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其最为盛大、最为隆重的是农历正月初一的春节。
从腊月三十晚上(除夕)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
春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亲人不辞辛苦,千里迢迢地回家团聚(“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
普天下到处都洋溢着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气氛。
你问春节起源于什么时候?传说“春节”始于四千多年前的虞舜时期,舜帝根据天相,选择了这一天为吉日,以祭祀天地,以祈求神灵保佑。
往后夏朝以立春为岁首,以春季一月为正月,正月初一为“元旦”,新年伊始,举行仪式,以拜祭天地,拜谢祖恩。
周代,人们在秋季收获后酿酒,以十一月为岁首,杀鸡宰羊以祭祀神灵和庆祝丰收而欢聚。
先秦时期,中国南北各地风俗各异。
汉代是中国统一以后,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最为发达的时期,民间的风俗习惯互相融合,“正月之旦,是谓正日。
躬率妻孥,絜祀祖祢。
”(《四月民令》东汉.崔寔)。
汉代,夏历正月初一,过年的习俗活动,在民间是越来越广泛。
到魏晋时期,已形成“除夕”守岁的习俗。
晋朝周处所著的《风土记》说:除夕之夜,大家各相与赠送,称“馈岁”;长幼聚欢,祝颂完备,称“分岁”;终岁不眠,以待天明,称“守岁”。
唐代,过年的活动越来越丰富,人们除登门拜年,还发明了一种“拜年帖”。
唐太宗李世民还用金箔做成贺卡,御书“普天同庆”,赐于大臣。
宋代,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或麻茎裹火药编串,做成“编炮”(鞭炮)燃放。
明代,除夕~易门神,桃符,春帖,爆竹,燔紫,设酒果聚饮,锣鼓彻夜。
清代,过年的气氛非常热烈,皇宫十分奢华,皇帝有写“福”字下赐群臣的习俗。
民间猜灯谜是最为流行的欢乐方式。
现在的“春节” ,古代称之为“元旦”。
中华民国建立后,改用公历纪年(阳历)。
春节,这一说法是1914年民国政府提出的“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
因此,便把夏历(即农历,阴历)的1月1日称为“春节”,将公历1月1日称为“元旦”。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采用“公元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称为“元旦”,夏历正月初一仍称“春节”。
谢谢悟空先生的邀请!题主提出的这个问题,个人感觉非常难以回答。
因为迄今为止,也没有考古资料证明春节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
有的也只是猜测和传说而已。
有说从公元两千多年前尧舜年代,有说是从殷商时期,还有的说从魏晋开始。
真是众说纷纭,还有待历史考古学者的进一步考证和发现吧!关于在什么时期把春节定为重要节日。
这个问题相对而言比较容易考证。
据说在五代十国的后蜀,当时把春节已看得很重要,並且后蜀太子题了一副对联:天地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据说这是天下第一副春联。
自宋朝以后,春节成了华夏儿女的重大节日。
大文豪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可见节日的欢乐场面与景象。
自朱元璋登基以后,明朝对春节也是格外的重视。
一是朱皇帝来自布衣平民,深谙老百姓的生活的艰难。
二是中华大地几经外族入侵,传统文化遭到破坏,有必要借春节之际,让传统文化得以恢复传承。
据说朱元璋亲自下达命令春节期间,家家必须贴门对子。
至于家家要不要都挂灯笼,史学家没提,咱也不敢乱说。
由此可见明朝的春节,自上而下都把它当一回事。
还有现在。
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
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将春节列入国家法定节假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