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公好龙,讲的是一个处处表现出喜欢龙的人,见到真龙后又被吓的魂飞魄散的故事。
并通过这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做事要理论联系实际,不能夸夸其淡,表里不一。
但真实的叶公,是春秋时楚国军事家和政治家,名叫沈诸梁,因功被封到叶邑,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因此被称为叶公。
历史上的叶公,与故事里的叶公相反,是一位爱民敬业,脚踏实地干事的人。
他在叶地开垦土地,兴修水平,使叶地繁荣富强。
后来楚国发生"白公胜叛乱",叶公率领叶地军队平定了叛乱,救出了楚王,立下大功,被封为令尹和司马,身兼楚国军政大权。
至于他为何喜欢龙,我想古时中国尤其是中原地区就有了龙的崇拜,再就是与他治水有关吧?传说中管水的不是被称"龙王"吗?春秋时还没有,还没有龙的禁忌。
五爪龙正式成为皇家专用,是从明朝开始的。
要解释这个问题,必须要从龙这个神秘的动物的由来说起。
《山海经》中就有很多关于龙的描写,它的雏形似乎是蛇,蛇本有小龙之称,中国人类的始祖女娲娘娘和司管人神仙三界的伏羲大帝的造型都是人面蛇身。
龙的溯源伏羲更被各族共同尊奉的先祖,而龙就是原伏羲氏族的图腾,伏羲的太暤部落是龙图腾崇拜最为重要的起源地之一。
可以这么说,最初的龙的形象只是单一的图腾崇拜。
远古时期,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生存在严酷的自然环境里,没有独立支配自然的能力,人类对自然界充满幻想、憧憬乃至畏惧,崇拜各种比人类更强大的自然或超自然力量,古人就把它具化为某种神异动物。
早年龙的的形象也很简单,随着农牧业逐渐形成,宗教信仰也得到发展,人类也单一的图腾崇拜过渡到多神崇拜。
龙图腾崇拜也发展为龙神崇拜。
人们把龙神化,奉龙为水神、虹神。
龙被神化后,到了秦汉时期,中国大统一,要求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大神,以整合各地、各民族的信仰,龙崇拜便与帝王崇拜结合在一起。
龙形象使用的演变早年的龙的形象精神层面的多一点,更多的体现为一种精神的崇拜。
龙一直是水利神、农业神、祖先神、民族神和吉祥神,受百姓的祭祀。
在政治上,更多的是表现统治者的所谓的“神”性,中国古代帝王就把自己塑造成龙神的化身或龙神之子,或把自己说成是受龙神保护的人,借助龙树立权威,获得人们普遍的信任和支持。
这样,龙成为了帝王皇权的象征。
在使用上,早年对民间的使用还没有十分的管制,如楚国百姓划龙舟救屈原,像诸葛亮就有卧龙之称,宋代小说《水浒传》中九纹龙史进,就因身体上文了九条龙而得名。
对龙的使用垄断仅限于元、明、清三朝,而且也只是对五爪龙纹使用进行限制。
对四爪,三爪龙纹没有规定。
叶公好龙的故事,本就是带有虚幻色彩的,而故事的主人公叶公,是春秋时楚国贵族,在他所生活的年代,也根本就不存在任何犯禁之说。
而当权者对于龙使用的限制,也只是为了强化其权威,加强其统治的一种方法。
龙文化形成发展的过程,与中华民族的形成融合过程是同步的。
在历史上,无论朝代怎样更迭,龙文化的传承始终如一。
”龙"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中国文明能传承千年的根基。
图片部分来自网络,侵联删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