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猛龙碑和郑文公碑学哪个好

张猛龙碑和郑文公碑学哪个好,第1张

张猛龙碑和郑文公碑学哪个好 《张猛龙碑》和《郑文公碑》有何异同点?

《郑文公碑》和《张猛龙碑》皆为北魏时期碑刻,两碑刻立时间相差11年,风格面貌截然不同。

一、形制有别。

《郑文公碑》,实际为摩崖刻石,有上、下两碑,书风基本相同,只是上碑磨损严重,字迹模糊,而下碑字迹清晰,故所见皆为下碑拓本。

此碑内容是郑羲之子、北朝书法大家郑道昭所著,无书者留名,清包世臣《艺舟双辑.历下笔谭》认为郑道昭书无疑。

《张猛龙碑》现存山东曲阜孔庙,此碑有一特别之处,碑额正书,是为碑石首见。

此碑宋代赵明诚《金石录》已有著录,但影响不大,少有人问津,直到清代包世臣等推崇,名噪一时,康有为《广艺舟双辑》把它列为“精品上”。

二、笔法不同。

《郑文公碑》的笔法结体特点可概括为:“古质”、“隶势”、“草意” 。

作为北魏刻石,时值楷书初兴,结体多变,而以方整为主。

点画线条篆法圆势,浑厚高古,如图一中的“史”、“美”等,其撇、捺一波三折,既有篆书的圆势,也有隶书的张力。

起承转合方圆并举,字势既有隶之意,也具楷书之形态,如图二中的“风”、“大”、“夫”、“司”、“农”、“高”等。

洞达开张中又显纵逸稳健。

如图三中的“之”等。

而此碑的“点”历来被誉为高山坠石,气象万千。

《张猛龙碑》的笔法结体特点可概括为“劲健”、“欹侧”、“峻拔”。

此碑结体茂密,变化多端,有唐楷先河之象。

如图四中的“太”、“守”、“张”,笔势开张,笔笔皆方,而点皆取圆势,愈显气韵生动。

如图五中“万、“像”等,横画坚实,结体取侧势,撇放纵,捺裹劲内敛,通篇左低右高,彰显雄强刚劲,潇洒脱俗,翰逸神飞之势。

尤其是碑阴,风格面貌多样,挥洒自如,笔势流畅,结体意趣盎然,实为魏碑中独具一格,如图六。

三、后世影响。

两碑自清代以来均评价甚高。

清代包世臣、刘熙载认为《郑文公碑》出《乙瑛》、《石鼓》,康有为认为是《西狭》之遗,李瑞清认为是《散氏盘》之嗣。

许多书法大家学此碑,例如赵之谦、沈尹默、胡问遂等。

《张猛龙碑》被世人誉为“魏碑第一”,清杨守敬评其:“书法潇洒古淡,奇正相生,六代所以高出唐人者以此”。

沈曾植评:“此碑风力危峭,奄有钟梁胜景,而终幅不染一分笔,与北碑他刻纵意抒写者不同。

”康有为谓:“结构精绝,变化无端”、“为正体变态之宗”。

近代李叔同先生(弘一法师)深得此碑精神,自成一格。

两碑距今均已1500余年,虽风格面貌各异,但越来越受到书法爱好者们的喜爱和关注,它们鲜明的艺术特色,定会发扬光大。

(图一、二、三为《郑文公碑》选;图四、五、六为《张猛龙碑》选。

图片来自网络)

这个题目出得极有水平,专业性很强,从笔法上看《张猛龙碑》和《郑文公碑》代表了魏碑书法体系中的两大派别,即方与圆;从结体上看,二者又代表了“斜划紧结”和“平划宽结”的两种方式。

《张猛龙碑》是方笔的代表,结体以“斜划紧结”为主;《郑文公碑》则是圆笔的代表,结体以“平划宽结”为主。

一、《张猛龙碑》1、作为方笔一路的代表,《张猛龙碑》是对《始平公》的延续和传承,如横竖的方笔起笔、三角形的点、转折处的方棱等,但它比《始平公》更细腻、更精美,点画的形状更加丰富灵动。

2、在结构上,《张猛龙碑》又是“斜划紧结”的代表。

所谓“斜划紧结”,是指单字中横画的斜度较大,从而使字的内部点画相对密集,黑多白少,反衬外部点画疏朗,黑少白多。

而“平划宽结”则与此相反。

《张猛龙碑》“斜划紧结”为使内部不显闭塞,通过主笔横的向左引发,从而占据大片空白,使得笔画各就各位,各自都有足够空间。

二、《郑文公碑》1、笔法上,以圆笔中锋为主,线条有篆籀意。

与此特点相当的还有《石门铭》《瘗鹤铭》等,这种圆厚线条,提按幅度不可过大,但又不可一味用圆,缓慢运行,应适当加入一些方笔。

2、结体上,此碑来源于隶书,“平划宽结”的特点更多,有人曾说其“布白本乙瑛”,指其结构自《乙瑛碑》而来。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2118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3
下一篇 2022-10-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