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的荆江在哪个位置

长江中下游的荆江在哪个位置,第1张

长江中下游的荆江在哪个位置 为什么有人说“万里长江,险在荆江”?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是长江流域百姓自古以来的共同认知。

荆江为何是长江干流的险要地段,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长江荆江段首先,荆江段位于长江中游段,是长江流速与落差变化剧烈的地区,泥沙容易淤积。

荆江位于长江的上游与中游的交界处,是我国地势上的第一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交汇处。

长江从巫山山脉流出,进入江汉平原,海拔从2000多米降到200米,流速迅速降低,上游带来的泥沙迅速沉积,使得河床不断抬高,形成地上河。

地上河并非黄河的特色虽说长江的含沙量与黄河相比要少了很多,但是在长江的中游荆江段,地上河也还是存在的,因为泥沙的堆积,河道抬高,因为河道的抬高,泥沙更容易淤积,所以千百年来,荆江段河道弯曲,洪涝灾害十分频繁,是长江流域水灾的多发地区。

其次,两湖地区历史上大量的填湖造田,削弱了湖泊对径流的调节作用。

无论是湖南还是湖北,都是湖泊众多,湿地丰富的省份。

历史上的云梦泽,就是长江流域著名的湿地资源,湖南的洞庭湖原本是我国的最大淡水湖,湖北省更是有千湖之省的绰号。

但是历史上因为农业生产的需要,大量的湖泊被填,洞庭湖在不断的围湖造田中面积几乎锐减了一半,而湖北省众多的湖泊也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秦汉时代的云梦泽洞庭湖的不断萎缩湖泊是天然的蓄水池,在汛期到来之时,对于河流径流量的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大规模的填湖造田,使湖泊的蓄水作用严重降低,致使汛期到来之时,水灾格外严重,加剧了荆江段的水灾危害。

与此同时,荆州自古以来就是战略地位非常重要的地区,历来就是兵家必争的先要之地。

历史上的荆州地区战乱频繁,社会生产生活常常因为战火而受到影响。

荆江段废弃的弯曲河道荆江段废弃的弯曲河道三峡水利枢纽建国后,为了治理荆江,中央与地方还是花了很大的力气的。

一方面,不断的加固荆江大提,大大降低了堤坝损毁的概率。

一方面,对于大量的弯曲的河道进行了人工开挖,截弯取直,疏浚了河道。

同时,在长江的上游修建了大量的水利设施,建设了生态防护林,通过蓄水防洪,减少河流含沙量,让险要的荆江进入了相对安定的时代。

(相关图片来源于网络,徽南城意头条号,谈历史地理,说人文教育,看社会百态,聊地方发展,喜欢小编文章的朋友欢迎点赞与关注!)

荆江,是长江自湖北省枝城市至湖南省岳阳县城陵矶段的别称,因属于古代的荆州而得名,全长360公里。

藕池口以上称上荆江,以下称下荆江。

下荆江河道蜿蜒曲折,有“九曲回肠”之称。

荆江以北是古云梦大泽范围,以南是洞庭湖,地势低洼,长江带来的泥沙在此大量沉积。

东晋时代开始筑堤防水,围垦云梦大泽,至明代形成北岸荆江大堤。

由于泥沙不断沉积,河床已高出两岸平原,成了“地上河”。

由于荆江河道弯曲,洪水宣泄不畅,故极易溃堤成灾,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之说。

历史上,荆江洪水给两岸人民带来过深重灾难。

从公元1385年(明洪武十八年)到公元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荆江大堤共有91个年份溃口。

从1931年到1949年的18年中,荆江两岸有16个年份遭受洪灾,几乎年年遭灾。

荆江的险要还在于它两岸已发展成为人口密集的经济发达地区。

由于荆江北岸的荆江大堤的保护范围有18000平方公里、800多万人口以及武汉、荆州、沙市等重要城市、江汉油田和京广线,因此,中国把荆江大堤定为确保堤段。

一旦荆江大堤发生不测,将给人民带来重大损失。

有关论证预测,三峡工程建成之前,如果枝城上游发生每秒11000立方米的洪水,在采取了所有可能的应变措施以后,万一在沙市的盐卡发生溃口,溃口冲开的口门可达1500米,最大水量可达每秒5万到7万5千立方米,水头高12米多;一天内进入江汉平原的水量将达45.7亿立方米,10天进入平原的水量约400亿立方米,将有2000平方公里水深达到2米;长江有可能因此改道。

因此,在现有人口密度上,溃口造成的死亡人数,在白天至少50万,在夜间至少在70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2315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4
下一篇 2022-10-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