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字寓意正而不斜

哪个字寓意正而不斜,第1张

哪个字寓意正而不斜 如何理解孔子的“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这个内容出自《论语·宪问》: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通释]孔子说:“晋文公诡诈而不正派,齐桓公正派而不诡诈。

” 晋文公,春秋时有作为的政治家,晋献公之子,姓姬,名重耳。

因献公宠骊姬,立幼子为嗣,他受到迫害,流亡国外十九年;后在秦国协助下回到晋国,即位为文公。

他整顿内政,加强军队,使国力强盛。

又平定周朝内乱,迎接周襄王复位,以“尊王”相号召。

他伐卫致楚,“城濮之战”用计谋大败楚军。

在践土(今河南省荥阳县东北)大会诸侯,成为春秋时著名的霸主之一。

公元前636—前628年在位。

谲,音jué,诡诈,玩弄手段。

齐桓公,春秋时有作为的政治家,姓姜,名小白,齐襄公之弟。

襄公被杀后,他从莒(Jǔ)回国,取得政权。

他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富国强兵。

以“尊王攘夷”相号召,帮助燕国打败北戎,营救邢、卫二国,制止戎狄入侵;又联合中原诸侯进攻蔡、楚,与楚会盟于召陵(今河南省郾城县东北);还平定了东周王室的内乱,多次与诸侯会盟,互不使用武力,使天下太平了四十年。

齐桓公成为春秋时的第一个霸主。

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

为什么孔子对春秋时代两位著名政治家的评价截然相反呢?孔子认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对时人的违礼行为他一概持否定态度。

齐桓公打着“尊王”的旗号称霸,孔子认为齐桓公的做法符合礼的规定,所以称他正。

《左传·僖公七年》记载:“管仲言于齐侯曰:‘臣闻之,招携以礼,怀远以德,德礼不易,无人不怀。

’齐侯修礼于诸侯,诸侯官(同“馆”)受方物。

”(“管仲向齐桓公建议说:‘我听说,用礼节招请人,用德行安抚边远的人。

不轻视德行礼节,没有人不归顺的。

’齐桓公对诸侯修持礼节,到齐国来朝见的诸侯在客馆接受土特产的馈赠。

”)《管子》也有一些记载:“桓公归而修于政,不修于兵革。

”(“齐桓公回国后用心在政务上,不用心于军备。

”)“乃轻积,驰关市之征,为赋禄之制。

”(“于是国家减少财物的囤居,放松对入关集市做买卖的人税务征收,制定了征收军费和官员俸禄的制度。

”)“诸侯之君有行事善者,以重币贺之;从列士以下有善者,衣裳贺之;凡诸侯之臣有谏其君而善者,以玺问之,以信其言。

”(“诸侯国的国君有做善事的,送去厚重的礼物祝贺他;士人以下有做好事的,送去衣服祝贺他;凡是诸侯的臣子有规劝自己的国君做好事突出的,用刻有表彰言辞的印章问候他,使他说的话得到发扬。

”)“桓公乃告诸侯,必足三年之食安,以其余修兵革。

兵革不足,以引其事告齐,齐助之发。

”(“桓公于是向诸侯宣布,各国必须备足三年的粮食保证国家安定,用剩余的财富补充军备的不足。

军备不充足,把这些情况报告给齐国,齐国帮助你们发展。

”)“桓公践位十九年,驰关市之征,五十而取一。

赋禄以粟,案田而税。

二岁而税一,上年什取三,中年什取二,下年什取一;岁饥不税,岁饥驰而税。

”(齐桓公登上君位十九年,放松对出入关口税和集市交易税的征收,只收取五十分之一的税,用粮食作为军费开支和官员开支。

按照田地征税,二年征收一次税,上等年成抽取十分之三的税,中等年成抽取十分之二的税,下等年成抽取十分之一的税,灾荒年不收田税,灾荒年放松征其他的税。

”)“于是,天下之诸侯,知桓公之为己勤也,是以诸侯归之也,譬如市人。

”(“在这种情况下,天下各诸侯国,知道齐桓公勤勉地修为自己。

因此诸侯国都归顺他,好像赶集一样到齐国来。

”)这些大概是孔子称桓公之正的理由。

晋文公称霸后曾经“召天子而使诸侯朝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记载:“仲尼曰:‘以臣召君,不可以训。

’故书曰:‘天王狩于河阳。

’言非其地也,且明德也。

”(仲尼说:“以臣子召请国君,不能做为榜样,所以在《春秋》里记载为‘天子到河阳打猎。

’是说河阳不是天子的领地,而且明确晋文公的功德。

”)臣召见天子,这对孔子来说是不可接受的,所以他说晋文公诡诈。

按理说,晋文公在齐桓公之后,应该对齐桓公有所借鉴,但他有一些做法却不如齐桓公,因此引来非议。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还有这样的记载:“晋侯有疾”,筮史对晋文公说:“齐桓公为会而封异姓,今君为会而灭同姓,曹叔振铎,文之昭也;先君唐叔,武之穆也;且合诸侯而灭兄弟,非礼也。

”(“齐桓公举行盟会来封赏异姓国家,现在您举行盟会却灭掉了同姓国家,曹国的始祖振铎是周文王的儿子,晋国的始祖是周武王的儿子,如今却会合诸侯灭掉同姓国家,是不合礼法的。

”)这段记录也体现了晋文公的谲而不正。

随着电视剧《重耳传奇》的播出,晋文公重耳的事迹,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剧中的重耳是一个“谦而好学举贤良,三让君位存大爱”的人,他娶了齐姜,齐桓公便成了他的岳父。

这翁婿两人都是春秋霸主,后人是如何评价他们的呢?孔子曾在《论语•宪问》中,对这两个人做过评价:“晋文公谲(jué)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那么谲是什么意思?谲就是欺诈,狡诈,玩弄手段的意思。

正就是不偏斜,合于法则和道理,在这句话里也可以理解为心正,行为符合礼仪。

孔子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晋文公为人很狡诈,而且行为不符合礼仪;齐桓公行为符合礼仪,而且为人正派。

为什么孔子的评价和电视剧中的重耳相差甚远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都做过哪些事吧!1.晋文公晋文公姓姬,名重耳,春秋时期第二位霸主,在位一共8年。

重耳从小就虚心好学,善于结交名仕。

在他人到中年时,由于他的父亲晋献公宠信骊姬,骊姬就想让自己的儿子奚齐做储君,晋献公也有这个意思。

骊姬陷害申生,重耳,夷吾三兄弟,导致申生自杀,重耳和夷吾为了避难也流亡在外。

重耳在外逃亡十九年后,在齐秦等国的帮助下回到了晋国,继位了晋国国君。

晋文公元年,功臣咎犯向晋文公邀功,晋文公就和他盟誓。

臣子介子推是一位侠义之士,他当年曾割自己的肉救重耳。

介子推认为咎犯向国君索要功劳的行为很可耻,所以不愿与咎犯为伍,就离开了晋文公。

晋文公后来封赏功臣时,竟然忘了介子推。

当然介子推也不稀罕这些赏赐,他认为臣子掩盖过错,国君赏赐奸佞,不能与他们相处。

晋文公称霸后,在践土会盟时,晋文公召周襄王来践土,并带领诸侯们朝见周襄王。

晋文公五年,晋文公派军攻打曹国,因为晋文公当年逃难时路过曹国,曹共公对他无礼。

曹国战败,曹共公被晋军抓获了,曹国的土地也被分给了宋国。

不久,晋文公病了,曹国的臣子对晋文公说,病因是曹晋两国都是姬姓诸侯国,而晋国灭掉兄弟国家,这不符合礼仪。

晋文公听后,才恢复了曹共公的曹国国君地位。

2.齐桓公齐襄公时期,齐国发生内乱,公子小白为了避难出逃至莒国,后来在鲍叔牙等人的帮助下,小白回到齐国登上了齐国国君的宝座,就是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后,在鲍叔牙的推荐下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并在管仲的辅佐下,齐桓公称霸了,霸主地位也得到周襄王的承认。

齐桓公第六年,齐桓公派人朝见周天子,说宋国废立国君,不尊重周天子,请天子发兵兴师问罪,周天子同意了。

第二十三年,齐桓公帮助燕国打败了山戎,燕庄王把齐桓公送入齐国境内,齐桓公认为这样做违反了周礼,除了周天子,诸侯之间相送是不能出国境的。

于是他把燕庄王所到的齐国领土划给了燕国。

在葵丘会盟时,周襄王派人给齐桓公送祭祀用的祭品,并允许齐桓公不用下拜谢恩,但齐桓公在管仲的建议下,还是用最高规格的礼仪下拜接受祭品。

从历史的史实来看,孔子对晋文公和齐桓公评价是有道理的。

孔子从小就学周礼,对礼仪很重视。

晋文公称霸后就开始任用奸佞,忘了忠良之士,气走了介子推。

最不应该的是,晋文公在践土会盟时把周襄王召来。

对于周朝来说,周襄王是国君,晋文公只是一个臣子罢了。

周礼规定国君召臣子,而臣子是不能召国君的。

后来晋文公还把曹国灭了,把曹国的土地分给了宋国,并未事先请示周襄王,这样做就是僭越。

诸侯国是周王封的,土地也是周王给的,晋文公有什么权力把一个诸侯国的土地给另一个诸侯国呢?所以从以上事迹来说,晋文公的做法是不符合周礼的,孔子说晋文公谲而不正也算公正。

齐桓公做了齐国国君后,攻打宋国之前,先请示了周襄王,得到同意后才去攻打。

后来齐桓公又因为燕昭王把自己送到齐国境内,逾越了周朝礼数,于是把燕昭王到过的齐国地界都划给了燕国。

葵丘会盟时,齐桓公仍然下拜接受周襄王赐的祭品。

从这些细节来看,齐桓公很遵守周朝的礼仪。

所以孔子说他是正而不谲,是很有道理的。

在后世的小说和影视剧中,人们总是喜欢把齐桓公演绎成一个蛮横霸道的人,而把晋文公朔造成一个谦谦公子。

而其实,真正的史实却正好相反。

只能说,我们还是要到历史中去了解历史人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23425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04
下一篇 2022-10-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