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家的侄女在武威七中上学,去年高考分数452分,她决定放弃报考志愿到武威六中复读今年再考。
我的两个侄子也在武威六中上高三,和她同级。
当时,中考填报志愿时,侄子所在的武威七中曾多次做工作让他们填报本校,但他们还是选择了武威六中。
这说明能到武威六中就读是这些学子渴望和首选的,今天的武威六中已是今非昔比。
据侄子、侄女讲现在的武威六中已搬迁至新校区,占地面积、学校环境、校园风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水平、办学规模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我由衷地为武威六中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高兴,因为武威六中是我的母校,我三年的高中时光在那里度过,留下了成长中难以磨灭的印象。
那时的武威六中位于武威市东关,毗邻东关农贸市场和武威酒厂。
我从南关大众饭店下了车,步行经过汽修厂、造纸厂、卫校、核桃园,穿过东关什字就到武威六中了。
那时在校学生有二千余人,教职工不足百人,除了正对学校大门的四层教学楼和旁边的二层实验楼外,其余教室都是平房,学生宿舍是由搬迁至教学楼的教室改造成的上下大通铺,条件简陋而寒冷。
员工食堂只是一个 *** 作间和打饭的小窗口,学生打饭后在教室、宿舍或露天就餐,不提供早餐,中午、下午饭是馍馍和三年不变的老三样水煮菜(白菜、萝卜、土豆)。
那时,住校生需要从家里带面粉到食堂换菜票,凭票打饭,一只孤零零的露天公共水龙头是我们洗饭盒、洗衣服、洗脸、刷牙的地方,没有地方洗澡。
学校路面是泥土路,下雨时泥泞不堪。
幸运的是我在英语只考了十四分的情况下被武威六中录取,并被分在了开设俄语的班级。
我所在的班级教室位于教学楼二楼,从窗外就能看到学校大门和楼前假山。
也许校友们会笑话我英语怎么才考了十四分?这也能上高中?是的,我是从家乡的学校一级级考上来的:1一5年级在一个学校学习,统考升到初一到另一个学校学习,再经过统考升到初三又换一个学校学习,每次统考我曾经的同学有不少被讨汰,这些学校都没开设英语课,我在缺英语这门课的情况下,其它课程基本是满分的基础上考入武威六中的。
高中开设6个班,1个补习班,其中2个班开设俄语课,把没有英语基础或英语成绩差的编入这2个班,从基础开始学习俄语。
我所在的这个班级,学生来自武威各乡镇和城区,大家学习都很努力,除了吃饭和睡觉外,其余时间都在教室学习。
下晚自习和早上起床后,我们都到路灯下继续背书学习。
全班非常团结,每个人都积极参加年级举办的各项比赛,均取得了数一、数二的好成绩。
教师也非常敬业,常常利用业余时间补课,耐心又细致地讲解教科书难点和重点知识,尊师重教,学习风气很浓。
西北师大俄语实习生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了莫大的喜悦,我们竟然发现学、玩结合可以很快地掌握知识点,使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了起来。
在实习生的帮助下,班主任改变教学方式,鼓励我们订阅《语文报》、《少年科技报》、《体育报》、《半月谈》等课外读物,在高考前的预考筛选中我所在班级通过率排名全年级第一(不包括补习班)。
尽管如此,那时的武威六中高考升学率不高,我们也会为没考上一中、二中而叹息。
高考结束后,我到兰州上大学,毕业后到乌鲁木齐工作并定居至今,一直没机会到母校去看看。
时过境迁,这所始建于1973年的武威六中,已是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先后获得甘肃省中小学德育示范学校、甘肃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甘肃省绿色学校、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实验学校等荣誉称号。
时光已逝,不会倒流,我在祝贺侄子、侄女的正确选择时,也萌生了到母校一游的想法,想亲身去感受一下母校的巨大变化。
注: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联删。
武威六中可以说是教育界的一朵奇葩,虽建校历史不长在(1973)。
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武威六中已发展成为省级示范性高中。
之所以取得这样傲人成绩是因为武威六中拥有一批懂教育会、管理的领导层和学历高、业务精、能力强的教师团队。
众所周知,多年来武威六中始终以学风、教风著称,六中也被誉为“校长加工厂”、“校长的摇篮”。
武威许多中学的校长都出自六中。
其先进的管理理念为武威教育注入新鲜血液。
现在武威六中已成为许多高中生家长和学生心仪的学校,尤其是自律性差的孩子的福音。
六中老师的敬业毋庸置疑,可以说已形成老师苦教、学生苦学的教风。
在此希望武威六中为大学、社会输送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