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朝代人口最少

哪个朝代人口最少,第1张

哪个朝代人口最少 历史上,汉族人口最少的几个时期总人口是多少?

众所周知,中国的主体民族是汉族,但是民族一词是一个外来词,是到了近代才传入中国,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我们不是以汉族来自称的,而是以汉人来自称的。

其中的”汉“就来自于刘邦建立的”汉“朝。

但我们中国人都是炎黄子孙,追溯到我们祖先的族群,就是炎帝和黄帝时期,如果要确切的讨论每个时期的”汉族“(这里姑且以汉族来称呼)人口,就得先从老祖宗开始说起。

1、炎帝与黄帝时期这个时候是“汉族”刚刚融合的时期,以炎帝和黄帝为首的部落联盟,推举黄帝为首领,之后黄帝征服了周边的部落,打败了九夷族和蚩尤,建立了统一的部落联盟,形成了汉族了前身,这个时候就是黄帝时期,距离今天已经有4700多年,当时的汉族祖先总人口约有200万人。

因为正处于起源期 ,所以汉族总人口是最少的。

2、秦末汉初时期夏、商、周三朝处于早期的民族融合期,是汉族人口大量增加的一个时期,到了战国时期,汉族总人口约有2000万人,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不断开疆拓土,增加人口,到秦朝末期,汉族总人口达到3000万人。

但是秦始皇一死,天下开始大乱,陈胜、吴广起义带动了整个天下的农民大起义,经过三年反秦战争和四年楚汉战争,到刘邦统一天下,刚刚建立西汉政权的时候,天下的汉族总人口只有1800万。

3、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两汉时期,由于大部分时间是统一没有战乱的时期,因此人口一度呈现爆发式增长,到东汉末年还没有开始动乱的时候,天下的汉族总人口约有6000万,不久就开始了黄巾起义,黄巾起义算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了,但轰轰烈烈的黄巾起义不到一年就被强大的东汉朝廷扑灭。

黄巾起义不久,汉灵帝去世,先是东汉朝廷开始宫斗,外戚与宦官火拼,然后朝廷一片混乱,地方上也是一片混乱,开启了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约百年的乱世,到三国晚期整个天下的汉族人口约有2300万,与东汉末年时期相比,减少了一半多。

4、五胡十六国及南北朝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是汉族接近灭种的最危险时期,是汉族人口除了炎黄时期之外的历史最少时期,到东晋末年,整个天下汉族人口只有不到1000万人,而且大部分在南方。

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 就是因为西晋的八王之乱,导致汉族政权虚弱,胡人趁机而进入中原,开启了五胡乱华模式,五胡进入中原大肆屠杀汉人,尤其是北方的汉人,不是南渡长江避难,就是在北方被胡人杀害,要不就建立坞堡自守,要不就投降胡人,北方的汉族人几乎被杀光,这是汉族历史上最黑暗的时刻。

5、唐末及五代十国自隋朝结束南北朝的乱世统一中国后,中原大地短暂的进入和平时期,人口也一度得到恢复,到隋朝中期,汉族人口达到4600万,隋朝灭亡,唐朝初兴的时期,全国汉族人口也有3500万人。

唐朝又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盛世,盛唐时期,中国汉族的总人口达到巅峰的9000万人,到唐朝末年,及五代十国的乱世,到北宋建立前,全国汉族人口达到4000万。

6、明末清初北宋汉族人口峰值曾达到1亿人,元朝初建立时汉族人口也有7000万,明朝刚建立时汉族人口达到6000万,到明朝末年时,国内农民大起义,国外明朝与满清的战争仍在持续,满清入关后,明朝残余势力退居南方,仍与清朝进行对抗,由于战乱不断,及满清对汉人的屠杀,汉族人口一度大量减少,到清朝初期时,全国汉族人口只有4200万人。

汉族总人口较少的时期,基本上都在乱世,由于明清后期人口基数的提高,人口再减少也不会少到哪里了,到清朝顺治年间,汉族人口又达到1亿,到道光人间,汉族人口达到4亿,到民国初年,汉族人口有3亿。

1928年,国民政府统计全国人口时有4.7亿,其中汉族有4.3亿人。

到了今天,全国总人口有13.95亿,其中汉族人口有12.6亿。

估计你要问的是历史上各朝各代的人口最少的几个时期吧,因为“汉族”这个概念是近代民族主义兴起之后的概念,古代并没有严格的区分。

中国人口统计历史应当是周朝开始的,但真正有确切资料记载的要从汉朝开始算起,自从东汉班固编纂的《汉书》开始,每一代的正史中均有比较详细的人口资料(但是在战乱时期会出现大量不在统计之内的流民、部曲、奴仆等人口)。

在明末以前中国人口在世界总人口保持着比较大的比例,但是中国历史上朝代更替常常会由于战争、灾害等造成人口大量减少,当新的统治秩序形成后又会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数量(由于古代农业生产力的限制会出现一个阈值,中国人口大规模增长要从明朝后期开始)。

附图,中国范围现在来说一下中国人口大量减少的几个时期(一般都是大规模战乱、灾害等因素导致)1.东汉末年和三国混战156年时,东汉人口约为5600万左右。

自184年爆发黄巾之乱开始东汉开始了常年战争,再加上长期的灾荒、瘟疫等导致全国人口大幅减少,中原地区更是十室九空,“马前悬人头,车后载妇女”、“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余一,念之断人肠”就是对这一时期的描述。

曹魏初期,魏国大臣陈群言人口“比汉文景时,不过一大郡”。

根据《通典》所述,蜀汉在221年时纳税人口为90万,而曹魏也不过440万左右;到蜀汉灭亡时(263年),根据文献记载魏蜀吴纳税人口合计在820万人左右。

人口如此少的原因除了大量死亡之外,还有战争等造成的失去户籍的流民、部曲、奴隶等,大量的农民也依附到大家族里寻求庇护。

2.金、元、西夏、南宋混战时期据记载,北宋1122年全国人口9347万,到1274年时只有887万。

蒙古人是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成吉思汗消灭灭花剌子模时屠杀撒马尔罕百万人口;灭亡西夏时屠八十余万;蒙古在消灭金朝时,北方90%的平民消失;消灭南宋时,人口减少仅从一例便可看出,1279年元军完全消灭四川抗元势力后,在1280年的户口调查仅为15.5万余户和77.5万余人,只有蒙古入侵(1231年)川陕四路前的2.38%。

在蒙古人杀戮和统治下,中国(包括西夏、金朝、南宋)丧失了7000多万人口。

3.明末清初明朝隆庆年间,来自美洲的高产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等)传入中国后人口开始显著增长,到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时,有学者认为实际人口估计为1.5亿人左右、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所有朝代的最高纪录。

但是紧接着人口便持续减少,从1628年到1662年间有持续的战争(明与清的战争等)、饥荒(1628年的陕西大饥荒等)、农民起义(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旱灾、水灾、蝗灾、鼠疫、天花等都造成大量人口死亡,这里仅说四川一例:由于张献忠的屠杀与清兵入侵,四川人口由600多万锐减至50万,只剩下原先的10%左右,正是“县无完村,村无完家,家无完人,人无完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2066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3
下一篇 2022-10-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