积的棉花往上爬,谁知刚刚站稳,一下子陷进了棉花堆里面。毛泽东听到声响看了过去,知晓是侯波掉下去了哈哈大笑起来,赶紧叫周围的人将侯波拽了出来。

图|毛泽东在十三陵,侯波摄影

这还不是侯波最狼狈的一次。

1958年春天,毛泽东在湘江游泳的时候,旱鸭子侯波像从前一样在岸上到处跑,不时抓拍几个镜头,结果一个不注意,侯波掉进了一个比较浅的粪坑之中。等到来人将侯波从粪坑里面拉出来,毛泽东正好上岸了。

侯波来不及清洗干净,紧紧跟在毛泽东的身后。毛泽东赤着的脚上都是湘江的淤泥,他披着是一条条纹浴巾,惬意地抽着香烟。周围的群众见来了个外地的老人家,后面还跟簇拥着不少人,他们都好奇地围在毛泽东身旁看着。

这时,一个小童走了过来,站在毛泽东面前大胆地打量着。毛泽东游泳游得高兴,想逗一逗小孩子,就问那个小童:”你吃的什么东西?拿出来请客,大家都吃一点嘛!”

小童也是天真可爱,反过来逗毛泽东:”你猜,你猜着了我就给你吃,我谅你也猜不着。”

毛泽东笑着说:”我猜不着,你给我跳个舞吧。”

小童很大方,马上跳起舞来。毛泽东就笑了,笑得十分轻松。

侯波举起相机,拍到了这珍贵的一刻。

图|毛泽东畅游湘江后在农家门口与小孩逗趣,侯波摄影

这张照片侯波很喜欢,她一直清晰地记着照片之后的趣事儿,但照片洗出来之后就一直藏在灰暗的资料库里面。

因为领袖在人们面前展示的形象应该是庄重的,衣冠楚楚的,这张照片不符合要求。

30年后,当这张照片向公众展示出来,亿万中国老百姓心中奉为神明的领袖,忽然好像来到了老百姓的身边,就像是邻居家的老爷爷正在和小孙子玩乐一般。

侯波和徐肖冰夫妇在中南海警卫局摄影科一干就是十二年,一些我们非常熟悉的珍贵照片——《国庆节》、《党的七届三中全会》、《毛泽东在韶山》、《毛泽东和亚非拉朋友在一起》……都是侯波的作品。这十二年,侯波除了跟着毛泽东到处拍照,冲洗、整理资料等等后续的事情也是侯波一个人全部负责。她不像新华社记者一样有发稿任务,她的拍摄作品全部要留作档案史料,只有很少一部分会被挑选出来登在报纸上。

侯波每天都会守候在电话机旁边,一有消息,就立刻提起摄影包出发。其实咱们的领导人并不是都喜欢拍照,毛泽东这样洒脱豪之人更不可能为了塑造形象摆拍,所以侯波为他们拍照,只能偷拍、抓拍,甚至有的时候还要把照相机给藏起来。

图|毛泽东视察地方农业发展,侯波摄影

毛泽东是性情中人,心情好坏从来不掩饰。开国大典后的一个星期,毛泽东失眠严重,心情烦躁,好不容易睡着了,警卫员声音大一些把他吵醒,他就会发脾气。事情过了之后,他又觉得对不住小同志,一个星期和警卫员道了三次歉。

侯波在毛泽东身边时间久了,也摸清了他的脾气,对他微妙的情绪变化都能很快看出来。

毛泽东情绪好的时候,侯波怎么拍照片都行,要是情绪不好,侯波都不敢在他面前举起相机。

侯波一直很想给毛泽东拍一张他在看书的照片,只是苦于没有办法进他的办公室看一看他的情绪如何。侯波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毛泽东的卫士长李银桥,李银桥一直等着时机,一天毛泽东休息得不错,正在看书,李银桥将侯波喊过来拍照。

侯波兴高采烈地扛着摄影器材过去,结果在书房门前就听见毛泽东拍着桌子对一位将军训话:”如果再有下次,你就别来见我!”

侯波马上停住脚步,转身就溜,毛泽东还是看见了她,对着她说:”干什么呢?没见我有客人吗?”

毛泽东有脾气有性格,侯波也是有些小脾气的。

图|我们的朋友遍天下,毛泽东和亚非拉青年在一起,侯波摄影

1957年11月,毛泽东和中国党政代表团前往苏联访问,侯波也随同前往。

在飞机上,侯波看见毛泽东聚精会神地审阅稿件,灵感一来就举起相机迅速按下快门。这张照片后来被多次发表,成为毛泽东的照片之中最受群众喜爱的照片之一。

11月7日,毛泽东被邀请出席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庆典和群众游行活动。

侯波在会场外等候多时,被苏联保安粗暴地拦在外面,她不会说俄语,眼看着庆典已经快要开始了,她心急如焚。恰好这个时候,她看见了远处的彭德怀和邓小平,高举起手来向他们招手求助。两位领导人明白了侯波的意思,马上让大使馆的人过来交涉,侯波才被准许进入主会场。

在开会的间隙,毛泽东和侯波闲聊的时候,侯波忍不住抱怨:”大国的架子摆得十足,会务安排一团乱麻,我们这些客人反倒成了被怀疑的对象,太欺负人了。”

毛泽东倒是轻松一笑,安慰侯波:”没想到你还有这么大脾气,客随主便嘛!等他们来到我们国家,也要听我们指挥的。”

图|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苏联,侯波摄影

在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团会议之上,《莫斯科宣言》和《和平宣言》正式通过,眼看着毛泽东就要提笔签字,个头矮小的侯波还被挤在里三层外三层的的记者外面。

侯波等不及了,在一名法国记者朋友的帮助之下一下子跳到了桌子上,对准了正在签字的毛泽东按下了快门。

侯波这一跳动静比较大,连主席台上的赫鲁晓夫都惊动了。他抬头看是一名拍照的记者,没有多说什么,反而对侯波笑了笑,露出了赞赏的眼神。

侯波为毛泽东和诸位叱咤风云的共和国伟人们留下了诸多珍贵的影像资料,记录下他们生活和工作之中的点点滴滴。毛泽东生前公开发表的700多张照片之中,有大约400多张是侯波一个人拍摄的。

晚年,当侯波面对采访她的记者,她谦虚地说:”我是太幸运了,由于历史的错爱我成为这样的幸运者,如今珍贵的,除了记录着历史的那些照片之外,还有存在我脑海中的美好记忆。有些是与照片连在一起的,有些则是照片之外的,对我来说,这些记忆与照片一样,都属于历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29958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5
下一篇 2022-09-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