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和中国哪个时间

圣经和中国哪个时间,第1张

圣经和中国哪个时间 在中国神话中是“混沌七日开”,为什么在西方《圣经》中也是“上帝七天创世”?

中国神话的创始故事中,“混沌七日开”的说法,指的是庄子的“浑沌凿窍”。

“混沌凿窍”是庄子关于艺术与人类关系的创世寓言,他认为艺术是人类世界与非人世界的最大区别,是因为南海之帝倏与北海之帝忽花了七天时间,为中央之帝浑沌开凿出了七窍,标志着人类告别蒙昧,走向艺术人生的文明。

而西方的《圣经》创世记中记载的“上帝七天创世”,指的是上帝花了七天之间,创造了世间万物。

在《圣经》中,上帝第一天创造了光,第二天造空气和水,第三天造陆地、海和各类植物,第四天造日、月、星辰和定昼夜、节令、日子和年岁,第五天造各类动物,第六天上帝按着他的形象造人,第七天收工休息,并赐福给第七日,定为圣日。

实际上,在中西方的创世寓言中,有很多巧合或者类似的地方。

比如庄子的七天凿开窍,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说等等,这些传说与上帝七日创始异曲同工。

其中,中国的伏羲和女娲兄妹成婚的故事,与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如出一辙。

由此可见,人类在蒙昧时期的文明萌芽,其实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不论东方还是西方,人类对自身起源的认知都极其类似。

这种相似的前提都是基于对远古人类来源的无知,只能借助于神话和传说,依据有限的认知,去编造人类的来源,以及去寻找精神世界的依托。

中华人的上帝是帝俊,相同西方上帝。

圣经有七日创世说,中国浑沌七日说起源于庄子,成型于西汉。

下面详述:“又西二百里,曰长留之山,其神白帝少昊居之”,在西极,对照少昊在东极孺颛顼,日月出入之暗喻.”日月神教”与黄帝无关,少昊与颛顼又如何是黄帝子孙?在涿鹿之战中,也无二人身影,这让我们不得不质疑司马迁所创的黄帝家谱!对照《山海经》说帝俊与舜比邻而居,《尚书·舜典》讲舜“类于上帝”,可不是说帝俊是天帝?殷商甲骨文中的“帝”、“上帝”与《周礼》、《诗经》的“昊天上帝”,也是如此了。

可见,春秋战国之前,上古祭天,是以帝俊为偶像。

《山海经》写黄帝,也多以人的视角来写,人文主义的雏形已现,譬如虽然说黄帝生了东北二海神,但在涿鹿之战中,是九天玄女与应龙作为战神出现。

《周礼·天官冢宰·大宰》:“祀五帝。

”唐贾公彦疏:“五帝者,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光纪。

”“拒”亦作“矩”.《隋书·礼仪》:"五时迎气,皆是祭五行之人帝太皞之属,非祭天也。

天称皇天,亦称上帝,亦直称帝。

五行人帝亦得称上帝,但不得称天。

" 屈原在《九歌》中歌颂太阳神东皇太一,来源于《山海经》里的《九歌》,可见东皇太一之说,由来已久。

所以,唐代杜佑在《通典·礼典》中说:"所谓昊天上帝者,盖元气广大则称昊天,远视苍苍即称苍天,人之所尊,莫过于帝,讬之于天,故称上帝。

"中国上帝之说,历史悠久,这名头居然被洋上帝霸占了,归根结底,是中国人忘记了自己的祖宗:帝俊!俄滴个天啊!王国维考证,帝与蒂通,那么,华夏之华可不是花吗?有了蒂,才有鲜花盛开!西王母”司天之厉及五残”,祭司而已,因为名字为王母而被后人吹捧为王母娘娘;女娲也只是生十巫而已,而帝俊夫妻生十日与十二月,才是衍生中华人的始祖。

女娲造人是后人造神,伏羲与女娲故事的原型,则是帝俊夫妻而已,可惜后人无知了。

这大概是后人索引乃至创造盘古的源头了,但作者写作,并不明显并且有南北之分。

《周书·周祝》有云:天为古。

也有天帝之意,如:古帝(指天帝);古后(先王)。

联想诺亚方舟与盘古(另作瓠,即葫芦,庄子所言葫芦、混沌之意,中国版诺亚方舟)开天,都与舟有关,洪荒之后人群生,那斧子则是后人想象附会,其实,斧子在上古是工具,也被用作帝王象征物.后人也用,例如赵匡胤用玉斧来做镇纸物.<<山海经>>里西王母是穴居,作者重点提及,可见黄帝时期,有居室已经很正常了.这当然要感谢有巢氏,而蚩尤可能就是有巢氏部落末代首领。

黄帝东进,也许以前住窑洞,后来才学会住进房子呢!<<山海经>>不提有巢氏,和不提燧人氏一样,因为是商周合创,还没有达到系列分工造神的地步. 希腊神话大约产生于公元前8世纪,后来在《荷马史诗》和赫西俄德的《神谱》及古希腊的诗歌、戏剧、历史、哲学等著作中记录下来,再后来才被整理成现在的古希腊神话故事,分为神的故事(<<伊利亚特>>,可比帝俊传说)和英雄传说(<<奥德赛>>可比黄帝传说)两部分。

这也是司马迁写黄帝,删去帝俊的人类文明群体无意识。

由此可见,中国上古神话,远超希腊神话,不能因为没有系统故事就说明中国神话没有希腊神话精彩,因为诞生太早了啊!但是,大家不要忽略了,帝俊夫妻创造日月,这比西方的创世说同步而不落后.从创作角度而言,中国人喜欢散点透视,不喜欢主题编剧,表现手法不同,并无优劣之分,例如<<庄子>>与<<水浒传>>>与<<红楼梦>>,形散神凝,西方作家望尘莫及,只有少数如普鲁斯特与卡夫卡等可以并称。

所谓的好莱坞大片,只是主题有创意,而写作手法却属于传统的讲故事,单线条。

伏羲女娲故事,在《山海经》里不仅没有爱情,竟然没有伏羲的名字,有“羲和”与“常羲”则是帝俊之妻。

难道作者不知吗?其实是换了名字,且看《海内经》云:有九丘。

大【白皋】(太昊)爰过,黄帝所为。

(封狼居胥,勒石记之.九丘为多丘,如同九天即九层天,同理,九凤为多头凤或长尾凤,九尾狐为多尾狐或长尾狐.太昊是否来过,是否以黄花啊记之,黄帝知道,呵呵) 有【上穴下契】窳,龙首,是食人。

有青兽,人面,名是曰猩猩。

西南有巴国。

【白大皋】 (太昊)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

(《左传·昭公十七年》说:陈,太皞之墟也,那么黄帝源于西部之说,就可质疑,难道黄帝也出自中原,为避洪水而上黄土高原?)这里不仅说太昊即伏羲游历五岳四海,黄帝接着筑丘记之,如同后人圈地运动,“封狼居胥,燕然勒石”,还重点提及了三星堆。

西方大多一神论,东方则是多神论,例如上帝只有一个,中国神则有三山五岳,例如西方只有一个太阳神阿波罗,而中国上古太阳神则有很多:太昊,少昊,帝俊与羲和(东皇太一)。

这是东方哲学比西方哲学智慧的一个例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2299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4
下一篇 2022-10-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