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有虚名?坚不可摧的黑匣子,东航MU5735的找到时,为何严重破损

徒有虚名?坚不可摧的黑匣子,东航MU5735的找到时,为何严重破损,第1张

徒有虚名?坚不可摧的黑匣子,东航MU5735的找到时,为何严重破损

找到了!据“3·21”东航MU5735飞行事故发布会消息,23日16时30分左右,现场搜救人员在距离核心撞击点东南方向约20米处的泥土中找到了一个黑匣子。

发布会上还透露了几个细节。发现的黑匣子初步判定为驾驶舱话音记录器(CVR),外观已经严重受损,内部存储单元也受到一定程度损坏,但整体相对完整,已被连夜送往了专业机构进行译码。

发现黑匣子时只是被表层泥土遮掩,而不是预想的深土掩埋,因此推测第二个位于机尾的黑匣子(飞行数据记录器)也可能会被浅土、枝叶遮挡,其他区域的搜寻工作也不会放松。

黑匣子记录了飞行员、飞机的各种数据、参数,是还原事故过程、找到事故原因的关键,所以在黑匣子发明之初就使用耐用、抗造材料,避免被损坏。在一些资料宣传中甚至有“坚不可摧”形容黑匣子,那么为何在包括东航在内的空难中屡屡受损呢?

黑匣子有3层保护,为何还会损毁呢?

为避免内部存储信息被毁,黑匣子从里到外被保护得严严实实。

首先是外壳坚固,可抵抗恶劣的环境。波音737飞机上的黑匣子通常长60公分、宽20公分、高20公分,外层是醒目的橘红色,方便搜寻。外壳是特殊钢材制作的,例如钛钢、不锈钢等,厚度约0.64公分,最高能承受3400G、6.5毫秒的冲击力;在1100摄氏度的大火下燃烧60分钟,却不损坏。

王亚男是航空领域的资深人士,也是航空知识杂志的主编,用他的话讲黑匣子在500公里时速的撞击下,也不会出现关键性资料损失,甚至外形也不会丝毫损毁。

其次,中间层是特制的二氧化硅材料。二氧化硅是耐高温材料,最高可抵御1500℃的高温。外壳严重破损后出现缝隙,这时大火就可能趁机烧到内部,有二氧化硅作隔热屏障就不会损伤内部存储单元。另外,沙子的主要成分就是二氧化硅,价格低廉、容易获取。

最后起保护作用的是一层薄铝。第一代黑匣子用磁带存储信息,遇到海水浸泡后很容易分解,从第二代黑匣子开始采用了静态电子记录仪,实际就是堆叠排列的内存芯片,存储的信息又多、体积又小,也很容易被薄铝密封。薄铝有防水、防火的作用,这是最好一道防线。

那么为何有三道防线加持,东航坠落客机的黑匣子还有损毁呢?

东航MU5735航班从云南昆明起飞后,一直在8800多米的高度进行巡航。14点19分飞机突然以每小时845公里的飞行速度下降,14点20分时的飞行高度为8869.68米,但2分钟后降至了1333.5米,同时在ADS-B雷达中消失了。坠落时的速度远超500公里。

客机都有一定的滑翔能力,在双发动机停转的情况下,波音737依靠惯性也能滑行20多公里。相反,东航客机是以头朝下的姿势坠落,导致释放的冲击力更大。

飞机带来的冲击力有多大?据参与救援的人员透露,坠落核心区里的大片梯田被冲平了,甚至还出现了大坑。周围的竹子都有大腿粗了,要么是歪倒了,要么成片地被撕裂,要么从中间截断。几个残骸硬生生插入土壤里,救援人员使尽全力却不能移动半分,因为残骸埋得又深又牢。

飞机坠落时被附近的监控拍摄到了,视频中飞机一眨眼的功夫就消失了,接着发出了一声爆炸声,像打雷一样。爆炸又引发了山火,很快就烧到了山头。所以黑匣子也可能遭受了爆炸释放的冲击波和大火炙烤。

正因为飞机坠落释放出巨大破坏力,导致黑匣子虽然被层层保护,却也时常遭到破坏,区别是有的时候破坏得较小,有时破坏得较大。如果坠落过程中,黑匣子钻入了飞机煤油爆炸中心区域,释放的冲击力、高温就有可能破坏外壳、烧毁二氧化硅和铝薄层。

航空史上,有不少黑匣子损坏的案例。1991年劳达航空的一架飞机在曼谷飞往维也纳的空中失控俯冲,接着又解体、坠落,造成223人遇难,黑匣子严重受损,存储单元几乎全毁,只恢复了几句话。后来,劳达航空与波音公司因这几句话打起了官司。

黑匣子受损后,数据如何恢复?

黑匣子如果只是外壳受损,不涉及内部存储单元,只需接通电源再对接专门设备就能显示出来。

但要是存储单元受损就需要专业人士修复了。黑匣子内部的存储单元又叫记忆单元(CSMU),某厂家生产的CSMU是直径约4.45cm、堆叠排列的存储芯片,呈圆柱体。

CSMU损毁也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外围电路受损,只需要把几个管脚重新做过搭桥,再将数据重新分区就能读取数据。如果是芯片受损,大概率会丢失数据,这时应该最大程度地恢复数据了。

需要指出的是,找到黑匣子后,不是擦拭干净后就立即读取,因为一旦有漏电情况可能对黑匣子造成二次损毁。通常是拆开外壳,取出存储单元,然后连接到新的电路板上读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0015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7
下一篇 2022-09-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